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地形和地勢說課稿

說課稿2.7W

一、 說教材

地形和地勢說課稿

1、 本節教材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我國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國情。在這個基礎上學習本章中國的自然環境就順理成章了,本節內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它既是中國地理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學習中國地理其它章節的重要知識基礎---中國地形特徵對中國氣候、河流以及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都有着重要的影響。

2、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讓學生總結出我國地勢特徵以及各級階梯的主要特徵,並能識記各級階梯分界線的名稱,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過程與方法:

A、組織學生討論地勢特徵對氣候、河流、交通等的影響。使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方法。 B、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觀察判斷能力和主動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對本節的學習,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3、教學重點:本節的核心是讓學生認清中國地勢的整體特徵,因此中國地勢特徵是本節的重點。

4、 教學難點:中國地勢特徵對氣候、河流、交通等的影響是本課的難點。因爲學生年齡偏小,對所經歷現象跟理論知識不能很好相接。因此對於這些問題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從而讓學生總結出來。

二、 說教法

本節課應注重學生讀圖、用圖能力的培養,把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作爲教學的重點。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可以展示更多資料,使教學更生動、直觀。透過畫面的動靜結合、問題的設定和填圖練習,最後達到在圖上鞏固知識的目的。

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活動爲主,教師講述爲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根據初二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聯繫實際安排教學內容。互動時注意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三、 說學情、學法

1、 學生特點分析

從年齡特點上來看,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因此要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2、 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用觀察法、討論法、綜合分析法解決問題。

四、教學流程(我這節課在多媒體教室完成)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首先多媒體放映“中國各大地形區”圖片,同時播放歌曲《歌唱祖國》,從學生的'最熟悉的圖片入手,首先讓學生對地形有感性認識;同時透過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學生愛國熱情。)接着複習兩個概念:地形和地勢。以前學過亞洲的地勢,讓學生回想亞洲地勢特點,那麼,中國的地勢有什麼特徵呢?很自然的匯入新課。

2、讀圖分析,探索新知

講述這部分知識時,並沒有急於要求學生讀圖總結我國地勢的特徵,那樣學生在讀圖時就會很盲目,找不到回答問題的入手點,也就不能得到準確的答案。讓學生讀“中國地形圖”同時打出一組問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即有事可做,又不會東闖西撞做無用功,因此學生完成這一組讀圖題,不知不覺沿着老師的思路接近正確答案,即可順利得出中國地勢特點――西高東低的結論。

那麼,用什麼圖能更形象地表示我國地勢西東低的特點呢?――那就是地形剖面圖。讓學生用生活中的簡單例子解釋什麼是剖面圖,學生會想到比方說切蛋糕,切蘋果等,這樣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了。

然後多媒體展示“我國東西(北緯36°)地形剖面圖”請同學們根據這幅圖在本上畫一幅簡略示意圖,請兩名同學在黑板上畫。其他同學做出糾正與評價。這種由平面到立體的認知過程完全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這樣學生透過讀圖、畫圖會很順利地得出中國地勢另一特徵―階梯狀分佈。到此中國地勢特徵就分析出來了 ——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3、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我國地勢呈階梯分佈,那麼,我國地形的階梯有哪幾級?它們是怎樣分佈的呢?請同學們對照書上的圖2.1、2.2看一看。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出,我國陸地上自西向東有三級階梯,讓學生讀“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圖”,明確三級階梯的界線,把三級階梯的界線填在教材23頁空白圖上,並請兩名同學在屏幕上指出三級階梯的界線,這樣邊做邊記憶,把知識落實在地圖上,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明確了階梯的界線,階梯內部是什麼樣狀況呢?學生繼續“讀中國地形圖”,結合列表比較法,透過對三級階梯的海拔、地形的對比,加深學生的印象

4、課外延伸,學以致用

在中國地形圖上找出我們生活的地區位於第幾階梯,所在區域是什麼顏色,說明海拔高還是低?這是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從自己身邊的事物出發,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是學以致用。

5、合作交流,熟悉國情

以上分析了我國地勢特徵: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這一特點對我國自然環境其它方面以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什麼影響呢?這是本節的難點,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來完成,把學生分成四大組討論四個問題: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對氣候的影響,讓學生看大屏幕溼潤氣流深入內陸圖片,便於學生理解。

地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這個問題不難理解,我讓學生想想哪些詩或歌詞裏面有描寫我國江河向東流的,從學生耳熟能詳的古詩、歌曲入手,激發學生在興奮點、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透過學生思考討論很容易得出結論。

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向低一級階梯時,落差有什麼變化?有什麼利用價值?對於這個難點的突破我給學生展示虎跳峽、壺口瀑布急流圖片得出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然後展示我國幾座大型水電站圖片。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將枯燥的知識生動化,降低了難度。

我國地勢對東西部之間交通往來有什麼影響?關於這個問題大部分同學會想到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地的聯繫,這時老師就要告訴同學們,看待事物要用一分爲二的觀點,既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佈,階梯之間是高大的山脈,這些山脈就成爲東西交通的巨大障礙。

6、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透過以上的活動,我們知道:我國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的地勢特徵對氣候、河流流向、交通等等都產生重要影響。讓我們再想一想,如果我國的地勢不是這樣,比如“東部高,西部低”那會是怎麼樣的情況呢?(引導學生沿着上面各題的思路反向思維,根據時間把握展開程度)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其發散思維的能力(參考答案:氣流難以深入內陸,乾旱面積擴大;河流自東向西流;交通不便,不利對外交流;)

以上這幾個問題根據難易程度選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讓學生就我國的地勢展開討論,分析我國地勢的利弊,既培養了合作探究學習的精神,又讓學生了解我國的自然環境,熟悉了國情。

7、整合練習,轉化能力

接着做一個整合練習,鞏固所學知識,轉化能力。

8、課堂小結,交流評價

最後以學生談收穫結束本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