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精選22篇)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精選22篇)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意爲自我反省。我們該怎麼去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精選22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

找一個朋友,碰一碰,找一個朋友,碰一碰,碰哪裏?碰鼻子”。孩子們在音樂聲中有趣的和夥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腳,開心的笑着,遊戲着。幼兒能邊唱邊與同伴合作遊戲,剛開始時幼兒只記得去尋找自己的朋友而忘記了唱歌,透過兩位老師的示範孩子們不但能很好的邊唱邊遊戲而且更好的掌握了遊戲的規則。《碰一碰》這個音樂遊戲,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

整個活動以音樂遊戲貫穿始終,各環節銜接自然。而且由於採取邊唱邊和幼兒一起跳的形式,因此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歌曲和動作。透過與老師和同伴的玩耍和碰觸、與同伴有模仿地舞蹈等。都讓孩子在反覆感受中,輕鬆而興趣地進行遊戲。使孩子體會到了音樂的節奏和舞蹈的動作,從而完成了音樂教學的目的。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玩耍”“碰觸”的熱情,同時對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也有了深刻的認識。在活動中,孩子們都特別希望能找到老師去碰一碰,所以當執教者提示孩子們找一個朋友碰一碰,很多的孩子都圍到老師身邊,顯得很興奮,所以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加者,能夠真正做到師幼的有效互動。活動在高潮中結束,孩子們仍然沉浸在遊戲的歡樂中。最重要的是,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特別快樂。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圍繞一個主線,一音樂貫穿着堂課,使課堂有趣而又生動,使幼兒真正的玩中學,學中玩。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2

先透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示種子是什麼樣子的,從而瞭解幼兒原先對種子概念的意識。再透過再次提問小樹的生長,爲幼兒後面瞭解小樹的生長做個鋪墊。

透過圖片的展示,讓幼兒又原先頭腦中的圖樣變爲直觀式的圖樣,原先知道的幼兒再次重現表象,不知道的幼兒重新習得表象,接着透過幼兒引導觀察種子發芽是怎樣的一個連貫性過程。從視覺上加深印象。爲下文聽音樂做動作鋪墊。

音樂環節,先聽音樂,欣賞、熟悉音樂的優美、動聽。讓幼兒透過感知辨別音樂的不同,請幼兒表現聽到不同音樂時自己想做的動作是什麼,想象一下發芽可以用怎樣的'動作表示,大多數的幼兒都做了類似的動作,直接往上,個別幼兒的創造力還是比較豐富的,願意多變化的表演。教師在這裏可以多些動作讓幼兒參考,在用言語提示,激發幼兒表現的興趣,讓幼兒有自己的想法進行表演。最後讓幼兒表演的動作與音樂相結合,聽着前半段和後半段的不同嘗試自己做動作。在此環節,教師還是要事先與幼兒做幾遍,讓幼兒模仿後纔可以做得更好,之前熟悉的音樂幼兒也會辨析的清楚,只有個別幼兒聽音樂的步驟需要平時多加強。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3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裏,在這裏,在這裏,我的朋友在這裏”。短短的的五句歌詞,簡單明瞭,卻蘊含了數數,找朋友遊戲、一問一答等多種教育內容。

活動開始,以孤單的小熊要找朋友來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孩子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了活動中,“我在這裏,我在這裏”那種迫切想與小熊交朋友的心情充滿了感動,可當我說小熊可能聽不明白,我們再加一些動作時,孩子們更是想出了十幾種方法與小熊打招呼,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在學唱歌曲階段,我發現幼兒在一二三四五六七這幾個字的發音上帶永康腔特嚴重,於是,我臨時對三四五這幾個字的發音進行了重點練習,效果甚好。經過教學,孩子們不但學會了演唱歌曲,還能用各種打招呼的動作按節奏跟朋友們一起跳舞,特別是最後一句歌詞,我讓孩子們互相擁抱,表示友好,孩子們更是體驗到了同伴給予的熱情和同伴一起學習的快樂。但上課時,我有一點疏忽,就是在進行最後一次邀請遊戲時,有三個小朋友沒請完,我就草草收場了,還說,沒請到的小朋友我們下次再玩。可課後,趙汝怡小朋友哭得很傷心,說:“老師,小朋友爲什麼不請我呀,嗚嗚……”

我已關注到孩子還沒全部參與完遊戲,爲什麼要草草結束這堂課呢?我連忙向汝怡道歉,並自己打扮成小熊邀請她一起跳完整個舞蹈,雖然可汝怡笑了,可我反思,關注每一個幼兒,用心呵護每一個孩子,是作爲教師的我應該做到的。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4

歌曲《懶惰蟲》詼諧、幽默,旋律流暢,歌詞生動,適合小班幼兒。歌曲雖然以“反面形象”出現,但他的教育意義是很顯現的,教育孩子做一個勤奮的人。“勤奮”的概念很寬泛,對於小班孩子的理解有難度,想到班級中有一部分孩子早起的現象,因此,我把音樂中的“懶惰蟲”特指爲不願早起,具有了明確的指向性,更符合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爲避免歌曲中“反面形象”的負面影響,我又賦予歌曲《懶惰蟲》一個特定的功能,即“喚醒功能”,大樹爺爺輕輕一唱,愛睡懶覺的毛毛蟲就起牀了。多神奇,一首歌變成了一個好辦法。

