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蜀相》教學設計

高二語文組   劉豔霞

【設計理念】

課標對高中階段就選修教材詩歌方面的學習要求如下:培養鑑賞詩歌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並給予恰當的評價。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文名篇。學習古代詩詞格律基礎知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學習鑑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詩歌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並嘗試詩歌創作。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育者不僅需要關注學生在知識與技能層面的掌握,更要求我們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對學生加強關注,所以本人將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對學生進行滲透教育。

我校近來推行的三一六課堂教學模式是對課改的最好踐行,三一六模式即三要素、一不準、六環節。首先,充分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發揮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教師從講授者轉變爲引導者,就像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在課堂上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從而徹底杜絕教師在課堂上的滿堂灌現象;根據知識建構的金字塔結構,學生合作討論,講給他人聽是保持效率最高的學習方式,因此應該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合作學習和展示的機會;最後,透過當堂檢測確保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教材分析】

《蜀相》是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自主賞析模組的第三首詩歌。本單元爲古代詩歌鑑賞單元,單元教學目標爲掌握詩歌鑑賞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論世”。以意逆志即在解說詩歌的時候,要正確理解詞義、字義,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從作品的整體出發,由表及裏地理解詩歌的主旨(解讀文辭,揣摩情意; 融入體驗,體會情趣; 超越原意,推陳出新。)知人論世即結合作家思想和時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詩。杜甫被譽爲“詩聖”,他爲我們留下大量詩篇。《蜀相》是唐代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後,翌年遊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此詩借遊覽古蹟,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裏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這樣的名家名篇是進行“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詩歌鑑賞指導的最好教材。本課的學習,將爲學生學習本單元“推薦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二年級的學生。學生對杜甫其人及其詩歌風格已經有所瞭解,因此學生對杜甫沉鬱頓挫的詩歌風格以及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並不陌生。根據課堂“三講”和“三不原則”:學生會的沒必要講。高二的學生與高一學生相比,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提高,且對知識的求知慾望也非常強,那麼再次學習杜甫的經典詩歌就不能簡單的停留在“詩歌表達了什麼”這一層面上,而應積極探討“詩歌透過什麼表情達意”,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課堂主體地位。此外,高二六班部分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較弱,所以不僅要注意學生成長的大方向,還要留意個別理解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儘量做到因材施教,以學定教,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老師的輔助作用。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自主學習,瞭解杜甫其人及其詩歌創作風格。

2. 過程與方法

合作探究,分析詩歌意象,體會作者情感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知人論世,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學習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鑑賞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尋”、“自”和“空”在詩中的情感

【教學方法】

1.教法:本着新課標的精神和詩歌教學的特點,結合我所教班級學生的具體學情。主要採用啓發式、探討法、導學法、朗讀法和教授法。其中以朗誦法、探討法爲主,啓發式、導學法和講授法爲輔,結合導學案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 

2.學法:自主學習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教學環節】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 以杜甫和諸葛亮的畫像匯入:一位是一代賢相,他用至誠開創了蜀漢三分天下的輝煌;一個是大唐詩人,他用帶血的喉嚨嘶啞地吼出了盛唐氣象破滅的哀傷,忠心也好,至誠也罷。都抵不過人生長恨水長東,南陽臥龍終成夢,少陵野老淚滿襟。當這兩位聖賢相識時,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認真聆聽,走入文字 引起學生興趣,迅速進入課堂狀態,爲新課做好準備,學生初步感知杜甫對武侯的崇敬之情。

以詩話的語言營造課堂文學的氛圍。

集體朗讀1

讀百遍,其義自見。對於詩文的學習尤其是這樣,讓我們一起把詩歌齊讀一遍。

學生齊讀詩歌

初次誦讀詩歌,正音正字,初步把握情感。

學生示範誦讀 請一個學生評價集體朗讀,並示範誦讀。

學生評價,並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誦讀一次。

學生評價,使得評價機制多元化。同時讓學生懂得如何用欣賞的眼光去尋找他人的長處與優點,並用恰當而巧妙的語言讓他人愉快地接受自己的建議。

思 1.如果讓你把詩歌的情感用一個字概括,你會用哪個字?用原文回答。 

學生自學課文,思考問題 培養學生透過關鍵字詞體會詩歌情感的能力,透過討論前的自學,爲小組討論奠定基礎。 

集體誦讀2 如果詩歌情感基調是哀傷的,那麼誦讀的語調應該是低沉的,語速應該是緩慢的,讓我們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再一次感受詩歌的情感。 學生在之前誦讀和分析詩歌情感基調的基礎上,再一次誦讀詩歌。 進一步透過誦讀感悟詩歌感傷之情。

議 詩歌透過一個“尋”表達了杜甫拜謁諸葛武侯的迫切心情,請問在《蜀相》中,杜甫分別找尋到了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結合導學案在小組之內討論

自主學習,重在主動性,是一種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渴望獲得知識的個性心理特點,學生可以產生積極的認知傾向和情緒狀態。這時對學生而言,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快的享受和體驗。

透過對祠堂外部氛圍的營造、內部景象的描寫和對諸葛亮功績的追述,表達了杜甫對諸葛亮的崇敬傾慕之情和自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學生在自學中進一步瞭解作者蘊藏在字詞中的情感。

展 經過合作探究,學生展示作者尋到了什麼,分別表達了什麼情感,其中着重體會“柏森森”、“自”和“空”表達的情感,以及頸聯以樂景寫哀情的表達方式。 學生展示小組討論成果,並補充表達自己對詩歌情感的體會。

當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時,才說明自己真正理解到位了。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接受知識的思維方式是判斷其對知識是否真正掌握的重要尺度。 

在詩歌學習中,應有文字意識,緊扣字詞體會情感,從而做到讀者、文字和作者的多重對話。

集體誦讀3 在充分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再一次誦讀,感受作者的悲情。  學生集體誦讀。 在誦讀中達到和作者心靈溝通的目的。

思2 詩的尾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英雄流淚,請問這裏的英雄指的是誰? 根據出句可明確是諸葛亮,根據前文的分析也可知是杜甫本人。 詩人寫古人古事,常常會將自己與古人相對照,從而生髮感慨。

議2 和同桌互相說一說,杜甫詩一個什麼樣的詩人,並說說原因

知人論世 瞭解作家的思想、生平和創作風格,有助於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

用簡單的語言表達思想,有助於培養學生提煉歸納資訊的能力。

誦讀4 總結課堂,結尾誦讀 有感情的在誦讀中結束課堂。

在已學習的基礎上再次以誦讀感知懷才不遇之士的悲情。

評 根據學生展示的成果,教師以幹練簡潔、一針見血、有推進型的語言進行評價;或者採用生生互相評價的方式對展示的討論成果予以評價。 學生展示討論成果,認真聆聽他人的回答,並思考提出問題。 合理科學的評價機制的運用可以促進學生深入問題的思考,對他人的評價實際是對問題的二次思考,不僅有利於建立競爭模式,也可以推動思維的深化,避免自學流於形式化。

檢 學生5分鐘時間完成課堂練習,夯實基礎、加深理解。

對所學知識是否掌握的檢測,有利於鞏固課堂所學。

佈置作業 記錄作業 透過作業鞏固知識。

【板書設計】

蜀相                           

杜甫

尋 

劉豔霞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