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家鄉的美食現代散文

散文1.28W

賈平娃說過,胃是有記憶的,也是有感情的。

家鄉的美食現代散文

——題記

前幾次回老家,路過西安,朋友在碑林博物館西門的面辣子酒樓請我們吃飯。一看到“面辣子”幾個字,我就很佩服老闆的精明獨到,用這個陝西著名的小吃作爲酒店名稱招徠客人,真是費了一番苦心。雖然分別多年,朋友一如既往地熱情周到,叫人感到溫馨。當然,在酒樓吃飯,不只是面辣子,還有各種各樣的美味佳餚,酒樓裏有陝西各地的各種特色美食,只是最後一道主食是面辣子,一人一小盅面辣子,外加一個巴掌大的小饅頭,可以蘸着吃,或者直接把饅頭泡到面辣子裏,饅頭的香氣加上開胃的面辣子,吃起來有滋有味。

面辣子,勾起了我對家鄉的回憶。其實,我的家鄉合陽是叫蒸辣子,或者叫蒸辣子沫糊。小時候家裏沒有菜吃,用來就着饅頭吃的。那時做法很簡單,只要家裏蒸饅頭,就會蒸一碗或者兩碗。具體的做法是:先給碗裏放一把或兩小把麪粉,剝一些蒜,將蒜切成薄片,然後加點鹽、辣椒粉、花椒粉等調料,加點食用油當然更香,一邊倒開水,一邊用筷子攪拌,直到將碗裏的食材攪成糊狀,注意水不能加得太滿,距離碗口兩三釐米,蒸辣子在蒸的過程中會有點發脹,太滿了會溢出來,然後放進鍋裏和饅頭一起蒸,等到四五十分鐘後饅頭蒸熟了,蒸辣子也就熟了。出鍋後,用饅頭蘸着蒸辣子吃,新出鍋的饅頭加上蒸辣子,非常美味可口。特別是裏面的蒜片,蒸熟之後有一種特別的蒜香味,更是我喜歡吃的。直到現在,我都喜歡吃炒肉炒菜裏的蒜頭,也許是那個時候喜歡吃蒸辣子的緣故吧!

小時候,我特別盼望蒸饅頭的日子,那一天中午,不僅有平時吃不到的蒸辣子,更是一家人難得的能在一起幹活一起聊天的時候。因爲我還小,只會拉風箱燒火,姐姐和母親一起發麪蒸饅頭,一邊燒火,一邊聽着母親和姐姐聊天,這時候我不用一個人呆在家裏,廚房裏特別熱鬧。很小的'時候,我還不敢吃辣子,母親就和姐姐商量要給我單獨蒸一小碗不放辣子的,姐姐總是說:“不放辣子,那不是糨糊嗎?吃了會變得迷迷糊糊的!”我想真會變得迷迷糊糊嗎?可究竟抵擋不了面辣子的誘惑,等到吃飯的時候,就顧不上什麼會不會變迷糊的事了。

我現在在廣東工作,這裏是沒有蒸辣子。即使外面開了那麼多的陝西飯館,依然沒有蒸辣子。我家也經常蒸饅頭,可是沒有老家那樣的大鍋,每次要蒸的饅頭都要擠一擠,也沒有空間蒸麪辣子,但我的心裏卻時時想着蒸辣子的美味。其實,不只是我,實際上很多人都有這種秉性,好多海外華僑,都說是中國心,還不如說中國胃,小時候吃什麼東西,長大以後他的胃就有這個記憶了,還是喜歡吃那種味道。他吃什麼東西,就產生什麼人種,不光這裏的環境氣候,還有它的飲食。有人問我,陝西人爲什麼長得都像兵馬俑一樣,我想就是這個原因。當然陝西人做的面特別筋道,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所有人一說到麪食,都高興得很,因爲他們的胃對面食有特別的記憶。

於是,我琢磨着,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能做出蒸辣子呢?經過思索實踐,我終於找到了一種更方便更快捷的方法,把所有的食材放在有蓋子的沙鍋裏,不過比在老家做的時候還可以多加一些東西:如泡好的粉條、木耳、香菇等,喜歡吃肉的話也可以加一點。其實能放的東西不固定,你喜歡吃什麼都可以放進去,只是不能太多,但是蒜是不可缺少的。倒上開水攪拌均勻,蓋上沙鍋蓋,放進微波爐燒十分鐘左右就好了,這樣蒸出的面辣子,照樣美味可口,香氣四溢。當然,吃的時候配上饅頭,纔有原汁原味的感覺。

據說蒲城縣有一官員去北京,看望楊虎城將軍的兒子、原全國政協副祕書長楊拯民先生,問老人家喜歡家鄉的什麼。老人家說別的沒有什麼,只希望從家鄉給他家找一位廚師,這個廚師只要會做一種麪食就行,這個麪食就是陝西著名小吃:面辣子。可見,對家鄉的思念,並非只是一種抽象的念想,而是包含在對家鄉的親朋好友、一草一木、飲食風俗的具體人或事物的記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