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熱門】小學音樂說課稿4篇

說課稿1.15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音樂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小學音樂說課稿4篇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少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百靈鳥的歌》中的歌曲《叫我唱歌我唱歌》。

一、說教材。

本單元以“百靈鳥的歌”爲主題,因爲那婉轉動聽的鳥鳴聲從來就是人們喜愛的大自然樂曲。它與兒童的歌聲融爲一體,更能激起兒童去歌唱自然、歌唱生活、歌唱家鄉。

本課是第三單元中的第三課時。《叫我唱歌我唱歌》是一首南京六合地區民歌,這首民歌在南京地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歌詞采用打比方、用襯詞等方式,體現不同特色。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在教唱《叫我唱歌我唱歌》的過程中引發學生對江蘇民歌的喜愛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在演唱《叫我唱歌我唱歌》中讓學生唱出地方色彩及採用“一領衆和”的演唱形式,表現出勞動號子的獨特演唱效果。

教學重點:用“田間勞動”的過程,感受歌曲的內容與情緒。

教學難點: 創意採用“一領衆唱,體驗“勞動號子”的獨特演唱效果。

二、說學法。

以學生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是:

1、多通道參與法:學生藝術活動是一種手、眼、腦並用的活動,它需要學生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審美對象,因此活動中我讓學生看一看、學一學、拍一拍、演一演等活動,安排豐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學習目標。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活動中,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力,使思維活躍起來,創造出更合適的演唱方法,來攻克難點。

與此同時,我們還透過個人表演、集體表演等方式,複習鞏固對音的認識。

三、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我力求達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針對低中年級的學生本次活動採用的主要教法有:遊戲法、聽唱法、音樂律動法、合作表演法等教學方法使學生獲得對樂曲更深層次的理解,達到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四、說教學流程。

一、欣賞片斷(反映勞動場景的卡通片段)[6—8分鐘]

1、師提問題:你在片斷中看到了什麼?

生:勞動的場面

2、欣賞《打麥號子》

師:是啊,勞動是最光榮的!請小朋友來聽歌曲《打麥號子》。

提問題:這首歌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它有什麼特點?

生答:————————————

3、師:請小朋友講講平時聽到的“勞動號子”。

生:擡重物時發出的“嘿呦”等聲。

師:小朋友們說得真不錯,“號子”常見的演唱形式有合唱,一領衆和。這首《打麥號子》採用的是一領衆和,這樣的演唱形式很有氣氛,能夠很快引起聽衆共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演唱形式的歌曲。

二、新歌教學《叫我唱歌我唱歌》[20—22分鐘]

師:學唱這首歌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做小遊戲。

[一]、旋律遊戲,填填唱唱。

1、師唱前兩小節旋律,學生在紅色部分用“啦”唱出不同的旋律。(板書)

2、學生創編的旋律請全體學生跟着模唱一下。

3、師範唱出《叫我唱歌我唱歌》的旋律,生跟唱。

4、師:小朋友,請你們跟着伴奏哼唱一下旋律。

[二]、學唱歌詞。

1、播放《叫我唱歌我唱歌》

師:小朋友,你們唱的真不錯,我們來聽一聽歌詞中都唱了些什麼。

生:勞動號子

師簡介歌詞內容(勞動時的快樂情景)。

2、輕聲哼唱

跟錄音用“啦”哼唱,感受歌曲勞動的心情。

3、採用多種“一領衆和”的方法演唱歌曲,體驗“勞動號子”的獨特演唱效果。

A、跟琴師領生和(強調勞動號子是烘托氣氛,唱的要鏗鏘有力)

B、女生領男生和

C、一個學生領其餘學生和

[四]、歌表演[5—6分鐘]

師:讓我們隨着音樂,進行田間勞動好嗎?請你們模仿農民伯伯、阿姨一邊勞動,一邊喊“勞動號子”的場景。

1、請個別學生模仿插秧、收割等動作。

2、隨旋律進行自由創編。

3、集體邊唱邊表演。

4、個別上臺表演。(師生評價)

四、拓展[4—5分鐘]

1、師:小朋友,剛纔我們學的這首歌曲是江蘇民歌,那麼你們還聽過其它的江蘇民歌嗎?

生:《茉莉花》、《紫竹調》、《楊柳青》等

2、師:你們知道的可真多,這些都是我們江蘇的民歌(師簡介民歌的特點:方言特徵,襯詞對歌曲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

3、播放《閒話三元坊》

師:我們江陰也有一首民歌,想聽嗎 ?

生:————————

3、師: 小朋友,現在你們肯定對江蘇民歌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吧?誰來說說欣賞後的感受?

