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戲說家鄉話現代散文

散文6.85K

“穿海州,吃板浦,臭魚爛蝦去新浦……”在這首童謠聲浪中長大的我,至今還記憶猶新,因爲這首童謠十分形象地說明了當時家鄉人的生活習慣,海州人喜愛穿着打扮,顯得氣派、漂亮又精神,與之毗鄰的板浦人則酷愛大吃大喝,滿足自己的饞貓心理,而位與二個小城鎮東北方向的新浦人則十分喜愛吃海貨。

戲說家鄉話現代散文

家鄉港城,依山傍海,又河流密佈,獨特的地形地貌,養育了一方與衆不同的子民,孕育出一方獨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地方習慣用語——家鄉話。

無論是露珠顯耀的早晨,還是紅日當空的中午,抑或是星光燦爛的晚上,只要你走進人家大門或者路上相遇,迎面而來的就是一句:“你吃過了嗎”。簡簡單單的五個字,卻成爲讓外鄉人無法理解的話,常常使得他們目瞪口呆,而對家鄉人來說卻是感到十分親切又和暖的問候,其含義如同其它地方的“你好”、“你早”一般無二。說它讓人感到親切,是因爲如果你沒有吃過飯,就可以毫無顧忌地坐下便吃,如果你已經吃過了,就可以隨便地坐一坐,慢慢地向主人說明自己的來意。但有一種情況下這句話是禁忌使用的,那就是在對方如廁前後,最好不要這樣問候。

不僅是問候語與其它地方不同,連家庭成員的有些稱謂也讓人難以聽懂。就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家鄉就沒有爸爸這個稱謂。有的地方稱謂父親爲爸爸,而有的地方又稱爲爹,而我的家鄉卻既不喊爸爸,也不叫爹,父親被稱謂爲“我大”,而那個爹字卻是父親的父親,與奶奶是夫妻關係。所以小時候看樣板戲《紅燈記》時,一直搞不清李玉和李奶奶以及李鐵梅的關係,還誤認爲是電影配音給搞錯了。

由於地處海濱,家鄉如同煙雨江南一樣,河海相連,溝渠縱橫,更有着大面積的如同湖泊一樣的蘆葦生長地,然然就是一個水鄉澤國。廣闊的水域,不僅滋生着大量的魚、蝦、蟹,也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水陸兩棲的小動物,除了青蛙外,癩蛤蟆就是一個旺族。司空見慣的癩蛤蟆雖然動作比較慢,卻爬上了人們的口頭禪,形成了許多地方俗語。說某人無法達到目的的有:“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癡心妄想”;形容人炫耀自己的有:“癩蛤蟆騎黃鼠狼——假充大馬隊”;比喻皮笑肉不笑的人:“癩蛤蟆吃糖雞屎——咪咪嘎笑”;阻止別人不再侵擾他人的:“癩蛤蟆爬秤盤——自重”……

在縣改市地域管轄之前,灌雲縣並不屬於連雲港市的管轄範圍,曾經一度隸屬於當時的淮陰專區,是淮陰專區地域內最大的一個縣,爲了誇大自己縣,當地人就從地域名稱中尋找緣由,並形成一句俗語:“灌雲縣雖然不大,卻管轄着市:大柴市和小柴市(其實是二個自然村名)”。

東臨大海,西登伊山,南傍灌河,北依雲臺山的灌雲縣,不僅水域寬廣,而且有着大大小小共計十一座青山點綴着,原生態的地形,形成高低不一的地貌,也因此而產生了許多相關的民間俗語。由於長期的海風吹、烈日曬,使得地處海岸的燕尾港人的面板顯得有些黑,即使是明眸皓齒的大姑娘也不例外,於是乎就有了:“燕尾港的姑娘,黑黑進門”,但其意不能夠光從字面上來理解,更沒有一點點嫌棄當地姑娘的意思,而是在形容當地當時那艱苦的農作生活:早上踏着晨露出門,晚上披星戴月纔回家。

