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00字

觀後感5.26K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00字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00字1

週三,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一個都不能少》。

電影裏,女主角魏老師答應高老師要做到:學生一個都不能少,所以她很盡力履行任務。當村長把張明獻被送去縣裏的學校去讀書了,他居然不停地追着那輛載張明獻去城裏的汽車,因爲她心裏只有一個念頭:“一個都不能少”所以她拼命地追,可是人跑不過車。

當張惠科去去城裏打工還債時,她決定去城裏把張惠科找回來。她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去城裏的車票是要多少錢嗎?”同學們一會說1元、一會說2元、一會說3元,到最後問出了3元。就對同學們說:“我們一起去搬磚頭好不好?”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好”。說着,就衝了出去,到了那裏,同學們苦搬了2個半小時,廠長看見了,臭罵了他們,還把他們趕出去,但他們苦苦糾纏,廠長知情後,就給了她15元,他們就紛紛跑到車站去了。到了車站,發現到城裏的票卻要20.5元,他們失落極了。魏老師再建議搬磚,同學們算了一算,結果算出要搬1.3萬多塊磚頭,大約要搬十六個小時,大家都叫苦連天,反對再去搬磚。其中有一個同學提出去混車,但服務員還是把魏老師趕了下車。她居然不分黑夜白晝地走到城裏,歷盡艱辛,吃盡苦頭,終於透過電視臺找到了張惠科。

看着那魏敏芝在找張惠科那感人的過程,我禁不住地流淚。心想:“要是我們全世界伸出援手,救救他們,讓沒錢讀書的兒童重新回到校園,去學習知識,那樣,就沒有那麼可憐的兒童了。”在我看的時候太敬佩魏敏芝了,她居然那麼艱辛地去找張惠科,我好感動,我真希望世界上沒有那麼可憐的人了!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00字2

在開學初看《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的時候,看到前面,我們就開始審視題目了,到底是錢一個子兒都不少,還是人一個都不少?看到後面我們才漸漸明白……

魏敏芝是一名13歲的學生,可是卻擔當起了小孩們的教師,她起初的意願是教完一個月後就拿走屬於她的50元,認爲帶小學生,當他們的教師是一件不是很難的事情,但事情出乎她意料之外,甚至不能掌控。

張慧科是班上最調皮的學生,他一開始總是跟魏敏芝對着幹,非要反着來,有一次他因爲搗亂,和魏敏芝爭吵了起來,把粉筆都踩爛了,她們很爲難,因爲高教師走之前囑咐了魏敏芝要保管好粉筆,因爲粉筆在那裏很珍貴。

之後明行光被帶走去城裏參加跑步比賽,魏敏芝想阻止,但最終被張慧科出賣,失敗。之後張慧科因家裏貧困跟孫志梅去城裏打工,魏敏芝明白後,湊錢去找,可是因沒錢並且還是混車進去的,被丟了下來,最終靠雙腳走到了城裏。魏敏芝找到了孫志梅要求她陪她一齊去火車站找,連大喇叭都用了,可是卻還是一點消息都沒有。與此同時,張慧科一個人走在路上,餓了,看着包子久久不肯離去,最終還是店家給了一個充飢。之後遇到了一個很好地老闆娘收留了他。魏敏芝一向動用各種辦法想方設法的找到張慧科,不惜用了所有的錢用來寫那些‘沒用’的尋人啓事。最終打聽到電視臺能夠幫忙她找到,她再次靠那雙腳走了好多路去那個地方,經歷了各種險阻最終見到了臺長,並在電視臺上好不容易說出了自我對張慧科的真心話。

張慧科十分感動,他很感激魏教師,因爲不是她他還一向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裏遊蕩,流浪,魏敏芝何嘗不是如此?她爲了找到張慧科,使出了渾身的解術,才找到張慧科,至此他們的感情又加深了!

