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的教學方法

漢語拼音的教學方法

營造良好學習氛圍身體力行做好示範

漢語拼音的教學方法

我們的工作對象是純潔得如同一張白紙、一切都等待我們去塑造的六七歲的孩子,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無時不刻在影響他們。在孩子們的心目中,我們的形象是最高大的,所以,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應該完美無缺的,無論從氣質、儀表、風度,還是從行爲舉止到神態動作,從外表到心靈都應該有和諧統一的美。中國有句老話,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德國教育家烏申斯基也說:只有人格才能夠影響人格的發展。在小小的三尺講臺上,我們爲人師者,一定期要身體力行做好示範,以利於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和道德品質的形成。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古人尚且知教育之職能,何況今人?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這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動力,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語言的趣味性、內容的豐富性和聲調的抑揚頓挫,並配之以言行、神態、手勢等體態語言,充分調動學生感官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在教學複韻母ui時,就選用實物教具圍巾圍在脖子上,啓發性的問:咦,老師脖子上的圍巾和頭上的帽花合在一起像複韻母什麼啊?並輔之以手勢,用風趣的語言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這樣,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字母u和i在複韻母ui中的順序,並讀準了音,學生既學得輕鬆,又學得紮實。

在已知中促進拼音教學

孩子從呱呱墜地到上小學,七年的生活經歷,已經對世界有了一定的認識,也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語言文字是社會交際和傳遞資訊的工具。幼兒從咿呀學語開始,就具有學習和模仿成人掌握這門工具,並與周圍的人進行語言交際和傳遞資訊。兒童在語言交際過程中,無意識習得使用母語的聽說能力,掌握了比較豐富的語言資料。孩子入小學後,應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語言交際的聽說能力,使他們在學前階段習得的語言規範化,並繼續豐富語言材料,以促進兒童語言交際能力的發展,這就要求學生首先學好漢語拼音。如果學生在小學入學後就中斷了這種交際活動,而去孤立地、靜止地進行第一課漢語拼音的學習,這顯然有悖於兒童的認知規律。如何巧妙地運用已知去認識未知呢?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創設情境,模仿發音

比如,在教學韻母a時,可以再現這樣一個生活畫面去醫院看病,老師當醫生,學生當病人,或者病人、醫生都由學生扮演。病人找醫生看病,醫生讓病人張開嘴巴說啊。醫生可進一步引導,若沒生病,啊一定發得很響亮。這樣,學生就在輕鬆、愉快的看病遊戲中利用摹仿響亮地發出了a的音。

再如教學複韻母ai時,我就先帶學生比一比,誰高誰矮,邊做邊帶領學生強調矮的發音。發準音後,教師再出示覆韻母ai,達到由具體到抽象的過渡。

又如,有位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j、q、x和u、ü相拼的規則時,就創設了這樣一幅情景:u和ü一塊兒出去玩,碰到了j、q、x,ü有禮貌地脫帽問好,而u卻站到了一邊,誰也不理。因此,j、q、x就和ü做朋友,不和u做朋友,因爲ü懂禮貌。以後再看見j、q、x旁邊的u時,不要認爲那是小u,那是脫了帽的小ü。這樣一來,一個教學難點就在形象、有趣的情境中得到了突破,而且印象較爲深刻。

大家知道,兒童的特點就是好動,遊戲是他們比較喜歡參與的一種活動方式,讓兒童在活潑、生動的演一演、做一做中學習新知,可以說學得輕鬆自然,並能記得長久。再說,人的早期處於一種自我中心階段,創設一種互助合作的遊戲學習方式,也有利於引導學生從自我中心的圈子裏走出來,走向羣體,走向夥伴,學會與別人合作,學會與同伴交往,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爲,從而促進人格的健全發展。

2.與認識事物相結合

初入學兒童,具有認識的形象性、直感性,因此,有人不主張小學一入學就教拼音,因爲拼音太抽象。這倒也未必,拼音是抽象的,但它也是具體的。只要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去感受它的具體形象,就能激發起學習興趣。這就需要與認識事物相結合,變無形爲有形,化抽象爲具體。

翻開教材就會發現,每個新學的聲母、韻母旁邊都配有一幅彩圖,彩圖有的表音,有的則是音形結合體。彩圖上的事物學生都較熟悉,這就是拼音教學與認識事物的一種結合,有形與無形的一種轉換。但教師在運用教材時要注意,不能僅僅侷限於教材中的事物,要從有形到無形再到無數構建的相關形。由事物到拼音再擴展到相關事物。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另一方面也能透過對相關事物的反覆列舉和認識,達到對聲母、韻母或音節的鞏固。