基於這兩個重新賦予的特指,就可以情景自然貫穿活動始末,有了反覆吟唱的理由,自然地激發了孩子不當懶惰蟲的想法,同時幫助孩子感受體會了歌曲的詼諧情趣。新授歌曲必須要有七八遍的反覆跟唱,纔會被孩子接受熟悉。單調機械的模唱顯然是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內驅力,因此在清音跟唱後,我設計了遊戲環節“喚醒小動物”,引導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學會歌曲的吟唱。孩子幼兒都沉浸在“幫助喚醒”的角色中,盡情地反覆自覺地吟唱。對他們而言,已經不是在學唱新歌,而是在遊戲。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5

在今天的活動前,我也嘗試根據音樂讓幼兒合拍地走步,開始的時候孩子們還是比較開心,稍微一些小動作模仿一下,可是在讓他們拉住鄰座同伴手,想讓他們能跟上音樂,並且能較好地跟着老師一起做的時候,有些孩子就只顧着想去拉小朋友的小手,或者直接就和小朋友講話了,有孩子不遵守遊戲規則了……

我想這種遊戲化的形式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只是在活動過程中,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差,對遊戲規則意識薄,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比較零碎,而且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在第一個環節的時候,我就感覺到我有點力不從心無法掌控孩子們的行爲了。

於是我就調整了一些策略,讓孩子們先用最最簡單的動作配以歌詞,先來學習歌唱,在大多數幼兒會唱這首歌后,我根據歌詞提示幼兒用動作來配合歌曲,同時也能幫助幼兒增加歌曲的趣味性。在幼兒門基本都掌握這個歌曲遊戲的玩法後,我開始讓幼兒自己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增加動作,一開始幼兒不能自己進行聯想,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才能想出碰一碰肩膀、小腳等動作,經過教師的幾次幫助後,小朋友們紛紛主動要求來進行演唱,爲了讓每個寶寶的情感得到滿足,我請幼兒相互之間來對跳,找好朋友碰一碰。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6

在歌唱活動《春天》中,幼兒學唱積極,興趣濃厚。整個活動的目標明確,層次清楚。

第一個環節的春景欣賞是基於幼兒對春天的瞭解還不多的基礎上加入的,讓幼兒在看看、說說中發現春天的美麗,同時也爲接下來的歌唱活動做了有效的鋪墊。

第二個環節是欣賞歌曲,理解歌詞。在這個環節中,圖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句一幅的形象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記憶了歌詞。同時教師還利用圖譜,有效激發了幼兒傾聽歌曲的興趣。

第三個環節是學唱歌曲,教師在幼兒學唱過程中,層層遞進,能逐步提高演唱的要求,從輕輕跟唱到引導幼兒聽伴奏,唱清楚歌詞再到引導幼兒有表情地演唱最後到逐步去除圖譜演唱,使整個學唱的過程富有挑戰和樂趣。幼兒在學唱過程中,也是積極投入,興趣濃厚。

第四個環節是創編演唱,幼兒能結合生活經驗,想出一些其他顏色的花,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再次有效利用了圖譜,讓幼兒藉助圖譜來嘗試演唱創編的歌曲,讓幼兒體驗到了自主創編演唱的快樂。

當然,在活動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姐妹們多多指教啊!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7

貓和老鼠是日常生活中幼兒所熟悉的動物形象,而且憨厚可愛的大貓和機靈調皮的小老鼠形象更是深受幼兒的喜愛。《貓捉老鼠》是一節趣味性強的音樂遊戲活動,在本次音樂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性很高,能跟着我積極地模仿小老鼠不同的造型,並且能快樂地學唱歌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幼兒對本次活動充滿了興趣,他們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關鍵在於教師如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得課堂不乏趣味性,對此,我做了一定的思考。在活動中,我給與了幼兒很多表演的機會,讓大多數幼兒能參與到遊戲當中去,這樣能滿足小班幼兒的身心需要,在唱唱跳跳中熟悉歌曲旋律,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歌詞的內容,在演一演的過程中鞏固歌曲內容。遊戲應該是貫穿幼兒一日生活的主題活動,在課堂教學中,也應該體現課堂遊戲性,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會歌曲,最後"貓來了"是遊戲的高潮,也是幼兒情緒高漲的階段,幼兒真正體驗到了那種緊張情緒和迅速順利跑回家的快樂感和成功感。

在活動的一開始,我是讓幼兒觀看幼兒用書上老鼠的動作,然後讓幼兒調動已有的經驗,讓幼兒想一想、學一學、做一做老鼠的不同動作,由於上學期學過《小老鼠上登臺》這節音樂課,而且每天的做操訓練使得幼兒對於小老鼠如何走路已經非常熟悉,孩子們很快地做出了老鼠走路的動作。接下來孩子把老鼠吃米、睡覺的動作也很快地學會了。這爲接下來的韻律動作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由於這首《貓捉老鼠》這首歌當中,"跑來跑去"、"現在吃米"、"現在睡覺"的重複部分比較多,幼兒在熟練掌握歌詞內容方面,還有一定的困難,容易混淆,當孩子在演唱歌曲的時候,會出現當唱到第三句"跑來跑去"、"現在吃米"、"現在睡覺"一直唱下去,而不知道再轉到"小小老鼠……"上面。針對這樣一種現象,我採取的手段是當唱到第二個"小小老鼠"時,我領唱時加大音量和用誇張明顯的動作來表現小老鼠。我透過這樣的方式,把幼兒的思路及時即引過來,以免出現錯誤。透過多次的訓練,接受能力強的幼兒已經能夠獨立把歌曲唱出來。

