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三年級下冊語文《家》教案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家》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下冊語文《家》教案

三年級下冊語文《家》教案1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的快慢變化,做出相應的小鳥動作。

2、喜歡玩音樂遊戲。

3、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鳥媽媽的頭飾。

活動過程

1、聽音樂走路:

幼兒聽"走路"的音樂,按着節奏走路,音樂停止,幼兒站立不動。

遊戲反覆數遍。

2、聽音樂找座位:

幼兒聽"走路"的音樂,按着節奏走路,音樂停止,幼兒迅速找到任意一個座位坐下。

遊戲反覆數遍。

3、幼兒學做音樂遊戲:

教師戴頭飾扮演鳥媽媽,幼兒扮演小鳥,媽媽帶娃娃出去玩。

幼兒聽"鳥飛"音樂,做鳥飛動作,音樂停止,提醒有熱找到家(座位)。

教師變化音樂的快慢速度:

"音樂有什麼變化?""音樂快的時候,小鳥可以幹什麼?"(小鳥很快樂,自由自在地在飛翔)"音樂慢的時候,小鳥可以幹什麼?"(小鳥在捉蟲、休息)"音樂停止了,小鳥就幹什麼?"(找家)遊戲反覆數遍。

活動建議

在學會做"小鳥找家"遊戲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其他小動物的音樂,如小兔、小貓等,讓幼兒聽音樂做"小兔找家"、"小貓找家"的遊戲。

活動反思

“幼兒藝術領域學習學習的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在有限的時間裏,如何讓一個活動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而不僅僅侷限於會唱一首歌,會做一個動作,是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斟酌的。

三年級下冊語文《家》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感受鄉下人家自然、和諧、優美、寧靜的田園風光美,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的熱愛之情。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難點】

1、感受鄉下人家自然、和諧、優美、寧靜的田園風光美,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的熱愛之情。

2、背誦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程序】

一、複習匯入

1、學生帶感情讀一自然段。

2、填空:

雖然( )但是( )

二、研讀品味,感受鄉下生活的美

1、作者筆下的鄉村生活很美,讀着讀着,一幅幅生動親切的畫面就浮現在我們的腦海裏,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來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學習,感受美:

同學一起學習,細細品讀課文:課文描寫的哪一處,鄉村風景最美?試着說說自己的理由,並找出相關的段落,美美的讀一讀。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抓住相關句段,引導學生感悟鄉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環境和淳樸的生活,體會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同時體會作者擬人的寫作手法,感受生動的語言美。

4、知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和語言的美。

5、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明確課文主旨:

⑴ 齊讀這一自然段。

⑵ 討論探究:“獨特”、“迷人”是什麼意思?你怎樣理解這句話?它在課文中起什麼作用?

三、讀背說寫,積累語言

1、這麼生動的語言,這樣優美的畫卷,你能把課文連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嗎?

2、把喜歡的句段多讀幾遍,熟讀成誦,摘抄生動優美的語言。

四、板書設計

鄉下人家

房前花屋後竹《春》

雞───—大踏步走自然和諧

別有風趣鴨───—見人不驚奇趣迷人

吃晚飯───—搬到門前(夏)

紡織娘───—催人入夢(秋)

三年級下冊語文《家》教案3

一、設計意圖:

幼兒總是對成人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想透過各種方式去體驗成人的世界,例如,常常模仿成人的口氣說話,穿成人的大鞋子,女孩尤其愛穿媽媽的高跟鞋,男孩愛穿爸爸的大皮鞋。大班的幼兒作爲幼兒園裏的大哥哥大姐姐,他們更願意嘗試一些具有挑戰的事情,尤其是成人經常做的事情,做飯是成人經常做的事情之一,幼兒往往具有濃厚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創設的情境,能夠聲情並茂的演唱歌曲。

2、體驗歌曲的趣味,根據部分歌詞編創動作進行表演。

三、活動準備:

PPT、音樂、布娃娃玩偶。

四、活動過程:

