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寓言

【熱門】《寓言》教學設計

寓言1.45W

作爲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寓言》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寓言》教學設計

《寓言》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莊子天運》,用簡潔、傳神的描寫,刻畫了東施這個人物形象,“東施效顰”嘲諷不顧本身條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壞的人。亦爲模仿別人的謙語。透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順其自然。

教學目標:

1、透過反覆誦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古漢語的特點,初步瞭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詞語,常用詞語的含義,正確理解文章內容。

3、激發學生樹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長爲有美好心靈和高尚情操的學生。

教學重點:

1、認識什麼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點實詞的意義。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1、將所學的寓言擴展並活學活用。

2、體會透過故事情節的曲折和人物的豐滿達到諷喻的效果。

學情分析:

學生學過一些文言文,有一點淺顯的基礎,能借助工具書和譯文理解大概內容,但對具體詞語的理解還有困難。

教具準備:

1、佈置收集課文的有關資料。

2、佈置預習,作好自讀筆記。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第二單元的主題是“美與醜”,生活中我們能發現許多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行爲、美的心靈,同時也有一些醜的事物和行爲。那麼,什麼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篇寓言——東施效顰,從中來感受什麼是美,什麼是醜。

二、出示課題:東施效顰。

指名提示“顰”的寫法。齊讀課題。

交流課前收集的課文有關資料。

三、全班交流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認真聽。

互評,糾正字音。

2、交流預習中發現的難詞。

教師指導學生讀準音,理解意思。)

顰 挈 亦……

3、、小組互讀,指名朗讀,教師隨時糾正字音、停頓。

4、看譯文與原文對照。瞭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顰:皺眉 挈:帶領 亦:也

5、根據你的理解複述課文。

四、深入理解課文:

1.課文裏有兩個人作出“顰”的表情,分別是誰和誰?

西施和東施“顰”的原因和結果分別是什麼呢?勾畫有關語句。抽答。

2、西施皺眉的樣子爲什麼美?東施皺眉的樣子爲什麼醜?討論。交流。

3、最後一句話怎麼理解?

4、你想對東施說點什麼呢?

五、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什麼啓示?(點明寓意: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切實際的照搬,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請同學們查找自身和身邊類似“東施效顰”的事例,思考“什麼是真正的美?”(結合事例)

六、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練習讀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讀體會寓言的寓意。

板書設計:

東施效顰

西施(美) 病 而顰

東施(醜) 見 亦顰 (刻意模仿——適得其反)

課後反思:

本文用簡潔、傳神的描寫,刻畫了東施這個人物形象。透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順其自然。

古文教學不好把握,如何把枯燥無味、離學生感知比較遠的東西 變的生機昂然讓學生樂學於接受,是每位授課教師思索的難題!在分析文章的時候向孩子滲透先整體——再局部——迴歸整體的意識,強調學生對於文章整體把握,理解寓意爲主。學習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可以使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避免東施效顰的事情發生。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朗讀訓練,在古聲古色的基調中讓學生領悟文章的內涵,進行個性化朗讀訓練。效果會更好。

《寓言》教學設計2

教材:

《蝸牛的獎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善飛的蝸牛獲得飛行比賽冠軍獎盃後,自我陶醉,不思進取,結果翅膀退化,喪失了飛行能力。故事告訴人們,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的進步。

教學目標:

1.會寫10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內容,懂得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小客人,想認識嗎?(出示蝸牛圖)快打個招呼吧!

2.師:蝸牛說:“小朋友們好,揹着這重重的殼,我好累噢!”是呀,這麼大的殼背在身上是很累,快請它坐下來吧!小朋友,蝸牛以前可不是這個樣子的。它以前是什麼樣子呢?學了課文《蝸牛的獎盃》你就知道了。(板書並齊讀課題。)

3.課題中的“獎”字你在哪裏見過?(獎狀的獎。)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讀課文;同桌互讀生字;出示拼音指名讀出生字。

2.真棒!沒有拼音還會讀嗎?(抽讀去掉拼音的生字。)

3.認識新的部首“支”,指導書寫“翅”(支一捺要長,托住羽字。)

4.練習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5.老師把詞放在句子裏,還會讀嗎?(出示課文中的長句和難讀的句子。)

6.這麼難讀的句子都能讀通順,相信其他段落肯定沒問題。現在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聽,他讀得好,就用你的方式誇誇他,他讀的過程中有問題,就請你幫幫他。

7.指名讀全文。

三、精讀感悟

(一)體會“從前的蝸牛”的樣子。

1.很久很久以前,蝸牛是什麼樣子的呢?請默讀第1自然段,用橫線把描寫蝸牛樣子的句子畫下來。

2.學生彙報自己勾畫的句子。

3.教師出示句子:它長着一對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飛翔。同時出示長着翅膀的蝸牛圖。板書並理解: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飛翔。

4.多麼可愛的蝸牛啊!你想對它說什麼呢?

5.用“……長着……能……”練習說話。

(二)體會“現在的蝸牛”的樣子。

1.現在的蝸牛又是什麼樣子呢?請你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用波紋線把描寫蝸牛現在樣子的句子畫下來。

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沉重的獎盃變成了堅硬的外殼,蝸牛隻能勉強地從硬殼裏伸出頭來,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板書:沉重的獎盃 慢慢地爬行)

3.“勉強”是什麼意思?你能比一比蝸牛勉強爬行的樣子嗎?(學生比動作,體會蝸牛揹着沉重的獎盃,勉強地伸出頭來慢慢地爬行的樣子。)

4.你能透過朗讀,把蝸牛這種感覺讀出來嗎?(指導學生朗讀。)

(三)對比前後兩種蝸牛。

1.你喜歡哪種蝸牛?請用朗讀表現出來。(學生練習朗讀。)

2.學生自由表演讀。

3.指名錶演讀。

4.用“原來的蝸牛有……能……而現在的蝸牛有……只能……”練習說話。

(四)感悟蝸牛變化的原因。

1.蝸牛爲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呢?請你讀課文第3~4自然段。

2.出示句子:“它成天把獎盃背在身上,唯恐別人不知道它是飛行冠軍。到了晚上,蝸牛就睡在獎盃裏,生怕別人把獎盃偷了去。”

(1)指名讀這段話。

(2)蝸牛爲什麼成天把獎盃背在身上?

