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魯迅《雪》

魯迅《雪》1

答:雪魯迅原文是散文體裁。

魯迅《雪》

《雪》魯迅原文:

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爲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面板。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臘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胡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採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彷彿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着,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着。

孩子們呵着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雪羅漢。因爲不成功,誰的父親也來幫忙了。羅漢就塑得比孩子們高得多,雖然不過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終於分不清是壺盧還是羅漢;然而很潔白,很明豔,以自身的滋潤相粘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孩子們用龍眼核給他做眼珠,又從誰的母親的脂粉奩中偷得胭脂來塗在嘴脣上。這回確是一個大阿羅漢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脣通紅地坐在雪地裏。

第二天還有幾個孩子來訪問他;對了他拍手,點頭,嘻笑。但他終於獨自坐着了。晴天又來消釋他的面板,寒夜又使他結一層冰,化作不透明的模樣;連續的晴天又使他成爲不知道算什麼,而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

但是,朔方⑤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爲屋裏居人的火的溫熱。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瀰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賞析

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雪》是選自他的散文詩集《野草 》。這篇散文詩,透過對江南雪景柔美和北方雪景壯美的細緻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北方的雪的喜愛之情,寄託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加體現了作者敢於直面慘淡人生、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

《雪》寫於1925年,此時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勢蓬勃發展,可謂正是春暖花開,然而,北方還處於一片寒冬之中。面對黑暗的現實與冷酷的季節,魯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的精神,去尋求“革命的破壞者”,去爭取理想的春天。他不僅以小說,雜文進行鬥爭。而且“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以後印成一本,謂之《野草》。”《野草》共收集散文詩二十三篇,也是魯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與進行敵對鬥爭的記錄。本文也是魯迅當時內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現。

《雪》的景物描寫細緻生動,用詞準確。作者描寫了江南的雪景與朔方的雪景,並在對比中體現出作者的傾向。作者寫南方的雪“滋潤”,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南方的雪“美豔”,朔方的雪單調;南方的雪熱鬧,朔方的雪冷寂;南方的雪歡愉,朔方的雪孤獨……在對照中,可以看出,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溫潤的美;而朔方的雪呢?作者稱讚它是在孤單的境遇下獨自抗爭着。透過兩個地區的雪進行對比,明顯看出。作者更喜歡朔方的雪。南方的雪和平恬靜,讓人喜歡,但更崇高的美應該像北方的雪那樣,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鬥中得到昇華。這就表達出作者對冷酷黑暗的社會強烈的不滿和無比憤慨的感情,抒發了對美好事物的讚頌和同黑暗勢力作堅決鬥爭的革命情懷。作者的這一情感取向,我們閱讀時需要仔細加以辨析。

作者在描寫景物時,往往是抓住景物的特徵,描寫細緻生動,用詞十分準確。如“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面板。”作者以“滋潤美豔”一語概括了江南雪的特質;以“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極壯健的處子的面板”兩個比喻,一虛一實,推出了隔霧看花的朦朧美景,令人產生無限遐思。這句話寫出了江南雪的生機盎然、無比美麗的特點。又如“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磐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一語描繪出一幅層次井然、色彩繽紛的冬花雪野圖!你看,在雪野之中,一片潔白的背景下,點綴着血紅的寶珠山茶,淺青的單瓣梅花,深黃色的臘梅花和冷綠的雜草,面對這一圖景,使人感受到生機勃勃春天的溫暖,表現作者的喜愛之情。再看這一句“孩子們呵着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雪羅漢。因爲不成功,誰的父親也來幫忙了。羅漢就塑得比孩子們高得多,雖然不過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終於分不清是壺盧還是羅漢;然而很潔白,很明豔,以自身的滋潤相粘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作者細緻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塑雪羅漢的歡樂畫面。孩子們呵着像紫芽姜般的小手樂此不疲,竟有童心未泯的成人摻入其間,更增添了生活的情趣。這雪羅漢只是個雛形,“潔白”、“明豔”、“閃閃生光”這些形象的詞語既融進了作者對南方冬天的美好回憶,也是透過孩子們的眼睛描寫令人欣喜的場景。接着,作者描寫孩子們裝飾打扮雪羅漢的情景:“孩子們用龍眼核給他做眼珠,又從誰的母親的脂粉奩中偷得胭脂來塗在嘴脣上。這回確是一個大阿羅漢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脣通紅地坐在雪地裏。”這段話描寫得十分具體,描寫孩子們用龍眼核和胭脂口紅加以裝飾後,可以想象,一個目光灼灼、嘴脣通紅的雪羅漢憨態可掬地坐在雪地裏了,這是一個多麼富有詩意的形象啊!“偷”字寫出了孩子的調皮、機靈,“坐”字表現出雪羅漢盎然生趣。

《雪》閱讀題目:

4.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

5.品讀江南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樣的特點,描寫時傾注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

6.作者又是怎樣描繪北方的雪的?作者對北方的雪又傾注了怎樣的情感?

————————————————————————————————————————

7.作者從來惜墨如金,何況又是散文詩,可是作者卻用較多筆墨描寫雪羅漢的形象,你怎麼理解,請簡單談一談。

————————————————————————————————————————

8.揣摩下列語句的含義:

①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

————————————————————————————————————————

②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

《雪》閱讀答案:

4.文章細緻生動地描繪了江南的雪景與北方的雪景,並在對比中表現了自己的傾向。

5.江南的雪有一種平和恬靜的美,她“滋潤美豔”、色彩斑斕,蘊育着生命,透露着生機。江南優美的雪景中,傾注了作者對故鄉的幾多懷戀,和對美好理想的嚮往、追求。

6.北方的雪“永遠如粉、如沙”“在凜冽的天宇下”,“奮飛”“升騰”,儼然一個奔放的挑戰者。這裏更多地傾注了作者的情感,他更欣賞北方雪的壯美,在孤獨中抗爭、奮鬥、向上,這種張揚的個性與精神正是作者一以貫之的前行動力。

7.雪羅漢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也是美的象徵。在內容和結構上是聯接朔雪之景的橋樑。雪羅漢雖然“潔白”“明豔”,非常優美,但卻很快消融。作者更欣賞的還是朔方雪的壯美,那種在苦寒中獨立抗爭的形象正和作者“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不屈不撓戰鬥的形象吻合。

8.①“冰冷的”“堅硬的”強調雪的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最值得欣賞的。②北方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在這裏還被表現爲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昇華是與死亡聯繫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爲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

魯迅《雪》2

上個星期天,我看了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寫的散文詩集《野草》。

我一看這本書就入了迷,愛不釋手,一口氣就將它讀完了,其中有一篇我印象最深的《雪》,這篇文章與衆不同,寫得十分優美。《雪》這篇文章我覺得很有特色,與我們寫得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寫雪的着重點一般都是它的形狀、顏色、飄落的樣子等等,而魯迅寫得這篇《雪》的着重點卻是孩子們怎樣塑雪羅漢。依我個人認爲這是《雪》這篇文章的閃光之處。“第二天還有幾個孩子來訪問他,對了他拍手、點頭、嘻笑。但他終於獨立坐着了。晴天又來消釋他的面板,寒夜又使他結一層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樣,連續的晴天又使他成爲不知道算什麼,而嘴上的胭脂也褪色了。”這一段話裏蘊藏着一個道理:看似強大的事物卻經不住一點點、小小的考驗,就已經完全拜變了樣,認輸了,低頭了。