1、匯入。

跟隨音樂《扮家家》進行律動,音樂結束後,提問問題,引出主題。剛纔有這樣一個動作(炒小菜),誰知道這是在幹什麼啊?(炒菜、炒小菜、做飯)你們記得可真清楚,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來玩一個炒菜做飯的遊戲。

2、展開。

(1)欣賞兒歌《娃娃上竈》,引導幼兒做事認真專心。

我們的娃娃家裏有一個小娃娃她也很喜歡做飯,今天可是她第一次做飯,老師把她做的飯帶來了,我們先來看看這位小娃娃做的飯好不好吃。出示ppt。

(2)聽音樂《娃娃上竈》,熟悉歌詞,引導幼兒做出與部分歌詞對應的動作。

(3)引導幼兒有節奏的朗誦歌詞。

(4)以“菜譜”形式出示圖譜,引導幼兒根據圖譜演唱歌曲並掌握間奏。

(5)跟隨音樂以全體合唱、分組等形式跟唱歌曲。

(6)根據部分歌詞引導幼兒做出動作,並在演唱過程中加入動作。

3、活動延伸。

幼兒仔細觀察家長做飯時動作,爲整首歌曲添加動作,進行歌表演。

三年級下冊語文《家》教案4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的說唱情趣,能根據角色較準確地唱出歌曲中的接唱與齊唱部分。

2、能根據歌曲創編表演動作。

3、透過活動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玩具娃娃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教師組織教學,幼兒邊聽音樂邊進入活動室做好。

2.、基本部分:

——教師用談話匯入課題,引起幼兒學習興趣出示小客人)

談話:小朋友都玩過扮家家嗎?扮家家裏都有誰啊?做了什麼事情呢?教師有意識地滲透歌詞內容。

——教師:這個布娃娃把扮家家的遊戲編成了一首歌曲,小朋友一起來聽聽吧。

——教師清唱,聲音響亮、清晰。

——請幼兒集體朗誦一遍歌詞。

3、播放歌曲磁帶。

教師:小朋友的耳朵真厲害,這首歌曲很好聽,我們再來聽一遍吧。引導幼兒仔細傾聽歌曲。

4、老師彈琴,教唱歌曲一遍。

——教師對幼兒提出要求,布娃娃要聽聽哪個小朋友唱的聲音又大又好聽。

——分角色唱歌曲。請男孩唱“我來做爸爸”,女孩唱“我來做媽媽”,其餘部分小朋友一起唱。什麼地方男孩唱,什麼地方女孩唱。反覆唱2遍。

5、根據歌詞創編動作。

——引導幼兒邊唱歌曲,邊表演動作。小朋友,炒小菜用什麼動作表示?餵飯怎麼做?

——請幼兒自由創編動作,請表演好的幼兒表演一遍。

——全體幼兒邊聽音樂邊表演

6、嘗試替換歌詞。

——教師:小朋友,炒小菜還可以是什麼菜呢?幼兒互相討論(花菜、芹菜等),那我們把它變一變。(教師示範替換)

——教師彈琴,幼兒邊唱邊替換歌詞,讓幼兒體驗替換歌詞的樂趣。

7、結束部分: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們表現的非常棒,客人布娃娃要分給你們每人一個小禮物,我們到區角繼續玩扮家家吧。

三年級下冊語文《家》教案5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8個生字,藍、祖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一種筆畫。

3、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理解字詞

教學難點:

理解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課前準備:

1、課文錄音帶

2、詞語卡片

3、實物投影

4、投影課文內容

5、幫每個學生準備一張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談話匯入。

2、板書課題:家

3、聽課文錄音。提問: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誰的家?它(他)們的家分別在哪裏呢?