在記者採訪張慧科時,問:“你最難忘的是什麼?”他答:“要飯!”我當時一陣心酸,讓這麼小的一個孩子說出這樣的話,都會覺得這個社會不公,可是社會便是如此,你弱小,它便會把你打敗,你越是內心強大,越能夠生存下來!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00字3

這是部十分感人的電影,講的是:在一個很貧窮的村子裏,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課老師,她答應原來的老師,同學一個都不能少。結果,先後少了兩個同學。在自己帶的28名同學的幫忙下,魏老師經過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最後找到了那兩名同學的故事。

這個代課教師自己只有十三歲,比我們大不了多少,還只能算是個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強甚至固執地遵守着“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農村的孩子也許不如城市的同齡人見多識廣,因而常被一些人認爲:“不懂事兒”。但是,作爲一個普通人,她對這份職責執著的追求,這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這種精神和信念在此刻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公會名字大全霸氣

我爲電影裏所展示的農村孩子上學的問題感到難過。魏敏芝老師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覺得還有另一個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師。儘管影片裏高老師只在開始時,出現了不到十分鐘的時刻,然而:辦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紙包好的教科書、臨時搭起的牀鋪、學習委員張明仙的日記、魏敏芝因日記所受到的啓發、孩子們不離嘴邊的“高老師說的”他的精神彷彿貫穿了整部電影。

魏老師的堅定,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這部電影也讓我感受到了貧窮家庭的艱難和城市裏好心人的愛。我們能夠坐在整潔明亮的教室裏學習,已經算是十分幸運的了,因此,必須要珍惜這個機會,好好學習,遵守紀律。

所有的孩子就應都跟我們一樣,有在課堂裏理解教育的機會!——一個都不能少!這,也許是影片真正要告訴我們的,也是我們所有人需要付出發奮和愛心去做的事。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00字4

我這個星期看了個電影名叫《一個也不能少》,我很有感觸!

我記憶最深的就是魏老師爲了找到那個在城裏打工的男孩,找到了電視臺的臺長,然後出來了個戴眼鏡的,問到:你是不是臺長?她爲了等到那個臺長,等了幾天幾夜,睡也睡不好,就睡在那個電視臺的邊上,身體靠在電線杆上,把她自己寫好的尋人啓事放在一邊。

她爲了找到那個男孩,想出了好多好多的法子,她去過火車站的廣播室,去過超市買筆和墨水,寫了尋人啓事,然後又去了電視臺……

還有就是他們在鄉下的學校,很簡陋的,講臺是三條腿的,一碰就倒了,他們用的粉筆也很少,我們用的粉筆只要是短的就不能再用了,而他們是要用手指甲來抓住它繼續用的,我們睡的牀很軟,而他們的,女生和老師的牀卻要用椅子墊着,男生的是用幾張桌子拼成的牀,我們上課有上課鈴的,下課有下課鈴的,他們呢,上課用手來打鈴,下課又是看太陽到一個東西上纔打的下課鈴的,我們升旗有鐵的旗杆,高高的半奏聲,而他們向左右後轉鬥不準的,旗杆也是木頭的,升旗的時候音樂也沒有的,多麼簡陋啊!

在大結局的時候,魏老師讓他們每人拿一支粉筆寫字,到了那個要去城裏打工的那個男孩那,他對老師說:“我能不能多寫幾個字?”說完就寫下了三個大字:“魏老師”,這一刻,多麼的讓人感動啊!

我從看過這部電影后,才知道老師是多麼的辛苦,多麼的好,農村的生活多麼苦啊,連教室也那麼簡陋,我們應該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幫助農村,讓他們可以和我們一樣。

我們看完這個電影后才知道老師是多麼的辛苦,還處處爲他們自己的學生着想!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00字5

如今是二十一世紀,我們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用電腦上課,可是在偏僻的貧困山區,跟我們是截然不同的景象。這次老師給我們看的電影正是講述一個在貧困山區的代課老師的故事。

13歲,正是和我們差不多的年齡,可對於貧困山區的學校來說,代課老師竟然可以是13歲,魏敏之就是這個代課老師,其實也就是一個大一點的孩子。面對那麼多調皮的小孩子,魏敏之雖然管不住,可她堅持一個信念,孩子們一個也不能少。當張惠科因爲家庭貧困,到城裏打工時,魏敏之步行到城裏三天三夜,到處尋找張惠科,她終於感動了電視臺臺長,最後找到了張惠科。期間,她受了很多苦,做了很多的努力,結果當她知道自己做的純屬徒勞時,她仍然堅持了下來。