(3)你覺得應該怎樣來讀這段話?(指導朗讀。)

(4)比較“唯恐”和“生怕”,你認爲這兩個詞能調換位置嗎?爲什麼?

3.看着這揹着重重的殼再也飛不起來的蝸牛,你想對它說什麼?

(學生自由表達。)

四、拓展延伸

1.演一演。分組練習表演《蝸牛的獎盃》課本劇。

2.說一說:學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3.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閱讀其他童話故事。

五、析字練寫

將生字按結構分類;指導書寫。

《寓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識認生字新詞,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2、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

瞭解寓言內容,理解寓意。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寓言”,回顧:什麼是寓言?我們學習了哪些寓言?學習寓言的方法是?

二、學習《亡羊補牢》

1、初讀寓言

2、指名分節朗讀寓言,相機學習生字詞,理解詞語。

3、結合理解“亡羊補牢”的字面意思,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4、研讀課文,理解寓意

a、結合理解句子

街坊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示例:

生:我從“勸”“趕快”“吧”體會到街坊很關心養羊人,是誠心相勸。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

生:我從“已經”“還”“呢”體會到這個養羊人,丟了羊心裏很難過,不過壓根兒沒想到剩下的羊。只想着損失沒想怎麼減少損失。

b.引導聯繫生活實際體會,養羊人的心情。談談各自有沒有類似的體會。

c、“他很後悔……”又丟了一隻羊後,養羊人的心情怎樣?是怎麼做的呢?

示例:

生:他丟了羊,很捨不得,很難過,但更後悔,因爲沒有聽勸,懊悔極了。

生:我從“趕快”“再也”體會到,養羊人改變態度,很認真地改過:聽了街坊的勸,認真修羊圈,結果就“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d、結合寓言,聯繫生活體驗,理解寓言

示例:

生:善於接納別人的意見;

生:犯了錯,不要緊,要記住這個教訓,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生:犯了錯,要認真改錯,否則後果會很嚴重。

……

三、作業

1、抄寫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寫出成語“亡羊補牢”的意思

3、聯繫生活實際,寫一件自己做過的類似的事。並用一句話寫出自己的認識。

第二課時

一、學習《南轅北轍》

1、認讀“轅”和“轍”並理解字意。指名讀課題,大致理解詞意。

2、初讀寓言,把握寓言大致講了一件什麼事?

3、研讀課文,體會那個去楚國的人可笑之處有哪些?

a、“坐着馬車在大路上飛跑”生:在大路上飛跑,路越好跑得越快,越可笑!

b.“他的朋友見了,叫住他問:‘你上哪兒去呀!’”

示例:

生:從“叫住”可見他跑得很快,很引人注意

生:也可以看出朋友很關心他,也可以看出,這個人很固執

生:“見了”“叫住”可見這人很心急,

生:“你上哪兒去呀!”用的是感嘆號,可見朋友對他這麼快也有點不太贊同,言下之意是你跑的太快了。……

c.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說:“楚國在南邊,你怎麼往北走呀?……

示例:

生:這個人很可笑:朋友這麼關心他,特意把他叫住,提醒他,他仍然堅持向北去。

生:我從三個“沒關係”中,體會到他很固執,太很可笑。

生:他這麼做是明知故犯,太可笑。

生:我從“越……越……越……越……”體會到他想的做的正好是背道而馳,而且還如此固執,錯的離譜。

d、創設情景:好心勸告這個固執的人,理解寓言

示例:

生:你的行動和目的是相反的,這樣子怎麼能達到目的呢?

生:你這樣堅持下去,盤纏一旦用完,很可能會餓死的呀!

生:朋友你錯了,早點回來可以省點力氣,也省錢,還能更早到楚國……

……

e、理解成語“南轅北轍”

二、拓展學習《買櫝還珠》

三、作業

拓展:勸勸這個固執的人。 並在後面畫上相應的笑臉或者難過的臉,老師會根據你的勸說的內容選擇相應的笑臉。

《寓言》教學設計4

湖北省棗陽市第一中學 劉保清

一、知識目標

1、研讀課文,探討文章主旨。

2、深入領會作者對寓言新穎獨到的見解。

3、認真揣摩文中意蘊深刻的語句。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質疑和釋疑的能力。

2、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和創新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清思路,探討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對九則寓言闡發的新觀點、新看法。

教學難點

1、課文開頭三段和結尾一段所含蘊的意思。

2、一些疑難語句的理解。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別具一格的讀後感。作者從一般讀者讀《伊索寓言》所慣常理解的另一面,讀出了新意,對原作做出了自己的“別解”。文章的主題較難把握。教學宜從剖解作者對寓言所作的引申入手,引導學生反覆研讀課文,對主題可作充分的討論,切實把握準確文章的寫作主旨。在此基礎上討論理解文章的疑難語句。第一課時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題,第二課時重點解決疑難語句。

教學步驟

一、匯入

大家以前讀過哪些《伊索寓言》故事?(狼和小羊、赫爾墨斯和它的雕像等)這些故事的寓意作者在篇末大多做出了揭示。那麼你讀了這些故事後,有什麼新的理解嗎?我國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學貫中西的錢鍾書先生讀了《伊索寓言》後,就對原作有了新的看法。他有怎樣的看法呢?課文就給出了答案。

二、伊索和作者介紹 (略)

三、研讀課文,討論主題

1、聽課文錄音,讀準字音。

2、學生重點研讀課文4——12段,看看作者對九則寓言分別做出了哪些新的理解,在討論的基礎上填出下表。 (表中楷書字爲要學生填寫的內容)

故事名稱故事寓意引申的寓意

蝙蝠的故事諷刺善變者諷刺那些善於用投機方式使用自己的某些資本的人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享樂者捱餓活該影射那些專靠給死人寫文章而擡高身價的文人

夠和它的影子的故事戒貪得諷刺無自知之明、聽不得別人批評、不能知錯改錯的人

天文家的故事眼睛總朝上必摔跤諷刺當時的上層政治

烏鴉的故事僞裝者終現本相諷刺那些品質卑下,嫉賢妒能的人

牛跟蛙的故事戒狂妄自大諷刺那些自以爲是,嗜痂成癖的人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戒之在貪諷刺那些嗜財如命,極端吝嗇的富人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得不到的東西都是不好的影射貪心不足的人和害怕別人分搶應得利益的人

驢子跟狼的故事錯行仁義反受其害批評行醫者時或草菅人命

總 結:以《伊索寓言》爲依託,批判黑暗、荒誕、不公正、無理性的社會現實。

四、討論作者闡發新義的方法

問:作者是用什麼方法對原寓意進行闡發新義的?(課後思考和練習一)

主要用三種方法:

引申 改頭換面 推演

五、研讀課文前三段

1、課文前三段之間是什麼關係?哪一段是中心段?