本次活動目標的第一點強調"學習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現歌詞中老鼠的不同動作",爲了達到這樣一個目標我是利用談話法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的速度和力度。如"小老鼠肚子很餓了,想要找吃的東西,他心裏很急,那小朋友應該唱的快一點還是慢一點呢?""小老鼠吃飽了困了,想要靜靜地睡覺了,那你們應該怎樣唱纔不會吵到小老鼠呢?"這讓幼兒自然而然地說出應該輕輕地唱。如何讓幼兒自然輕鬆的掌握演唱技巧,也需要老師巧妙地引導。

爲了讓幼兒體驗到遊戲情景的真實性,我事先給幼兒準備了貓的頭飾,一方面加強了幼兒遊戲的角色意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幼兒遊戲的積極性。在最後"大貓捉老鼠"的環節中,孩子們臉上激動的表情和興奮的尖叫聲讓孩子們樂此不疲,很多孩子還主動要求老師再來一遍,這也充分體現了幼兒嚐到了遊戲的趣味性。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8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真正接觸樂器的時間較短,對於演奏方面的知識瞭解較淺。所以,我把活動目標簡單定爲以下三點:首先是引導幼兒用聲音的強弱表現大雨、小雨,並選擇合適的樂器進行演奏。其次是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形體動作表現大雨、小雨。最後是初步培養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1、引導幼兒用聲音的強、弱分別表現大雨、小雨。

爲了讓幼兒更好的表現聲音的強弱變化,我首先請幼兒回憶大雨、小雨的特點。透過讓幼兒學大雨、小雨的聲音、比較它們聲音的高低。進一步引導幼兒感受和表現聲音的大、小。“大雨的聲音是大大的,我們在唱到‘大雨’的時候聲音應該是什麼樣的呢?”“唱‘小雨’的時候聲音又是什麼樣的呢?”讓幼兒在演唱過程中,對聲音的強弱變化有一個更深入的感受。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形體動作、節奏表現大雨、小雨。

爲了讓幼兒更形象地表現大雨、小雨,我首先出示“大雨的節奏譜”並調動幼兒的思維提出問題,“現在,我們歡迎大雨點表演節目!你覺得大雨點會做什麼樣的動作呢?”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大膽表現自己。透過幼兒的動作表現,讓他們知道大雨適合選擇幅度、力度較大的動作表現;小雨的聲音小就適合幅度、力度較小的動作表現。

3、引導幼兒用合適的樂器演奏《大雨、小雨》,培養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本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難點)在幼兒選擇樂器時,我首先出示實物:鈴鼓、響板。透過讓幼兒聽鈴鼓、響板的聲音,進一步引導幼兒選擇演奏大雨、小雨的樂器並說出選擇該樂器的原因。爲了能提高幼兒演奏的興趣,我把幼兒分成大雨組和小雨組。透過向幼兒介紹自己的指揮手勢,告訴幼兒在演奏過程中要注意在教師的手勢及語言提示下進行演奏。教育幼兒在不演奏時能有意識地控制樂器,使其不發出聲音。讓幼兒在樂器演奏的同時,真正體驗到打擊樂帶來的快樂。活動延伸: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輕輕搖鈴鼓也可演奏小雨,用力碰碰鈴也可用來演奏大雨。讓幼兒在探索中發現、在發現中實踐、在實踐體驗。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9

《小手歌》是小班的一個音樂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節奏的同時,用手錶現出各種不同的物體。並在原有動作的基礎上,學習創編。由於歌的內容較多,所以把活動分爲兩個教程。

透過手指做不同的動物來引出課題,並欣賞歌曲小手歌,學唱小手歌的第一段,在活動一開始我以手指做小雞,嘰嘰嘰嘰和小朋友說話,讓他們猜猜我的手做的是什麼動物作爲引題,聽聽整首歌曲並讓幼兒說說我們的手指還能幹嘛,並學習歌曲內容裏手指可以做的事物,我覺得這一部分講的有點長,應該再簡潔些,可以先只學習第一段的動作,第一課時主要讓幼兒掌握好小手歌的節奏,變唱邊用小手來表演出所學內容,方便幼兒記憶歌詞,小班幼兒要儘量豐富這樣的肢體動作,小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這樣的肢體表演,有助於提高課堂的注意力。教師輕唱邊做動作,幼兒可以跟唱。也可以有節奏的擺動小手所做的事物。

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常常以自我爲中心。透過運用表情、動作來表現歌曲,並在表演中能有意識的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對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才能做到。在表演歌曲時我儘量引導幼兒用更多動作去表演,關注每位幼兒,使他們能更加大膽的參與。在創編表演中幼兒們也活躍了許多。

整個活動以音樂遊戲貫穿始終,由於採取邊唱邊表演的形式,因此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歌曲和動作。讓孩子在反覆感受中,輕鬆而興趣地進行學習。使孩子體會到了音樂的節奏和舞蹈的動作,從而完成了音樂教學的目的。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做到真正的有效互動。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0