生活中,當我們遇到阻撓時,是不是也應該這樣呢?答案是肯定的。

電影中,還 有個情節觸動了我。

粉筆在教室裏甚至可以說成理所當然的事情,可對於貧困山區的學校來說,是非常珍貴的。學習委員是個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筆,她印象中的高老師,連一個捏都捏不住的粉筆頭都不肯丟棄,能多寫一個字也是好的,所以當魏敏之教訓調皮搗蛋的學生張惠科時,把本已摔斷的粉筆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知道後,讓張惠科道歉,並買了一盒新粉筆。

看到這兒,我十分慚愧,因爲我有時也揹着老師,偷偷用粉筆砸人,如果說電影中的學習委員是個愛惜公共財物的人,我就象個品德低下、沒公德心、不珍惜財物的人,所以我決定以後一定要愛惜粉筆,愛惜一要教學用品。

相比貧困山區的教學條件來說,我們是幸運的,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00字6

一天,我在電視上觀看了《一個也不能少》的影片。雖然影片沒有歐美大片那樣惹人看,但它卻有另一種強大的力量震撼着觀衆--那就是責任的分量。

片中主人公--鄉村民辦小學教師魏敏芝到水泉小學代課,學校裏只有28名學生,她的責任就是在她代課期間保證28名學生都能上學。在她任教過程中,有兩名學生由於家庭困難上不起學而退學到城裏打工。魏老師憑着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竭力找回退學的兩名學生。經歷了千辛萬苦:徒步走到城裏,四處尋找,張貼尋人啓事未有結果後,終於在電視臺的幫助下找到失學的學生,並由此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我想,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在鼓舞着她。記的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高老師在去省城辦事老師正是牢記這一囑託,激發了內心的責任感,才使以後一系列的“壯舉”成爲現實。前留下了這樣一席話:“這裏的28名學生是全村的希望,在我回來前,一個也不能少!”魏老師正是牢記這一囑託,激發了內心的責任感,才使以後一系列的“壯舉”成爲現實。

影片放完了,而我依然沉浸在那一幕幕感人淚下的情節裏。我爲一名年齡幾乎和我大小的女代課老師爲了找回輟學學生歷經千辛萬苦的強烈責任心所感動;爲60多歲的老教師爲了貧困山區小學兢兢業業教學數十載的敬業精神作感動;爲28名貧窮山區小學生在四面漏風的艱苦學習條件下依然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爲幫助代課老師回找輟學孩子的社會衆多好心人所感動。回想我們生活學習在舒適的環境中,有茅老師等這樣一批耐心負責的好老師教我們,可我們卻不能充分珍惜這良好的學習機會時,我的視線已被淚水模糊 ……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00字7

星期日,爸爸給我看了一部特別感人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一個都不能少》,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那位僅僅只有13歲的魏老師。

在一個貧窮的山區,有一位高老師因家裏有事需要請26天假期,在這段時間裏的,他把自己的教學任務託付給一位年齡只有13歲的小姑娘魏敏之,讓她來教這些學生。電影裏關於魏老師對學生們的關懷數不勝數,非常感人,比如:有一位叫張衛科的學生,因爲家裏貧困,心裏想着到城裏去打工賺錢,在沒有經過老師同意的情況下,就私自離開村莊到城裏去,當魏老師得知消息後,心裏萬分焦急,她最後決定自己借錢到城裏去尋找張衛科。到了陌生的城市,她呆呆地站在街道上,無助地看着繁華的街道,奔馳的車輛,擁擠的人羣,她也不知道如何去尋找張衛科,她絞盡腦汁地想了許多辦法,可仍無濟於事,最後在好心人的指點下,透過電視臺終於找到失蹤的張衛科同學。