明確:第2 段是中心段。第一段是比喻,是引出第二段的,第三段是補充說明第二段感想的來歷。

2、這三段提出了什麼觀點?你怎樣評價這種觀點?

明確:古代好比是人類的小孩子時期,是幼稚的,現代的我們反而年齡長,閱歷深,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進步。正因爲如此,古代的觀點是淺薄的,幼稚的,是須要糾正的。《伊索寓言》就是一本古代的書,裏邊就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須要加以糾正。

作者打破人們慣常的心理習慣,新穎而看似不無道理。不過我們也只能把它看作是作者的突發奇想而已。人類社會的發展,在科學技術方面確實呈現出線性的、累積式的發展,而在文學藝術、文化思想方面就很難說了。世界上不少民族在文明的早期創造出來的文化藝術,令後人難以企及。這樣,把古代比作人類的小孩子時期就說不上是很嚴謹的、科學的說法了。據出推論出來的這一觀點也只能說是作者的一種諧謔了,目的是順理成章地生髮下文。

六、研讀課文最後一段,

討論:《伊索寓言》真的不宜作現代兒童的讀物嗎?

明確:不是。①作者認爲這部書太純正了,不能反映出現代社會的複雜與奸詐。②能不能讀,怎麼讀,全看成年人在造成一個什麼世界,一個什麼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

這段話是作者批評、嘲諷現代社會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伊索寓言》早已成了世界名著,無論是兒童抑或是成人,都可以從中得到許多教益。《伊索寓言》中許多故事,正如許多文學名著一樣,有着不可限定的豐富的意義指向,作者從中讀出如許新意,也正是源於它的這個特色。《伊索寓言》是觸發作者產生諸多思考與體驗的由頭,是作者藉以“澆自己之塊壘”的酒杯。

七、討論疑難語句的含義

1、如何理解“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在鳥類裏偏要充獸,表示腳踏實地;在獸類裏偏要充鳥,表示高超出世。”這句話的含義?

明確:這句話諷刺某些見風使舵,總想保持自己身份的投機分子。在上流社會裏他裝成又窮又硬的平民;可到了平民中間,他又搖身一變,成了屈尊下顧的文化分子,顯出自己的高雅以及“平易近人”的風格來。

2、“有些東西最好不要對鏡自照”這一句揭示了某些人怎樣的劣根性?

指有些人沒有自知之明,聽不得別人的批評,不能知錯改錯。這號人老虎屁股摸不得,你批評他一下,他反而胡鬧,反咬你一口。

3、“真的,我們就是下去以後,眼睛還是向上看的。”這裏,“眼睛向上”是什麼意思?

這段話明顯是諷刺當時的上層政治。“下去”,指的是下野或者下臺,“上”“下”指的是地位的上下,官職的高低。“眼睛還是向上看的”,就是不甘心真的下野或下臺,還是一心向上爬。

4、“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這個方法指的是什麼方法?

指的是自己被戳到了痛處,就惱羞成怒,撕破臉皮,挖空心思地揭別人的短。

5、“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是什麼意思?

有錢人往往吝嗇,一毛不拔,不肯幫助別人。

6、“訴苦經可以免得旁人來分甜頭”,這說明什麼樣的心理?

一個人得了點好處,總容易引來別人的嫉妒,想要分點甜頭。要避免這一點,辦法是訴苦經,好讓別人心理平衡。

7、爲什麼說“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

這可能是從醫生並不能包治百病,有時候也會無能爲力,最後只能眼看着病人死去的角度說的。

八、作業:課外找一兩則寓言(如《狐狸與烏鴉》《農夫與蛇》),仿照課文寫法重新闡釋它的寓意。

《寓言》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故事始末,感悟寓意.

3.教育學生只要有恆心和毅力,就有可能攀登到光輝的頂點.

學習重點

瞭解課文內容,理解紀昌學射和扁鵲求治到不治的經過。

學習難點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教具、學具準備生字卡片

活動1.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你知道我國古代有哪些神射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各抒己見初解課文。

活動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對字詞有哪些質疑?學習生字,釋詞掌握識字方法,理解重點詞識字釋詞。

活動3.再讀課文,瞭解故事的梗概兩則寓言各講了件什麼事?討論交流:課文講了件什麼事讀文交流,彙報成果瞭解寓意。

活動4.細讀課文,理清故事內容飛衛讓紀昌分哪兩步練習眼力呢?讀文討論討論並回答深入理解寓意。

拓展昇華你對兩則寓言的體會是什麼?分組討論各小組選代表回答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1.你認爲蔡桓公怎麼樣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2.你覺得是什麼害了蔡桓公的性命?

3.你想對蔡桓公說些什麼?

板書設計

扁鵲治病蔡桓公(諱疾忌醫)

面板小病不信

請治皮肉之間不高興比理睬

腸胃非常不高興

不治―深入骨髓渾身痠痛---病死

作業設計

1.將下面技能與其基本功搭配連線。

射箭練腕力

唱歌練基本招式

書法練眼力

武術練丹田之氣

教後反思

《寓言》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正確朗讀《畫蛇添足》,藉助註釋及字典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教學難點: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上一課,我們學習了《韓非子難勢》裏的一則小故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寓言故事,這次帶給大家的是《戰國策齊策》裏的故事,聽一聽、猜一猜。

(放錄音——講故事——看幻燈片——猜成語)

你們能不能根據剛纔聽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圖畫猜出這個故事的題目呢?(引出課題——《畫蛇添足》)

二、讀悟探究

1、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讀準字音)

2、指名分節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讀音和斷句。)

3、說一說小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故事是怎樣發生?怎樣發展?結果怎樣呢?

4、發生:學生讀1、2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大意。

(教師注意引導結實“足、餘、之、成”等詞語,並鼓勵學生用上上節課的學習方法。)

5、教師:而後發生了什麼事情呢?誰來讀讀?

用自己的話說大意。(教師注意引導關鍵詞語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他是這樣說?怎樣做的?讀一讀你感受到什麼?