在我們身邊也存在着這樣的'事情,我們要去克服它,消滅它,不使它成爲你生活的累贅。《雪》讓人讀了以後,眼前彷彿就出現了這個情景,如:“但我的眼前彷彿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着,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着。”這一句話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蜜蜂飛來飛去,寫作了忙碌。蜜蜂一邊飛一邊發出嗡嗡的聲音,這是很正常的事,而作者卻把它們寫成是在吵鬧,這更加突出作者之文采。只要你一閉眼,眼前就會出現書中所寫的這一幕。

魯迅《雪》3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的是《雪》這篇散文的教學設計。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難重點、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五個部分說課。

一、說教材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散文之一。教材把本文編入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文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細緻描繪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兩幅雪景。文字優美,情感含蓄,寓意深刻,對培養學生的朗讀和語言感受能力是難得的佳篇。在雪花紛飛與凝思的幻想中,爲人們譜寫出追求美好理想的心聲,寄託對生命的思考和把握。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本文要求學生加強朗讀,注意聯想和想象,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基於此,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初步瞭解散文詩的特點。比較南北方雪的特點,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語言,理解寓意,並能說出自己對文章的獨特感受。

3、領會作者在文中寄託的精神支柱,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三、教學難重點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新課標特別強調朗讀的作用,要求學生在朗讀中增加積累,發展情感,加深體驗與感悟。據此本文的教學重點確立爲:透過多種形式的反覆誦讀,體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內涵。

人們常因魯迅先生深沉冷峻的散文語言而感到深奧難懂。所以,消除學生的畏怯心理,激發學生的聯繫與想象是本文學習的一大關鍵。本文教學難點確立爲:理解寓意深刻的語句,理會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精神追求。

四、教法與學法

爲了實現教材編者的意圖,本課案力圖創設開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圍。

1、學生以讀促悟,感知文意。品析精彩,並摘抄積累。透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完成學習任務。

2、教師在引導學生逐步深入閱讀的基礎上,逐漸完成對重、難點的突破。

3、藉助多媒體的形象直觀與容量大的特點,提高課堂實效。

五、教學過程

(一)快速搶答,激趣匯入:

我介紹與魯迅先生相關的文學常識,學生可以在描述過程中快速搶答,由此引入本課學習。(板書課題)

析:我在匯入環節中以作者簡介爲切入點,大部分學生都有所儲備,能積極參與,而競賽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鞏固重要的文學常識。同時也爲本文的學習作了準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A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注意讀準字音、停頓,注意體會本文語言特色。

B教師簡單介紹散文詩特點,並明確誦讀的重要性,爲進一步賞析作準備。 散文詩是介於散文和詩歌之間,兼有詩歌和散文特點是的一種現代抒情體裁,

從本質上來看,它有詩的意境、詩的情緒和詩的想象,從形式上來看,它又和散文一樣不分行、不押韻,語言比較自由。

析:學習散文詩最好的方法是誦讀,透過反覆誦讀去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領略文章的優美的意境和濃郁的詩情,從而理解文章的豐富內涵。

2、錄音範讀課文,學生傾聽感知。提問:文中描繪了幾幅畫面?

析: 本文畫面感較強,聽讀課文,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聯想與想象,感受兩幅畫面。

3、學生談談從聽讀中感受到的畫面。 (板書)

兩幅畫面: 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三)精讀課文,品味賞析:

1、同桌合作探究,以“我更喜歡的是_____的雪,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是一種_____美。”的句式互相交流自己對兩個地方的雪的看法。 析:因爲一些學生說話往往欠缺條理,而用規定句式來作答,可以引導學生說完整話,更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2、學生細讀自己喜歡的雪景圖,圈畫精彩的詞句 ,揣摩寫法,並加以賞析。

3、集中交流,師生稍作點評。(板書)

江南的雪 滋潤美豔,充滿溫情,生機勃勃 優美

朔方的雪 堅硬燦爛,昂揚向上,飛旋升騰 壯美

析:此環節既爲品味本文的精美語言,又注重引導學生結合語境談表達效果。這兩種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也表現着作者的一種感情傾向。

4、

①在描寫雪景的過程中,作者感情更傾向於哪一方的雪?從何看出?(投影寫作背景介紹)

學生討論後各抒己見,老師點評明確從對南北兩處的雪的描寫來看,魯迅更爲欣賞“朔方的雪”。作者雖然極寫江南雪的美豔,孩童的歡樂,雪羅漢的有趣,表現了對故鄉的懷念之情,且因雪羅漢的消融流露出對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並不是沉迷於優美然而虛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壯美的現實戰鬥生活,渴望從自然的偉力中汲取鬥爭的勇氣和力量,永葆戰鬥青春。所以,面對眼前的實景,他寫道:

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

此處一反先前溫婉、纏綿的情調,語氣異常剛勁、果決,這不僅是對朔雪質地、形態的'摹寫,同時還透露出作者“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毅然決然地砍斷了與社會現實極不協調的思想情緒。隨後對飛騰的朔雪磅礴的氣勢、浩大的聲威的酣暢淋漓的抒寫,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撓的戰鬥的人生觀的形象寫照嗎?

②作者的這種感情集中體現在哪一句?

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北方的雪的特徵之一是孤獨,在這裏它還被表現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經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獨的旋轉升騰中昇華,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昇華是與死亡聯繫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爲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

析:設計此問題是爲了促成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內容

③作者寫雪景僅僅是爲寫雪而寫雪嗎?

王國維先生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借描寫南方的雪表達了對故鄉的深情懷念與熱烈讚美,借描寫北方的雪讚美、歌頌鬥爭精神和不屈意志,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借景抒情。

析:在充分賞析課文後,結合寫作背景來理解,對語言有了深入感知。透過設計以上幾個問題,使學生真正明瞭文中寄寓的作者的精神追求,從而完成了難點的教學。

(四)美讀課文,領略意韻:

爲了更進一步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在前面的基礎上,美讀課文,領略文章的意韻。

請女生誦讀描寫江南雪的前三段,盡現其溫婉柔美的美感。男生誦讀寫北國雪景的後三段,讀出其雄渾俊偉的氣勢。

(播放背景音樂,使學生沉浸在審美的意境中。)

析:此環節既能激發學生的誦讀熱情,又能深入體會文中寄寓的情感。

(五)同題寫作,拓展延伸:

1.“一千名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魯迅筆下的雪,融入了作者獨特的情感體驗。那麼同學們對雪又有什麼樣的感受與體驗呢,請拿起你的筆,抒發出你內心的那份情感吧!