說灌雲縣的山多,定然有着與山相關的地方俗語,有的還帶有許多神祕色彩。一條九曲十八彎的善後河,整天波浪滾滾,似一條銀白色的巨龍,東流入海,又如同一根晶瑩的飄帶連接着東陬山和西陬山。傳說這兩座山是二郎神爲了追趕孫悟空留下的二個擔子,爲了防止被偷盜,二郎神就用神槍各自紮了一槍,結果就在這二座山腳下各自形成了一個無底洞。在西陬山的東南角,曾經有一個叫做黑狗洞的洞穴,傳說每次下大雨前,就會有一隻黑狗出來狂吠,告知人們天要下大雨了。經驗豐富的人每逢收割季節,都會提醒人們:“警惕黑狗出洞”。而與西陬山相距不足十五公里的東陬山,其山腳下也下次一個洞,但不是山洞,而是一口井,當地人稱“癢癢井”。這口井一直被一塊巨大的石頭蓋着,並用鐵鏈子鎖着。傳說這口井不能夠被攪動,否則附近的婦女就會芳心起舞。於是當地人就有一句俗語來比喻女人懷春:“攪了癢癢井——亂了芳心”。

由於靠近大海又河流密佈,漁業生產曾經是當地人收入的半壁江山。漁業生產的主要工具是船,在沒有機動作爲動力的年代裏,船的行駛動力來自於檣櫓。捕撈期再長,漁民總得有上岸居住的家,而家裏房屋又必須有強勁的樑作爲支撐。所以檣、樑在當地漁民心目中十分重要。於是在漁民就產生檣樑之心的詞語,來形容一個人有抱負、有理想。天長日久,這個本來褒義的詞又變成爲中性詞,形成另一句家鄉話:“有了檣樑心,沒那檣樑命”。用來比喻某些人有理想也有技術,可命運不好,再拼命努力,也無法實現達到目標。

物以稀爲貴,可就有那麼些人沒有擁有時拼命追求,而一旦得到了反而不去珍惜。當地有個叫做五戶莊的村莊,地處在全縣的最高點,據說可以西望沭城,鳥瞰南北,就連那大伊山也只能夠俯首稱臣。乾隆曾經三次煙花三月下揚州,而揚州人則說美女在江南,然而這個位於蘇北大地的小小的村莊,卻十分出人意料,一個個姑娘都出落得花容月貌,身材窈窕,卻又喜愛攀名門望族,農戶人家難得娶上她們。當地人就地取材,就有了比喻求而不得俗語:“五戶莊的丫頭——二眼望”。意思是說:高攀不上,就別拼命爭取,只能夠用雙眼去望望吧。

有的地方俗語與地貌相關,而有的則直接出自地方的名稱。與灌雲縣比鄰的灌南縣,有一個魚米之鄉的小鎮,叫做兩岔,它因位處在兩條大河匯流入海之處而得名。如果鳥瞰河流的分佈,恰似一條巨大的銀白色的褲子,放置在蒼青翠綠的蘇北大地上。爲了形容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一位老農突發奇想,帶有俏皮的口氣說:“褲襠放屁——兩岔”,而沒有想到的是,它後來卻演變出新意,成爲了當地的一句俗語。簡潔明快地將“你搞反了,爲何還在據理力爭,不覺得錯上加錯的事嗎”的意思替代。後來又有人借題發揮,形容多此一舉的人叫做:“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剃頭匠的擔子——一頭熱”,早已成爲家喻戶曉的歇後語,可在我的家鄉有着與它共同意思的一句話:“竈膛燒火的叉子——一頭熱”。無論是夏日炎炎還是白雪皚皚的日子裏,在用柴草作爲燃料去炒菜做飯的時代,火叉是必不可少的廚房用具,家庭主婦一邊要將柴草送進竈膛,一邊要用火叉將竈膛裏柴草撥開,意在使柴草充分燃燒。熊熊烈火中火叉定然被燒得彤紅,而握在手中的一頭則一直處在常溫的狀態下,便於使用。相比之下,要比“剃頭匠的擔子”更形象逼真一些。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而一日三餐離不開廚房間的煎炸蒸煮,無論老弱婦幼還是健男俏女,對自家的廚房間特別熟悉。每每遇到連日陰雨的天氣,潮溼的柴草就無法正常燃燒,燒火的人常常用一根掏去結的竹竿去吹起助燃,一位乖巧的男孩看到媽媽被搞得灰頭土臉,十分狼狽,就拿起擀麪杖一頭伸進竈膛,小嘴在另一頭拼命地吹氣,惹得全家鬨堂大笑起來,媽媽回頭對不懂事的孩子笑道:“擀麪杖吹火——一竅不通”。沒有想到的是,這句話後來竟然成爲了形容門外漢的地方俗語。也許是當地人覺得“趕鴨子上架”這句話不好理解,還是看到了狗追鴨子的實際場面,從而感悟出了“狗攆鴨子——呱呱叫”這樣話語。