生:說自己的感受。(活潑歡快,方言特徵等等)

師小結:透過欣賞《閒話三元坊》,引發學生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對江蘇民歌的喜愛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五、課堂小結 [1分鐘]

透過歌曲學習,發揚了愛勞動的好品質,體驗了民歌的特點。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2

我將本課設計爲以美術爲切入點的綜合性藝術課,藉助實物遊戲、線條遊戲、音樂欣賞、美術作品欣賞、即興繪畫表演等手段,將藝術領域裏的繪畫和音樂等進行自然的融合,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美術,探索不同於單純美術課和音樂課的新型藝術課教學方法,獲得藝術課的教學實踐經驗。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美妙多變的線條》是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美術第四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本單元是以“人際關係與生活”爲主要取向的課程,“點線色你我他”是單元的主題。本單元共四課,均以“人”爲媒介,以學生熟悉和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行聯想,誘發學生的想象力。本課的主要內容是認識線條的運動變化以及線條對人類情感的表現。

線條是一種神奇的符號,它隨着兒童塗鴉的開始,便陪伴着兒童成長,成了許多孩子表達內心世界的手段,這種用線來表現兒童內心世界的東西一旦被引上正規化的道路,將完成用線造型的環節。用線造型的訓練在兒童美術實踐中被瞭解、掌握、運用,能幫助兒童充分的展現自己的創造性,開發兒童的潛能和智力能力。一二年級學生處於幼兒期向兒童期發展中,兒童的美術活動主要體現爲遊戲性。因此,美術課不要過多的講繪畫知識和造型原理,教學要求主要是使學生透過觀察、體驗、記憶、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形象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本節課,我準備運用大量的美術遊戲、音樂遊戲幫助孩子們瞭解線條的節奏感,大膽運用各種各樣的線條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創作優秀的個性化的兒童美術作品。

2、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結合低年級學生特點,本着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知識與技能:

A、認識各種直線、曲線及其作用;

B、感知線是繪畫語言之一;

C、培養學生線控與線性的感知與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A、在遊戲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感受聽覺的“線”,激發記憶與發現的興趣;

B、在比較中體驗線條的美感;

C、在創作中訓練線的表現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A、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B、能與同學合作交流,學習人際交往;

C、能用審美的眼光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提高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體會線條表現出的情感。

難點:學會用不同的線表達自己的情感。

4、課型:造型﹒表現

5、課時安排:一課時

透過以上教材分析,爲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採用下列教學方法。

二、說教學方法

(一)說教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準備採取以下教法:

(1)“啓發引導法”,根據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我以實例爲線索,充分動用教具,不斷採用欣賞、啓發、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2)“演示法”,根據心理學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語的描述或圖樣、圖解、符號記錄等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因此,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具,展示教學相關資料,爲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讓全班學生都能用多種感官感知到演示對象。演示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與實物、多媒體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語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說明講授的內容,把演示與講授有機結合,更好地引導學生邊看、邊聽、邊思考、邊議論,以獲得最佳效果。

(3)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新,變學生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總之本節課的全過程主要是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二)說學法

線條是繪畫藝術的重要語言與工具,在藝術領域中既有視覺的“線”又有聽覺的“線”,理解它們的節奏與情感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識技能和創造思維,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運用不同節奏的線條來表達各種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節課,學生可以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藉助教師準備的大量實例、音樂等課件演示和參與體驗性學習活動,產生“記憶”與“聯想”,在多元的文化環境中形象地認識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條以及繪畫中的線條,感受聽覺的“線”,發展創造思維,陶冶藝術情操,學會人際交往。

三、說教學程序

《美術新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爲具體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爲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程序如下:(一)創設情境觀察線條形態

意圖:觀察線條的形態,激發學習興趣

過程:

(1)遊戲匯入

根據教育學原理:直觀性教學能顯示事物的內部結構、發展過程,使肉眼感知不到或短時看不見的現象或事實出現在學生面前,有利於學生充分觀察和思考事物的變化。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初創設一種真實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學生喜歡做遊戲,可以從這一點切入主題,喚起學生對本課的興趣。教學開始部分,“繞線”遊戲匯入:每一位同學小時候大概都玩過這種遊戲,它可以是一個人單獨操作,也可以是兩三個人共同操作。讓學生利用準備好的毛線,自由選擇遊戲方式。在翻線的過程中注意提醒學生觀察線條變化的不同形態。再欣賞課件1“運動的線條”,在欣賞的過程中提醒學生觀察表演者手中的綵線有哪些變化,並把這些變化畫在紙上。