(六)總結

同學們,閱讀魯迅先生的《雪》,我們既欣賞到了南國那滋潤美豔如溫婉恬靜的江南女子的優美雪景,還看到了如粉如沙粗獷豪放如北國男兒般的壯美圖畫,更體察到了魯迅先生那永不屈服堅強獨立的鬥爭精神,讓我們也象先生那樣,用堅強與獨立去戰勝我們學習與人生中的一切困難吧!(輕音播放《我愛你,塞北的雪》)

自我評價:

本課案較好的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中抓住了散文詩的特點,讓學生透過反覆誦讀來感悟、品味和賞析文章,重在感悟和體味詩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突出了朗讀訓練和思維訓練,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都符合新課改的精神。拓展延伸部分進行同題寫作,將本課學習引向縱深。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討論的學習方式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魯迅《雪》4

魯迅

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爲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面板。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蝴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採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彷彿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着,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着。

孩子們呵着凍得通紅,象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雪羅漢。因爲不成功,誰的父親也來幫忙了。羅漢就塑得比孩子們高得多,雖然不過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終於分不清是壺盧還是羅漢,然而很潔白,很明豔,以自身的滋潤相粘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孩子們用龍眼核給他做眼珠,又從誰的母親的脂粉奩中偷得胭脂來塗在嘴脣上。這回確是一個大阿羅漢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脣通紅地坐在雪地裏。

第二天還有幾個孩子來訪問他;對了他拍手,點頭,嘻笑。但他終於獨自坐着了。晴天又來消釋他的面板,寒夜又使他結一層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樣,連續的晴天又使他成爲不知道算什麼,而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爲屋裏居人的火的溫熱。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瀰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賞析】

《雪》散文是魯迅先生在《野草》中的一篇文章。魯迅先生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冬天初像意境的唯美畫面,這在魯迅先生的作品中是難得的。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幅山水畫:在白雪皚皚的冬天,一個稍嫌破舊的老房子獨座曠野,黑褐色的牆上朝上推開了一扇木質窗戶。朝窗戶內看去,沿窗臺擺放了一張四方桌,桌前擱置的是一方端硯、一架毛筆,在桌子的另一邊攤放着一疊毛邊稿紙。桌旁坐着一中年留須男子,身着藍布棉襖,一手扶在桌上,一手卻搭在窗臺上,正扭頭朝窗外注視。如果你能看清他的表情了,則會發現他時而木然,時而眉頭緊躇,似乎在思索什麼事情。窗外雪花紛紛飛揚,甚至有一兩片飄落在中年男子的手上,但絲毫不見他動彈一下,仿若他就是一尊雕像般。他在思索什麼?他彷彿看到在不遠處有一羣永遠也不怕凍着的孩子們正在嘻鬧,他們正在推着一個雪人。然而,這孩童的嘻鬧聲卻並沒讓他感到半點生趣,反而讓那個世界更顯得安靜。

魯迅先生在文章開頭是以南方的雨開頭,來襯托北方的冰雪之堅硬。談的是雪,卻用雨作鋪墊,用雨綿軟、單調來襯托冰雪堅硬、冰冷與有力。作者對雨的溫軟無力表示出哀傷之情,“他自己也以爲不幸否?”隨後,他在文章中卻勾畫出南方下雪的視覺美。雪中有花、有蜜蜂嗡嗡、有畫得美人一般的雪人。而雪人卻獨自坐在晴天與寒夜中變得面目全非。然後作者筆鋒一轉,描述北方的雪,如粉、如沙、如精靈般漫天奮飛,寥寥數語,讀者看到的只是滿天飛舞的絮雪,除此之外,沒有更多的描寫。在文章結尾,作者將雪比爲死掉的雨,化爲雨的精魂。

本文是作者在1925年1月寫的,如果我們認爲魯迅先生有心情來描寫風花雪月的,那會讓魯迅先生不能安臥於地底下,只怕會從地下爬出來罷。1925年1月,當時正處於北伐革命的前夜,國共兩黨結成統一戰線,革命形式出現了可喜的局面,但魯迅當時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下,反動勢力猖獗,鬥爭極其激烈。作者在全文描述了三種雪:一是尚未化爲雪的“暖國的雨”;二是滋潤美豔之至的“江南的雪”;三是孤獨、自由、奮飛向上的“朔方的雪”。用大量的篇幅描寫被化妝、快速融化的“雪羅漢”。我查閱了一些別人對本文的讀析,大部分的讀者認爲作者是透過描述南方的雪,從而表露出自己對南方的局勢朝着好的一面發展殷切向往。而透過描寫北方的雪則是對北方局勢的不滿,並認爲要像北方雪一樣透過奮鬥來爭取自由。

魯迅《雪》5

【教學過程】

一、猜謎背詩,激趣匯入

師:同學喜歡不喜歡猜謎語呀?

生(齊):喜歡。

師:下面請同學們根據小黑板上的謎面(出示小黑板):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潔白精靈寒中飛,雨落橫山漫天揚。猜一猜,這指的是哪一種自然現象?

生(齊):雪。

師:聰明!反應快,猜得又準確。能說說你們是怎麼猜出來的嗎?

生1:從雨落橫山這四個字中,我就猜出謎底是雪了,潔白、寒、漫天揚這幾個詞,更證明了我猜出的答案是正確的。

生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就是唐代詩人岑參在《白雪送武判官歸京》以春花來寫冬雪的詩句。

師:除了岑參的這句詩外,同學們還學過哪些寫雪的詩句呀?

生3: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生4: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生5: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生6:北國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唯餘茫茫,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生7: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生8: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生9: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生10: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生1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生1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生13:說到雪的詩,我也想到了一首跟雪有關的詩。(忍不住笑)

師:這首詩真的那麼有趣嗎?歡迎你給全班同學朗誦一下,讓同學們都來分享這首詩帶來的快樂。

生13:不僅詩好笑,而寫詩的故事更有趣。

師:講雪故事,同學們有沒有興趣聽他給大家講故事呀?(鼓掌)

生13:古時候,有三個人:一個讀書人,一位當官的,一位懶漢,三個人在一個雪下得很大的日子裏來到一位老農家躲雪,望着天上洋洋灑灑的鵝毛大雪一點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三個人都覺得無聊極了,其中的讀書人就說,咱們以雪爲內容來做一首詩,於是,讀書人先開了頭大雪紛紛墜地,當官的,整天溜鬚拍馬,也借雪歌頌皇恩,牽強出了一句:這是皇家的瑞氣;懶漢不懂做詩,但很希望天天下雪,這樣就不用下地幹活了,於是也說了一句:下個三百六十五天,正在爲天下雪不能下地幹活的而憂愁的老農一聽,氣不打一處來,於是罵了懶漢一句放你孃的狗屁。於是四人就湊成四句詩:大雪紛紛墜地,這是皇家的瑞氣;下個三百六十五天,放你孃的狗屁。

師:從這個雪天裏寫雪的詩的故事中,同學們明白了什麼道理?