“吾能爲之足”指導學生用十分傲慢的語氣去讀,擺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態來。(個別讀)

6、教師:他很得意!可是最後卻沒有喝到酒,爲什麼呢?

“蛇固無足,子安能爲之足?”

①理解這句話。

②指導學生讀出反問的語氣,將質疑、不屑的神情表現出來。(個別讀、分組讀。)

出示:爲蛇足者,終亡其酒。

①故事的結果怎樣?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這個人“終亡其酒”呢?------他自作聰明,違背事物本來的面目,弄巧成拙,辦糟了事情。

②帶着理解讀一讀。

三、學以致用

1、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什麼?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過“畫蛇添足”的時候,用這個成語造句。

教師點撥:比如同學們寫作文,本來結構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廢話湊數,這可以說是什麼?

四、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寓言故事,並在小組內相互說一說寓意是什麼?

2、你能將文言文講給別人聽嗎?選擇一篇試背。(教師可以提供課文留白或成語故事的圖片)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

2、分小組選擇一個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學習“百花園一”時交流展示。

3、收集一些語言故事,瞭解一下寓意。

板書設計:

寓言二則之畫蛇添足

蛇固無足,子安能爲之足?

《寓言》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鷸蚌相爭”的意思。

重點難點

能結合自己得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啓發和教育。

教學準備

動物面具、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出示課題:狐假(Jia)虎威(Wei)。

2.寫課題:課題中有三個是生字,你願意來寫哪個?

3.過渡:小朋友,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茂密的大森林,走進動物的王國。

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

4.“狐假虎威”不光是這篇課文的題目,還是一個成語呢,你理解嗎?

二、學文。

過渡:今天就讓我們來細細地讀課文,看看狡猾的狐狸是怎樣藉着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

1.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文。要求:說一說:這是一隻怎樣的狐狸,又是一隻怎樣的老虎,爲什麼?()的老虎()狐狸

(2)同桌分角色讀文;自由練讀;指名讀。

(3)老虎啊,讓我採訪你一下,當你鬆開爪子的時候,你心裏想的是什麼?過渡:老虎啊,其實你心裏想什麼,狡猾的狐狸早就知道了,爲了讓你徹徹底底地相信,它趁你發愣的時候,早就又想好了一個妙計。

2.學習第6~8自然段。

(1)自由讀第6自然段,指名讀(扮演狐狸的學生讀)。

(2)引讀:老虎跟着……(第7、8自然段)

(3)課文中這個情節寫得非常好,老師還想請小朋友來表演呢!

(小黑板出示)

表演前的準備:

①想一想:你對哪個角色最感興趣?

②找一找、讀一讀:劃出描寫你感興趣的那個角色的句子,並仔細讀~讀。

③試一試:試着演一演,你想怎樣演好這個角色呢?

(4)請學生分角色表演。(狐狸、老虎、小動物)請學生評價。

(5)神氣活現的狐狸,半信半疑的老虎,順利逃脫的小動物們,如果我再給你們一次表演的機會,你最想用什麼動作來表達你現在的心情呢?小觀衆們,現在老虎還是摸不着頭腦,你們是觀衆,是旁觀者,請你們來告訴老虎真相,幫它撥開疑團吧!

3.學習第9自然段。

(1)引讀:老虎受騙了。狡猾的狐狸……

(2)學到這裏,“狐假虎威“這個成語你理解了嗎?

三、說一說。

出示圖1(狐狸)、圖2(老虎)、圖3(作者)

小朋友們,你最想對它們中的誰說一句話?

板書設計

狐假虎威

狐狸(借)老虎(威風)嚇跑(野獸)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課件圖片(這是一隻河蚌)。

問:被暖暖的太陽照着,河蚌會有怎樣一番感覺呢?

也許它會說什麼?誰來演河蚌?交流。

(可這時,來了只鷸)出示。

問:鷸?河蚌?分別想什麼?指名學生說。

(河蚌急忙把殼兒合上)演:合殼(牢牢地夾住鷸的嘴不放)

問:這時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理如何)

2.這是故事的起因,我們再完整地聽一遍錄音。(提醒:注意,聽仔細了)

3.開啟書本,看完這部分內容,先自由讀,要求試着複述。

4.學生試講。(繪聲繪色、活靈活現,大聲點)

評價:提點意見,優點也行。

二、第2、3自然段。

過渡:鷸和蚌之間的這場爭鬥,會如何發展?

請看第2、3兩段中鷸蚌之間的一段對話。

1.自由讀。

2.簡單說說故事如何發展?(互相爭執)

3.這一段寫得非常生動,再請同學讀。提醒:加表情。

(動腦,怎麼讀纔有味道)

4.說說此時鷸蚌之間的局勢?

(威脅、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相持、力量相當、互不相讓)

5.在理解的基礎上再來哪個人配合角色朗讀。

(前後、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請一對搭檔分角色讀,爲了體現故事的完整性,再請一位同學做旁白。

(可喊暫停,提醒:注意語氣,表情,要進入情境)

7.評價。

8.課後也可透過表演,複述故事。

三、第4自然段。

過渡:鷸蚌互相爭持,所導致的後果會是什麼呢?

1.錄音範讀。

2.回答:鷸蚌雙方——筋疲力盡。

板書:漁夫——沒費一點力氣,就把它們一齊捉住了。

3.揭示寓意:這正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四、總結。

1.學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些什麼?

2.交流

五、發揮想象。

1.鷸和蚌貝漁夫抓住後又會出現怎樣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討論)

板書設計

鷸蚌相爭

鷸蚌漁翁得利

《寓言》教學設計8

 一、教學內容:

《人生寓言》(寓言)、《我的信念》、《〈論語〉十則》

二、單元重點、難點:

重點:

1、培養良好的朗讀能力,能夠根據語句的含義和感情正確斷句,並讀出感情。

2、能夠從關鍵處切入,尋找捷徑整體把握或抓住文章主要內容。

3、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能有自己的心得,並在思考的基礎上能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

4、在閱讀過程中聯繫自己的人生體驗,深入理解文章寓意,並對自己的人生之路進行思考。

5、養成積累語言材料,(包括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的好習慣。

6、養成能夠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同時以自己的語文知識服務生活的好習慣。

難點:

1、在語文實踐中,培養語文學習和實際運用的能力。

2、各種文體例如寓言、詩歌、散文等的基本常識,並能夠做簡單賞析。

3、體會、賞析文章中既凝練優美又風格各異的言語,並能從中體會深層含義。

4、把握文章的典型形象的象徵意義,並理解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

三、課文分析

《人生寓言》(節選)

(一)生字、詞語:

1、生字注音:

嬉戲 xī 風韻 yùn 慷慨 稟告 厄運 è

落難 nàn 撐 擄 lǔ 心曠神怡 yí 險象迭生 dié

諸神 zhū 皎潔 折磨 zhé

2、多音字:

難 藏 度

磨 折

3、形似字:

4、解詞:

嬉戲:遊戲;玩樂。

風韻:風度,韻致。形容儀態優美。後多用以指婦女的美好姿態。

慷慨:① 情緒激昂 ② 性格豪爽 ③ 感嘆 ④ 大方,不吝嗇、本文選 ④

閒適:神情嚴肅或嚴厲。

落難:遭遇災禍,處境困難。

厄運:艱難困苦的遭遇。

折磨:使在精神或肉體上受打擊,受痛苦。

皎潔:(月光)明亮潔白。

舉世無雙:全世界僅有的。

心曠神怡: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曠:闊大。

險象迭失:危險的險象不斷出現。迭:屢次。

突如其來:突然發生。突如:突然。

得失之患:生怕得不到,得到以後又生怕失掉。謂斤斤計較個人得失。

多愁善感:常發愁,易傷感。常形容人感情脆弱。

天災人禍:自然的災害和人爲的禍患。

(二)文學常識:

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爲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於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着作中。

(三)作家簡介:

周國平,上海人。當代哲學家。着作有《今天我活着》、《愛與孤獨》等。其散文長於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自我、靈魂與超越等,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關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於常情之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四)文章結構:

1、《白兔和月亮》

第一部分(1):寫白兔心曠神怡地賞月。

第二部分(2~3):寫月亮歸屬於白兔後,白兔反而勾起了無窮的患得患失。

第三部分(4):寫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消決定。

2、《落難的王子》

第一部分(1~2):寫一個生性脆弱的王子遭受到了厄運的折磨。

第二部分(3~5):寫厄運使王子變得堅強起來,其他人也應如此。

(五)文章寓意:

1、《白兔和月亮》: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2、《落難的王子》: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六)寫作特點:

語言精美,構思精巧。

《我的信念》

(一)生字、詞語:

1、生字注音:

報酬 chóu 奢望 shē 蹂躪 róu lìn 苛責 kē 猝然 cù 繭子

執着 zhí 簡陋 lòu 閒暇 xiá 竭力 jié 眺望 tiào 鐳 léi

2、多音字:

呵 着 和 盛

3、形似字:

4、解詞:

固執:堅持己見,不肯改變。

鞭策:用鞭和策趕馬。比喻督促。

奢望:過高的希望。

《寓言》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生透過對生詞的釋義讀懂文章內容;

2、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初步領會寓言的含義;

3、學生在討論與思考中對這兩則寓言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教學過程:

《白兔與月亮》

1、學生根據註解與工具書自學生詞:

審美 風韻 慷慨 閒適 金窖 險象迭生 得失之患 慧心未泯

2、在熟讀、預習的基礎上,以上述生詞爲提示,請學生複述這個寓言

3、學生思考並討論:

a、兔的心情爲什麼會有前後的變化?

(白兔和月亮的關係不同:欣賞——擁有)

b、爲什麼能夠“擁有”,反而不快樂?能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嗎?

(得失之患)

c、請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用簡短的話概括寓言的寓意

(我們要能夠發現和欣賞對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種佔有的態度)

4、老師提問:在生活中,什麼是你的“月亮”,你又應該如何去對待你的“月亮”?

5、作業:

請你仿照課文的樣式,仿寫一則寓言(在理解寓意的基礎上可加入自己的感悟)。

《落難的王子》

1、匯入: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當我們面對“不測風雲”、“旦夕禍福”時,應該怎麼想,怎麼做呢?相信大家在學了這則寓言後,應該有了自己的選擇。

2、學生根據註解與工具書自學生詞:

多愁善感 稟告 厄運 突如其來 行乞 正色

3、在熟讀、預習的基礎上,以上述生詞爲提示,請學生複述這個寓言

4、針對匯入部分,請學生回答:寓言裏的王子落難時,他是怎麼做的,怎麼說的?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文字。

(做:逃出虎口,流落異國他鄉,靠行乞度日)

(說:“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於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5、王子在落難時的所做所說,和文中哪處的描述行成對比?

(課文第一節)

6、王子爲什麼會有前後兩種不同的想法與說法,你更喜歡哪一種?

(遭受了厄運;後一種)

7、小組討論:

a、請用簡短的話概括寓言的寓意

(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因爲最低限度,生命本能會迫使你正視和迎戰災難,不讓自己被災難打倒。)

b、請思考:在寓言裏,如果沒有“厄運”,王子的想法和命運會是怎樣?

那麼你認爲,這樣的“厄運”,對王子來說,是好還是壞?

c、在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出現幾次?有什麼作用?

(在課文中反覆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8、作業:

你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厄運”嗎?你是怎麼對待的?是逃避還是勇敢面對?聯繫課文,請寫出你的感受

《寓言》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表中“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等11個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兩個寓言故事。

3、瞭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4、透過反覆朗讀感知反問這種修辭方法的作用,能發現每組句子意思相同,但語氣上存在差異。

【教學重難點】

12個生字的認寫;教學中要在學生感受寓言揭示形象、瞭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言,這是學習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課前佈置學生蒐集寓言故事。

3、學生自帶《新華字典》等學習工具。

4、抄有“我的發現”內容的小黑板。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設計思路】

抓住重點詞句,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方法,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互相討論、解答。

學習《亡羊補牢》,可以抓住“後悔、接受”這兩個詞,引導學生讀書討論,想想從“後悔”一詞瞭解到什麼?從“接受”一詞明白了什麼?從而悟出這則寓言要告訴人們的道理。“再也”強調了養羊人修補羊圈後的結果,說明了有錯就改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再也”,就不能起到強調作用。

學習《南轅北轍》,要重點抓住課文最後一段話,讓學生進行理解,“硬要”體現了這個人的固執和執迷不悟,“越……越……越……”“越……越……”的句式,強調了這個人最後的結局。教學時,要讓學生多讀,在讀中進行比較和體會。教材在課後編排了學習夥伴的話語:“我想對那個楚國人說……”,目的是引導學生髮揮想象,以楚國人的朋友身份對他進行勸說。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這也是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一種訓練。