(2)引出課題:線條

(二)走進生活感知線條節奏

1、探究活動一:尋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線

意圖:感知線的節奏,認識到線條的存在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過程:讓學生們想一想不管我們畫什麼筆尖落到紙上畫出來的都是什麼呢?(演示)生:“線”。師:“對了,是各種各樣的線,我們先一起來找一找,在生活中,自然界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線”?學生充分發言後演示課件2“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學生欣賞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線,並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這些線是不是相同的?如果不同它們有什麼區別?各自有什麼特點?學生討論、發言後選出代表將不同節奏的線畫到黑板上,教師講解這些線條的疏密不同、粗細不同、起伏不同正體現了線條不同的節奏。

2、探究活動二:聽音樂畫線

意圖:感受聽覺的線,啓發學生髮展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

過程:由線條的“節奏”自然過渡到音樂中的“節奏感”,出示課件3“聽音樂畫線”,播放兩段音樂,請同學們在紙上將兩種節奏畫出來,並邀請幾位同學到講臺上選用一種教師準備的材料將聽到的不同節奏表現出來。這一環節學生們在愉快、興奮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融入到美術與音樂的藝術魅力中了。

(三)合作比較探討線條美感

3、探究活動三:我們的發現最多

意圖:在“比較”中感受線的豐富多變,與同學合作交流,學習人際交往。

過程:將五種“比較內容”分別裝入不透明的袋子中,讓學生分小組選擇、探討各種線的不同美感,體會線的豐富多變和美妙,然後各小組彙報,教師歸納板書:曲線、直線、粗細線,有疏有密變化多。(教師可以提供一些適當的感覺詞語)

A、直線與曲線的比較B、曲線與折線的比較C、粗線與細線的比較D、線的疏與密的比較E、長線與短線的比較

(四)探究發現體悟線條魅力

4、探究活動四:畫家與小朋友的畫美在哪裏?

意圖:感受線是繪畫的基本元素之一,感受畫面線的組織、排列的美感和各種線表達的情感。

過程:出示課件4“畫家與小朋友的畫美在哪裏?”,讓學生欣賞一些線描畫,提醒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思考以下兩個問題:A、他主要運用什麼線來表現的?B、猜測一下畫者在畫這幅畫時心情怎樣?學生討論後積極發言,得出結論:線條反映了畫者不同的心情:有平靜的、煩躁的、激動的、愉悅的等等。教師請出幾位同學在黑板上用線條畫出一種情緒,其他同學來猜猜他們表現的是什麼樣的情緒。學生們在這一環節積極投入到繪畫遊戲中,體會了線條的魅力。

(五)自主創作抒發內心情感

5、探究活動五:聽音樂畫體會

意圖:在音樂聲中展開聯想與想象,運用不同的線條,表達自己對樂曲的體會。

過程:播放課件5“樂曲:春天在哪裏”,先欣賞並分析這段音樂的節奏怎麼樣?表達的心情怎麼樣?請同學們邊欣賞音樂邊畫一幅畫表現出來。提出作業要求。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教師巡迴輔導,鼓勵學生大膽創作。

(六)欣賞評價提升審美能力

意圖:欣賞、評價學生作品,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投影儀展示學生作品,指導學生相互欣賞其作品,嘗試分析、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促進審美能力提高。

四、說板書設計

(略)

作者:潮陽實驗學校小學部美術組歐陽朝暄

備註:本文榮獲汕頭市潮陽區音樂美術說課比賽一等獎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能夠深情演唱歌曲《小船》,體會父母偉大的愛。

2.瞭解4/4拍的含義及強弱規律,感受4/4拍歌曲的風格特點。能夠用律動表現4/4拍歌曲的強弱規律。

3.培養聽辨音樂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瞭解4/4拍的含義及強弱規律。

2.能夠用律動表現4/4拍歌曲的強弱規律。

3.掌握聲斷氣連的歌唱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用律動表現4/4拍歌曲的強弱規律。

教材分析

《小船》這首兒童歌曲,歌詞以比喻手法“爸爸是船,媽媽是帆,小船搖着我的童年”表達了孩子們渴望家庭溫暖,希望永遠得到父母關愛的心情,抒發了對美滿、溫馨家庭生活的渴望與讚美之情。歌曲爲F宮調式,一段體結構,4/4拍。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均爲四小節,第三樂句擴充爲八小節。全曲以五聲音階的級進爲主,曲調委婉流暢,十分適合兒童演唱。第一樂句、第二樂句和第三樂句中巧妙地運用了休止符和弱起拍,使音樂避免了拖沓並充滿了情趣,從而使演唱的氣息更易讓孩子們掌握。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匯入

聽音樂進教室。

1.2/4拍節拍感明顯的歌曲,播放歌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學生聽音樂踏步走進教室站定後,聽第二首曲子)

2.教師播放歌曲《金瓶似的小山》,學生隨音樂律動。

師:剛纔我們聆聽了兩首樂曲,一首是我們很熟悉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另一首叫做《金瓶似的小山》,兩首歌曲比較起來風格有什麼不同?