生14:文如其人。故事中的四個人,身份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懶漢和農夫所作的兩句詩太通俗了,簡直不是詩,而讀書人和官吏作的兩句大雪紛紛墜地,這是皇家的瑞氣書面色彩也較濃,地、氣也押韻。

生15: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由於各人的功利觀念的不同,對同樣的雪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差別也很大。

生16:這正印證了教師曾說過的一句話一千名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生17:橫看成嶺側成峯。同樣的雪,由於四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作出來的詩內容也不同。

師:真聰明!大家的悟性太高了,面對同樣的一個雪的故事,大家卻談出了好幾種理解和感受。那麼,對於魯迅先生筆下的雪,我們班的六十多位同學們會得出什麼樣的閱讀見解呢?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讀解魯迅先生創作於1925年的散文詩──《雪》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詞

師:在學習課文之前,先來檢查同學們預習情況,請大家看上銀幕來:

(投影顯示下列生字生詞,挑生讀生字詞,解釋詞義):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磬口

忙碌

脂粉奩

灼灼

嘻笑

褪盡

朔方

凜冽

明確:磬口(qìng)

忙碌(lù)

脂粉奩(Iián)

灼灼(zhuó)

嘻笑(xī)

褪盡(tuì)

朔方(shuò)

凜冽(lǐn

liè)

2、解釋下列詞語:

博識

凜冽

天宇

精魂

消釋

升騰

瀰漫

明確:

博識:見識廣博。

凜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這裏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靈,魂靈。

消釋:消融,溶化。

升騰:(火焰、氣體等)向上升起。

瀰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佈滿。

三、播放錄音,感知意境

師:我們先來聽《雪》這篇課文的朗誦錄音,在聽錄音的過程中,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調動自己的經驗,展開聯想和想象,用心去感受朗讀錄音所描繪的畫面。

(播放《雪》配樂朗誦錄音,學生閉上眼睛聽錄音,感受錄音描繪的畫面)

師:散文詩朗誦都把同學們帶入到什麼樣的畫面中去啊?下面,請同學們談談從錄音中感受到的畫面。

生18:在我的眼前出現的是一幅清晰的畫面:白皚皚的雪地上,生長着血紅的山茶花、白中隱青的梅花、深黃的蠟梅、冷綠的雜草,遠遠望去,山花爛漫,五顏六色、色彩斑斕,在雪野中,嗡嗡的蜜蜂也忙着在花叢中傳粉、採蜜。

師:是一幅有聲有色,聲色和諧;有動有靜,充滿着自然情趣的雪野畫。

生19:我眼前彷彿看到的是一幅江南戲雪景:一羣小朋友在雪地中嬉戲,打雪仗,然後堆雪人,他們呵着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一把一把地把雪往一處聚,可是由於小孩力太小,老是無法把雪攏在一塊,最後在大人幫忙下,終於把雪人堆了起來,小朋友們用龍眼核鑲入雪堆中做雪人的眼珠,又在雪人的臉上、嘴脣上塗胭脂,再把一頂小氈帽蓋在雪人頭上,一個活脫脫的不倒翁雪人便站在雪地中,小朋友看着自己親手堆成的雪人,高興得跳了起來,他們對了着雪人拍手,點頭,嬉笑。

師:好一幅小孩江南戲雪圖,加入自己的想象成分,描述得更生動形象了。

生20:我想到的是,由於天氣轉暖,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小孩子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人的鼻子漸漸沒有了,臉上的紅色慢慢模糊了,雪人最終化成了地上一泓水,我把這叫做融雪圖。

生21:我眼前浮現的是朔方的雪景:在刺骨的寒冷的天宇中,一陣大風颳過,雪地上的雪像霧一樣瀰漫開來,向上升起,在天空中旋轉,隨風飄舞,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

師:前面三位同學說的都是江南雪景,你給同學們講述是朔方的雪。

生22:我腦海中出現是這樣一幅畫面: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寒風中,一位蓄着八字鬍鬚,面容消瘦,嘴裏刁着一支菸斗的老人神情凝重,目光炯炯地望着在旋風中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旋轉、升騰、閃爍的飛雪,緊鎖眉頭,陷入沉思中。

(同學們鼓掌讚賞)

師:同學們的掌聲說明大家對這個有創意的構思很欣賞,你應該告訴同學們,你構思這幅畫的寓意以及你是怎想到這樣的畫面?

生22:在聽課文朗誦時,我由課文中對雪的描繪,聯想到毛主席的《沁園春·雪》這首詞,又由這首詞聯想到一幅《江山如此多嬌》的畫,畫面上畫的是毛主席同志目光炯炯的面對着遼闊的蒼茫大地。於是,我聯想到蓬勃而奮飛的形象就是魯迅毫不妥協、堅韌不屈、憂國憂民的正是魯迅先生的真實寫照。

師:你感悟能力很強,又善於運用聯想,大膽想象,給大家構思這樣有人有景,寓意深刻的畫面。

四、讀議交流,理解寓意

師:前面,我們透過聽課文朗讀錄音,初步感受課文的內容,同學們也調動自己的審美經驗,展開聯想和想象,交流了各自從聲音方面感受到的雪景畫面,那麼,作者描繪的兩幅雪景各什麼特點呢?作者爲什麼要給描繪這兩幅雪景圖呢?魯迅先生究竟要向讀者傳達什麼樣的資訊呢?下面,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自主閱讀課文,然後就這個問題在同桌之間進行交流。

(學生自讀課文,在課文中劃道道,批眉注,寫旁批;然後在同桌之間進行討論,交流看法。)

師:下面,先來談談對兩幅雪景圖的特點有什麼樣認識?

生23:課文描繪的兩幅雪景圖,江南的雪滋潤美豔,雪野中有血紅的山茶花、白中隱青的梅花、深黃的蠟梅、冷綠的雜草,多姿多彩,透露出盎然的生機,蘊育着生命和希望;朔方的`飛雪是沒有色彩的,如粉、如沙,決不粘連,是向升騰上的,閃光的。

生24:江南的雪由於有多姿多彩的花草的襯托,顯得光澤、柔媚,朔方的雪如粉、如沙,決不粘連,是孤獨的、冷寂的。

生25:江南的雪生意盎然,明豔秀麗,絢麗有趣;朔方的雪沒有江南雪的滋潤美豔,更無奇花異草相伴,但卻有着獨立不羈、昂揚向上的性格。

師:幾位同學的發言,雖然用詞不盡相同,但都概括了兩幅雪景圖的特點:江南的雪滋潤美豔,絢麗有趣;(板書:江南的雪滋潤美豔)朔方的雪如粉,如沙,決不拈連。(板書:朔方的雪如粉,如沙)那麼,同學們從這兩幅雪景圖讀懂了什麼?作者爲什麼要把江南的雪描繪成明豔秀麗,滋潤美豔,絢麗有趣的形象,而把朔方的雪寫成如粉,如沙,決不拈連,隨風升騰的形象呢?