二、初讀課文

1、聽後談話,結合學習詞語

2、看圖,指導說話

3、自由讀課文

要求:看清音節,讀準字音;帶着愉快的心情讀。

4、指名讀,師正音

三、細讀課文

1、學習第一句

(1)指名朗讀

(2)師問:爲什麼說藍天是白雲的家?樹林是小鳥的家?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

(3)小組討論

(4)交流

(5)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6)齊讀

(7)小結:這句話打了比方,把藍天,樹林,小河,泥土當成了白雲,小鳥,魚兒和種子的家。它們有了自己的家,生活多麼幸福啊!我們有家嗎?

2、學習第二句

(1)指名朗讀

(2)師述:這也是一個打比方的句子,把我們比作了祖國的花朵,想想看,如果沒有祖國,我們會怎麼樣?我們生活在祖國的懷抱裏,感覺怎樣?

(3)指導朗讀

(4)自由讀,指名讀,範讀,指名讀,齊讀

3、遊戲:找家

4、練習背誦

5、發散思維練習

(1)小朋友,除了剛纔你們背的內容,想一想,藍天除了是白雲的家,還是誰的家呢?

(2)那麼樹林呢?對了,我們要保護樹林,還要植樹造林,讓動物們有一個安樂的家。

(3)小河裏除了住着小魚,還住着誰?你們想的真多!所以我們要保護小河,不能讓髒水污染它!

(4)那麼泥土呢?說的真好!泥土太寶貴了。所以我們要保護土地,讓肥沃的土地上長出更多的'莊稼,更多的水果,更多的蔬菜,更多的樹林。小朋友們,請你們課後再仔細觀察,去尋找更多的家。

三年級下冊語文《家》教案6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動物是大自然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的好朋友,知道要保護動物。

2.學習依據動物的居住地和生活習性爲動物找家。

活動準備:動物圖片,小河、草地、大樹等場景。

活動過程:

一、介紹動物的家,讓幼兒跟隨音樂模仿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找喜歡的家。

(一)請幼兒說一說最喜歡的小動物

(一)介紹“家”:這裏有三個家,分別是海洋,草原,樹林。

(二)當你聽見音樂時,請跟隨音樂,變成你喜歡的小動物,找一個喜歡的家,音樂停,請回到座位上。

二、以談話活動引出活動主題

(一)、出示ppt

談話:今天我們班也來了幾個動物朋友,我們來看看它是誰。

小兔—它的家應該在哪裏—爲什麼-小結

小魚—它的家應該在哪裏—爲什麼-小結

小鳥—它的家應該在哪裏—爲什麼小結

(二)佩戴掛牌,第二次找家

1、提問:你身上是什麼小動物,你知道它的家在哪裏嗎,爲什麼?

2、小朋友變成自己身上的小動物,去找家。找到家後,檢查旁邊的小動物有沒有找錯家

三、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你知道它的家在哪裏嗎?

四、以小動物迷路引出

1、有一羣小動物——青蛙,烏龜,鱷魚,海獅——他們迷路了,找不到家了,這裏有四個家——大海、小河、草叢、沙灘——請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它們的家應該在哪裏,然後連一連線。音樂開始,請去連線,音樂結束,請回到座位上。

2、檢查操作紙,知道有些動物有兩個家。

五、總結,知道要愛護小動物,保護小動物的家.

三年級下冊語文《家》教案7

【活動目標】

1、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對不同路的體驗。

2、感受周圍路的變化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活動準備】

參觀生活中的路;PPT課件;視頻:年家浜路的故事;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交流(意圖:透過再現,交流在小路上走的感受。)

師:(出示照片)你們還記得這些照片嗎?這是在哪裏?

走在這條小路上你們有什麼感覺?

小結:這樣的路看上去有點狹小,走起來很不方便,也容易滑倒,這樣的路越來越少了。

二、猜測表達(意圖:在大膽猜測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知道的路,感受我們周圍的路讓我們越來越方便。)

師:1、在我們的生活中,什麼樣的路越來越多了?

2、老師也找到了這樣一條路,你們來猜猜這可能會是哪條路?

