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兩篇)

觀後感2.45W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兩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兩篇)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兩篇)1

結果,先後少了兩個學生。在自己帶的28名學生的幫助下,魏老師經過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那兩名學生的故事。這個代課教師自己只有十三歲,比我們大不了多少,還只能算是個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強甚至固執地遵守着“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農村的孩子也許不如城市的同齡人見多識廣,因而常被一些人認爲:“不懂事兒”。但是,作爲一個普通人,她對這份責任執著的追求,這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這種精神和信念在現在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爲電影裏所展示的農村孩子上學的問題感到難過。魏敏芝老師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覺得還有另一個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師。儘管影片裏高老師只在開始時,出現了不到十分鐘的時間,然而:辦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紙包好的教科書、臨時搭起的牀鋪、學習委員張明仙的日記、魏敏芝因日記所受到的啓發、孩子們不離嘴邊的“高老師說的”......他的精神彷彿貫穿了整部電影。

魏老師的堅定,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所有的孩子應該都跟我們一樣,有在課堂裏接受教育的機會!——一個都不能少!這,也許是影片真正要告訴我們的,也是我們所有人需要付出努力和愛心去做的事。

作爲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如何讓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快樂成長呢?我認爲,無論是尊重幼兒的個性還是營造和諧的`外部環境,前提都要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加強自我保護,安全快樂地度過每一天。所以,讓幼兒儘可能地掌握存在能力,提高自理本領,從小就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求知、學會生活,才能真正地實現快樂與幸福。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兩篇)2

在開初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看到前面,我們就開始審視題目了,到底是錢一個子兒都不少,還 是人一個都不少?看到後面我們才漸漸明白……

魏敏芝是一名13歲的學生,但是卻擔當起了小孩們的老師,她起初的意願是教完一個月後就拿走屬於她的50元,認爲帶小學生,當他們的老師是一件不是很難的事情,但事情出乎她意料之外,甚至不能掌控。

張慧科是班上最調皮的學生,他一開始總是跟魏敏芝對着幹,非要反着來,有一次他因爲搗亂,和魏敏芝爭吵了起來,把粉筆都踩爛了,她們很爲難,因爲高老師走之前囑咐了魏敏芝要保管好粉筆,因爲粉筆在這裏很珍貴。

後來明行光被帶走去城裏參加跑步比賽,魏敏芝想阻止,但最終被張慧科出賣,失敗。後來張慧科因家裏貧困跟孫志梅去城裏打工,魏敏芝知道後,湊錢去找,但是因沒錢而且還 是混車進去的,被丟了下來,最後靠雙腳走到了城裏。魏敏芝找到了孫志梅要求她陪她一起去火車站找,連大喇叭都用了,但是卻還 是一點消息都沒有。與此同時,張慧科一個人走在路上,餓了,看着包子久久不肯離去,最後還 是店家給了一個充飢。後來遇到了一個很好地老闆娘收留了他。魏敏芝一直動用各種辦法想方設法的找到張慧科,不惜用了所有的錢用來寫那些‘沒用’的尋人啓事。最後打聽到電視臺可以幫助她找到,她再次靠那雙腳走了好多路去那個地方,經歷了各種險阻終於見到了臺長,並在電視臺上好不容易說出了自己對張慧科的真心話。

張慧科非常感動,他很感激魏老師,因爲不是她他還 一直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裏遊蕩,流浪,魏敏芝何嘗不是如此?她爲了找到張慧科,使出了渾身的解術,才找到張慧科,至此他們的感情又加深了!

在記者採訪張慧科時,問:“你最難忘的是什麼?”他答:“要飯!”我當時一陣心酸,讓這麼小的一個孩子說出這樣的話,都會覺得這個社會不公,但是社會便是如此,你弱小,它便會把你打敗,你越是內心強大,越能夠生存下來!

標籤:觀後感 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