生26:我從兩幅雪景的描寫中,讀懂的是我國南北氣候的迥然不同,作者寫江南雪的滋潤,雪野中五顏六色的冬花開放,孩子們能把積雪堆成雪人,雪羅漢的最終融化,說明的是南方冬天氣候的溫暖、溼潤;而寫朔方的雪如粉,如沙,決不拈連,隨風升騰,奮飛,都說明了北方冬天天氣的嚴寒、乾燥、風力大。

生27:我不同意你把課文的當成說明文來解讀,這是一篇散文詩,詩是用來抒發作者情感的,從文中寫雪羅漢消融過程的字裏行間,我讀到是作者對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從江南雪的美豔,小朋友在雪地中塑雪羅漢的歡樂中,讀懂了作者對故鄉的懷念之情,而不僅僅是南方冬天氣候的溫暖、溼潤。

師:好!這已有了橫看成嶺側成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請同學們從各個度深入地發表見解。

生28:剛纔,他說了他對南方雪景的讀解,我接着說說,我對北方雪景的讀解。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而且和它們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正如前面的同學所說,是北方冬天天氣的嚴寒、乾燥造成,因此,從作者對朔方嚴冬的景象的客觀描繪中,我領悟到了的是作者對把朔方雪花變得孤獨的冬天的憎恨和厭惡之情。

生29:作者在本文中,着重寫的江南的雪。作者把江南的雪描繪得多姿多彩,小孩玩雪那麼富有的樂趣,雪人融化得十分可惜,課文表現的是作者對兒時生活的留戀和懷念。至於朔方的雪要表現什麼,我想,這是一種對比襯托寫法,目的是襯托江南的美好。

生30:我贊成你對本文寫法的分析,本文運用的就是對比襯托寫法。但我認爲作者是以記憶中的昔日江南的雪滋潤美豔雪野來襯托現實中的北方雪野的空曠寂寞、荒涼寒冷,描繪出朔方飛雪磅礴的氣勢,再借朔方飛雪蓬勃地奮飛的情景,抒發了自己不畏艱險、渴望戰鬥的豪情。

生31:我贊成爲着重江南的雪的觀點,我也認爲文章寫朔方的雪如粉,如沙,決不拈連,是爲了突出江南的雪滋潤美豔的。作者用那是還在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面板這個比喻句寫江南的雪,表現了江南雪景的充滿生機和活力,這傳遞了魯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生32:課文透過江南的雪中生機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自己嚮往春一般的雪景的美好理想;透過描述孩子們堆雪羅漢的場面,流露出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生33:文如其人,魯迅先生的散文是魯迅鬥爭精神和個人性格的寫照,在惡劣的環境下,朔方飛雪並不安於孤獨淒涼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瀰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表現了對冷酷現實的不滿與反抗。在對朔方的雪描寫中,表達了作者對不屈不撓的鬥爭的品格和他永不停息的倔強精神的熱情讚頌之情。

生34:我不贊成把兩幅畫面的主題對立起來的觀點。上學期,我們曾學習過魯迅的小說《故鄉》,在《故鄉》中,作者也描繪了兩幅故鄉的畫面:美麗的海邊西瓜地畫面,表現的是作者對美好新生活的憧憬和嚮往之情;蕭條冷落的故鄉畫面,表達的是作者對農村衰敗的現實的強烈不滿之情;而作者透過《故鄉》兩幅畫面表現的主題是:要靠奮鬥去開創出新生活之路。我認爲,魯迅的這種信念地他的一生中是一貫的,在《雪》中,作者透過兩幅鮮明不同的畫面:江南雪景是美好的理想的象徵,朔方雪景是奮鬥的象徵,兩幅畫面統一起來,表現的主題應該是:要透過奮鬥來實現美好的理想。

師:同學的發言充分展示各自對課文的個性理解,太精采了。本文看似只是單純的景物描寫,但字裏行間,無一不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寄託了自己的愛憎之情。作者描寫江南雪的滋潤,雪野中五顏六色的冬花開放,孩子們把積雪堆成雪人,雪羅漢的最終融化,抒發的是作者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板書:抒發渴望美好生活的情感)。而寫朔方的雪如粉,如沙,決不拈連,隨風升騰,奮飛,表現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和反抗,抒發了對不屈不撓的鬥爭的品格熱情讚頌之情。(板書:讚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作者透過這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寄寓的魯迅一個共同的信念:要用奮鬥來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這種說法,既符合魯迅先生的一生的鬥爭品格,又把本文的兩幅畫面的主題統一起來,很有見地,我十分讚賞。(板書:對比,哲理:要用奮鬥來創造美好的世界)

五、互動探究,品味語言

師:透過聽錄音,我們感受了《雪》優美的意境;在剛纔的交流中,我們又讀解了《雪》的幽深的寓意;既有優美的意境,又有深刻的寓意,《雪》稱得上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詩了,美文要品讀,才能領會其精妙,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品讀課文,體會課文在語言和構思的精妙之處,同時將品讀過程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大家共同探究。

(學生採用各自喜歡的方式品讀課文,摘抄優美詞句,旁註發現的問題。)

師: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同學們有什麼新的體會、新的發現,請大家談談。

生35:我發現課文用呵、偷、訪問、拍手、點頭、嘻笑這些充滿活力的詞,刻畫了兒童塑雪羅漢的特有動作與神情,反映了他們天真活潑、純潔的心靈,真切、傳神、熱鬧、有趣。顯得具體、形象、生動。

生36我領悟到比喻句那是還在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面板的含義。作者用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面板這兩個富有感情色彩的喻體,一虛一實,從形到質,突出強調了江南雪野的特色。

生37:我發現作者說江南的雪隱約着青春的消息,除了讚美江南的雪滋潤美豔之至處,我隱隱約約覺得還應該有更深層的含義。可是我一時又說不出。

師:你是想請同學與你一道來解讀這句話的含義嗎?

生37:對,正是。

師:好!請大家仔細品讀這句話,想一想,能不能幫助從中品出隱隱約約覺得應有更的深層含義來。

生38:用處子的面板來比喻雪,引起讀者對江南的雪的形態的想象,寫出江南的雪白皙、柔嫩、健康的特點,意境新美。

生39:我聯想到詩人雪萊的一句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冬天來了,春天還會久嗎?。我想,江南雪野中隱約着的生氣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是在啓示人們:冬雪之後,春天就不遠了。

師:冬雪之後,春天就不遠了。這是不是你隱隱約約感覺到而一時無法說了的那種的那層意思呀。

生37:對,這正是我意會到,卻無法用自己的語言準確表達出來的意思,我謝謝他們兩人幫我破解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生40:我發現的本文有一處多餘的地方。本文是題目是《雪》,課文也是透過這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來表現主題的,可課文卻用一句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爲不幸否耶?開篇,我覺得好像是多餘的,是不是可經以去掉?

師:能告訴教師,你是怎麼想到這個問題的嗎?

生41:前面的同學在談感受、分析主題時,大家都沒有提到這句話,好像它就是可有可無的句子,我結合題目和大家對課文主題的分析這兩個方面去思考,便想到了這個問題。

師:明白了,你採用的聯繫題目和主題的質疑方法,同學們,我們在以前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曾從課文質疑過程中,歸納了哪些質疑方法呀?

生42:聯繫題目質疑法,聯繫主題質疑法,分析修辭質疑法,關鍵詞質疑法,聯繫上下文質疑法。

生43:有聯繫背景質疑法,從重複處質疑法。還有我背不全。

師:背不全,沒關係,我們能運用學過的方法去質疑問難就行了,前面的同學雖然沒有背方法,不也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了嗎?下面,請同學們運用以前學過的方法進行思考,從課文中提出更多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來。

生44:第一自然段說蜜蜂是否來採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可後面又說彷彿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忙碌地飛着,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師:你運用的又是什麼方法發現問題呀?

生44:聯繫上下文質疑法。

生45:本文寫的是兩幅並列的雪景,課文由江南的雪景圖的描繪轉入朔方的雪景圖,並沒有轉折的意思,可課文卻用了一個錶轉折的連詞但是,這裏面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含義?我是採用語感質疑法發現問題的。

生46:課文結尾句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麼意思?

師:你運用的又是什麼方法發現問題呀?