小結:現在的年家浜路很寬敞也很通暢,給我們出行、遊玩帶來了很多方便。

三、傾聽感悟(意圖:運用老奶奶講故事的方式,吸引幼兒仔細傾聽,在瞭解年家浜路的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感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師:1、你知道以前的年家浜路是怎麼樣的嗎?

2、年家浜路發生了什麼變化?它的變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小結:年家浜路越變越好,由原來的狹窄變得寬闊,凹凸不平變得路面平坦,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

四、拓展延伸(意圖:聯繫生活,大膽想象、設計自己心中希望有變化的路。)

師:在我們周圍,你覺得還有哪些路也需要改變的?

師:請你來爲幼兒園做一下設計,改變現在擁擠的狀況?

小結:

你們的點子真好,我們可以把這些設想記錄下來,讓工人叔叔參考參考,把我們幼兒園門前的路改建得更好。

三年級下冊語文《家》教案8

設計意圖:

新《綱要》指出:學期兒童藝術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引導幼兒用藝術的手段大膽的表現生活、環境和藝術的美。

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雲,風霜雨露,日出日落, 大自然爲人類提供了生存的條件,爲人類創造了美好生活。幼兒生活在絢麗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奇。

本次活動把小水滴擬人化了,表現了雨水從空中落下的各種去處,讓幼兒瞭解這方面的經驗,讓他們會很樂意得繪畫、表達。引導幼兒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現象,可以讓他們擁有一顆敏感的心靈,一份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能大膽想象並講述小水滴的新居。

2嘗試用擬人得手法來表現小水滴。

活動準備:白紙、繪畫工具、小水滴圖片。

活動過程:

一、手指遊戲:下雨了。

教師與幼兒一起邊念兒歌邊做動作進教室:兩隻小手做雨點,雨點從空中落下來,淅瀝瀝,淅瀝瀝。兩隻小手做小傘,小傘小傘遮住我,嘩啦啦,嘩啦啦。兩隻小手做小船,雨點落在船槳上,小船開進大海里。

二、欣賞故事,並提問。

1、出示小水滴,告訴幼兒這是一滴淘氣的小水滴,我們來聽一個故事,故事的題目叫《小水滴回家》,聽一聽故事裏的小水滴怎麼了。

2、講述故事前半段。

3、小水滴,從媽媽的懷裏掉出來了,到了哪裏?(鼓勵幼兒大膽得想象,並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

4、欣賞故事“她和樹握握手”到“不見了”。

5、故事中的小水滴落到了哪裏?他幹了些什麼事?

三、畫畫“小水滴的新家”

1、你能不能讓你畫的小水滴能跑、會跳、能看?還有表情嗎?

2、想象一下小水滴會落到哪裏?有些什麼表情?

3、幼兒繪畫,教師適時指導能力較弱的幼兒,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四、延伸。

引導幼兒說說小水滴掉到了哪裏?他的新家在哪裏?最後欣賞故事結尾,聽一聽故事中的小水滴最後怎麼了。

三年級下冊語文《家》教案9

活動設計背景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說唱交替、通俗易懂、富於兒童情趣的歌曲。歌中“跳跳、呱呱”的讀白,刻畫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態,這點正符合小班幼兒好模仿,喜歡遊戲的特點。

活動目標

1、幼兒能用歡快的旋律唱出歌曲的內容。

2、培養幼兒的身體協調性,節奏感。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能用歡快的旋律唱出歌曲的內容。

教學難點:幼兒能邊唱邊跳,表演歌曲。

活動準備

青蛙頭飾、荷葉道具、課件(小青蛙找家)、青蛙圖片

活動過程

匯入新課:請大家猜一條謎語:“大眼睛,寬嘴巴,身穿一件綠褲褂,水裏田裏都有它,唱起歌來呱呱呱”。(青蛙圖片)。

一、動物模仿,激發興趣

幼兒模仿小青蛙的動作;(跳跳)

幼兒模仿小青蛙的叫聲。(呱呱)

二、節奏遊戲,感受新知

1、理解歌詞內容: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2、學唱歌曲:

課件《小青蛙找家》歌曲,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大聲演唱歌曲,小朋友跟唱。

教師和小朋友跟音樂一起邊唱邊跳。

3、佈置場景,小朋友們帶上頭飾來做《小青蛙找家》的音樂遊戲。創設了一種和諧積極的課堂氣氛,幼兒相互學習、大膽表演。

附歌曲:

小青蛙找家

一隻小青蛙,要呀要回家。

跳跳、呱呱,跳跳、呱呱,

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小青蛙回到了家,呱!