在今天的活動前,我也嘗試根據音樂讓幼兒合拍地走步,開始的時候孩子們還是比較開心,稍微一些小動作模仿一下,可是在讓他們拉住鄰座同伴手,想讓他們能跟上音樂,並且能較好地跟着老師一起做的時候,有些孩子就只顧着想去拉小朋友的小手,或者直接就和小朋友講話了,有孩子不遵守遊戲規則了……

我想這種遊戲化的形式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只是在活動過程中,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差,對遊戲規則意識薄,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比較零碎,而且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在第一個環節的時候,我就感覺到我有點力不從心無法掌控孩子們的行爲了。

於是我就調整了一些策略,讓孩子們先用最最簡單的動作配以歌詞,先來學習歌唱,在大多數幼兒會唱這首歌后,我根據歌詞提示幼兒用動作來配合歌曲,同時也能幫助幼兒增加歌曲的趣味性。在幼兒門基本都掌握這個歌曲遊戲的玩法後,我開始讓幼兒自己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增加動作,一開始幼兒不能自己進行聯想,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才能想出碰一碰肩膀、小腳等動作,經過教師的幾次幫助後,小朋友們紛紛主動要求來進行演唱,爲了讓每個寶寶的情感得到滿足,我請幼兒相互之間來對跳,找好朋友碰一碰。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1

《大風和秋葉》是一節歌唱教學活動,爲了讓孩子們學會演唱及感受到秋天真美好的意境,我分別透過引導幼兒觀察現實中落葉的場景——示範演唱——遊戲等環節的設計來達到此目標。在活動中我發現當孩子們在演唱歌曲的時候,總是會忘記第二個“樹葉到處飛呀飛”這一句,但是,每當他們在唱,我用動作來表現歌曲的時候,他們卻不會忘記;不過就算孩子們忘記了前面的歌詞,但是,到了“秋天多可愛”這一句,大家卻又能不約而同整齊地接唱下去,不僅如此,還能做出許多有創意地可愛的動作。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分析:

1、幼兒的思維特點決定

由於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具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所以,當他們自己在演唱歌曲,沒有任何輔助物幫助的情況下,往往會忘記,特別是在對一些比較複雜或者容易混淆的歌詞、旋律或者節奏上,更是如此。

2、經過自己思考而得出的問題或者行爲,纔是最深刻的

爲什麼當大家在唱“秋天多可愛”的時候都能記得並接上呢?主要是因爲,我在活動的過程中創設了一個讓他們自己來設計一個最可愛動作的遊戲環節,由於這些動作是他們自己設計和想出來的,所以他們對此環節特別地感興趣和喜歡。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幼兒才能夠很清楚地記住。

那麼在進行歌唱教學的時候可以採取哪些措施才能讓幼兒學會歌曲,並喜歡上此歌曲,從而喜歡上演唱活動呢?

策略:

1、幼兒前期的知識經驗準備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目標要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綱要》所提出的各領域目標爲指導,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確定。可見,一個活動幼兒是否感興趣、是否能夠理解和接受,跟其的知識經驗水平是分不開的。如果幼兒連這個詞都沒有聽說過,他們又怎麼會記住呢。

2、藉助一些具體形象的物體做爲載體來引導幼兒學習歌曲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動作有利於引導幼兒學習歌曲,除了動作之外,我們教師還可以藉助圖片、圖譜等方式來進行教學。例如:在《大風和秋葉》中,教師可以把每一段歌詞都用一個符號來表示,這樣孩子們便很直觀地看到有兩句“樹葉到處飛呀飛”的歌詞,也就不會忘記和唱錯了

3、活動要尊重幼兒,以幼兒爲主體

我們說一個活動成功與否,關鍵的一點就是幼兒對此活動是否感興趣,是否喜歡,能否主動參與其中。那麼只有以幼兒爲主體,充分考慮幼兒主體性地位的活動幼兒纔可能喜歡,願意積極參與。所以,在進行歌唱教學時一定要以幼兒爲主體,給他們一個自由嘗試、探索和創作的空間。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2

《綱要》中指出:“藝術活動應尊重每個幼兒的創造和想法,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幼兒之間存在着個體差異,所以對音樂的感受和表達方式會多樣化,教師應該接納每個幼兒的不同的、多元的、可變的.、有相當自由度的創意,尊重每個幼兒的獨特才能,使幼兒的創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因此,在本活動中,我運用魔術口袋這一小小的道具,激發幼兒的興趣,並且藉助這一道具,讓小朋友自己創造聲音,找到聲音,比較聲音,表現聲音。

1.營造幼兒自由、輕鬆的創造氛圍。

爲幼兒營造自由、寬鬆的創造環境是激發幼兒主動創造的必要條件,使幼兒敢說、敢想、敢於表現。小班幼兒已經具有粗淺的生活經驗,會用簡單的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因此在活動中,我以變魔術爲切入口,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用啊來發出聲音,並且根據幼兒發出聲音的長短剪下相應長的繩子,這段繩子就代表幼兒所發出的聲音。小朋友們找到了自己的聲音都非常的開心,其實抓住的只是一根繩子而已,但對於小班孩子來說,這種虛擬的實物也是真實的,不容懷疑的。所以每個孩子都快樂的抓着自己的聲音。整個活動氛圍輕鬆愉悅。