生46:關鍵詞質疑法。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提問題的方法了,越來越會提問題了,這幾個問題非常有思考價值,下面請同學分組討論,探究交流。

(學生分組討論)

師:各組派代表彙報探究結果,讓全班同學來分享探究資源,補充和豐富大家的閱讀理解。

生47:我們組討論後,對第一個問題的看法是,魯迅先生寫雪,把雨和雪作對比,藉以引出下文的江南的雪,以暖國的雨的單調襯托了江南雪花的嬌豔明媚,因此這句話不是可有可無的話。

生48:我們認爲,作品的中心是寫雪,以描寫雨來開篇,用帶戲謔色彩的發問,起筆有意給人留下了很大的思索空間,也爲下文留下了伏筆,別開生面。

生49:結合課文的結尾來看,我們組討論後認爲,課文開篇用冰冷、堅硬、燦爛雪花這些寫朔方的雪特點的詞語,把暖國的雨與朔方的雪聯繫起來,爲結尾以雨收束全文埋下伏筆,使文章前後呼應,渾然一體。

生50:我們討論的結論有二:第一這是反襯手法,以暖國的雨的單調襯托了江南雪花的嬌豔明媚;第二用暖國的雨反襯出朔方的雨被凝結成冰雪的不幸。

生51:在分析本文的寓意時,我們組的同學發言就曾認爲,作者是以南方的雪來襯托朔方的雪,第四自然段前的這個但是,把作者的這種意圖就更加明顯表現了出來了。

生52:我們組着重討論了但是這個詞的作用,透過反覆的品讀,我們發現,作者對兩種雪景思想的情感的傾向性是不一樣的,用了一個表示轉折語氣的但是,由上文對江南的雪的描繪轉入對朔方的雪的描述。看似並不需要轉折,可加上這個但是之後,情感的傾向性更加明顯了。

生53:我們組在討論時,認爲記不真切了與彷彿看見並不矛盾。記不真切了是指回憶中對是否有蜜蜂採山茶花和梅花的蜜的印象已經不深刻,這是實寫;彷彿看見是虛寫,寫作者想像中的冬花的開放,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飛着,嗡嗡地鬧着,不僅使讀者看見爛漫的冬花,而且彷彿聽到吟唱的春蟲,感受到作者熱烈期待春天的心聲。

生54:對於結尾那句話的含義,我們組的理解是:孤獨的雪是因爲朔方的雪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讚揚了朔方飛雪追求自由的精神。

生55:我們對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樣理解的:是死掉的雨死掉的雨並不是生理意義上的死亡,而是哲學意義上的轉化;死掉的雨轉化爲雨水,滋潤萬物,迎來百花爭豔的春天,因而說他是雨的精魂。

生56: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北方的雪的喜愛之情。雨是雪的初始階段,雪是雨的昇華。作者讚頌朔方的飛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說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潑的精神,這個結尾耐人尋味。

六、理解朗讀,摘抄詞句

師:透過讀議交流,質疑解難,大家都瞭解了課文的寓意,理解了作者的情感,下面請同學們透過你的有聲朗讀,把作者的情感表現出來。

(學生朗誦課文,引導學生緊扣作者的情感,從重音、停頓、語調、音色等方面評議優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其過程從略。)

師: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俗話說厚積而薄發,講的都是在閱讀過程中,要要注意積累詞語、格言警句和精彩語段,累積在心,需要出口成章,落筆成文。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詞語作業,摘抄本文中你喜歡的詞、句、段,然後全班交流。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全文,圈劃摘抄文中詞語;然後挑生讀一讀各自摘抄的詞語、句子、段落,過程從略。)

七、暢談收穫,歸納學法

師:《雪》這篇散文詩,我們已經學習完了,透過本文的閱讀,同學們有什麼感受和收穫?請同學自由談談?

生56:在預習課文時,我對本文爲什麼要給讀者描繪這兩幅雪景圖總把握不準,透過同學在課堂的交流,我不但理解了《雪》的深刻寓意,而且能透過自己的誦讀,準確而的感情地把作者在景物描寫中蘊含的情感表現出來。

生:我從本文的閱讀過程中,領略到了兩種雪景的美:從明豔絢麗的江南的雪景領略到的是清新豔麗的美,從朔方的雪中,我領略到的是魯迅反抗黑暗社會現實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的豪壯的美。

生:我對橫看成嶺側成峯這句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就是這樣簡短的課文,同學們在意境、寓意、語言等方面說出了大家的魯迅先生筆下的雪的獨特的富有個性的閱讀見解。這不僅幫助我深入讀解了課文,還開闊了我思考問題的視野,以前我在想問題總是考慮怎樣才能正確,這節課讓我明白,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在今後的學習中,我要開闊思路,多角度地考慮問題,創造性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生:從本文的學習過程中,我學會了散文學習的方法,要真正讀懂一篇散文,要學會展開聯想和想象,領悟散文描繪的意境,要深入品味文章的語言,領會課文的深層含義,才能真正讀懂作者透過文章的表達的思想情感。

師:我們是按怎樣的步驟來學習本文的?請同學們回顧學習一下學習本文的過程。

生:首先,聽課文朗讀錄音,領會散文詩描繪雪景圖,感受我們優美的意境。

(板書:感知形象)

生:接下來,自讀《雪》全文,透過兩幅雪景圖分析,理解了課文的主題。

(板書:分析主題)

生:品讀課文,質疑探究,體會、感悟體會課文在語言和構思的精妙之處。

(板書:品味語言)

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摘抄文中的精采語段、句子、詞語,積累語彙。

(板書:摘抄積累)

師:感知形象──分析主題──品味語言──摘抄積累。這就是我們學習《故鄉》這篇小說的方法,希望同學們能像這節課一樣,將這種方法運用到今後的散文閱讀中去,舉一反三,反覆訓練,形成能力。下面佈置這篇課文的作業:請同學們回去以後,以我談《雪》爲題,寫一篇短評。

【教學說明】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最優美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雖然不長,卻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照描繪了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兩幅雪景圖,深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往事和現實的種種複雜感情,情感委婉含蓄,寓意隱晦深邃,自《雪》問世以來,對它的題旨的解說的爭議很多。蘇教版語文教材把本文編入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意欲透過本文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多側面去分析問題,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開放性和創造性。爲了實現教材編者的意圖,本案例力圖創設開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圍,讓學生自讀自悟,質疑問難,合作探究,互動交流,把學生的個性閱讀理解當作一種課程資源來加以充分開發和利用,引導學生充分地談感受,議寓意,說理解,析語言,展示學生的個性化的閱讀理解,多角度感知散文詩的描繪的意境,理解課文的所寄寓的思想,賞析作品精美的語言,深入領會散文詩《雪》的豐富內涵。

魯迅《雪》6

【情境匯入】

屏幕顯示課件――飄雪的畫面

(教師導語)下雪了窗外是好晶瑩的世界,雪的天堂雪花紛紛揚揚地從天空飄落下來,就像玉蝴蝶那熬了三十冬的老槐樹偌地玉樹臨風了,枝上綴滿了雪的骨朵,靜靜地站會,彷彿能夠嗅到五月的槐花香了這是趙老師的雪那飛揚的雪花飄落到魯迅先生筆下的時候,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走近魯迅的散文詩《雪》

