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蜀相》》教案(人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2、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過程與方法

1、反覆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採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點撥法。對於詩歌,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他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詩人, 一位用他的詩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靈的詩中聖哲。他是仁愛傳統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輝煌唐詩隊伍的領軍人物,他是目光敏銳燭照黑暗的孤獨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壯志難酬的執著的鬥士。他是誰?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近他。

二、參讀資料,瞭解詩人

今天學習杜甫的一首名詩《蜀相》。這一單元的教學要求是: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王國維先生說:“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則古人之詩,雖有不能解者,寡矣。”所謂“逆”,即爲迎受、接納,考證、探究,追溯、反求。今天我們就來嘗試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鑑賞《蜀相》。鑑賞分三步進行。

1、參讀資料,瞭解詩人。

2、誦讀感知,覓得詩心。

3、涵詠字句,品出詩味。

讀懂一首詩,應該先了解其人,瞭解詩歌的寫作背景。請同學們先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讓你用“一個(  )的杜甫”介紹作者,你會在括號裏填什麼詞或詞組?爲什麼填這個詞或詞組?

 “一個可憐的杜甫”。因爲他才華橫溢,卻沒有得到重用,英雄無用武之地。

 “一個有才氣的杜甫”。因爲他寫了許多有名的詩作,被人們稱爲“詩聖”。

 “一個歷經磨難的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經歷了安史之亂,親歷戰爭,瞭解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自己也在戰爭中東奔西走。

 “一個憂國憂民的杜甫”。我記得他有這樣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寫過《三吏》《三別》等反映殘酷兵役給人帶來痛苦的詩文。

 “一個愛國的杜甫”。杜甫許多詩篇表現了他對祖國和人民的無比熱愛, 字裏行間滲透着愛國的熱誠, 如《春望》,描寫了淪陷後的長安城池殘破、雜草叢生的荒涼景象, 以及因戰亂不休、家人音訊隔絕而引起的愁苦心情, 深刻地抒寫了亡國的哀痛。此外,《登高》等詩篇, 也充滿着悲壯的愛國激情。

 “一個不得志的杜甫”。他渴望報效國家,可統治者並沒有給他機會。

請同學們看註釋,這首詩寫於哪一年?

公元760年。

哪位同學能簡單介紹這一年前後杜甫的情況?

此詩作於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亂成都的次年春天。這時的情況,從杜甫個人的處境來看,政治上很不得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徹底落空,生活上的艱難困苦,更不必說。從當時社會現實來看,安史之亂仍未平息,史思明再次攻陷了東都洛陽,自立爲大燕皇帝,唐王朝仍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產遭到大破壞;尤其嚴重的是唐肅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在這種情況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悶的。所以當他來到諸葛祠時,緬懷諸葛亮的爲人,特別是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劉備君臣二人之間那種魚水相得的關係,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滾,以至淚流滿襟,因而寫下了這首詩。 

三、誦讀感知,覓得詩心

1、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古代詩文,尤其要重視誦讀。下面我們把這首詩齊讀一遍,希望大家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2、糾正字音。

3、集體再次齊讀。

4、把握詩歌情感基調。

悲涼、傷感。讀得稍慢,讀得深沉,讀出點感傷。

5、請我們班朗讀水平最高的同學來讀一讀。同學們推薦一位。

6、詩言志。我們讀詩,要學會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要你將全詩表達的情感濃縮到一個字上,你會想到詩中哪個字?

“尋”字。因爲作者表達的是對諸葛亮的景仰之情,“尋”能表達這種感情。

“淚”字。因爲全詩表達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爲諸葛亮出師未捷而惋惜,爲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7、小結:在這首詩中作者表達的正是這兩種情感:對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對他和像他一樣的英雄壯志未酬、功業未就的惋惜之情。

四、涵詠字句,品出詩味

1、哪個同學談談對題目的理解?談談標題改爲“諸葛祠”好不好?  