教學反思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情緒歡快,活潑,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歌曲。歌曲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潑、幼稚可愛的形象。我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來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讓每位小朋友都積極參與、融入教學活動。幼兒模仿小青蛙的動作、聲音都惟妙惟肖,孩子們的表演都棒極了。因爲只有當孩子在音樂遊戲過程中獲得快樂,才能喚起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愛。幼兒在學歌過程中邊動邊唱,以動作助記憶,這樣使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節奏感及創新能力也得以培養和鍛鍊。

三年級下冊語文《家》教案10

教學目標:

1、瞭解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2、積累相關“如”“夫”“則”“爾”“方”“然”等實詞虛詞及句式等文言文知識

3、初步瞭解孔子。

教學重點:

學習文言文的翻譯方法

教學過程:

一、查查(查缺漏)

檢查《國學誦讀》論語部分。

二、讀讀(讀全文)

正音,全文誦讀,培養語感。

1、字音:

俟,音 莫,音 甫,音 哂,音 相,音

鏗,音 沂,音 喟,音 雩,音 冠,音

顙,音 皋陶 要,音 累累 殯,音

三、練練(練方法)

進行文言文的翻譯訓練。黑板展示。呈現成果和問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爲小相焉。”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爲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爲之小,孰能爲之大!”

三年級下冊語文《家》教案11

活動目標:

1、能聽指令向指定方向跑。2、能遵守遊戲規則,聽到口令唸完後再跑。3、體驗參與體育活動的快樂。活動準備:1、四種毛絨小動物(貓 狗 鴨子 青蛙)

2、場景佈置“草地”“花園”和小動物的家。

3、錄音機,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活動身體,做小動物模仿操。

二 、基本部分:

遊戲《送小動物回家》,練習聽指令向指定方向跑。

1 、自選一種小動物,並能模仿小動物的叫聲。 2、 學習聽指令向指定方向跑。

“今天天氣不錯,小動物們想到外面玩一會。看:前面有一片草地……”強調遊戲的規則。

3、討論。圍繞聽信號和遵守規則。

4、介紹小動物的家

“天快黑了,我們接小動物回家吧”

5、再次練習向指定方向跑。

“請寶寶們重新選一個小動物做朋友”再次開始遊戲。

6、 。表揚寶寶們會聽指令,又遵守規則。

三 、結束部分:放鬆: 《碰一碰》

評析:

小班體育活動《送小動物回家》:教師教態親切自然,語言兒童化,並具有調動性,顯示了教師較強的教育魅力。整個體育活動的情境創設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班級幼兒雖然才入園一個月,但適應的很好,體育常規較好。活動的設計及策略的運用較爲合理。教師在活動設計中思考細緻,對小班體育活動中幼兒發展要求很關注,在運動量上面作了具體的研究,如:小班幼兒跑的距離,次數,場地的測量。由此體現了教師科學的教育態度。在活動中教師及時觀察,能根據現場出現的問題及時關注。特別是個別幼兒出現的心理問題時,教師不僅能關注,而且及時進行了情感撫慰。

建議

1、目標以“樂意”、“願意”提,儘量不用“能”這樣的表達方式。

2、把小動物送出去後,在場地上玩一會再回來。

三年級下冊語文《家》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透過對比觀察魚兒的不同神態、表情,讓幼兒用較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2.學會用“污染、清清的河水、愁眉苦臉”等詞語描述圖意。

3.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觀察力。

4.教育幼兒懂得保護環境並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1.幻燈機、投影片、錄音機、磁帶、圖書。

2.課前參觀附近河流。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師生學做魚在水中游的動作。

2.師:老師這裏有一部小電影,我們來看看電影裏的魚兒生活得怎麼樣。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幻燈圖片一)提問:

(1)這兩幅圖上河水的顏色和魚的表情有什麼不同?