如音節qí,書上配了一幅彩旗圖,教師可由彩旗的旗引導學生認識音節qí,認識後,再讓學生進行擴詞練習,如象棋的棋、騎馬的騎、奇怪的奇,甚至可能是同學名字中的qí。學生在擴詞的同時反覆鞏固了發音,也感受到了拼音的奇妙、有趣,從而增強了學習慾望和興趣。

3、對比糾正。在教音節時,用相近的音節進行對比,使學生在對比中記憶音節以及音節常用的最普遍最爲熟知的字,並糾正日常語言中我們方言裏容易出錯的字。現實生活中很多地方平舌和翹舌、前鼻音和後鼻音最易混淆,鑑於此,老師需要常常引導生在比較中正音,在比較中記憶音節。如:春天易讀成chongtian,chi東西易讀成ci東西,juhua(菊花)易讀成jihua。等等這些,在學生讀音節的四聲時,我就有意識地讓他們正音並加以組詞記憶音節,以達到說好普通話的目的,爲以後學習漢字時準確用拼音幫助自己掃清了障礙。

4.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手段

兒童入學前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一方面來自生活,還有一部分是來自現代宣傳媒介,如廣播、電影、電視等。我記得有個兒童節目,叫Playtime,它是運用兒童比較喜歡的卡通人物或情景,如米老鼠、唐老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獅子王辛巴等,進行了重新組合,再配上一定的情節,然後加入單詞、短語、句子等,讓兒童邊看邊學,邊學邊說,看完後再集中複習,最後以歌曲的形式幫助鞏固記憶。整個過程都是根據兒童的興趣、特點進行設計的,兒童可以說是喜聞樂見,愛說愛唱。這樣的教學,效果相當不錯。

我們在教學漢語拼音時不妨也借鑑一些,在創設生活情境、與認識事物相結合等拼音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適當運用現代教育手段,能起到直觀、有效的作用。例如,在教學聲母k時,就可以進行這樣的教學軟件製作:一個大池塘,水下長着茂盛的水草。隨着鏡頭的深入拉近,可以看見水草上有一些小蝌蚪。教師可適時根據畫面讓學生作說話練習。弄清圖意後,再特寫教材中的那幅水草蝌蚪圖,引導學生髮準蝌蚪的音,特別強調呼讀音蝌的發音,再從呼讀音過渡到本音k。發準音後,再由圖幻化、模糊,變化出一個k,引導學生記形。最後,再用動畫的形式由上到下展開豎,由右上到左下展開左斜,由左上到右下展開右斜,指導書寫,完成教學。

 把美育滲透到拼音教學中

孩子的世界是多彩的,我們也應該給孩子以陽光雨露,讓他們在豐富多彩的世界中去進一步感受美,創造美。

翻開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試用修訂本)和原教材相比較就不難發現,現行試用教材比原教材內容更簡潔、色彩更加明快、並充滿童趣。細細翻看一下就會發現,新教材在版面設計上省去了很多音節相拼等繁瑣的東西,只留下少部分作爲引導,意爲拋磚引玉,舉一反三,真正讓人感覺是在教方法,而不是教知識。然而卻大面積增加了充滿童趣的彩圖、兒歌。因此,原教材關於拼音的部分只有29頁,而新教材則用了42頁。原教材一眼看去就是拼音,彩圖只是一種點綴。而新教材卻恰恰相反,用了大量的筆墨繪製彩圖,拼音似乎反而成了點綴。這並不是浪費筆墨,也不是喧賓奪主,而是爲學生繪製了一個七彩世界,讓他們在這個七彩的世界中邊遊,邊摘取知識的果子。

在利用彩圖、兒歌進行教學時,教師應把握以下特點。

1.構圖的形象性

在新教材構圖時,編者針對兒童的特點,用了直觀、形象的手段,很多地方還運用了孩子們都很喜愛的童話形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內化過程,這個內化過程只有靠受教育者的主動努力來完成,別人是不能代替的。學生一旦產生了興趣,就會自覺、主動地去學習。