2.鼓勵求異思維,培養幼兒獨特個性。

在音樂活動中,我沒有直接告訴孩子聲音是有長有短的,而是讓孩子自己去發現,透過把自己的聲音的變化,及和同伴的比較,知道自己的聲音和別人的不一樣,並且嘗試體驗別人的聲音。音樂作爲藝術活動的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和增強幼兒對音樂美的敏感性,同時也是促進幼兒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在音樂活動中,幼兒只有擁有了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感受音樂的美妙,纔會對音樂充滿激情。同時,教師只有真正成爲幼兒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支援者,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新《綱要》教師角色的轉變要求我們不斷的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總結,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我。

3.在“實踐”中自主體驗,學以致用,從而達到創新的目的。

體驗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感情和意識,它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點。如何讓幼兒在“實踐”中自主體驗,從而達到創新的目的呢?我認爲透過動口、動耳、學學、演演等形式,能培養幼兒主動參與學習,從而達到創新的目的。例如在活動中,讓幼兒聽一聽錄音,學一學動物的叫聲,這樣就能真正體驗到動物的聲音的`長短,從而能夠幫助小動物找到聲音。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3

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一首旋律優美的曲子《春天》真正把孩子們帶入了春天,爲了讓孩子們更好的瞭解歌詞的內容,課前我帶孩子們漫步在校園裏,帶孩子們感受了春天的氣息。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爲幼兒設計了圖片的教學環節,給幼兒記憶歌詞內容、理解音樂、樂意表現音樂做了鋪墊。歌曲裏簡單明瞭的歌詞,朗朗上口的旋律使幼兒在學唱時很快記住了歌詞的內容,我還請幼兒用節奏朗誦法記憶歌詞和旋律、節奏。活動中幼兒能積極參與,並學會用連貫和跳躍的唱法歌唱。

不過從整個活動來看,大多數幼兒能在和諧快樂的氣氛中學唱歌曲和表演歌曲,孩子們特別喜歡的是最後一句:小白兔兒一跳一跳又一跳,後來根據這一特點,我臨時改變了表演的方式,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邊表演邊歌唱,孩子們的興趣瞬間被調動了,教師子在活動中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這也是我在這節活動中感觸最深的一點,爲此爭取在下次的活動組織中獲得更大的進步!

這節課真正讓幼兒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並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根據歌詞內容用自己喜歡的動作進行表演。孩子們上音樂課總是開始時興趣很濃,不久就失去耐心,在活動尾聲的時候,我又隨機應變想到活動室外面,於是我帶孩子們來到充滿春天氣息的紫藤樹繼續表演此歌曲,再次的鞏固加深了孩子對這首歌曲的記憶。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4

歌曲《讓愛住我家》,這首歌曲溫馨、親切,而且歌詞簡單,旋律流暢,朗朗上口,很適合小班幼兒欣賞,並且歌曲所表達的家人親親熱熱在一起的意境也很能打動人心。我想孩子們對這首歌曲肯定很喜歡。

活動前,我給孩子們欣賞孩子帶來的全家福照片,開始我先讓孩子來說一說自己的家,自己家裏的家庭成員,自己的家是什麼樣子的?爲什麼喜歡自己的家等等。張佳怡小朋友說:“我的家裏有很漂亮的窗簾,我喜歡漂亮的家。”趙家偉說:“我的家裏有很多玩具,所以我喜歡我的家。劉函巖說:“我喜歡我家裏的玩具,我的家裏還有電腦呢!”

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什麼樣的家庭是我喜歡的。我問孩子:“爸爸媽媽吵架嗎?”孩子們都說:“有。”“你喜歡爸爸媽媽吵架嗎?”“孩子們都大聲說:“不喜歡!”“那爸爸媽媽吵架的時候你是怎麼做呢?”譚政一小朋友說:“不讓他們在一起,我讓他們分開。”耿偉豪說:“我告訴他們不要吵架了。”希希說:“告訴他們吵架不是好孩子。”孩子們的話讓我好感動,我想如果家長朋友聽到孩子們說的話,一定會好好考慮考慮的。

接下來我開啟錄音機,讓孩子們欣賞歌曲,說一說,歌曲中唱的家是什麼樣子的?你喜歡嗎?孩子們都說喜歡,但是歌曲中的歌詞可能不太理解,孩子們沒有說出歌曲中家的樣子,我就清唱了一遍歌詞,並講解各有關的歌詞:愛是不吵架,愛是不嫉妒等等,試着引導孩子們來理解歌曲,並學習用動作來表達。

最後,我和孩子們一邊欣賞歌曲,一邊加上自編的動作,再一次體驗歌曲和諧、溫馨的氣氛,幼兒在溫馨甜蜜的歌聲中親親熱熱在一起,用抱一抱、親一親的動作進行家庭式的遊戲活動,在快樂自然的環境中進行初步的人際交往。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5

《我愛我的幼兒園》這首歌曲旋律簡單,歌詞內容淺顯易懂,富有情趣,符合小班幼兒的特點。其次,音樂來源於生活,許多音樂作品都是對生活的反映。《我愛我的幼兒園》這是一首來自幼兒生活的歌,經驗來自於幼兒的入園體驗,是幼兒感興趣的題材。活動力求讓幼兒在歡歌笑語中領略到幼兒園生活的美好,體驗友好愉悅的情趣。