本課要求認識的5個生字也同時要求會寫。因此,教師在讓學生記住這些字音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識記字形,要根據認寫中的難點給予重點指導。“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讀“juàn”,它的另外一個讀音是“quān”。“窟窿”的“窿”本音是lóng,在“窟窿”這個詞裏讀輕聲,這兩個字的字形比較複雜,教學中可以採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如,“屈”—“窟”、“隆”—“窿”,“窿”的右下部分,要提醒學生不要少寫一筆;“纏”是翹舌音,右邊容易寫成“釐”,要提醒學生注意。“叼”字右旁的筆順是先寫橫折豎鉤,後寫一提,不要寫成“撇”。“悔”的左邊是“忄”,不要寫成“十”,它的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兩點寫成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寓言兩則》

2、“寓言”是透過一個故事來說明某個道理。以前我們都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呢?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則寓言,聰明的同學一定能從中明白新的道理。

1、看老師板書,齊讀課題。

2、學生作答。

理解字意,瞭解內容。

1、板書“亡”和“牢”,問:你能說說關於“亡”和“牢”的詞語嗎?這些詞中它們通常表示什麼意思呢?

2、板書“羊”和“補”,將題目補全:在“亡羊補牢”中,“亡、牢”又有什麼不同的意思,認真讀書,就一定會找到答案。(要引導學生透過爭論,運用放到故事中或查字典等方法,正確理解詞語。)

3、檢查自學情況:

⑴指名逐節讀課文,糾正字音。

⑵出示生字詞卡、進行認讀,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

學生作答。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將課文讀正確、流利。

思考“亡”和“牢”的意思,提示學生可以在文中找依據,可以杳字典或詞典,也可以與同伴商量解決。彙報自己對“亡”和“牢”的理解。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導朗讀,注意多音字和生字的讀音。

2、指導朗讀,注意讀出街坊勸告的語氣和養羊人的泄氣的心情。

3、引導學生讀書討論。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養羊人醒悟、積極補救的心理和做法。

1、學習第1自然段,明白事情的起因。

2、學習2~4自然段;學習第5自然段。學生自由朗讀並思考:從“後悔”一詞瞭解到什麼?從“接受”一詞明白了什麼?

3、分角色表演朗讀對話部分,體會領居、養羊人的不同心態及心情;同桌練習講述這則故事。交流體會,明白寓意。指名發言。1、四人小組交流:從這則寓言中你明白了什麼?

2、全班交流:聯繫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自己的感想。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指導書寫前6個生字“寓、則、窟(示範)、窿(示範)、狼、叼”學生認讀並書寫。教學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亡羊補牢》是個短小的寓言故事,故事情節也很簡單。但是正如同學們說的一樣,它使我們明白了,做錯了事或出了問題,及時改正或補救還不晚。所以人們在運用這個成語時,常常這樣說:“亡羊補牢,爲時未晚。”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匯入新課。

1、講故事:古時候有個人想去南方卻一直往北走。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

2、板書課題:南轅北轍

1、學生質疑。

2、書空課題。自讀自悟。

1、提出自讀要求。

2、設疑。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正確、流利。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同桌討論或四人小組商量。檢查自學情況,指導朗讀課文。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逐節讀課文,注意糾正生字讀音。

3、指導朗讀。

⑴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⑵重點抓住最後一段中“硬要”和“越……越……越……越……”句式。

4、交流:

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麼?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些什麼呢?

1、指名認讀、齊讀。

2、指名讀課課文。

3、交流課文內容及不理解的問題。

⑴查字典理解“把式”、“盤纏”。

⑵討論理解“南轅北轍”。

⑶注意讀好人物對話,一個是自以爲是、滿不在科,一個是不斷髮問、滿腹不滿。

⑷多種形式朗讀,透過理解重點詞,體會趕車人的固執和執迷不悟以及這個人必然的結局。

⑸學生根據評議,同桌再練習朗讀,指名全班朗讀。

⑹練習講述這個故事,注意把人物語言講明白。

【板書設計】

想法已經丟後悔

亡羊補牢:做法不補趕快堵(未爲遲也)

結果又少再沒丟

南轅北轍:硬要─→越……越……越……越……

《寓言》教學設計11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查找各種工具書或藉助註釋來理解課文。

(2)透過分析重點詞句來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讀寓言,理解寓意,領悟道理。

重難點、關鍵

能借助釋文理解古文,初步領悟審議所講的道理。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出示重點句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匯入

1、同學們,你們記得的學過的寓言故事有哪些?請你們選擇一兩個講給同學們聽。(學生髮言)讀過這些寓言故事之後,你明白了一些什麼樣的道理?

2、寓言就是蘊涵着一個深刻的'道理的短小的故事。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寓言《刻舟求劍》,相信你們一定能從中明白更多的道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範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髮言)

2、學生自讀,畫出並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

3、師生評價,正字正音。

4、熟讀課文,對照譯文了解課文內容。

5、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深入理解內容,瞭解寓意

1、以小組爲單位解決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研究小組內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思考:

(1)你用什麼辦法找到《刻舟求劍》中楚人丟失的那把劍?

(2)《刻舟求劍》的故事爲什麼要詳寫“刻記號”這一節?(楚國人刻舟時把握十足的神態和“求劍”時茫然沒有結果的無奈相映成趣,這一細節生動地刻畫了這個愚蠢、不知變通的傢伙的心理狀態。想像“刻舟”時的神態和“求劍”時的茫然。)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讀出同船人催楚國人時着急、懷疑的語氣和楚國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語氣。)

4、楚國人錯在哪裏?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1)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複述故事內容

1、同桌互相講一講。

2、指名班上覆述。

第二課時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鞋穿着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的腳知道”這樣一句話嗎?你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學生髮言)

2、在春秋時期的鄭國有一個買鞋的人就跟你們想的不一樣。(板書課題:鄭人買履)

3、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範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學生自讀,畫出並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

3、師生評價,正字正音。

4、熟讀課文,對照譯文了解課文內容。

5、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1、字音:自度持度寧信度

(指名讀,糾正加點字的讀音。)

2、出示四句含有“之”字的句子的投影。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反歸取之。

(4)何不試之以足?