例如,在第一次認識聲調時,以前的教材只有單一的四個聲調,教師爲了幫助學生學習聲調,就自編了一首順口溜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而新教材則形象地繪製了四幅圖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即一聲像汽車走平路,二聲像汽車爬坡,三聲像汽車先下坡再上坡,四聲你汽車下坡。這樣就形象地表明瞭聲調的發聲方法。那汽車走的那條路,也像四個放大了的聲調,直觀而有趣。若教師再把兒歌用上一聲平平走,二聲往上爬,三聲下坡再上坡,四聲往下滑。這樣,使有形的和無形的結合起來,就能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2.構圖的情節性

原教材配置的彩圖,大多內容比較單一,而教材卻在原來單一的圖畫中增加了一些情節,進行了情節構圖。如f,以前的教材對應的插圖只有單一的一尊佛像,而現在的教材則有一個爺爺捧着一尊佛像。再如bǎ,原教材只有單一的一個靶子,而現在卻有一個小姑娘在打靶。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僅僅是利用插圖認識字母或音節,還應在學習音節的基礎上,利用圖畫的情節進行組詞、說話訓練。如佛、佛像、爺爺捧着一尊佛像、爺爺一手拄着柺杖,一手捧着佛像。佛像望着爺爺笑,爺爺也望着佛像笑。這樣,在教學拼音的同時,也訓練的學生具體、準確的表達能力。

3.構圖的整體性

除了增加情節外,新教材還對原教材中的單一事物、單一音節進行了巧妙組合,並創設了一定的情景,使圖成爲了一個完整和諧的整體。

如聲母dtnl一課,原教材曾出現nā

lú四個配圖音節,但新教材卻對它們進行了取捨更換,換成了dǎ

tí,並把它們組合在了一幅家的圖中,爲學生認識音節創設了一定的情境。語言的訓練和發展需要一定的環境,教師也恰好利用這一環境,引導學生用音節組詞,用詞說一句話,再把一句一句的話連起來,表達圖意等,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同時也爲本課後《複習一》中的口語交際訓練《我的家》做了一定的鋪墊。

再如yw一課中,也出現了三個音節yā

wō,原教材配了三幅單一的圖畫鴨子、青蛙、鳥窩,而新教材則這三種事物巧妙地組合在一起,配上藍藍的天、清清的水、綠綠的草地、綠綠的大樹、圓圓的荷葉、美麗的小花,形成一幅生動、美麗的圖畫,讓學生在認識音節的同時,去感覺美、表達美。完整圖畫的設定爲激發學生表達慾望,豐富學生說話內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兒歌的趣味性

和原教材相比,新教材在拼音部分最大的不同是增添了十六首饒有興趣的兒歌,每首兒歌都配上了有趣的彩圖,這也是新教材在拼音部分頁面設定增加的最大原因。面對這濃重筆墨添置的部分,教師要從以下方面着手教學:

(1)引導看圖,在感知畫面的同時感覺圖畫的內容美、色彩美,並透過說圖反覆認識音節發音;

(2)用找一找、讀一讀的方法,認識聲、韻母在音節中的位置,鞏固聲、韻母的音和形;

(3)引導多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培養語感,體會語言美。

總的來說,新教材在圖畫的配置、兒歌的增設方面都給人一種完整、和諧、自然、生動的美感,做到了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統一,體現了一種思想美、色彩美、音韻美。教師在引導學生學音節的同時,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去感受美,接受美的薰陶、洗禮;去表達美,讓美自然滲透。最主要的是使學生想說愛說、會說,從而產生說話興趣,養成說話習慣,提高說話能力。

思維啓迪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最初對事物的系統認識、處理、接受等方法往往對其影響深刻,不是有先入爲主的說法嗎?根據拼音構成的特殊性,應該適時對學生進行思維啓迪,以激發學生的多向思維。

如bdpq這四個聲母,它們都是由半圓和豎組合而成,但不同的組合方式卻構成了不同的四個聲母。在新教材《複習二》中就出現了用豎和半圓組合聲母的練習,這正是運用了拼音既簡單又複雜的構成特性進行的。

中央電視一臺曾有過一個七巧板節目,用不同的板塊就可組合面不同的圖樣。歸納一下,其實拼音也不外乎由圓、點、豎、橫、斜及圓和豎的變形組成。這簡單的部件,卻組合成了23個聲母,24個韻母,再用不同的聲母的韻母進行組合,又組合成了398個音節,每個音節若帶上不同的聲調,那就更加豐富了。如果說七巧板拼出的是七彩世界的話,拼音組合出來的更可謂是多彩人生。

我想,在引導學生認識拼音的構成和重組過程時,教師若點撥得當,一定能迸發出光彩奪目的思維火花。這火花也許很小很小,但不是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嗎?而且,學生學習中的感知、判斷、綜合、分析、想象等都容易形成一種思維定勢。養成了一定的思維習慣,還怕那燎原的大火燒爲起來嗎?我想,新教材《複習二》中第一題的用豎和半圓拼字母,第五題的用三個圓圈、三條直線拼圖,以及緊接着的《我會拼圖》口語交際練習,大概就源於此吧!