【聽讀文章】

教師朗讀文章:(配樂《初雪》)

讀前提示:請同學們在聽讀過程中用筆標註出生僻詞語,初步感知文章

【學生自讀】

請同學們坐好,端好書本同學們帶着剛纔聽讀的啓發,自由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巡視)

讀完思考:(課件顯示)

假如你是一位畫家,你能結合文意描繪出哪兩幅獨具特色的畫面?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歸納,注意引導學生學會從文中找出關鍵的詞句

教師板書:

滋潤美豔江南的雪

升騰旋轉北方的雪

【品讀妙筆】

教師過渡語:是的,作者妙筆成畫,一幅幅畫卷儼然舒展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爲那份秀美而喜悅,爲那份蒼勁而震撼請同學們品讀文章,任選兩幅畫面中你最喜歡的一處雪景,用情朗讀,用心感受(屏幕顯示)

設計思路:

1.將朗讀指導和品味語言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讀出味道,品出味道

2.爲後面對主旨的挖掘和把握做鋪墊

――課堂預設:

(1)“他們嗡嗡地鬧着”對“鬧”字的體會――

古人曾有云: “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寫出了生機勃勃的春天請同學們展開聯想,想象出“鬧”字所營造出的情景

(2)“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

①換字,把“撒”改爲“飄”好不好?體會兩個字在表達上的不同:

②讀出這句話的氣勢(注意引導學生重讀並體會“但是”“永遠”“絕不”“撒”的意味)

③齊讀全段

(3)孩子們“呵”着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

①“呵”――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感受“呵”手的情景

②“紫芽姜”――引導學生體會這個比喻句中所包含的童真童趣

參考:芽姜寫出了孩子小手的嫩,小,而紫寫出了天氣的冷,把手凍得紅裏發紫,而這其中充滿了玩雪的樂趣

教師點撥:帶着自己的生活體驗閱讀,才能能有身臨其境的真切感受;同樣,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才能象作者一樣寫出生動的文字

(4)作者最喜歡那個地方的雪景呢?結合文章說出你的理由

參考:作者喜歡南方的雪,因爲南方的雪是滋潤美豔的,是美好的回憶,是童年的樂趣作者更喜歡北方的雪,作者喜歡北方雪的剛強與抗爭的品格,就和作者一樣,用於紛爭,不折不撓地追求

【質疑提升】

教師過渡:

魯迅的語言,真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和同學們一起品味,覺得愈品愈有味道同學們將不能理解的詞句在小組內交流學習,確實不能解決的老師和大家一起完成(學生不能理解的句子大多是與主旨有關的抒情句,小組反饋問題,先由其他小組解決,解決不了的,教師引導理解,點到爲止)

預設:

――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

――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設計層次:

1.學生默讀句子三遍,然後圈出關鍵詞語――“孤獨”“死掉”“精魂”

2.教師引導學生品味三個詞語的內涵:(注意聯繫前文)

孤獨――北方的雪,沒有花朵的映襯,沒有蜜蜂的陪伴北方降雪的時候,是一片肅殺,萬籟俱寂,唯有那雪花是唯一的舞者

死掉――北方的雨死掉就成了堅硬的冰冷的燦爛的雪花

精魂――北方的雨死掉了,但是他的堅硬與剛強昇華爲雪的精魂

3.教師出示時代背景,學生思考問題:作者寫這一部分僅僅是爲了描繪北方的雪景嗎?

參考:作者寫北方的`雪,更是寫自己

(屏幕顯示)材料連結:

他心中的理想,他的心志、性格、做人做事的原則,無一不契合着朔方大雪的本質,鋪天蓋地地飛落,紛紛揚揚地揮灑,咄咄逼人地閃爍,以壓倒一切的氣勢,撲向黑暗中的世界,夢想塑造出一個潔淨和純美的輝煌

――黃蓓佳《靈魂的柔軟和堅硬》

――教師歸納,引導,提升

過渡語:

如果哪天我看到了那沐浴在暖陽下的大阿羅漢,看到那隨風飛揚的雪花,我們會感到有似曾相識的親切啊,這就是魯迅的雪同學們,讓我們再次動情地朗讀你喜歡的段落,感受那雪的精魂

――學生最後齊讀文章最後三個自然段

【回味結束】

沉浸在同學們的讀書聲中,彷彿我的身邊也飄落了片片雪花我希望同學們在迎來今天冬天第一場雪的時候,能夠像魯迅一樣,用包含感情的筆記錄那難忘的時刻,記下那晶瑩的雪(下課)

魯迅《雪》7

《雪》這篇課文,文章雖然比較短,但備課的時候越備課就越覺得難。後來,經過年級備課組的討論,教案和導學卷總算出好了。上完這節課後,我進行了如下的反思:

一、對課文主旨的把握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最爲明朗的一篇,然而對於文章的主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讀。錢理羣說,魯迅在博大的、運動的“自然”中,發現與肯定了自己;有人說,《雪》不僅是一支不同凡響的雪之絕唱,更是一曲響徹雲霄的人的精神的讚歌。但是對於初三的學生,如果對課文主旨的把握脫離了學生的生命體驗和可接受程度,是沒有價值的。倒不如簡單理解爲,作者透過筆下的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寄託魯迅了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並讚美了這樣一種戰鬥精神——要用戰鬥來創造一個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我想這樣有助學生更深入、更真切地認識魯迅——體驗魯迅的情感,感悟魯迅的精神。

二、對教學環節的設計

在《雪》這片文章裏,作者對南方雪景的描寫是那麼色彩豐富:血紅的山茶花,白中隱青的梅花,深黃的蠟梅,冷綠的雜草,所以我認爲本文教學的設計重點應該是語言教學,只有基於語言品味的領悟纔是最真切的。本課的教學設計首先應該從品味語言入手,纔到體驗情感再到感悟精神。文字的探究,比如透過對一些修辭、字詞的品味等等,使學生更容易由景及人、由情到精神,從而領悟文章內涵。緊扣文字進行“細讀”,也許有點老套,但我認爲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力方面卻是最實在最需要的。

三、對課堂教學的反思

從課堂教學的效果看,應該說絕大部分學生都體驗到了魯迅那在孤獨中嚮往美好的情感、在孤獨中依然奮進的'精神。不過,在課堂具體實施的時候,還是存在着很多不足。

比如:

1、整個課堂顯得比較平淡,表現不出魯迅的戰鬥豪情。

2、對最後一段“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分析不夠到位,許多學生的理解靠的是死記硬背。

3、對魯迅獨立、奉獻、戰鬥精神的分析不夠完整,顯得有些割裂。

4、缺少課外延伸,可以的話,不妨從《野草》中挑出描寫自然景緻的幾篇,如《秋夜》《好的故事》《臘葉》等讓學生感受自然描寫中寫實與象徵的不同。

魯迅《雪》8

溫暖的雨從來沒有變成冰冷、堅硬、燦爛的雪花。見多識廣的人覺得他單調,他自己卻覺得他不幸。江南的雪,溼潤而美麗;那是青春依舊隱現的消息,那是一個非常堅強的處女的面板。在雪原,有紅色的珍珠山茶花,白色的單梅花和深黃色的蠟梅花;雪下有冰冷的綠草。蝴蝶不存在;不記得蜜蜂會不會採山茶花梅花的蜜。但是我的眼睛彷彿看到冬天的花朵在雪地裏盛開,許多蜜蜂在忙着飛翔,我聽到它們嗡嗡作響。