《我愛我的幼兒園》是小班上學期第一次音樂活動,小班的孩子剛來園不久,沒有形成有效的常規,一開始組織課堂,是很困難的,且小班的孩子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不要說讓他們學會什麼本領了,且讓他們安安靜靜的坐在那幾分鐘都是困難的。在整個活動設計中,主要以讓幼兒聽教師演唱歌曲和跟隨教師一起演唱,一起表演動作爲主,幼兒透過動作的參與和身體節奏的表演,來體驗音樂活動的愉快。活動中爲幼兒提供了寬鬆自然環境,目的是減輕幼兒活動的緊張程度,讓幼兒在放鬆的狀態下自然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一開始,讓幼兒第一次感受一下音樂的魅力,傾聽老師唱歌,理解歌詞內容,跟着老師有節奏的拍手。當然,作爲音樂教育,讓幼兒理解歌曲的內容,不能單純憑藉教師的說教而應該結合幼兒實際的生活經驗來幫助理解。活動中我把孩子們平時在幼兒園的生活製作了一個PPT,幼兒透過看課件,就很自然的進入了歌曲所表達的意境中。視聽相結合的電化教學法再現了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讓孩子們透過鏡頭教容易地解決了理解歌詞的困難,還增進了幼兒創編表演的慾望。最後,設計了兩次鼓掌:教師爲幼兒鼓掌,幼兒爲自己鼓掌。目的是讓幼兒在活動之中感受得到老師的接納、同伴的接納、自我的接納的愉快,從而使幼兒體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同時,幼兒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下,體驗到在集體活動中的成功感,增強幼兒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的意識。

教學過程中發現了不足之處就是:孩子們不會用自然音唱歌,有的唱起來扯着喉嚨大喊大叫,有的扯着喉嚨尖聲尖氣,還有的則發出刺耳的怪聲。爲了解決幼兒不會用自然音演唱的困惑,我想在平時把優美的兒童歌曲播放給幼兒欣賞,希望孩子們感受到用自然聲音唱歌的美妙。

從中我體會到,如何使幼兒適應新環境,講講很容易,做起來還真難,剛入園的幼兒由於對周圍環境的陌生,往往會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伴隨哭鬧的情緒也是自然現象,它需要老師不僅具有慈母般的關懷之心還需要有準確的判斷力、靈活的組織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要從幼兒的實際表現中去發現幼兒更想得到什麼,什麼對他們更具吸引力,才能讓幼兒活得更快樂、充實,真正體會到幼兒園的快樂生活。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6

《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喜歡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讓幼兒在音樂遊戲中與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瞭解和友誼。因此在組織小班音樂遊戲活動《網小魚》前,我認真研究了教材,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在活動前先豐富幼兒的經驗,併爲活動準備了直觀道具以及各方面的準備工作,由於這節課內容較多,分成了兩個課時來上,第一課時學習歌曲,第二課時進行吃小魚和吃小蟲的律動遊戲。

一、激發幼兒的表現欲

爲了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爲幼兒播放了小魚游泳的視頻作爲這節課的直觀道具,幼兒在觀看視頻時就已經能學着視頻裏的小魚開始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如用小手來表現小魚遊動的動作,這個環節在無形中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爲接下來的表現打下了基礎。

在表演的環節中,我更是運用到了誇張的動作、形象的語言將幼兒帶到了我們想象中的大河裏,一起游泳、一起吃魚蟲、一起躲避捕魚人,玩的不亦樂乎。

二、音樂活動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

小班的幼兒比較喜歡模仿,本節音樂遊戲正好適合幼兒。另外,幼兒在小班的時候動作發展水平不是很高,所以這裏我沒有苛求幼兒一定要有多優美的動作來表現歌曲的內容,而是根據幼兒的動作來進行提升,讓最後完整的動作來自幼兒,是對幼兒動作的一個總結,而不是讓幼兒盲目的跟我們做。因此我們可以採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這樣能保持幼兒主動參與的熱度,幼兒不會以太簡單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會以太複雜而感到縮手縮腳,只有這樣,孩子們纔會感到親切,易學、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們以後進行活動時,也會情緒歡樂,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厚。

三、利用多種形式爲音樂律動做鋪墊

要上好一節好的音樂律動課,還需要很多的準備工作做鋪墊。比如在我的這節課中,小魚有節奏的吃魚蟲也是一個重點,在這裏,我利用了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和幼兒一起學習吃魚蟲,首先,我用比較慢的節奏給幼兒做示範,然後請幼兒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漸漸速度加快,讓幼兒逐漸掌握旋律的節奏;另外,在做示範的時候,動作誇張也是吸引幼兒興趣的一個方法,所以幼兒在掌握節奏這個環節時,沒有費很大的力氣。幼兒學會了有節奏的吃魚蟲後,在接下來的捕魚遊戲中也比較的整齊了。

四、及時表揚、重點指導、鼓勵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表揚是激發幼兒表現自己的良藥。表揚還能保護幼兒剛剛萌芽的自尊心,讓幼兒體會到活動的樂趣。在請幼兒模仿小魚游泳的時候,有的幼兒畏畏縮縮不願上來表現自己,或是表現的不夠自信,在這裏,我採用了鼓勵的方式,請幼兒上來表演,幼兒表演後再用表揚的方式來幫助幼兒更好的表現自己。