“蜀相”就是諸葛亮。公元221年,魏、蜀、吳三國鼎立之時,劉備在四川成都立國稱帝,歷史上稱爲蜀漢,任命諸葛亮爲丞相,所以杜甫稱諸葛爲“蜀相”。

不好。本詩表達的感情是對諸葛亮的敬仰而不是諸葛祠。

全詩着眼點在諸葛亮這個人不在諸葛祠這個地。如果用諸葛祠就偏了。

許多專家是這樣理解的。不過老師有不同的意見,提出來供大家參考。以地或物的名稱作題而其意在人的詩篇也不是沒有,杜甫詠歎諸葛亮的作品中,《詠懷古蹟》(其五)和《八陣圖》就是,這樣命題好像也沒有偏離詩歌的主旨。我認爲,這樣命題杜甫的切入點是諸葛亮的政治身份,杜甫當時身處亂世,渴望有聖君賢相來匡扶搖搖欲墜大唐江山的處境。再說,“做賢相”是杜甫的志向,可惜自己報國無門,功業未就,所以選此角度能抒發鬱悶和隱痛。這個視角,詩末"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惜痛表現得極爲切膚:聖主良相,如果千載難逢的一對絕配,仍然沒有能夠成就興興復漢室之大業,可知天道弄人,後世懷才不遇者之傷痛,又深了一層。

2、開頭兩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題爲“蜀相”,卻從“丞相祠堂”寫起,有何用意?“柏森森”用在詩中有何深意?

設問,自問自答,點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從“丞相祠堂”寫起,而題爲“蜀相”,寫祠堂是爲了寫人,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欽敬。一個“尋”字突出了這種感情。因爲心思其人,所以纔要尋訪其廟。

“柏森森”一詞,“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一是寫出武侯祠的歷史悠久,靜謐、肅穆的氣氛,適合追奉先人;二是襯托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現了歷代人民對諸葛亮的愛戴,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錦官城”是成才的別稱。因織錦業發達,漢朝曾設有錦官來管理,所以後來又把成都稱爲錦官城。)

3、頷聯能否改成“映階碧草盡春色,隔葉黃鸝皆好音”?

不能。“碧草春色”“黃鸝好音”不算荒涼之境,應該是春意盎然的景象,這也可以表達作者的心情。因爲景雖好,但作者無心欣賞。用“盡”“皆”傳達的是興奮的高興的心情。

這是反襯手法,以樂景襯哀情。在士大夫的潛意識裏,芳草本爲賢者設,讚歌只爲英雄唱,紅花綠葉,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眼前的武侯祠,儘管碧草依然映階,黃鸝還在啼囀,但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亂世,沒有了像諸葛亮那樣的濟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無限的感傷和淒涼!對眼前景,思祠中人,見滿院萋萋碧草,卻覺寂寞之心難言;聞數聲嚦嚦黃鸝,倍感荒涼之境無限。所以,詩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這種寫法古詩中很多,如唐代詩人李華《春行即興》:“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鳴。”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陸游的《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它們都能取得同樣的表達效果。

4、頸聯上下句的關鍵詞分別是什麼?爲什麼用這些詞概括字諸葛亮的功績?

上聯的“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側面映襯。下聯的“開濟”,“開”指幫助劉備開國,濟指輔佐劉禪繼位。這表達出作者對他的敬仰。落腳點在“天下計”和“老臣心”。“天下計”說明他的雄才大略。“老臣心”說明他忠心耿耿,無私報國。

歷代文人有不少人讚美諸葛亮,比如河南南陽市的臥龍崗有一副對聯這樣評價諸葛亮:“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諸葛亮可讚美的東西很多,作者爲什麼選取“天下計”和“老臣心”這兩點呢?

請同學們結合詩題和作者的生平理想思考。作者是爲了表明他的確是個賢相。上聯突出他身爲人臣能“盡智”。下聯突出他歷劉備父子二朝忠心不二,彰顯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品質。對一代名相無以倫比的敬仰之情溢於言表。他特別強調這一點老師揣摩可能有以下因素:其一,杜甫的志向是當一名臣相,杜甫有這樣的詩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意思是輔佐皇上,使之成爲堪與歷史上的堯舜相比肩的有道明君,讓老百姓過上男耕女織、秩序良好、民風淳樸的生活。可惜理想落空,他覺得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其二,當時安史之亂仍未平息,唐王朝仍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唐肅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缺乏盡忠,沒有能臣,讓杜甫擔憂。因此,他瞻仰諸葛祠,着力強調的正是諸葛亮的“賢相”風範。

5、尾聯“英雄”具體指哪些人?爲什麼諸葛亮的結局“長使英雄淚滿襟”?