孩子們凍得通紅,小手如紫芽姜,七八個一起來塑造雪羅漢。因爲不成功,誰的爸爸也來幫忙。羅漢比孩子高多了,雖然只是一堆小的大的,最後分不清是葫蘆還是羅漢;但是它很白很亮,和自己的溼氣粘合在一起,整個地方都亮了起來。孩子們用龍眼核給他做眼睛,並從母親的粉盒裏偷了胭脂塗在她的嘴脣上。這次真的是大羅漢。他會坐在雪地裏,嘴脣因流口水而發紅。

第二天,幾個孩子來看他,問他;對了,他拍了拍手,點頭笑道:但他最後還是一個人坐着。晴天他來釋放面板,寒夜他做一層冰,變成不舒服的水晶形狀;持續的晴天讓他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嘴上的胭脂也褪了。

但是北方的`雪花總是像粉,像沙,從來不會粘在一起。他們撤退在房子上,在地上,在乾草上,僅此而已。房子上的雪已經很難過了,因爲房子裏的火是溫暖的。另外,在晴天下,突然來了一陣旋風,它在太陽下猛烈地飛着,光芒四射,如含火焰的霧,旋轉上升,滲透空間;讓空間旋轉,上升,閃爍。

在無邊無際的荒野中,在苦澀的天空下,是雨的靈魂閃耀升起。

是的,是寂寞的雪,死寂的雨,雨的靈魂。

魯迅《雪》9

我從《雪》中讀到了三種人生 因爲它被選入了江蘇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新教材。這篇文章,我上學時肯定是讀過;但同樣可以肯定是,我對它已幾乎一無所知了,或者應該說我本來就對它一無所知罷。爲了編點教學資料,也因爲莫名潛滋暗長着一份好奇,我開始反反覆覆地讀它。詩質語言,生動畫面,很快征服了我心。可是,衆多疑惑竟也一併攫住我神經,讓我難以自拔: “暖國雨”、“江南雪”、“朔方雪”,作者把這三個形象放在一起到底想告訴讀者什麼?

20xx年12月28日,已經多年難得見雪,見雪也至少要到春節前後蘇州,竟然下起了紛紛揚揚大雪。一時間心頭不由得也迷信起來。眼睛從熒屏移向校園,雖沒有看見雪野中有各色花草、蜂蝶,但歡呼雀躍學生卻是隨處都是,更有一羣青年教師,女打着花傘,男舉着相機,在已被白雪半遮半掩綠樹碧草間照相,那種興奮直逼進三樓陽臺上我心裏面來。“明天肯定有人塑雪羅漢了。”我自然地想道。忽然間,我有了一種感覺,這是一幅熱鬧畫面呀!而這熱鬧,全是因爲“江南雪”“滋潤美豔之至”討人喜歡緣故了。而“朔方雪”不同,它“如粉,如沙”,只因太過冷峻,人們是寧願居屋烤火也不願意親近,於是儘管它“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大霧,旋轉而且升騰,瀰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別有一種“壯美”,但只能面對“無邊曠野”、“凜冽天宇” ——“是,那是孤獨雪。” 有一種想法在心中升起:“暖國雨”、“江南雪”、“朔方雪”象徵着三種人生——“向來沒有變過冰冷堅硬燦爛雪花”,讓“博識人們覺得他單調”,自己應該感到“不幸”而又不一定感到不幸人生;“滋潤美豔之至”,如小丑般媚俗而受寵,卻終究因沒有靈魂而成爲匆匆“過客”人生,永遠獨立獨行,用“蓬勃地奮飛”“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卻必須忍受“孤獨”人生。

如此,“是,那是孤獨雪,是死掉雨,是雨精魂。”這句話好像也不是太難理解了,同時,作者對三個形象基本態度似乎也與作者用語感情色彩,更與作者人生態度相吻合了。讀書偶得,存此一說,以備斧正。

魯迅《雪》10

魯迅

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爲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面板。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胡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採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彷彿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着,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着。

孩子們呵着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雪羅漢。因爲不成功,誰的父親也來幫忙了。羅漢就塑得比孩子們高得多,雖然不過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終於分不清是壺盧還是羅漢;然而很潔白,很明豔,以自身的滋潤相粘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孩子們用龍眼核給他做眼珠,又從誰的母親的脂粉奩中偷得胭脂來塗在嘴脣上。這回確是一個大阿羅漢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脣通紅地坐在雪地裏。

第二天還有幾個孩子來訪問他;對了他拍手,點頭,嘻笑。但他終於獨自坐着了。晴天又來消釋他的面板,寒夜又使他結一層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樣;連續的晴天又使他成爲不知道算什麼,而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爲屋裏居人的火的溫熱。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瀰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散文雪鑑賞

1924~1925年,魯迅在創作散文詩集《野草》的同時,開始翻譯日本廚川白村的文藝論文集《苦悶的象徵》,在引言中,魯迅寫道:“非有天馬行空的大精神,即無大藝術的產生。”在《雪》中,魯迅爲我們呈現了大精神產生的過程。

文章一開始,寫了“暖國的雨”的特徵,“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爲不幸否耶?”。對雨,魯迅的態度並不是一概否定的,但,雨的確是與雪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徵。“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面板。”正是“青春的、壯健的”江南雪,引來了孩子們的熱鬧,可它也有一個特點:粘連、易變。“晴天又來消釋他的面板,寒夜又使他結一層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樣;連續的晴天又使他成爲不知道算什麼,而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但是,“朔方的雪花”就大不相同了,他們“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而且,“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瀰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因此,作者在結尾深情的喊道:“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雨是雪的初始階段,雪是雨的昇華。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魯迅筆下的雪,是“天馬行空的大精神”的寫照,從“暖國的雨”到“江南的雪”再到“朔方的雪花”,這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大精神”的形成過程。我們可能聯想到:一個人,從“天真爛漫的少年”到“健壯蓬勃的青年”再到“大氣磅礴的壯年”;一個靈魂,從“溫柔單純的留學生”到“慷慨激昂的文人”再到“筆意如刀天馬行空的戰士”。在這個變化中,“孤獨”起到了決定作用。雪從“目光灼灼地嘴脣通紅地坐在雪地裏”到“終於獨自坐着了,連續的晴天又使他成爲不知道算什麼,而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最後變成“在無邊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着的是雨的精魂……”啊,好一場心靈的大雪呀!

難能可貴的是,文筆犀利老辣、解剖自己如解剖別人的魯迅,在這篇散文詩中卻表現了少有的寬容和溫情。他沒有讓“暖國的雨”、“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花”,形成截然不同的對照,在突出“朔方的雪花”是“大精神”的同時,又在“暖國的雨”和“江南的雪”中寄寓了自己的理想。他不僅歌頌那“旋轉升騰着的是雨的精魂──孤獨的雪”,而且用回憶、嚮往中的江南美景和富於情趣的童事,與醜惡的現實世界作對比,表達了追求一個美好的理想的世界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