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魯迅

魯迅《雪》課件

魯迅1.49W

魯迅《雪》課件1

1、教學理念:

魯迅《雪》課件

一般來說,語文學習的目標可以分爲三個層面,那就是“文字”、“文學”和“文化”。只要識字,我們都可以瞭解文章所寫的內容,這是最淺層面的閱讀。深一層的,是鑑賞其寫作技巧、語言風格等,即對作品文學性的欣賞,而語文課的“內核”,應該是在文化層面。言爲心聲,文學作品實際上是作者一種人生態度的流露,文學活動也就是人們用文字來提升生命覺悟的一個過程,所以,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應該靠深厚的人文內涵去感染學生,去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但是,語文課畢竟不是思品課,對學生情感的薰陶必須藉助於對文字的品析和對文學的鑑賞,因而這三個層面既是逐步深入又是互相融合的。

2、教學設想:

散文詩《雪》是魯迅作品中爲數不多的色彩明麗的文章之一。文中對江南雪景的描繪有聲有色、動靜結合,對朔方的雪更是傾情謳歌,極力讚美。美麗的雪景,美麗的文字,都吸引着我們去欣賞,去品讀。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那又是怎樣的情感在駕馭着這些美麗的文字呢?我想,我們可以藉助文字走進魯迅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那雖然孤獨但仍不屈抗爭的精神,並以此激勵自己去努力去奮鬥去創造自己美好的人生,這應該是我們閱讀本文以後最大的收穫吧。

3、教學預設

[教學目標] ①透過朗讀,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

②透過比較,領會朔方雪的象徵意義,感受魯迅不屈的精神。

③透過仿寫,內化情感,引導學生堅強地面對生活。

[教學重點] 領會朔方雪的象徵意義,感受魯迅不屈的精神。

[教學難點] 江南的雪對孤獨感的襯托作用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有一個人/當我凝望着他/悲痛化爲力量/懦弱亦變得堅強”—— 江天《魯迅贊·有一個人》

屏幕上有一小節詩,讓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好嗎?(學生齊讀)

這是馬來西亞詩人江天的詩《魯迅贊·有一個人》中的一小節,爲什麼他會有這樣的感受呢?也許,讀了魯迅的《雪》之後,我們能找到答案。

二、把握文章內容,欣賞美的雪景

這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詩,請靜靜地默讀一遍課文,然後用橫線劃出你認爲寫得最美的句子,並說說理由。

學生回答,穿插朗讀。

三、分析文章寫法,感受美的精神

1、透過剛纔的交流,我們其實可以發現文中描繪了江南和朔方兩種不同的雪。但是,魯迅當時正住在北京,他所看到的只是朔方的雪,那他爲什麼又要花大量的筆墨描繪江南的雪呢?

(1)對故鄉美好快樂生活的懷念。(學生如果不提到也無所謂,不刻意引導)

(2)襯托朔方的雪的孤獨處境,襯托朔方雪的戰鬥精神(如果出不來,就讓女生讀前三段,男生讀後三段,思考:南北兩種雪有什麼不同?例如他們所處的環境,他們本身的特點。)

A、襯托朔方的雪的孤獨處境

江南的雪所處的環境是美麗熱鬧,充滿生機的。有色彩豔麗的花草、有嗡嗡的蜜蜂,有快樂的孩子們甚至還有誰家的大人,他們陪伴着他,嬉戲、玩耍。

朔方的雪則是孤獨寂寞的,所處的環境是冷清的,死寂的。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決不粘連 無邊的曠野,凜冽的天宇

江南的雪越是快樂熱鬧,就越襯托出朔方雪的孤獨寂寞。

B、襯托朔方的雪的抗爭精神

同樣是在晴天之下,江南的雪變成不知道算什麼,朔方的雪卻蓬勃奮飛,燦燦生光,而且使得整個太空也旋轉而且升騰。面對無邊的曠野,凜冽的天宇,它無所畏懼,毫不妥協。雖然孤獨,但戰鬥不止。這種精神是作者所要讚美的。

2、是啊,正是在這鮮明的對比中,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朔方的雪的讚美和謳歌,但是,作者的創作目的僅僅是讚美雪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寫作本文時作者自己的處境。

本文寫於五四退潮時期,“後來《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我又經歷了一回同一戰陣中的夥伴還是會這麼變化,並且落的一個‘作家’的頭銜,依然在沙漠中走來走去。……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誇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後印成一本,謂之《野草》。”魯迅《<自選集>自序》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大家還記不記得《風箏》,它就寫於《雪》之後的一個星期,讓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文章最後的幾句話(學生齊讀):“現在,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併也帶着無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罷,——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風箏》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那種寒威和冷氣使魯迅覺得非常的——

孤獨。

是啊,一切景語皆情語,雪的孤獨其實正是魯迅的孤獨,而且這種孤獨是那樣的深刻。那麼,魯迅在孤獨中沉淪了嗎?

沒有,他要向朔方的雪一樣,即使在致命的晴天之下,只要有旋風,就蓬勃的奮飛,而且使得整個太空也旋轉而且升騰。

讓我們一起來朗讀這三段,來感受魯迅昂揚不屈的戰鬥精神。(齊讀)

爲什麼說雪是雨的'精魂?