引導學生回答:第一首比較雄壯有力,第二首曲子較優美、寬廣……

教師總結:形成這種效果的根本是因爲他們的節拍不同。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兩種節拍給我們帶來的不同感受。

二、認識4/4拍

1.複習2/4拍含義及強弱規律,學習4/4拍含義,用對比的方法啓發學生感受4/4拍樂曲的強弱規律。

(1)請學生回答2/4拍的含義及2/4拍強弱規律。

含義:以四分音符爲一拍,每小節兩拍。

強弱規律:第一拍強,第二拍弱。

用身體律動爲《隊歌》伴奏,感受與表現2/4拍強弱規律,比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開啟;或第一拍拍手,第二拍點手心等方法。

(2)啓發學生回答4/4拍的含義及4/4拍強弱規律。

含義:以四分音符爲一拍,每小節四拍。

2.播放歌曲《金瓶似的小山》,學生感受其強弱規律。

學生總結強弱規律:強 弱 次強 弱。

(可能出現不同意見的學生:1、強 弱 強 弱;2、強 弱 弱 弱。)

針對1:這樣的情況可以這樣做:教師彈奏《金瓶似的小山》時將節拍變成2/4拍,學生用2/4拍的方法爲其伴奏,感受一下其音樂風格起了怎樣的變化?(不再是一首優美的樂曲,節奏也顯得緊湊了)

針對2:這樣的情況可以這樣做:教師彈奏《金瓶似的小山》時將第一拍變得很強,另三拍弱,學生以同樣的方法伴奏,感受樂曲特點顯得很生硬,也失去了優美的風格。

學生總結:4/4拍樂曲很優美,它的風格特點與其節拍的強弱規律有着重要的關聯。

師:今天,老師爲大家帶來了一首4/4拍的歌曲,你們聽!

三、《小船》歌曲學習

1.學生聆聽歌曲,思考歌曲情緒是怎樣的?(優美深情)

2.聆聽第二遍:請隨音樂輕輕律動,爲歌曲伴奏,注意聆聽歌曲最後一個音唱了幾拍?(四拍)

出示全音符,講解全音符時值。(可以請一位學樂器的同學講:包括讀法、時值長短,書寫方法)

3.聽唱法學習第三樂句。

出示歌曲曲譜,直接教唱第三樂句歌詞。

(1)一樂句共8小節,要注意一字多音,連音線要唱得連貫圓潤。

(2)注意提示幾處換氣的位置,並不是所有的休止符都換氣,重點練習聲斷氣連的演唱方法。斷開的地方要唱得乾淨輕巧,但氣息不能斷,教師多做準確示範。

(3)全音符“願”字要唱滿時值,要求學生劃拍學唱。

4.視唱法學習第一樂句。

獨立識譜視唱前兩小節,找出只是最後一個音不同的區別。指導學生唱準音高以及四分休止符。教唱第三、四小節曲譜,並由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獨立帶進第一樂句歌詞。

5.對比聽唱法學第二樂句。

教師範唱第二樂句,學生聽辨前半句和後半句的不同之處。(最後的兩個音不同,前面都一樣)

教師再次範唱,學生對比聽辨加了前倚音和沒有加前倚音的效果。(加上倚音時音樂更柔美,深情)

6.師生合作,隨歌曲《小船》伴奏完整演唱。

第一樂句:學生演唱;第二樂句:教師演唱;第三樂句:師生齊唱。

7.學生隨《小船》動畫齊唱歌曲。

教師糾正演唱當中的不足,強調4/4拍歌曲的強弱規律、風格特點。

8.學生完整演唱歌曲並用身體律動爲歌曲伴奏和爲教師伴奏,速度稍慢。

四、感受4/4拍歌曲的風格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請學生伴隨歌曲輕輕律動。

2.再次聆聽,請同學們邊律動邊跟着小聲哼唱,體會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生:優美、深情的……

3.播放歌曲《母親》,請學生伴隨歌曲輕輕律動,體會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生:優美、深情的。

4.隨音樂進行《小船》表演唱。

師:透過聽這兩首歌曲,你認爲應當用怎樣的情緒和聲音來演唱歌曲《小船》?請帶着所想的情緒進行演唱。

五、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透過演唱這首歌曲你們體會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把你想到的說給大家聽一聽。

學生回答。

師:請你回家後把這首歌深情地唱給你的.父母聽,用歌聲來表達你的感恩之情。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這首詩編排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十五課,詩歌開頭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繫在一起,透過慈母爲遊子在燈下縫衣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表現母子相依爲命的骨肉深情。最後兩句運用寸草遊子、陽光母親這樣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了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感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藉助註釋和插圖理解詩歌大意.

