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地理《地勢》說課稿

說課稿2.35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理《地勢》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理《地勢》說課稿

地理《地勢》說課稿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地勢和地形》,在講授新課之前,我先就我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重點難點的確立等方面的內容作簡單的說明。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地形和地勢》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認識過世界不同區域、國家,對所涉及的地區和國家的地形地勢已有所研究,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重要的鋪墊作用。

一般來講,我們在研究一個地區和國家時,都會先了解當地的自然環境,因爲自然環境是人文環境形成的基礎,有什麼樣的自然環境,纔會有與之相適應的人文環境。中國地形和地勢知識不僅是組成中國地理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認識和學習其它中國地理知識的基礎。

可見,中國的地形地勢這一內容在中國地理中佔據着重要地位。同時,透過對這部分教學內容的研究,學生可以更深入的瞭解中國自然地理環境,更好的指導學生學 習其它地理知識,掌握地理知識的學習方法,學會利用地圖去認知地理環境。爲其他學科和今後高中的地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內容

本節是中國自然環境的第一節,體現了地勢地形作爲自然環境基礎的重要地位。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對氣候、河流以及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

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佈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利於學生掌握中國的地勢特徵,並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研究這種地勢特點對中國氣候、河流及經濟發展的影響。

3、我對教材的處理

明確了教學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內容體系後,我結合自身的業務素養、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環境的特點等條件,對教材進行如下的處理:

1)確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根據對教材和課程標準的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和心智特徵,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透過地圖,掌握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佈的特點;能結合自己認知,談出我國地形地勢對氣候、河流、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教學的容量,幫助學生認識我國地形地勢的特徵;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地形地勢對我國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對中國地形地勢的教學,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了 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我國優越、複雜的自然地理環境,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建立和諧的人地關係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地勢、地形的特徵,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難點:三級地勢階梯分佈的空間觀念的形成,地形地勢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2)確定教學方法——說教法

明確了課程標準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要求後,結合教材的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可操作性,我決定在教學中以講授法爲主,結合讀圖分析、討論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板圖板畫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課標要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在能力上得到發展,知識上有所收穫。

二、教法設計:

1、以問題情景爲主線,豐富的學生活動爲主體。這樣做是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交流合作中學習。

2、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更多資料,使教學更生動直觀。

3、注重地圖教學。

三、學法指導:

因爲初二學生年齡偏小,對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經歷的現象不能很好的與理論知識相連接,因此對於這些問題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從而讓學生能夠總結出來。學生需要 課前收集資料,課上有動手、思考、合作、競爭、交流,分享成果等全方位參與體驗學習過程的機會,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有效性。

四、教學流程

1、情境匯入

首先在導課上,我採用的是過渡法。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中國多民族、多人口),這麼多的.人口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呢?用這樣一句話,從我國的人文環境學習匯入到自然環境的學習上。引發學生思考中國地形地勢到底有何特徵?對人們生產、生活會產生哪些影響?從而順利匯入新課。

2、新課講授

地勢呈階梯狀分佈

1、使用中國地形圖,分析不同顏色代表的海拔高低情況,總結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

2、藉助三級階梯示意圖和教師的板圖,掌握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分佈和階梯之間的分界線。

3、藉助中國地形圖,挖掘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引導學生討論我國的地勢特徵對氣候,河流、水能資源開發和交通的影響。

板書設計

第一節 地勢和地形

地勢呈階梯狀分佈

1、 地勢特點

2、 三級階梯的特點及階梯之間的分界線

3、 影響:

(1)氣候

(2)河流

(3)交通

3、課堂小結

對本次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加深學生對本次教學內容的記憶,爲後續的中國氣候部分教學內容作好鋪墊,使教學活動得以延續。

4、作業佈置

完成教材23頁活動題。

地理《地勢》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

現在開始我的說課,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地勢起伏大,長河衆多。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爲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過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地勢起伏大,長河衆多是《亞洲的自然環境》這一節中第一部分的知識,主要爲學生介紹了我們所生活的大洲——亞洲的地形和河流以及地形對河流的影響。本節內容是在認識了亞洲的位置和範圍基礎之上,對亞洲自然環境更深入地學習,而更爲核心的目標是能夠建立其分析一個地區地形和水系特點的一般方法,不論從知識層面還是生活層面,本課內容的學習都有重要的意義。

二、說學情

【過渡句】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羣體具有以下特點:

本課內容圍繞我們所生活的亞洲進行學習,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在系統分析亞洲自然地理環境的能力上有所欠缺,因此這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需要注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使學生了解如何分析一個區域的自然環境要素。

本階段的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抓住學生這些特點,教學中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句】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能夠說出經度和緯度的分佈規律,並且能快速找出特殊的經線和緯線。能用經緯網確定任意點的位置。