因爲雪是雨經歷了嚴寒之後變成的,是死掉的雨,但它的精神是不會死的,他的不屈的抗爭的靈魂會永遠閃耀在天際。

四、模仿詩歌寫作,走向美的人生

這就是朔方的雪,是抗爭的的精神,是不屈的靈魂,這也是魯迅,是魯迅的內心獨白,是魯迅的人生選擇,他要像這朔方的雪一樣,在晴天之下燦燦的生光,而且使太空也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閃爍出出一個燦爛輝煌的世界。

那麼,當我們再來讀江天的這首詩時,我們是否會油然而生一種類似的感受呢?請模仿這一節詩,寫下你此刻內心最深的感受。

“有一個人/當我凝望着他/悲痛化爲力量/懦弱亦變得堅強”

有一個人/當我凝望着他/

學生仿寫,請一兩位讀一讀。(如痛苦化爲鬥志,膽怯也變得勇敢)

說的真好,當我們在生活中遭遇痛苦打擊時,想想魯迅,也許又會得到前行的力量。那麼,在今天課的最後,讓我們再來讀一段江天的詩,希望對我們今後的人生會有幫助。

(齊讀)讀點魯迅/你的生活/ 將充滿活力/讀點魯迅/你的生命/ 將感到充實/讀點魯迅/你將坦蕩蕩地/做個堂堂正正的人—— 江天 《民族魂魯迅·讀點魯迅》

板書:

燦爛的世界

江南的 朔方的 雪 魯迅

熱鬧美豔 孤獨

充滿生機 奮飛 抗爭的精神

不屈的靈魂

魯迅《雪》課件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理解、積累“博識、美豔、消釋、凜冽、升騰”等詞語。

⑵ 掌握課文的語境和作者的思路。

2、能力目標:

⑴ 反覆誦讀,領會本文內蘊豐富、清新優美的語言。

⑵ 感悟文章內容,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

⑶ 理解作者的情感邏輯,體會文章借景抒情的寫法。

3、德育目標:

品味文章內涵,體察作者廣博的胸襟和堅強的鬥志。培養初步的自然觀賞和藝術欣賞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品析兩幅雪景圖。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最爲明朗的一篇。它景物清新,格調明麗,在兩幅不同情調的雪景圖的渲染中蘊含着對獨立與張揚個性精神的讚頌。引導同學在反覆朗讀中掌握課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邏輯,品味、積累文中的優美語句。

2、探究引申法:

課文“化景物爲情思”,溫潤的江南雪景和壯美的朔方飛雪象徵和寄託了作者的情感取向。可引導同學聯繫《野草》集中描寫自然景緻的如《秋夜》《好的故事》《臘葉》等,對比品味作品的深層內涵。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

【課時佈置】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充沛誦讀,整體感悟文章內容。合作研討,更深品味深層內涵。賞析、積累優美詞句。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多媒體播放名曲《塞北的雪》)

同學們,紛紛揚揚的飛雪不只孕育出秀美的春天,更催生出一篇篇凝結情思的華彩美文。1924年歲暮北京的一場落雪,魯迅先生破例地在他的日記裏寫下了“大風吹雪盈空際”這頗富詩情的文字,18天之後,一篇明朗的題爲“雪”的優美散文便誕生了。今天,我們在先生情思凝結的美文中,一起去賞雪景,悟雪情。(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多媒體展示北國雪景)

同學們,冬日裏最使人感動的莫過於落雪,那紛飛的雪花,凝聚着春霧夏雨秋露的情愫。飄飄灑灑,無邊的曠野、凜冽的天宇,銀裝素裹,讓人情思飛動、浮想聯翩。讓我們隨聲吟誦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盡享這自然恩賜的愜意(師生合樂吟誦)。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魯迅頗富詩情的《雪》,去欣賞美景,還有他那廣博的胸襟。(板書文題、作者)

二、解題

本文選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這本集子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詩,書前有題辭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徵表達了20年代中期作者內心世界的苦悶和對實際社會的抗爭。語言俏奇瑰麗,意象玄妙奇美。

(投影)野草題辭

三、誦讀,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感情範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要求:疏解字詞,體會語氣。

2、同學自由誦讀,整體感知課文描繪的江南雪景和朔方飛雪的鮮明景緻。

3、教師指名同學誦讀課文的兩幅畫面,考慮:

(投影逐條顯示)

⑴ 用文中的語句概括江南的雪和北國的雪的特點。

⑵ 作者是如何表示江南雪景滋潤美豔特質的?

⑶ 落雪使冬天無味的百草園顯現出兩樣,雪地捕鳥的描寫生動傳神。而本文寫雪羅漢,更是一個富有詩意的形象,那麼其中蘊蓄着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⑷ 作者筆下的朔方的雪則是另一番景象,那麼它有着怎樣的個性精神?作者讚頌的“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麼意思?

