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禮記大同原文及翻譯讀

古籍7.58K

《禮運大同篇》是論述禮之源頭和禮之實的專論,它同後一篇《禮品》是姊妹篇。以《禮運》爲篇名, 正表明它的中心內容是在記錄帝王時代的禮樂之因革。不過,造成《禮運篇》膾炙人口的倒不在於它的主題和主要內容,而是由於冠於篇首的“大同小康”思想,爲後世人描繪了一個民族理想中的世界圖案,故後世有“禮運大同”的說法。“大同”和“小康”,是相對的兩種社會形態,在對立之中相得益彰。按古代說法即認爲《禮記·禮運》篇的“大同”之說是受墨家或道家的影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禮記大同原文翻譯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原文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 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 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 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 隱,天下爲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爲己,大人世及以爲禮。城郭溝池以 爲固,禮義以爲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 立田裏,以賢勇知,以功爲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 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衆以爲殃,是謂小康。”

譯文

以前孔子曾參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儀式結束後,出遊到闕上,長嘆的樣子。孔子之彈,大概是嘆魯國吧!子游在旁邊問:“您爲何感嘆呢?”孔子說:“(說到)原始社會至善至美的那些準則的實行,跟夏商周三代傑出人物(禹湯文武相比),我趕不上他們,卻也有志於此啊!”

“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是屬於公衆的。選拔道德高尚的人,推舉有才能的人。講求信用,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它達到和睦。因此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終,青壯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兒童有使他們成長的條件和措施。老而無妻者、老而無夫者、少而無父者、老而無子者,都有供養他們的.措施。男人有職份,女人有夫家。財物,人們厭惡它被扔在地上(即厭惡隨便拋棄財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裏。力氣,人們恨它不從自己身上使出來(即都想出力氣),但不一定是爲了自己。因此奸詐之心都閉塞而不產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會出現,因此不必從外面把門關上。是高度太平、團結的局面。”

“如今大道已經消失不見,天下成爲私家的。人們只敬愛自己的父母,只疼愛自己的子女,對待財務和出力都是爲了自己:天子諸侯把父子相傳、兄弟相傳作爲禮制。城外護城河作爲防守設施。禮義作爲準則:用禮義擺正君臣的關係,使父子關係純厚,使兄弟關係和睦,使夫妻關係和諧,用禮義來建立制度,來建立戶籍,按照禮義把有勇有謀的人當作賢者(因爲當時盜賊並起),按照禮義把自己看作有功。因此奸詐之心由此產生,戰亂也由此興起。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爲三代諸王中的傑出任務,(是按照禮義)從中選拔出來的。這六位傑出人物,在禮義上沒有不認真對待的。以禮義表彰他們(民衆)做對了事,以禮義成全他們講信用的事,揭露他們有過錯的事,把仁愛定爲法式,提倡禮讓。以禮義指示人們要遵循固定的規範。如果有不遵循禮義的人,在位的就會被罷免,老百姓把這(不按“禮”行事)當作禍害。這可以稱爲小小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