(2)幼兒討論並回答。(豐富詞:污染、愁眉苦臉、清清的河水)

2.教師小結:圖上有一條清清的小河,魚兒歡快地在水中游泳,玩得真高興。

一條河的河水又髒又臭,河水被污染了,魚兒愁眉苦臉,它們難受極了。

3.爲什麼這條河的水會這麼髒?(出示幻燈活動片:是人們倒髒水、扔垃圾造成的。)

4.魚兒活動在這麼髒的水裏,它們該怎麼辦?(出示幻燈圖片二)

5.魚兒搬走了,你們有什麼辦法讓它們再搬回來嗎?

6.教師小結:透過大家的努力,河水慢慢地乾淨起來,我們把這個消息告訴魚媽媽吧!(魚媽媽知道了這個消息,又搬回來了。出示幻燈圖片三)

7.魚媽媽一共搬了幾次家?請小朋友把魚媽媽搬家的經過講出來。

(1)個別幼兒完整講述,爲圖片取名。

(2)教師規範地講述一遍內容。

8.剛纔老師講了一遍內容,老師是怎樣講的,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了什麼?

9.每個幼兒一本圖書,集體講述一遍。

三、結束部分

1.學了這個故事,你懂了一個什麼道理?(要從小懂得保護我們的環境,人人講衛生)

2.我們生活的地球上,除了水會被污染,空氣也會被污染,噪音也是一種污染,我們以後再看錄像。

三年級下冊語文《家》教案13

活動意圖:

幼兒經常在室內玩一些中、小型玩具,有時會出現將玩具散落在地的想象,如不及時收拾玩具,有可能導致幼兒絆倒、滑倒等。設計此次活動,旨在讓幼兒懂得玩具掉在地上要及時撿起來,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同時培養幼兒收拾玩具、物歸原處的良好習慣。

活動目標

1、知道玩耍中,玩具落在地上要馬上撿起來。

2、懂得玩過玩具後應把玩具放回原處。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學資源或幼兒用書第16—19頁:《我把玩具送回“家”》。

2、雪花片、積木、小汽車、小飛機等各類玩具。

活動建議

1、教師講述故事《我把玩具送回“家”》,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或指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中的故事《我把玩具送回“家”》。教師講述小朋友玩玩具時發生的故事。

(2)引導幼兒說一說:鼕鼕爲什麼會摔疼了小屁股?濤濤爲什麼會撞起了包呢?

(3)教師提問:小朋友在玩玩具時有玩具掉在地上了,應怎樣做?爲什麼?

:小朋友在玩玩具時,要把掉在地上的玩具及時撿起來,不然會絆倒、滑倒其他小朋友。玩具玩完了應該收拾好,輕拿、輕放,把玩具放回原處。

2、學習兒歌《收好玩具我最棒》。

(1)教師根據兒歌內容自編動作,一邊表演一邊朗誦兒歌。

(2)引導幼兒跟隨教師邊表演邊學習朗誦兒歌。

3、幼兒實際操作進行鞏固。

教師組織幼兒玩玩具,提醒幼兒及時撿拾玩具,指導並教給幼兒收拾玩具的方法,引導幼兒玩具玩完後要放回原處,對做的好的幼兒給予鼓勵、表揚。

活動延伸

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養成收拾玩具、物歸原處的良好習慣。

附:兒歌

收好玩具我最棒

玩具玩具我愛你,

天天和我做遊戲。

輕輕拿,輕輕放,

收好玩具我最棒。

三年級下冊語文《家》教案14

活動目標:

1、觀察、瞭解糖果的形狀,知道糖果的種類很豐富。

2、學習包糖(用報紙包物品)的方法,能用顏料塗抹、裝飾糖果。

3、知道不亂扔糖紙。

活動準備:

1、幼兒從家中帶2-3種不同的糖。

2、做“糖果”用的可樂罐、薯片罐,飾品盒、藥品盒等,足夠的廢報紙、顏料、畫筆、桌布。

3、佈置糖果小屋。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糖果。

1、糖果寶寶有個家,請你們剝開自己帶來的糖果的糖紙,爲糖果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家,放入糖果小屋。

2、糖果家的寶寶可真多呀!看看有哪些不一樣的糖寶寶?

3、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與感受:有各種各樣的糖,如棒棒糖、棉花糖、巧克力、椰子糖等,有硬的有軟的,有大的有小的,有不同顏色的,有不同圖案的糖紙等等。

(二)產生興趣。

小糖果們想要個糖果爸爸,這個糖果爸爸呀,比別的糖果都大,比別的糖果都甜,比別的糖果都精神!我們一起來做超級大的糖果爸爸吧!

(三)製作“糖果爸爸”。

1、教師演示用報紙捲包罐子:將“糖果”(罐子)包入“糖紙”(報紙),然後緊握中間,將兩頭擰緊。

2、幼兒自己嘗試把“糖果”包起來,儘量包的嚴實。

3、幼兒大膽的在自己做的“糖果爸爸”的“衣服”上塗抹顏料,注意良好作畫習慣的培養。

4、建議幼兒把製作好的“糖果爸爸”晾乾,觀察周圍環境,想想放在哪兒比較容易幹。

(四)嚐嚐甜甜的糖果。

1、大家一起來吃糖。嘗一嘗甜不甜,聞一聞香不香。

2、嘴巴里的糖果有什麼變化嗎?(變小了)3、教師和幼兒一起念兒歌:花紙包裏,有個寶寶,剝開嚐嚐,寶寶變小。

(五)給糖果穿花衣裳。

1、請幼兒將吃完的糖紙貼在桌上的“糖果小屋”內。

2、幼兒與教師一同把糖果小屋“搬”進牆上大屋。

活動延伸:請幼兒回家自己製作一顆“糖”。

三年級下冊語文《家》教案15

活動目標:

1、自主地閱讀圖書並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

2、感知體驗故事的問答式的結構。

3、透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圖畫書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1、獨立閱讀。

——先讓幼兒自由閱讀,從頭到尾按照順序翻閱圖書、閱讀圖書內容。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畫面人物的動作、表情、想一想故事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提問:書上都有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情?

2、理解故事,講述故事內容。

——模仿故事的語言,用問答的方式指導幼兒講述故事內容。如“這個故事說的是誰呀?”“這個故事說的是一隻蜘蛛呀。”允許幼兒的回答與書上有出入,不必給幼兒提供所謂的標準答案。

——採用你問我答的形式看完故事後,幼兒對一問一答的故事結構有了初步的瞭解。然後,由成人自問自答完整講一遍故事,要求幼兒認真傾聽,邊聽邊翻到相應的一頁。

——鼓勵幼兒想一想:自己的回答與書上的答案是否有差異。

3、合作閱讀。

——請幼兒與同伴合作閱讀。要求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把故事情節講給同伴聽,聽者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

——鼓勵幼兒改編故事的結尾,例如:“蜘蛛先生以後還會不會搬家呢?我也不知道,你說呢?”“我想它會再搬家的……”

活動反思:

《蜘蛛先生要搬家》是一篇以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的敘事故事,從語言的結構上來說符合幼兒語言發展和心理髮展特點。故事的敘事方式的設定突破了慣有的思維方式及敘事方式而進行,非常適合孩子的閱讀需要和閱讀特點。幼兒一定會非常喜歡並且有一定的生活基礎進行仿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