過程與方法:

透過反覆吟誦,想象品讀,結合相關資料理解等方式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母愛的偉大及作者對母親的讚美之情,從而讓學生用行動感激母親,熱愛母親。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品讀詩句,體會詩歌表達的母愛;難點爲體會母愛的偉大及作者對母親的讚美之情。

二、說學情

對六年級小學生來說理解此詩並不具有特別的難度,難在學生對詩中感情的理解。學生憑藉自身現有的生活體驗,很難透徹詩人“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的醇厚情懷。因此,學習本課,應主要把握兩點:一是創設情境讓學生入境入情;二是要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以情促讀,以讀悟情,由此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情操。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新課標關於閱讀的建議,關於合理開發課程資源的建議,對於本首古詩的教學,我採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學法、資源整合法、以讀代講法;學法爲自讀感悟法、想象交流法、讀寫結合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3分鐘)

課前播放歌曲《母親》引出課題

二)、初讀詩歌,瞭解大意(7分鐘)

1、初讀全詩,做到正確、流利

2、聽課文錄音範讀,再讀,做到有節奏、有韻律

3、交流感受:讀了這首詩之後,你有些什麼感受?

4、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補充資料)

設計意圖:精心設計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使教學活動一開始就充滿一種體驗的喜悅,激發學生的投入感和參與感。

三)、細讀品味,體會意境 (12分鐘)

1、詩中哪些詩句是描寫兒子離家前慈母對兒子的關愛的?找出來,讀一讀。

2、展開想象,適時朗讀

①讀着詩句,看着插圖,你的眼前浮現出什麼樣的場景呢?

②母親心裏會想什麼?她還會擔心什麼?

③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你明天就要遠行,半夜醒來,蒙朧看到鬢髮斑白的老母親在微弱的小油燈下一針一線地爲你密密縫製着衣服,你的心中會怎樣想呢?

3、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前兩句古詩

4、指導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營造氛圍,用上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展開想象,加強有感情的朗讀,從中受到薰陶,感受母愛的偉大。

四)、延伸意境,昇華情感(8分鐘)

出示孟郊另一首 《遊子詩》。

1、誦讀交流:從這首詩裏,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畫面?

2、當我們再次吟誦同一作者寫的兩首表達同一主題的詩時,你的心裏涌動了什麼情感?並把你體會到的情感朗讀出來(誦讀《遊子詩》和《遊子吟》)

設計意圖:《遊子詩》適時的拓讀,使《遊子吟》的詩畫得到了延伸,詩意得到了拓展,詩情得到了昇華。讓學生在感悟母愛的同時,增加對其他作品的瞭解。

五)、激活表達,提煉感受 (8分鐘)

1、此時,你想對自己的媽媽說些什麼嗎?用你資料袋中的詩句、名言或是你自己的一兩句話來表達吧!(學生交流)

2、感受名句的影響,交流名句的運用(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設計意圖:透過補充作品,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加深學生的文化涵養,豐富學生的精神體驗。

六)、總結延伸,豐富內涵(2分鐘)

1、學唱這首詩,在母親節獻給媽媽。

2、收集讚頌母親的詩歌和歌曲,在班級開展一次以“偉大的母愛”爲主題的詩歌朗誦會。

設計意圖:立足課內,注目課外,激發學生以自己的情趣和品味與超文字進行對話,讓網絡提供的材料撥動學生的心絃,震撼學生的心靈。

五、說板書設計

遊子吟

描寫 抒情

慈母 手中線 春暉 慈愛的心

遊子 身上衣 寸草 感恩的心

六、說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投入感和參與感

精心設計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使教學活動充滿一種體驗的喜悅,激發學生的投入感和參與感。繼而學生在音樂聲中解讀詩句、觀察畫面、想象寫話。

二、以讀代講,層層推進 引領學生在誦讀中走進文字,在品味中體驗情感。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對詩歌產生了獨特的感受、理解與體驗。

三、延伸意境,昇華情感,擴大課堂的容量。

適時連結閱讀《遊子詩》,使《遊子吟》的詩畫得到了延伸,詩意得到了拓展,詩情得到了昇華。讓學生在感悟母愛的同時,增加對其他作品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