在最後網小魚的環節,幼兒出現了擁擠的現象,在這裏,我沒有停下游戲去批評某個幼兒,而是在不打斷其他幼兒的前提下,輕輕地游到他的身邊提醒他,這樣既保護了他的自尊心,又維護了遊戲時的紀律。而那些沒有興趣參與到遊戲中的幼兒,則是請幼兒當我的小尾巴,用形象的語言將他引入情境之中,體會到遊戲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7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裏,在這裏,在這裏,我的朋友在這裏”。短短的的五句歌詞,簡單明瞭,卻蘊含了數數,找朋友遊戲、一問一答等多種教育內容。

活動開始,以孤單的小熊要找朋友來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孩子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了活動中,“我在這裏,我在這裏”那種迫切想與小熊交朋友的心情充滿了感動,可當我說小熊可能聽不明白,我們再加一些動作時,孩子們更是想出了十幾種方法與小熊打招呼,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在學唱歌曲階段,我發現幼兒在一二三四五六七這幾個字的發音上帶永康腔特嚴重,於是,我臨時對三四五這幾個字的發音進行了重點練習,效果甚好。

經過教學,孩子們不但學會了演唱歌曲,還能用各種打招呼的動作按節奏跟朋友們一起跳舞,特別是最後一句歌詞,我讓孩子們互相擁抱,表示友好,孩子們更是體驗到了同伴給予的熱情和同伴一起學習的快樂。但上課時,我有一點疏忽,就是在進行最後一次邀請遊戲時,有三個小朋友沒請完,我就草草收場了,還說,沒請到的小朋友我們下次再玩。可課後,趙汝怡小朋友哭得很傷心,說:“老師,小朋友爲什麼不請我呀,嗚嗚……”

我已關注到孩子還沒全部參與完遊戲,爲什麼要草草結束這堂課呢?我連忙向汝怡道歉,並自己打扮成小熊邀請她一起跳完整個舞蹈,雖然可汝怡笑了,可我反思,關注每一個幼兒,用心呵護每一個孩子,是作爲教師的我應該做到的。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8

《小鴨小雞》這個音樂活動的目標就是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詞內容。我先帶領孩子們學習用斷音唱小雞、小鴨不同節奏的叫聲,初步學習有控制的演唱。

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在演唱“呷呷呷、嘰嘰嘰”這些象聲詞時,有的孩子總會剎不住車,原來歌詞中是有兩個“呷呷呷、嘰嘰嘰”,但是幼兒在演唱時,唱完兩個後還會接着唱,於是這時候我就想了個辦法,在唱完兩句“呷呷呷、嘰嘰嘰”後,在接下去一個樂句的第一個音符那裏就拍一下手,提示幼兒要換一句歌詞了,結果幾遍下來,剛纔的現象一下子好多了,可見運用手勢與動作對幼兒暗示後,就能解決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小困難。

如果一堂課讓幼兒不停地唱,孩子們就會失去興趣,如果加上一些有趣、形象的動作,就能提起幼兒活動的樂趣,加強活動的效果。在《小鴨小雞》中,歌曲中的兩個主角,小鴨小雞是幼兒很熟悉的,而且也知道用什麼樣的動作來做小鴨和小雞,所以在活動中,我一邊讓幼兒歌唱一邊讓幼兒表演,唱“呷呷呷”時就表演小鴨的動作,唱“嘰嘰嘰”時就表演小雞的動作,有了動作的融入,孩子們唱得非常帶勁。

小班的幼兒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如果讓幼兒在一堂活動中,從頭到尾來學習記憶歌詞演唱一首歌曲,那麼我想沒有多少幼兒能夠堅持到底。教師適當地加上一些手勢與動作,即用老師的手勢來傳達歌詞的意思,讓幼兒理解歌詞,再讓孩子們和教師一起做做歌詞的動作,那麼我想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9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課的後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唸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爲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裏,並引以爲豪。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裏,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

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爲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於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小學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小學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爲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爲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並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爲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說“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髮現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

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幹什麼、此時學生會出現什麼”。他們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爲“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複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資訊輸入不是單一的,應該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資訊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多,聆聽學生心聲、把握學生心智、願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師的疾話對的”、“我是老師,學生應該聽老師的話”,恐怕是我們很多老師常有的心態和所說的話。因此,許多教師挖好一個個的陷阱讓學生一個個往裏跳的事總是很樂意去做的。比如說:“對不對?“對”“好聽不好聽?”等。儘管老師自己都覺得多餘,有時還顯得底氣不足,但總是樂此不疲。

三、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材”定位過高過死

教材是教學之本,依教材上課“沒商量”。我們國家的教材建設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國一綱一本的格局而出現了一綱多本、多綱多本,這對於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環境、不同教育水平和與社會發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間,形成新的教學格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畢竟人們的國家太大了,地域廣闊、人口衆多、經濟發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幾套教材來作“教學之本”,實在是勉爲其難就從我們浙江省新編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來說,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開始編,九一年開始在部分地區實驗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廣使用。

