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鄉情現代散文

散文2.56W

我清晰地記得二十多年前的村落還是貧窮的、落後的。但物質的缺乏並沒有影響淳樸的鄉里人、鄉里情。記憶裏的鄉村總是充滿着歡聲笑語。

鄉情現代散文

我八歲那年,父親和叔父分家。這在鄉里人心中是大事。主持分家的一般都是村裏或族裏德高望重的老者。分家的細節我早已忘記,留在我心底的就是全村老老少少的鄉鄰爲我家打院牆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

那個秋日的清晨,村裏村外的人都丟下自家的活,蜂擁而至。那個時候,這樣的“工程”並沒有機械化的車輛工具。鄉鄰們手裏拿着自己家的工具鐵鍬、長繩、推着架子車,帶着孩子,來給我們家打院牆。

打院牆,牆板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那牆板是村裏人共用的,這家用完了就好好地立在庫房的角落裏。等誰家再用,就從這家拿走,也不知道是什麼年月的物件了,也沒見誰家用壞過。打牆也是要有地基的,挖一個三尺來快,一米深的溝槽,用繩子、長木棍把牆板固定好。固定好的牆板有兩層,往裏填土,夯瓷實了,再把下面的一層牆板移到上面。如此循環往復,一面高大結實的院牆就成了。

打牆的場面是相當壯觀的。老老少少忙得不可開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幹,連小孩子也分派了端茶送水的活。年老的忙着幫壯年人固定牆板,年輕人則推着木質結構的架子車去拉土,山的那頭,年輕媳婦們早已刨好了準備裝車的黃土,鄉鄰們手推着架子車把黃土拉回家。那年月,黃土真的是好東西,黃土拉回來的時候,孩子們光着腳丫子在黃土堆裏玩耍,早有幾個壯漢拿着石錘在牆板的夾縫裏夯土,那夾縫有三尺來寬,再高處變成二尺來寬,越高處越窄,那基本就是牆的厚度。牆板兩邊站着的男女,都拿着鐵鍬往牆板裏填土,那場面井然有序,就好像每一個村民都是被訓練過的。誰該幹什麼,誰該在什麼時候幹什麼他們都是清楚的,勞作間人與人之間的配合都是無比默契的。

幹到起勁處,牆上夯土的漢子們已開始有節奏地喊起落,那石錘起落間,他們已是汗流浹背。牆已打到高處,拿着鐵鍬往上面扔土的人,已顯吃力。休息的時候,大人們也學着孩子們的樣兒打鬧,牆下的媳婦們往牆上扔土塊,牆上的又往下扔。夯土聲、打罵聲、說笑聲,孩子們的叫喊聲匯成一首歡快的歌曲。集體勞動給村民帶來了快樂。那一刻,大家都忘記了疾病、貧困。村莊在那一刻是寂靜的。那一刻,寧靜而又美好。

院子中間架起一口大黑鍋,用來熬茶水。鍋裏丟的是粗鹽和黑磚茶。熬茶的一般都是王家的老奶奶。母親和嬸嬸們,忙着在廚房裏張羅吃的。

休息的時候,也不集中吃,牆上的人就在牆上吃。其他人就地坐着,端一碗磚茶就着吃饃饃,也有的人從菜園子裏拔個蘿蔔洗也不洗,在衣服上蹭蹭就吃的'。山那頭挖黃土的也排我們孩兒們去送過了,照例是一壺茶,幾個饃饃。我們也跑累了,在院子裏掐幾根蔥就着饃饃吃,特別好吃。多年以後,我照例在院子裏掐幾根蔥就着饃饃吃,卻再也沒吃出當年的味道。

那一天的旁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我們的屋子被四面的院牆團團圍住了。母親意味深長地說,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家。炊煙起,村莊在炊煙裏顯得格外莊嚴肅穆。那一座座院牆,是村民集體汗水匯成的結晶。晚飯後,鄉鄰們託找疲憊的身軀慢慢散去。在我成長的那麼多年裏,我的父親和母親,忙着去給鄉鄰們幫忙,去還這一份鄉情。但那情卻是越還越濃了。

多年過後,我們仨都出嫁了。再次回到家鄉,老屋老了,村裏人都蓋起了新房子,家家院牆都是空心磚砌成的,打院牆這樣的事情早已過時,我們家的那院牆還在,它被光影腐蝕得不成樣子了。但那深藏在院牆裏的濃濃鄉情,是任光影流逝散也散不去的。老屋的院牆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裏見證了一段刻骨銘心的鄉情。見證了村裏人雖苦卻樂的光影歲月

標籤:鄉情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