英雄指像諸葛亮一樣壯志未酬而含恨終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杜甫自己,從小立志幹一番事業,卻鬱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因爲許多人與諸葛亮經歷相似,也壯志未酬,他們甚至還不如諸葛亮,如杜甫,儘管想當賢相,卻不得重用,只有仰慕別人的份,因此必然會“淚滿襟”。

《唐詩鈔》中就有這樣的批註:“公之爲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杜甫借古人抒發自己的懷抱,實際上也唱出了普天下壯志難酬者的心聲。比如四十多年後,中唐時革新派首領王叔文在“永貞革新”失敗時就曾吟誦這兩句詩,以至欷歔而下。幾百年後,北宋末年抗金名將宗澤,也曾深受感動。當時,宋王朝的兩個皇帝徽宗與欽宗父子二人雙雙被金人俘虜,宋高宗逃跑了,爲了抵抗金兵的南侵,已經70歲高齡的宗澤,親自帶兵鎮守尚未淪陷的當時的過黃河,抗擊金兵)而逝。這些都說明了杜甫這首詩的成功,顯示了杜詩的魅力。清人邵子湘評論這首詩的後四句說:“自始至終,一生功業心理,只用四語括盡,是如椽之筆。”

6、小結:杜甫的詠史詩是有其特點的,這就是密切聯繫現實,密切聯繫自身。《蜀相》不是爲詠史而詠史,爲歌頌諸葛亮而歌頌諸葛亮。而是借諸葛亮的功業未遂來慨嘆自己的壯志未酬。同時也要求自己,自己的朋友“早據要路思捐軀”,像諸葛亮那樣國而忘身;還希望唐肅宗能像劉備那樣,能夠信任像郭子儀等那樣忠心耿耿的老臣。

四、參照所學,拓展延伸

結合《春望》《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登高》探究杜甫詩歌風格。

沉鬱頓挫。 “沉鬱”指詩歌的情思特點:“沉”,深沉,沉厚。“鬱”,鬱陶,即許多的情感、憂憤蓄積於胸中。是感情的悲慨,壯大,深厚,表現國家安危,關心民生疾苦的主題。“頓挫”指詩的結構與語言聲律等表現形式。它是爲表現“沉鬱”服務的,二者相輔相成,渾然一體。“頓挫”即抑揚,這裏不僅指語言聲調的停頓、轉折,有輕重、徐急之美,而且還能指感情表現的曲折跌宕,迴腸九轉,含蓄深厚,反覆低迴,感情深沉闊大。

五、傾聽杜甫,總結全文

傾聽杜甫

杜甫,你是尋找寶藏的孩子

攜着詩歌的巨臂在唐朝的風煙裏尋找、迷失

記下了每一個黃昏、雨夜和徘徊的足音

當我找不到哪間茅屋可以盛放你高潔的靈魂時

我渴望,渴望能傾聽你的心聲

 

我想聽

你這位讀書破萬卷的名門之後

何時走出書齋,裘馬輕狂

何時登臨絕頂,睥睨衆山

又是在何處與李白同醉,與高適和唱

 

我想聽

一個高潔的靈魂怎堪朝扣富門、暮隨馬塵

老婦的告白,徵人的陳述

路邊的餓殍,朱門的歌舞

又是如何攪亂你傷痕累累的心湖

         

我想聽

你如何寬慰新安吏抓來的壯丁

如何慰藉新婚別夫的婦人

烽火連三月如何傳遞可抵萬金的家書

風雨飄搖中邁着怎樣的步履走進羌村

 

我想聽

何處的翠柳邊有兩個黃鸝

何處的小舟上有獨立的危檣

知時的好雨何時敲打遊子的無眠

放歌縱酒後的你可曾穿過巫峽回到洛陽 

           

我想聽

西郊草堂的牀頭屋漏是否修葺

千萬間廣廈爲何只庇天下寒士

錦官城的蜀相爲何讓英雄灑淚如雨

安史之亂中你與妻兒有怎樣的分合離聚

 

我還想聽

貧窮何以成就偉大

困窘怎樣堅守內心

國家不幸爲何詩家幸

滿目瘡痍的時代爲何有你這樣仁厚深沉的詩人

……           

         

我想聽,我想聽你的心聲

然後跟着你往洛陽走,往西南走、往大唐的土地走

體會沉鬱頓挫,體會憂國傷時

或者泡在你的淚水裏    

尋找有厚度的人性,有張力的精神

今天我們採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欣賞了杜甫的《蜀相》,相信大家對杜甫其人,對這首詩會有新的感悟,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

六、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詩。

2、懷古、詠史類詩詞在內容上有什麼特點?

懷古詩:由憑弔古蹟而產生聯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情懷抱負。如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烏衣巷》、《石頭城》、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等 。 

內容特點: 

①表達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的志向,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  

②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  

③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④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

 

張清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