在曾經的年代裏,家鄉主要靠農業生產來維持生活,誰都希望兒孫滿堂,多子多福,安養天年。可就是有人家只能夠偶得一個兒女,就再不生育孩子,形成了單傳的世家。人們在談論此事時,爲了忌諱獨苗的說法,就有人聯想到了廟宇前旗杆,一支獨立,直指天空,索性就來了句:“廟門前的旗杆——獨一根”。

既然以農業生產爲主,那麼就肯定會產生與之相關的`家鄉俗語。家鄉人一直把田間的泥塊叫做“泥坷崀”,而把自己職業又叫做“打泥坷崀的”,往往讓外地人聽後,一頭霧水,如聽外語一般。在沒有機械化的年代裏,打場揚穀都離不開木杴,在玩具匱乏的年代裏,兒童特別喜愛玩木杴。滿頭大汗的大人剛剛丟下木杴去喝口水,一轉身的功夫,木杴就會被一邊玩耍的孩子拖走,其場景既可氣又可笑。一個剛剛會走路的孩子拖着一把大大杴頭的木杴,憨態可掬,恰似一隻大老鼠在拖動木杴。不知道是哪一位有點墨水的人,觸景生情地來了句:“老鼠拖木杴——大頭在後”,沒想到,一傳十十傳百就成爲一句歇後語,但意思卻不是描寫原有場景的,是比喻事情纔剛剛開始,衆多的事務還在後面要處理。

在馬克思主義未傳播到中國時,唯心主義一直禁錮着人們的思想,一個鬼字始終縈繞在家鄉人的腦海,又是又產生了許多與鬼有關的家鄉話。一天一個尿急的人,站在人家的墳頭上就開始尿尿。另外一個人大笑道:“你站在人家墳頭上撒尿,想熾鬼呀”。由於熾與癡是諧音,就演變爲:“墳頭撒尿——癡鬼”。人們怕鬼,更怕鬼頭閻王,但誰都不知道鬼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在一年貼春聯的時候,一個兒童問家長:“家家戶戶都貼春聯,那閻王殿也貼對聯不,也是我們的字寫的嗎?”一時語塞的家長笑笑說:“呵呵,應該不是吧,應該是小鬼畫的符號……”就這樣,一句俗語又誕生了:“閻王殿的對聯——鬼畫符”,其意是形容有些人不認真寫字,胡亂瞎寫。後來又形容有些人幹事不負責,不安理性做事。

滄桑歲月,歲月滄桑。回眸一下家鄉的歷史,就可以知道家鄉話中既有南腔元素,又有北調的氛圍的緣故。據說在西漢末年,家鄉還是一個蒹霞蒼蒼的洪荒之地,除了海盜、土匪出沒外,幾乎沒有人煙。由於西漢出現了王莽篡權奪位,追殺劉姓子民,纔有了一批劉姓人家隱藏居住。數年後,劉秀光復,建立了東漢王朝,又開始追殺王氏家族,又有一批王氏家人入住。到了明朝,朱元璋爲了穩定江山,實行了殘酷“趕紅蠅”行動,使得許多蘇州、揚州等地的人,拖家帶口地逃難而來。到了清朝,又有大批山西人被移民開荒,屯田與此,從而形成南北文化匯聚的局面,也形成了與其它地方相近而又獨特的家鄉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