看了這部電影,我內心很震撼,魏老師只有13歲,她的年齡比我還要小,她不但承擔起一個老師的責任,還能做到了一個優秀老師所做的許多感人事蹟。我想對魏老師說:“雖然您是一個代課老師,但您是一個很負責的優秀教師,學生少了一個,本來您並沒有義務一定要去尋找,您可以不管他的,可您並沒有這麼做,而是自己借錢,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地想盡一切辦法把他給找回來了,這份愛心和勇氣很值得我學習,如果是我,我不一定做得到,我也許沒有這份勇氣,因爲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裏,我會感到恐懼,寸步難行,不要說去找人了,平時我連自己也照顧不好,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作爲13歲的女孩來說,我想您也一樣會有平常女孩子們通常的缺點,但您就是憑藉着灼熱的愛心,堅定的信念和勇氣,克服了這些困難,取得勝利。

透過這部電影,我內心感觸很大,我也默默地下定決心,我要向魏老師學習,學習她那份強烈的愛心,那份堅定的信念,那份神聖的責任感,不斷鍛鍊自己,增強信心,讓自己茁壯成長。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00字8

寒假裏,符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故事的劇情是是這樣的。

一位小學才畢業的13歲少女魏敏芝,在高老師離去學校的一段時間裏,她被村長領來小學校,毅然代起了課,當起了臨時代課老師。依高老師的吩咐,她還能勉強維持上課。後來,她的高與她耳齊的學生,也不大聽從她的管束。畢竟是年幼無知的小孩子,踩壞了高老師留給她的那幾根粉筆,他們還不斷打鬧,還到處亂跑。

縣少體校選拔學生,小紅(明新紅)入選。小魏就是不同意,因爲高老師跟她有言在先:二十八個學生一個也不能少!還是村長花了幾塊錢,收買了那個小子(張慧科),才找到了小紅。少體校的車瞞着小魏開去了,小魏得知此事之後即忙抄近路飛追,終於無功而返。

張慧科不辭而別,搭車去城裏,後來竟然在車站裏走丟了。小魏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立馬要去城裏找他。可是哪來的路費呢?小魏採取了學生的意見,幫磚瓦廠搬磚賺錢充當路費。千方百計籌錢,卻湊不足路費。後來全班同學齊幫忙,終讓小魏趁亂擠上汽車。但近城時,她卻被查出未買票,被推下了車。她就步行進城。

在縣城的幾天幾夜裏,她到處打聽,到處尋找,想盡一切方法。風餐露宿,把僅有的.六七塊錢也花去,買了紙筆,書寫尋人啓示。在車站廣播室尋人失敗之後,她竟然走進了電視臺,在臺長的全力幫助下,她錄製了節目,終於找到了她的學生。

電視臺用兩輛汽車送他們回鄉。還送來了許多教具、圖書、籌集了很多資金。鄉村沸騰了。

我含淚在激動中看完這部電影,還有誰能不爲小魏老師進城找她的學生這一情節所打動的呢?爲了找回學生,她不惜含辛茹苦,率全班26位學生幫磚瓦廠搬磚;爲了找回學生,她不惜冒險擠車,步行進城;爲了找回學生,她吃殘渣剩飯,睡當街牆角;爲了找回學生,她幾天守候臺長,終於感動了縣城,錄製了電視節目,找回了學生。

我爲這部電影喝彩,不僅因爲它有動人的情節,而且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十分成功的。小魏老師:執着堅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倔強性格,歷歷在目,學生的天真無邪,童稚無知,活潑淘氣,栩栩如生;高老師、長等一幫裏的大人,又是那麼地純樸、憨厚、叫人難以忘懷;縣城裏的臺長、老闆娘又是那麼的關愛同情弱小,一切都是唯美的。人物形象的刻畫是唯美的,心靈塑造是唯美的;人際之間的關愛展示是唯美的。

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電影,我非常欣賞。它實在感動了我的心靈!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00字9

我這個星期看了個電影名叫《一個也不能少》,我很有感觸!