四、深入理解內容,瞭解寓意

1、以小組爲單位,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2、班上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感悟寓意。

(1)出示投影:生活中我們把這種不知變通、墨守成規、不講實際叫做教條。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有沒有這種現象。我們現代人應該如何去處理呢?

(2)出示投影:生活中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多動腦筋,不能完全照抄責成的經驗,避免出現鄭人買履這樣的錯誤。

五、練習複述並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一講。

2、指名班上覆述。

3、練習背誦課文。

《寓言》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意思。

3、結合生活實際領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於求成、違反事物規律”及“做多餘的事反而不恰當”這兩則語言說明的道理。

教學重點:結合生活實際領悟寓意,懂得“於求成、違反事物規律及“做多餘事反而不恰當”這兩則語言說明的理。

教學難點:能借注註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教學方法:講解、探究

教學準備:課件蒐集寓言故事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你們知道的寓言故事很多,能給同學們講講嗎?最好能說出語言給你的啓示。

二、朗讀課文——奇文共賞

1、自讀:組織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句讀,讀得通順流利,並標註有疑問的地方。

2、互讀:組織學生協作組內分別輪流朗讀,並互相評讀儘可能解自讀時的疑難問題並標註互讀時產生的新的疑難問題。

3、聽讀:播放兩則語言的錄音朗讀,要求仔細聽讀,尤其注意字音和句讀。

三、疏通文意——合作釋疑。

1、小組合作,自己疏通文意。

2、各小組將不能解決的問題寫在紙上。

3、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集體釋疑

4、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作必要指導

四、理解想象——配音作畫。

透過感知課文,我們對文中的人物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對作品中的故事有了一個感性的理解。那麼,如何能更深入的理解人物更準確的把握股市的內涵呢?

(自選配音或作畫的方式)

第二課時

一、創新設計——提升理解。

續編故事:現在這個農夫懊悔不已,他發誓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農夫又種禾苗了。這回,他……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合編一個新的寓言故事。看誰的故事編的棒。

交流評價。

二、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故事呢?請大家用生動的語言敘述故事,用簡明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總結全文——揭示寓意。

本節課中你在哪些地方有收穫呢?與同桌交流,並記錄下來。

四、積累內化。

1、背誦兩則語言。

2、認讀生字,指導書寫生字。

五、實踐活動

蒐集寓言故事準備開展一次寓言故事大賽。

板書

14古代寓言二則

揠苗助長畫蛇添足

將苗拔高強求速成畫完蛇能喝到酒不顧客觀實際

結果苗死反而弄糟又爲蛇添足沒有喝到酒弄巧成拙

《寓言》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 學習生字“葡、萄、仰、折”。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寓言《酸葡萄》。

3、 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蘊涵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蘊涵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透過學習《狐狸和烏鴉》這一課,使我們知道了愛聽別人的奉承話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這一次,狐狸肚子餓了,發現了一個葡萄架,它又是怎樣做的呢?學完《酸葡萄》,你就會明白。

2、板書課題,學習生字。葡萄(pú táo):都是上下結構,下面略有不同,一個裏面是“甫”,一個裏面是“”。

3、成熟的葡萄是不是酸的呢?(不是)爲什麼狐狸說它一定是些酸葡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己輕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

三、理解詞語,掃清障礙

1、出示本課生字詞,指名學生讀。

2、學生自學生字詞。

3、做“開火車”遊戲,檢查自學情況,師生交流。引導:“折”字在“折騰”一詞中讀“zhē”,除此外,還有“zhé”和“shé”另外兩種讀音。

4、積累新詞。

垂頭喪氣:形容失望的神情。

折騰:指反覆做某事。

稀罕:認爲稀奇而喜愛。

5、小結過渡:詞語是組成文章的單位。讀課文時,只有讀懂詞語,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讀懂整篇課文。

四、學習課文,感悟內容

1、自讀自悟。

(1)學生自由讀文,說說知道了什麼?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交流。教師順學而導,着重引導理解狐狸說那些熟葡萄酸的原因。

2、釋疑解惑。(着重引導學生理解下列問題)

(1)狐狸在樹林裏轉來轉去幹什麼?

(肚子餓得咕咕叫,找東西吃)

(2)狐狸發現了一個葡萄架後,又有何反應?

(樂得三步並做兩步奔了過去,饞得直流口水,使勁地又蹦又跳)

動作表演,理解“又蹦又跳”的含義。

(3)狐狸吃到了葡萄沒有?

(沒有吃到一顆葡萄)

(4)狐狸爲什麼沒有吃到一顆葡萄?

(因爲葡萄高高地掛在葡萄架上,無論狐狸怎樣跳,都夠不着)

(5)狐狸說那些葡萄是酸葡萄,真的是酸葡萄嗎?

(不是,從又圓又大、晶瑩、紫得發亮這些詞可以看出葡萄已經成熟了,而成熟的葡萄不是酸的)

(6)狐狸爲什麼說熟葡萄是酸葡萄?

(狐狸因爲吃不到葡萄,就故意說是些酸葡萄,這是自欺欺人的表現,也是一種精神安慰法,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就認爲這種東西不好,是壞東西)

五、課堂小結

學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寓言》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兩則寓言講出來。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入題

1、上學期我們學過一則寓言叫做《刻舟求劍》,講了個什麼故事,誰能說說!

2、這位刻舟求劍的人在上岸後能不能找到他丟失的劍?這個故事諷刺了──

3、像這樣用一個短小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是諷刺一些人,說是寓言。

4、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研究第九課《寓言兩則》

二、題意

1、寓就是寄託、包含的意思。言則是講道理。

2、則的意思是?(篇)

3、這兩則寓言又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或是諷刺了哪種人。先來研究第一篇,跟着我一起寫課題──亡羊補牢。

三、初讀課文

1、讓我們先來看看這篇故事講了什麼?請大家自由講課文,瞭解故事。

2、誰能不看書,用自己的話將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3、聽了同學講的故事,課題中的“亡”是什麼意思?能從課中文找出一個詞來解釋“牢”嗎?

4、牢的願意是指關性口的圈,而課文中指的是羊圈!

5、瞭解了課意,再去讀課文,用一句話完整的句來概括課題的意思。

四、精讀課文

1、亡羊就是丟失了羊,故事中,這位養羊人,共丟了幾頭羊,都是怎麼丟的,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

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隻。

⑴這羊少的原因是什麼? ⑵“窟窿”:注意“窿”讀輕聲;記字寫字;理解字義──洞。

⑶因爲__________所以養羊的人少了一隻羊。

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隻。

⑴這回丟的原因是什麼?

