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送別音樂課說課稿

說課稿2.09W

《送別歌》,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小編整理的送別音樂課說課稿,歡迎閱讀。

送別音樂課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音樂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衆所周知,音樂藝術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教學中,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教學中,體驗音樂、表現音樂、鑑賞音樂、創造音樂,才能促使學生各方面得到發展和提高。因此,學生主體參與是現代課堂教學的核心,是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即以學生爲本,是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今天我以《送別》一課和大家共同探討現代教學思想及教學策略。

一、說教材:

該歌曲出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作曲家李叔同,作於1915年。歌曲屬於李叔同早年創作的“學堂樂歌”,是朋友之間揮手相送的驪歌,一段式的歌曲C大調,中速深情,表達一種依依不捨的誠摯感情。

(一)教學目的: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我對教材的理解,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他們正處於生理、心理快速發育期,思想日趨成熟。根據其特點,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角度出發,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爲以下三個:

1.能力目標:學會用恰當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知識目標:透過學習這首歌曲,瞭解學堂樂歌的有關常識和正確掌握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

3.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珍惜情感。

(二)教學重點:感受音樂的情緒表現,我將採用情景質疑的方法創造情景,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表現。

(三)教學難點:

中的附點節奏和音準

二、說教法與學法:

基於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根據我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基本情況,我採用了欣賞法、講授法、自主學習法、發現法和練習法等教學方法。在學法方面,我認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這一學段的學生思維特點,我將引導學生採取討論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實踐法等進行自主學習。

三、說教學手段:

爲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我爲本堂課準備瞭如下教具:多媒體、音響設備、鋼琴。

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爲本堂課設計了匯入;進入主題,展開學習;主題延伸、擴大視野;創造情景,昇華情感;結束五個環節。其中“進入主題,展開學習”是本堂課的重點部分。下面請跟我一同走進教學過程進行策略分析,在這裏,將呈現我的教法和學法指導。

四、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首先我採用歌曲匯入法:以校園民謠《敢問路在何方》、《好漢歌》爲切入點匯入“五四“時期的學堂樂歌,由學堂樂歌自然過渡到本堂課主題——《送別》。利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動機。

(二)進入主題,展開學習

1.介紹詞曲作者

在這一環節裏我會採用欣賞法與講授法相結合的方式來完成。在介紹《送別》創作的歷史背景,介紹詞曲作者及作品風格的同時播放背景音樂《送別》,比較形象直觀地引導學生走進作者,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和美學思想。

2.歌曲學習

首先讓學生哼唱並熟悉C大調音階,對歌曲調式有初步感知與認識。

然後播放歌曲《送別》,讓學生完整而充分的聆聽作品,自主感受音樂,哼唱旋律,用模唱法鍛鍊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聽覺能力,積累感性經驗,爲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這首歌曲的難點句是:

。我會在鋼琴上反覆彈奏,讓學生多次演唱,掌握音準。並與5 2 3| 4 7|1 ———|對比。正確掌握好附點四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節奏。最後,以個人和小組方式檢查,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朗誦歌詞,對歌曲的處理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進行演示,對處理得恰當的小組給予合適的表揚,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會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根據學生的理解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主題延伸、擴大視野

音樂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藝術“家族”的主要成員,是學校課程體系的組成部分,無論在文化領域、藝術領域還是教育領域,音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這裏,透過分析理解《送別》在電影《城南舊事》中的作用,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

《城南舊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編的同名電影,《送別》因在影片中作爲主題曲而廣爲人知。我將播放電影片段,學生會看到在電影那行雲流水般的敘述中,《送別》的旋律隨着淡淡哀傷的情節的發展數度響起,和電影裏小英子的眼神一起,深深地鐫刻在人們的心上,此時學生會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隱約、哀婉之美。

(四)創設情景,昇華情感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課的目的是爲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透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激

起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在這一環節裏,我讓學生思考並搶答關於友人、親人離別時的詩歌,古云:“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在此創造情景,昇華情感,將常人之間的離別之情延伸開來,是爲引導學生珍惜親情、友情,尊重父母長輩,與同學、朋友和睦相處,養成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團結合作的良好品德。

(五)結束

在師生共鳴達到高潮處,我和學生聲情並茂地吟詠歌詞:“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漢代《毛詩序》對音樂記載:“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語言窮盡的時候歌聲情不自禁響起,全體師生在情景交融中再次有感情地演唱《送別》這首歌結束本課。

五、教學啓示

總之,本方案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着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致力於運用現代資訊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研究,淡化學科邊緣,透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依託音樂本身的魅力,影響學生人生觀、審美觀、價值觀的形成。全面影響學生做人、做事的態度,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意識、探究精神。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