我記憶最深的就是魏老師爲了找到那個在城裏打工的男孩,找到了電視臺的臺長,然後出來了個戴眼鏡的,問到:你是不是臺長?她爲了等到那個臺長,等了幾天幾夜,睡也睡不好,就睡在那個電視臺的邊上,身體靠在電線杆上,把她自己寫好的尋人啓事放在一邊。

她爲了找到那個男孩,想出了好多好多的法子,她去過火車站的廣播室,去過超市買筆和墨水,寫了尋人啓事,然後又去了電視臺……

還有就是他們在鄉下的學校,很簡陋的,講臺是三條腿的,一碰就倒了,他們用的粉筆也很少,我們用的粉筆只要是短的就不能再用了,而他們是要用手指甲來抓住它繼續用的,我們睡的牀很軟,而他們的,女生和教師的牀卻要用椅子墊着,男生的是用幾張桌子拼成的牀,我們上課有上課鈴的,下課有下課鈴的,他們呢,上課用手來打鈴,下課又是看太陽到一個東西上纔打的下課鈴的,我們升旗有鐵的旗杆,高高的半奏聲,而他們向左右後轉鬥不準的,旗杆也是木頭的,升旗的時候音樂也沒有的,多麼簡陋啊!

在大結局的時候,魏老師讓他們每人拿一支粉筆寫字,到了那個要去城裏打工的那個男孩那,他對老師說:“我能不能多寫幾個字?”說完就寫下了三個大字:“魏老師”,這一刻,多麼的讓人感動啊!

我從看過這部電影后,才知道老師是多麼的辛苦,多麼的好,農村的生活多麼苦啊,連教室也那麼簡陋,我們應該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幫助農村,讓他們能和我們一樣。

我們看完這個電影后才知道老師是多麼的辛苦,還處處爲他們自己的學生着想!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00字10

《一個也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老師與學生張慧科之間矛盾的發生、發展、結局,幾乎是影片的全部內容,而影片的主旨也隨着這一矛盾的變化逐步表現出來了。

作爲一個老師,魏毓芝有自身的缺點,然而作爲一個人卻有着這些缺點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閃光點。我們很容易想到不能成爲一個合格的純粹意義上的人,而能成爲一名合

格的教師 ,反之,則是符合邏輯的。 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種盡職盡責、不達目的不罷休、一條道走到黑的精神。這對於全社會各行各業的男女老少難道不是更具指導意義嗎?對於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對事業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恆的人來講,不是極具規勸意義嗎?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個人,一個也不能少”的語言和實際行動很好地體現了主人公堅強不屈的性格。因爲把生命能量發揮到極致去實現自己的信念的精神總是讓人佩服且感動的,試想在現實生活中用這樣誠實和頑強的態度對待實際困難的又有幾人呢?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質文明的急劇膨脹反到成爲了許多精神空虛者最美麗的藉口。他們以此爲由遊戲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爛,卻有着動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來,吃喝嫖賭樣樣會,不枉人間走一回。看看,多麼瀟灑,多麼豁達,在揮霍浪費上面心比金堅、勢不回頭、大義凜然得讓人心碎,比革命時期爲人類共同理想奮鬥而被捕就義前的烈士們還要慷慨得多。孰不知只會享受不會創造的頭腦總是讓人感覺十分悲哀的,而把個人利益凌駕於一切利益之上者,當屬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400字。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陽拉長的身影和電視臺大門口一聲接一聲的“你是臺長嗎?”的詢問聲,是何等震顫人心,那是對所有觀衆心底的理性呼喚——不管前面的困難,只認準了理當如此。只是那麼一個簡單的理由:一個也不能少。關於這一點我覺得只有一個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讓人拍案叫絕,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爲之震,久難忘懷。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00字11

