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觀後感1.33W

已記不清是第幾次看《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每一次都有一種莫名的震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歡迎閱讀。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一

看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後,我不由得讚歎“多好的一位老師!”

影片中的主人公——代課教師魏敏芝僅僅13歲,小學剛畢業,當時要代替高老師上課了,高老師臨走之前告訴她:全班28名學生,在他回來之前,“一個也不能少”!

內因魏敏芝可以極力克服,而外因卻給魏敏芝帶來了不少的壓力。第一次縣裏選拔明新紅爲跑步運動員,她以“失蹤”保住了“一個都不能少”。第二次張家慧因家庭貧寒,突然離校進城打工掙錢去了,這件事可急壞了魏敏芝。爲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小小年紀,又是女孩子,社會交往又少,路途又遠,怎麼辦?魏敏芝首先與同學們一塊兒商量,繼而單獨一個進城尋找,在尋找中,她一整天沒顧得吃飯,一整夜呆在電視臺門外,爲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忍耐着,她到長途車站,用身上所有的錢買了紙和筆墨車尋人啓事,又進電視臺……

魏敏芝忍飢挨餓,風餐露宿,四處奔波,是什麼力量在激勵着她?是愛我課堂,遵守諾言“一個都不能少”。是忠實黨的教育事業的一顆赤膽忠心。

我今年也是8歲了,我也要長大,看了影片我深受感動與鼓舞,我要向魏敏芝學習,樹立“愛我課堂,勤奮好學,爭做四有親人”的堅定信念,將來更好地爲祖國做貢獻!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二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看了這部電影,我的感觸很深很深。

故事講述的是一位貧困山區的小學老師因爲要回鄉一個月,所以叫村長找一個代課老師:年僅13歲的魏敏芝,並答應給她50塊,囑付學生一個也不能少。因爲其中一個學生跑得快,所以要到縣裏去上學,魏敏芝硬是不給人,可能我們大家會想:這可是一個好機會,不僅能爲那個孩子有一個好的前程,更能爲這所學校爭光。而魏敏芝卻不答應。這是一份執着,這是一份堅持不懈的諾言,這更是一份重如泰山的責任心。

可沒有多久,另外一位同學輟學了,經家訪才知道那位同學張慧科到城裏打工了,於是另外的一份堅持和力量推動她去城裏找張慧科,魏敏芝先是傳到小廣播裏去,再用身上僅有的幾塊錢買筆和紙寫尋人啓事,然後竟在電視臺等了一天多,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見到了臺長,找到了她的學生。最後有更多的一些人捐助了水泉小學許多錢和學習用品。故事圓滿的結束了。

這部電影不是簡簡單單的透露出師生的情感,而是告訴我們要多多關注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學習條件,而水泉小學只是其中的一個,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希望工程能彌補的只是表面,而不是所有,世上要我們關注的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太多了!據資料顯示:中國有13億人口,而農村中的人就佔有8億,上不起學,輟學的兒童數目很大。讓我們關注這些上不起學的孩子們吧,他們需要我們的關注和資助!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三

一天,我在電視上觀看了《一個也不能少》的影片。雖然影片沒有歐美大片那樣惹人看,但它卻有另一種強大的力量震撼着觀衆--那就是責任的分量。

片中主人公--鄉村民辦小學教師魏敏芝到水泉小學代課,學校裏只有28名學生,她的責任就是在她代課期間保證28名學生都能上學。在她任教過程中,有兩名學生由於家庭困難上不起學而退學到城裏打工。魏老師憑着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竭力找回退學的兩名學生。經歷了千辛萬苦:徒步走到城裏,四處尋找,張貼尋人啓事未有結果後,終於在電視臺的`幫助下找到失學的學生,並由此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我想,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在鼓舞着她。記的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高老師在去省城辦事老師正是牢記這一囑託,激發了內心的責任感,才使以後一系列的“壯舉”成爲現實。前留下了這樣一席話:“這裏的28名學生是全村的希望,在我回來前,一個也不能少!”魏老師正是牢記這一囑託,激發了內心的責任感,才使以後一系列的“壯舉”成爲現實。

影片放完了,而我依然沉浸在那一幕幕感人淚下的情節裏。我爲一名年齡幾乎和我大小的女代課老師爲了找回輟學學生歷經千辛萬苦的強烈責任心所感動;爲60多歲的老教師爲了貧困山區小學兢兢業業教學數十載的敬業精神作感動;爲28名貧窮山區小學生在四面漏風的艱苦學習條件下依然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爲幫助代課老師回找輟學孩子的社會衆多好心人所感動。回想我們生活學習在舒適的環境中,有茅老師等這樣一批耐心負責的好老師教我們,可我們卻不能充分珍惜這良好的學習機會時,我的視線已被淚水模糊 ……

標籤:觀後感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