2、透過觀察地球儀,認識到經度與緯度的特點,提高用經緯網進行定位的能力。

3、開展實驗活動,獲得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句】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爲:

重點:經度與緯度的識別、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難點:用經緯網確定任意點的位置以及書寫規範。

五、說教學方法

【過渡句】爲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地圖法、談話法、對比法。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匯入新課

透過諺語“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匯入,首先讓學生解釋這句諺語的含義,之後點出其中包含了兩個非常重要的地理要素:一個是地形、一個是河流。由此引出本節課對亞洲的地形和河流的探討。

【設計意圖】採用大家熟悉的名言俗語,能夠拉近地理課堂與生活之間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匯入結束後從地理學角度提出本課重要的兩項要素,把匯入和本課內容緊密掛鉤。

環節二:新課教學

1、亞洲地形特點

在學習亞洲的地形特點的時候,我採用地圖法進行教學,在多媒體上展示“亞洲地形圖”,引導學生在規定的要求下進行讀圖分析。

【活動一:知地形】

①展示“亞洲的地形”圖,複習“分層設色地形圖”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在讀圖時有意識地關注各地形區的海拔高度。接着,我會設定活動,要求學生在三分鐘內對照圖例查找以下地形區(高原: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山地:東西伯利亞山地,喜馬拉雅山脈及其最高峯珠穆朗瑪峯),讀取海拔資訊,並嘗試記憶它們在亞洲所處的位置。

②請大家根據相應提示,我讀出一個地形區,學生舉手搶答,第一舉手的同學,將代表該地形區的“名稱條”和“高度條”標在黑板上地形圖中。完成活動後用珠穆朗瑪的和死海的高差來講解地勢的概念。

【設計意圖】透過搶答遊戲,讓學生在問題的牽引下進行學習和討論,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

【活動二:說見聞】

在熟悉了亞洲主要地形區的基礎上,我會出示沿着80°E和30°N作的亞洲地形剖面圖,安排學生前後四位爲一小組,按照如下分工完成活動:組號爲單號的按照情境1進行,雙號的按照情境2進行。

情境1:你們小組自北向南沿80°E經線在亞洲陸地上旅行;

情境2:你們小組從西到東沿30°N緯線在亞洲陸地上旅行。

並要求學生思考:一路上你們會依次經過哪些地形區?它們海拔多少?請討論後用流暢的語言與同學們分享大家在這條線上對地勢變化的感受。

學生活動後可以總結出:亞洲地形特點爲地勢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設計意圖】透過自主分析、小組合作,能夠鍛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時地圖法的運用不僅能夠鍛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同時還能夠有利的解決本節課的重難點。

地形特點已經總結出來,我會利用匯入時候的諺語“水往低處流”來引發學生思考亞洲的河流特點,以及地形對河流的影響。透過這樣的過渡將學生的思維牽引到本節課的第二個知識點。

2、亞洲河流特點

【活動三:識河流】

再次出示“亞洲的地形”圖,請學生在圖中描畫出以下四組河流,觀察並總結其流向特點。

a、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北冰洋)自南向北流

b、黑龍江,黃河,長江,湄公河;(太平洋)自西向東

c、恆河,印度河;(印度河)自北向南

d、錫爾河,阿姆河;自東向西

當學生找到並準確說出一條河流的流向特點時,我會在請同學們用彩筆在地圖中標註出來,當所有河流都找到後,提出問題:亞洲河流的流向有什麼特點?

之後我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亞洲的河流特點爲呈放射狀,從中部流向四周。

3、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知道了地形得特徵和河流的特徵,我會引導學生思考地形對河流的流向有怎樣的影響?我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之後總結地形與河流的關係爲:

地形特點: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特點:呈放射狀,從中部流向四周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和運用,並關注身邊的地理問題,加強對其的認知與探索。同時還能夠做到前後一致,解決匯入環節所設定的疑問。

環節三:鞏固拓展

拓展: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環境,我們的思路應該是怎麼樣的?

分析某大洲自然環境特徵的方法:

1、讀圖、文等資料瞭解自然環境中地形、河流等的概況;

2、能總結該大洲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特點;

3、綜合分析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

【設計意圖】透過前面的學習,讓學生歸納出探究某一地區自然環境的方法思路,能夠提升學生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和學會知識的遷移。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這節課我們分析了亞洲的地形特點、河流特點,老師希望大家在之後的學習過程中,既能認識到水往低處流在亞洲的體現和原因,也能真正做到人往高處走,不斷的攀登,永不停息。

作業:北美洲的地形和河流分別有什麼特點?兩者的相互關係又是怎樣呢?

【設計意圖】小結與匯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相呼應,前後呼應使課堂爲一個有機整體,課堂更具有生命力,也達到了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得以昇華的目的。作業是利用前面總結的方法,學習另外一個地區,提高知識的遷移的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板書設計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