同學考慮後回答,教師明確:

⑴ 江南的雪“滋潤美豔之至”;北國的雪“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蓬勃地奮飛”。

⑵ “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面板”兩個富含生命力的比喻,一虛一實,令人發生無限遐思。

江南的雪是色彩斑斕,明豔秀麗的。雪野中潔白的背景下,寶珠山茶的血紅,單瓣梅花的白中隱青,磬口蠟梅花的深黃,雜草的冷綠以和雪羅漢的“潔白”“明豔”“閃閃生光”與博識人們眼中單調的暖國的雨相對比。

⑶ 雪羅漢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也是美的象徵。集中體現了江南雪“滋潤美豔”的特質。生動描寫之中滲透着作者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同時又因雪羅漢的消融流露出對美好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

⑷ 作者着力從三維空間進行立體描繪,以突出騰飛的朔雪那種撼天動地的力量和銳不可當的氣勢:“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瀰漫太空”的飛雪,“如包藏火焰的大霧”,不只自身“升騰”“旋轉”“絢爛地生光”,且使整個“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寥寥數筆盡現北國飛雪的壯美和獨立張揚的個性精神。

北方的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在文中還被表示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昇華是與死亡聯繫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爲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

4、同學配樂朗讀全文。

四、深層研讀,品味內涵

1、同學集體朗讀全文:

提示:女同學誦讀寫江南雪的前三語段,盡現其溫婉恬靜的美感。男同學誦讀寫北國雪的後三語段,讀出雄渾峻偉的氣勢。

2、合作研討:

文章在江南與北方雪景的對比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銜接兩者之間嵌入一個“但是”的意味是什麼?

同學小組討論,教師提示助讀資料:

(投影)

(魯迅)之所以要呼喚自然本性的野性與愛,正是爲了給人間的實際戰鬥注入生命的活力。魯迅宣稱,他“對於自然美,自恨並無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動”,卻念念不忘記載着人間奮鬥歷史的“遺蹟”。魯迅實質上是一個社會感與歷史感都極強的思想鬥士,離開了社會人生的自然和自然美,對於他是沒有意義的。他讚賞自然和自然美,完全着眼於從中發現社會和發現自身。

從這樣的審美觀點動身,魯迅喜愛的自然美是:“人們和天然苦鬥而成的景物”,即從中可以發現社會和人生鬥爭精神的深沉雄大、壯闊古拙的力的美。在《野草》裏,魯迅也曾描繪過江南明麗的風光,但總的說來,他“並無敏感”,直截了當地表示:“我不愛江南。秀氣是秀氣的,但小氣。”他批評杭州的風景“顯得小家子氣,氣派不大”,以爲“北方風景,是偉大的,倘不至於日見其荒涼,實較適於居住”。(錢理羣《心靈的探尋》)

“站在沙漠上,看看飛沙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即使被沙礫打得遍身粗糙,頭破血流,而時時撫摩自身的凝血,覺得若有花紋。”(魯迅語)

同學交流討論結果,教師明確: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透過對北方的雪的讚頌表示出來的。“朔方的雪花”以孤獨不妥協的姿態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孤獨寂寞之中譜寫了一曲最爲動人的樂章:“凜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儼然是一個鬥士,它“蓬勃地奮飛”,瀰漫於太空中,“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像是一個豪放的挑戰者。像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能讓人歡喜,相比而言,最值得稱譽的還是在孤獨的境遇下獨自抗爭的北方的雪。北方的雪最爲形象地體現了魯迅看重的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

奮飛之際,北方的雪似乎也有點振臂一呼卻應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這種寂寞,更凸現出堅守自身的可貴,這也是魯迅不同於一般作家的地方:甘於不被理解,義無反顧,決意向死而生,“從無所希望中得救”。

作者在看似不需要轉折處嵌入一個峻急的“但是”,更加明確了作者的情感傾向,是魯迅獨特語言風格的體現。

3、同學自由誦讀全文,品味、積累文中的精妙語句。

4、延伸拓展:

請同學閱讀選自柯藍的《朝霞短笛》中的散文詩《雪》,試比較在寫法上與課文有什麼相同之處。

(投影)

雪花來了。漫天遍野地來了。

從最高的地方落下來。從最純真、最淨白的地方落下來,落到每一個角落,落在一切的上面……

雪花,你總是在一切上面的。你總是最潔白的。誰損害你,把你弄髒了,你就溶化了,流着淚走開了。

雪花呵。我看你有一顆心:

有一顆把一切黑暗變白的心。

有一顆把一切不平都填平的心。

有一顆要把一切都包藏在你懷裏的心。

你雖然如此寒冷,也還有一顆知道溫暖的心……

同學積極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教師歸結:

課文的抒情場景圍繞南方和北方的雪的對比展開。雪的形象,是詩人往昔青年時代和當前的他的隱喻。升騰着的朔方的雪,也是魯迅的精魂——奮鬥的,向上的,閃光的。而柯藍的《雪》則讓我們看到了冰冷的雪也有一顆把黑暗變白,把一切不平填平,把一切都包藏在懷裏的美好、溫暖的心靈。

兩文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法。透過展示具有美感的細節,在運動狀態的表示中發明一種美的意境,使作品意蘊豐富深遠。

標籤:課件 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