編寫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較發達的農村地區”使用,這從九十年代初全國經濟發展的勢態看浙江省的經濟發展地位,無疑是準確的。可問題是,僅從一個面積不大、人文背景相對單純、經濟結構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經濟水平的差異也是顯面易見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定還來教育文化的差異。可我們使用統一教材,就是對這種事實上存在的差異視而不見,這與教育學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從編寫到使用的週期很長,對教材重新作出修訂則所需的時間更長。在現今知識爆炸、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道德面、人生觀、美學觀無不時時處處都在變化着,而唯有我們的教材不變,要學生唱的歌曲不變。這怎麼可能讓學生對我們的音樂感興趣,對我們所唱的歌感興趣?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20

我更深刻的理解到,一個活動,不該是老師的活動,更應該是幼兒的活動,幼兒纔是活動的主體。於是我就將開始時教師示範的環節取消了,而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創編動作,教師只是起到一個補充和整理的作用,是活動的參與者,而不是制約幼兒創造力的障礙。

爲了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性,在動作創編的過程中,我更多的想讓幼兒自己去想一些動作。爲了擔心我的示範會侷限了孩子們想象的空間,所以在第一次一起做動作的時候我選擇了不示範。但是我隨即發現,小班的孩子在動作的儲備及創編的能力上還是顯得比較貧乏的。想在幼兒自己做的動作中選取好的動作來支援第二部分的集體創編開展的這一設想就被扼殺在襁褓中了。

這種情況更體現在了第二部分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上,在我提問每一句可以做什麼動作時,孩子們並不能想出符合歌詞內容的動作,一度出現了冷場,最終那些動作還是由我來示範,然後讓後幼兒跟着做。

如果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多一點點提示和示範,孩子們會有一個大概的意識,知道該編怎樣的動作,在這個基礎上再讓他們想其他的動作,也許效果會更好一點。

在這個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點小小的意外,但問題的根本並非是出現了這些小小的意外,而是我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剛開始的時候,發現孩子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一步步走下去時,我就慌了,一慌就亂了,使得下面本來能夠得心應手的部分也出了這樣那樣的差錯。巧妙處理問題的能力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需要學習的。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21

先透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示種子是什麼樣子的,從而瞭解幼兒原先對種子概念的意識。再透過再次提問小樹的生長,爲幼兒後面瞭解小樹的生長做個鋪墊。

透過圖片的展示,讓幼兒又原先頭腦中的圖樣變爲直觀式的圖樣,原先知道的幼兒再次重現表象,不知道的幼兒重新習得表象,接着透過幼兒引導觀察種子發芽是怎樣的一個連貫性過程。從視覺上加深印象。爲下文聽音樂做動作鋪墊。

音樂環節,先聽音樂,欣賞、熟悉音樂的優美、動聽。讓幼兒透過感知辨別音樂的不同,請幼兒表現聽到不同音樂時自己想做的動作是什麼,想象一下發芽可以用怎樣的動作表示,大多數的幼兒都做了類似的動作,直接往上,個別幼兒的創造力還是比較豐富的,願意多變化的表演。教師在這裏可以多些動作讓幼兒參考,在用言語提示,激發幼兒表現的興趣,讓幼兒有自己的想法進行表演。最後讓幼兒表演的動作與音樂相結合,聽着前半段和後半段的不同嘗試自己做動作。在此環節,教師還是要事先與幼兒做幾遍,讓幼兒模仿後纔可以做得更好,之前熟悉的音樂幼兒也會辨析的清楚,只有個別幼兒聽音樂的步驟需要平時多加強。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22

幼兒藝術教育應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事物與現象,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大皮球》是小班歌唱活動。歌詞和旋律都比較簡單,比較適合小班幼兒的教學。而且在平時的活動中,幼兒對玩皮球很感興趣。在歌曲的學唱過程中,選擇與孩子們生活中喜愛的事物—大皮球”相結合,整個活動在老師遊戲口吻帶動下,可以讓孩子們的整個學唱過程顯得更爲生活化、更爲遊戲化。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是:

1、結合經驗,在做做、玩玩中理解熟悉歌詞,初步演唱歌曲。

2、感受拍球的輕重,嘗試用較輕和較響的聲音演唱。

在活動的開始,我先讓幼兒結合經驗熟悉理解歌詞:教師出示大皮球,組織幼兒學習歌詞“看小貓和小狗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呀?大皮球長得什麼樣呀?你玩過皮球嗎?皮球可以怎麼玩呢?拍的時候會怎麼樣的?”鼓勵幼兒結合經驗說說,拍皮球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什麼祕密呀?教師可以邊拍邊問:爲什麼這個皮球一會跳的低一會跳的高呢?幼兒發現拍的輕球跳的低拍的重球跳的高。引導幼兒用做動作邊用較輕和較響的聲音念這幾句歌詞。幼兒園的歌唱活動應該是生活化、遊戲化的歌唱活動,是集多種領域相互滲透式的歌唱活動。在瞭解幼兒年齡特點的基礎上,使幼兒邊玩邊唱,輕鬆主動地學會了歌曲,使歌唱活動顯得如此自然和順理成章。

在在戶外拍球活動時,我常常帶孩子們一邊唱大皮球一邊玩球,孩子們情緒高漲,興致盎然。我認爲儘可能地提供給幼兒合適的合理的操作機會,有了一定操作經驗的孩子們,更能真正成爲主動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