上週,教師利用晚自習給我們播放了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完後,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的情節大致是這樣的,有一個貧困的小山村,村裏有個水泉小學,小學裏僅有28個學生,學校的環境十分簡陋,課桌椅都破爛不堪,教師和留校的女同學還得擠在一張牀上。男同學則是把幾張課桌拼在一齊做牀,所幸的是這些孩子都成長得健康可愛。學校裏僅有一個教師,姓高,同學們都叫他高教師。一天,高教師的母親病危,不得不回家探望。於是,村長就找了個名叫魏敏芝的教師暫時頂替高教師。高教師走的時候,再三囑咐小魏教師,在他回來的時候班裏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一天,班上最調皮的學生張慧科,因爲家裏十分缺錢,就輟學到城裏打工,魏教師爲了找他回來上學,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在電視臺的幫忙下找回了他。

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一個情景是,小魏教師瘦小的身影被夕陽拉得很長很長,她一聲接一聲地詢問:“你是臺長嗎?”這分明是告訴所有觀衆,不要管前方的任何困難,只要認準了目標,就一個都不會少。小魏教師很犟,犟的讓人拍案叫絕,犟的讓人心服口服。

這部電影十分優秀,不僅僅因爲動人的情節,還因爲人物形象塑造十分豐滿。小魏教師的執着堅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倔強歷歷在目;同學們的天真無邪,活潑淘氣的形象讓人過目不忘,每個場景與人物都是那麼真實感人。

農村教育的現狀,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國人思維……一幕幕都呈此刻電影之中,讓觀衆感到要深思反省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00字12

記得曾看過張藝謀導演的一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在電影中,高教師囑咐代課教師魏敏芝說:“教育對每一個孩子都十分重要,要想辦法讓來上課的孩子一個都不能少。”可在那個經濟落後的地方,還是有的孩子因家境困難,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年僅13歲的魏教師恪守着自我的承諾,想方設法最終讓所有的孩子一個也沒有少……看完了電影,我雖爲魏教師的敬業精神所感動,但也有些不以爲然,當人們還在受着衣食住行的困擾之中,是否理解教育並不是最重要的。

之後,在課本上學習了“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其善也”。才真正領悟到教育的含義。感受到教育是一種力量,更是改變人的命運和開啓未來大門的鑰匙。在理解教育中,讓人們獲得知識,增長本事。否則就如同無人過問的植物,難以適應發展變化的社會。教育對一個國家也同樣到關重要,沒有了教育,科技就不能發展,經濟就不能繁榮,社會也無法提高。雖然,此刻我們國家的教育水平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並且就我們國家自身來說,教育的發展也相當不平衡,經濟落後的地區,很多孩子都無緣於學校,無緣於教育。“一個也不能少”這個職責是多麼的重大,任務是多麼的艱鉅啊!

爲此,我們這些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們都應當珍惜自我的學習機會,不斷地充實自我,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學習,自覺理解教育,長大後真正爲國家、爲社會貢獻出自我的力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讓我們在教育中感受幸福的生活,憧憬完美的未來。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00字13

記得曾看過張藝謀導演的一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在電影中,高老師囑咐代課教師魏敏芝說:“教育對每一個孩子都十分重要,要想辦法讓來上課的孩子一個都不能少。”可在那個經濟落後的地方,還是有的孩子因家境困難,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年僅13歲的魏老師恪守着自己的承諾,想方設法終於讓所有的孩子一個也沒有少……看完了電影,我雖爲魏老師的敬業精神所感動,但也有些不以爲然,當人們還在受着衣食住行的困擾之中,是否接受教育並不是最重要的。

後來,在課本上學習了“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其善也”。才真正領悟到教育的含義。感受到教育是一種力量,更是改變人的命運和開啓未來大門的鑰匙。在接受教育中,讓人們獲得知識,增長能力。否則就如同無人過問的植物,難以適應發展變化的社會。教育對一個國家也同樣到關重要,沒有了教育,科技就不能發展,經濟就不能繁榮,社會也無法進步。雖然,現在我們國家的教育水平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而且就我們國家自身來說,教育的發展也相當不平衡,經濟落後的地區,很多孩子都無緣於學校,無緣於教育。“一個也不能少”這個責任是多麼的重大,任務是多麼的艱鉅啊!