⑵依然是那個窟窿惹的禍。你想對養羊人說些什麼?

2、街坊也像你們一樣的熱心,當他在第一次丟羊的時候,就在勸他了,找出來讀讀。

3、對着街坊(解釋:鄰居)的好言相勸,養羊人卻是那麼地怎樣?(說出他的不在意,無所謂)

4、第二次丟羊後,養羊人心情大不一樣,他非常地──後悔!此時,他又想些什麼,做些什麼?

5、是啊,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用你的話來說說看吧。

6、以後,羊圈裏的羊再也不丟了!

五、體會寓意

1、試想,當然勸過他的街坊正在好路過這兒,他會說些什麼?

2、丟了兩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話,後果會?

3、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的錯誤,只要(),就()。

4、所以在“亡羊補牢”後面還有一句話,就是──未爲遲也(爲時不晚)。

5、在生活學習中,我們一定也有類似的現象,聯繫生活的實際,四人一小組說說看。(環境污染、防眼近視……)

六、認讀生字

1、本文還有幾個需要識字的生字:

寓、街坊、窟窿

2、書寫提醒。

〖板書設計〗

亡羊補牢

第一次第二次

丟 丟

不補 趕快堵

又少 再沒丟

未爲遲也

第二課時

南轅北轍

一、複習匯入

1、上節課,我們一起了解了寓言《亡羊補牢》的寓意,知道只要(),就()。

2、本節課,我們將一起研究另一則寓言,板書:南轅北轍

3、有知道這個故事的嗎?來說說看(師適量補充)

二、瞭解故事

1、聽了故事,你想說什麼?

2、這位要去楚國去的人,能到到他的目的地嗎?

3、轅是車槓;轍是車輪在路上留下的痕跡。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什麼呢?(轅向南轍向北,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結果離目標越來越遠。)

三、精讀故事

1、楚國在南邊,這個人卻要往北走,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他的朋友也在苦苦地相勸。找出他與朋友的對話,同學一起來讀讀。

2、分角色讀。點評(讀出了朋友的不解、誠懇,讀出了他的固執……)

3、用上“雖然……但……”這個名式來解釋一下,這個人到不了楚國的原因。

(雖然他的馬跑得很快,但離楚國越來越遠)

4、朋友一連串的問題也沒有讓這位固執的人方向,只能看着他越走越遠,讀課文的最後一段。

5、看着越走越遠的車伕,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四、課外延伸

1、這個成語來源於《戰國策·魏策四》,是發生在戰國後期的一個故事。想聽聽嗎?

戰國後期,一度稱雄天下的魏國國力漸衰,可是國君魏安釐王仍想出兵攻伐趙國。謀臣季樑本已奉命出使鄰邦,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風塵僕僕趕來求見安釐王,勸阻伐趙。季樑對安釐王說:“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見一個人坐車朝北而行,但他告訴我要到楚國去。楚國在南方,我問他爲什麼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說:‘不要緊,我的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馬好也不頂用,朝北不是到楚國該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車上的大口袋說:‘不要緊,我的路費多着呢。’我又給他指明,路費多也不濟事,這樣到不了楚國。那人還是說:‘不要緊,我的馬伕最會趕車。’這人真是糊塗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對,即使馬跑得特別快,路費帶得特別多,馬伕特別會趕車,這些條件越好,也只能使他離開目的地越遠。”說到這兒,季樑把話頭引上本題:“而今,大王要成就霸業,一舉一動都要取信於天下,方能樹立權威,衆望所歸;如果仗着自已國家大、兵力強,動不動進攻人家,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個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樣,只能離成就霸業的目標越來越遠!”魏安釐王聽了這一席話,深感季樑給他點明瞭重要的道理,便決心停止伐趙。

2、古人還用文字記錄下這個故事:

出示:今者臣來,見人於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爲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3、讀這篇古文,感知古文的不同。幾千年前的故事,你來品味品味,看能不能理解。

五、寓言故事

1、說說你收集到的寓言,看看大家能不能領會你所說的故事說,含着一個怎樣的道理。

2、聽了這麼多的故事,的確讓我們受益非淺。在生活中,這些道理將讓我們變得更加的明智。

《寓言》教學設計15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聯繫舊知。讓學生回憶過去所學的寓言,並說說寓言的特點。(借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2、揭題釋題。理解寓、則的意思。(寓:寄託,包含;則,篇的意思。)

二、導學《掩耳盜鈴》,揭示學法

(一)初讀課文,理解題意。

1、學生通讀全文後,找出題眼盜。

2、,學生字:掩、盜,理解題目的意思。

3、總結學法:看全文,抓字眼,解題意。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根據題意,提出問題。

(1)讀了這個題目,我們應提出哪些疑問?

(2)學生討論,歸納出思考題:a爲什麼盜?b怎樣盜?c盜的結果怎樣?

2、邊讀邊想,理解詞句。

(1)齊讀第1自然段,學習生字:鐺、偷,聯繫插圖,瞭解什麼是鈴鐺。

(2)指名讀第2自然段,說說這個自然段共有幾句話。

a齊讀第1句,回答:偷鈴鐺的人明明知道什麼?結合學習生字:碰,理解句式:只要就(只要,提出條件;就,表示必然出現的結果。)

b齊讀第2句,回答:偷鈴鐺的人是怎樣想的?這樣想對嗎?爲什麼?結合理解句式:如果就(如果,表示假設;就,表示有了前面的情況就會出現後面的結果。)理解1、2句間的關係。(轉折)

c齊讀第3句,回答:偷鈴鐺的人是怎麼做的?

d齊讀第4句,回答:偷鈴鐺的人結果怎樣?聯繫插圖,結合理解句式:剛就(剛,表示時間短;就,產生的結果。)

3、歸納學法:提問題,抓詞句,理解內容。

(三)再讀課文,揭示寓意。

1、齊讀全文,思考討論:a掩耳盜鈴的人可笑嗎?爲什麼可笑?b這則寓言諷刺了什麼樣的人?它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2、歸納學法:讀全文,析因果,揭示寓意。

(四)說話練習:用自己的話將這則寓言講出來。

三、指導學生運用學法,自學《亡羊補牢》

標籤:教學 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