 藝術輔助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語文也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拼音教學中,教師正好可以利用語文學科的以上特徵,引入藝術手段輔助教學。

前面提到,和拼音對應的插圖,有的表音,更多的是音形結合體。對於表形的插圖,教師可用美術繪畫方法,讓學生畫一畫、塗一塗、想一想,把拼音的學習和具體的事物緊密聯繫起來,變無形爲有形,化抽象爲具體。有的拼音可用白描法,透過對圖中象形部分進行的輪廓白描,感受圖與字母線條上的相似之處,如b;有的拼音可用渲染法,讓學生透過對象形部分的染色,感受圖與字母整體上的相似之處,如e。總之,讓學生透過對圖的感受記憶達到對拼音的記憶,完成一種形象記憶。

音樂和拼音的構成一樣,僅用1、2、3、4、5、6、7七個音就構成了無數美妙動聽的樂曲。實踐證明,人對音樂的記憶(特別是對旋律的記憶)較爲持久,有的是一旦學會就終身不忘。我們對拼音中某些需要長期記憶的內容,可以轉化爲一種音樂的方式長期記憶在腦中。如23個聲母,如果給它們配上學生較爲熟悉的簡單、活潑、優美的旋律《兩隻老虎》,讓學生以歌曲的形式唱出來,並給它取個《快樂聲母》的題目,我想,那樣的聲母記憶可能要輕鬆得多、長久得多。

雖然漢語拼音是學生進入小學的第一課,但因爲教師運用了已知鋪路,美育滲透、思維啓迪、藝術輔助等方法進行教學,第一課仍能學得生動、主動、有效。而且,學生不僅僅學會了拼音,還獲得了對事物的認識方法、表達方法、審美感受,以及一定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根據先入爲主的特點,第一課中獲得的一切必將對學生的終生學習產生深遠影響。

利用音節滲透德育自己辨別是非美醜

在教音節過程中,利用音節組詞說話,適時滲透德育美育勞育,也是我在拼音教學過程中摸索出來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規律。在教語文同時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美醜的能力,這種德育教育,此單純的說教來得更爲直接,何更有說服力,又增強了語文課的趣味性,可謂一舉而多得。現列舉如下:

1、辨別美醜。如在教wo時,生組詞說雞窩,師隨即指着一個學生的頭說短句她的頭髮像個雞窩,馬上問生這樣好不好?爲什麼不好?於是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美的教育,並且知道了在任何時候都要愛乾淨、整潔,纔是個好孩子,也有利於良好習慣的養成。

2、分辨是非。在教音節組詞說話時,利用學生的語言因勢利導,分清事情對錯與否,使學生在學習中明事理、辨是非。如生在說da四聲時,學生用第三聲組詞說打人,接着有生說短句凡爲專門打人(凡爲是班上一個愛打人的孩子)。馬上,全班學生轟笑起來,老師立刻問打人好不好?對不對?爲什麼?這樣一問一答,學生當然就易辯別是非,同時也教育了那個好打人的同學。老師再輔之以簡短扼要的補充,使學生明白大家都是好朋友,要團結友愛,我們這個班集體纔會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溫暖。

3、愛國主義教育。如在教an時,生說詞天安門,老師告訴學生天安門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徵,她在我們的首都北京。加之學生都會唱《我愛北京天安門》這首歌,因此,愛國主義教育就更具體、更通俗易懂了。

4、養成教育。如教三拼音節duan時組詞坐端正,教lou時說短句上下樓梯靠右行等,在此不必一一羅列。

總之,在一年級的啓蒙階段,作爲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漢語拼音教學,優化教學過程,寓教於樂,寓德於教,發揮語文課的多種功能。挖掘教材的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這樣,我們的語文課的教學才真正凸現了她的使命!

1、《兒童美育概論》杜衛主編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2、《西部開發報》彭仕秀淺談小學語文拼音教學200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