爲此,我們這些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們都應該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學習,自覺接受教育,長大後真正爲國家、爲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讓我們在教育中感受幸福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未來。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00字14

一部影片,一個故事,一份責任,一種感動。(感悟開頭。)

今天,我有幸觀看了張藝謀導演的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它主要講述的是關於一個代課老師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個小學畢業的人(畫線的詞刪掉。),今年才十三歲。因爲高老師請假回家探病纔來到了水泉村小學,這個學校就有一個班,班裏的學生一到四年級的都有,共二十八個學生……

在班裏有一位名叫張慧科的男同學,由於母親生病,他家人帶着他(語意有誤,刪)輟學到城裏去打工。魏老師從學校一直到(知道以後,隻身一人到)城裏去找張慧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他,把他帶回了家。其實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張慧科,因爲她的任務就是代好這一個月的課,而她或許是爲了高老師臨走之前的一句話:“這個班已經流失了十幾個學生,再也不能少。!”我想:這就是責任所帶來的動力吧!(呼應題目——一個都不能少!)

在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魏老師爲了找張慧科在街頭上四處尋找,廣播找人,貼尋人啓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沒有找到張慧科。她渴了,就喝街邊的自來水;餓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個好心人,告訴她應該去電視臺……可門口的登計人員處處叼難她,不准她進去。她沒有就此放棄,在大門外等了三天三夜(一天一夜),而且她見到每個從裏面走出來的人就問:“你是不是臺長?你是不是臺長?”最終,她終於見到了臺長,並上了電視,在圓圓的鏡頭面前,她流下了眼淚,說了一席讓人感動不已的話:“張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裏?”

最終,魏老師找到了張慧科,一起回到了那個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希望小學。是啊,付出了或許纔會有回報,可不付出註定一無所獲。而這個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師一樣,爲了一句話,爲了一個孩子,付出那麼多艱辛和勞累呢?(對比突出,令人深思。)

因此,我希望所有的貧困學子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也希望那些已經輟學的孩子能夠早日重返校園。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00字15

星期日,爸爸給我看了一部異常感人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一個都不能少》,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那位僅僅僅有13歲的魏教師。

在一個貧窮的山區,有一位高教師因家裏有事需要請26天假期,在這段時間裏的,他把自我的教學任務託付給一位年齡僅有13歲的小姑娘魏敏之,讓她來教這些學生。電影裏關於魏教師對學生們的關懷數不勝數,十分感人,比如:有一位叫張衛科的學生,因爲家裏貧困,心裏想着到城裏去打工賺錢,在沒有經過教師同意的情景下,就私自離開村莊到城裏去,當魏教師得知消息後,心裏萬分焦急,她最終決定自我借錢到城裏去尋找張衛科。到了陌生的城市,她呆呆地站在街道上,無助地看着繁華的街道,奔馳的車輛,擁擠的人羣,她也不明白如何去尋找張衛科,她絞盡腦汁地想了許多辦法,可仍無濟於事,最終在好心人的指點下,經過電視臺最終找到失蹤的張衛科同學。

看了這部電影,我內心很震撼,魏教師僅有13歲,她的年齡比我還要小,她不但承擔起一個教師的職責,還能做到了一個優秀教師所做的許多感人事蹟。我想對魏教師說:“雖然您是一個代課教師,但您是一個很負責的優秀教師,學生少了一個,本來您並沒有義務必須要去尋找,您能夠不管他的,可您並沒有這麼做,而是自我借錢,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地想盡一切辦法把他給找回來了,這份愛心和勇氣很值得我學習,如果是我,我不必須做得到,我也許沒有這份勇氣,因爲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裏,我會感到恐懼,寸步難行,不要說去找人了,平時我連自我也照顧不好,缺乏獨立生活的本事。作爲13歲的女孩來說,我想您也一樣會有平常女孩子們通常的缺點,但您就是憑藉着灼熱的愛心,堅定的信念和勇氣,克服了這些困難,取得勝利。

經過這部電影,我內心感觸很大,我也默默地下定決心,我要向魏教師學習,學習她那份強烈的愛心,那份堅定的信念,那份神聖的職責感,不斷鍛鍊自我,增強信心,讓自我茁壯成長。

標籤: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