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素養提升方略的探析論文

論文3.06W

【論文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素養;提升方略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素養提升方略的探析論文

【論文摘要】青年教師教學素養的提升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對於改進高校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素養由學科知識結構、教學能力結構和職業道德修養三個方面構成,提升方略既有教師內在的修煉,也有學校外在的激勵。教師自主提升方略爲:熱愛教學,喜歡學生;認真對待助課環節;注重平時積累知識;注意博採衆長;利用反饋資訊改進教學;將科研融入到教學中。學校促進策略爲:加強質量文化建設;建立課堂教學准入制度;完善青年教師培訓方法;開展教學基本功競賽。

教學素養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認識,以及作爲教育工作者所應有的各種知識在自身內化而成的修養和品質,也可以說是教師作爲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它不是遺傳的,而是透過學習和實踐逐步獲得的。要儘快提升高校青年教師的教學素養,必須瞭解其基本構成,分析存在的問題,探索提升的策略,以及構建內修外煉的體系,這對於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素養的構成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素養主要由三個方面構成:學科知識結構、教學能力結構和職業道德修養。合理的學科知識結構是形成教育教學能力的前提,基本的教學能力結構是有效教學的基礎,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

(一)學科知識結構

高校青年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主要由四個層次構成:本學科寬厚的基礎理論和紮實的專業知識,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教學法的基本知識,有關學生的知識。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本學科寬厚的基礎理論和紮實的專業知識。只有對所教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紮實、理解深刻,才能講出道理、講出思路、講出方法。許多青年教師教學效果不好,往往就出在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不到位。

(二)教學能力結構

教學能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順利完成某種教學任務的活動方式。它可以分爲教學認知能力、教學操作能力和教學監控能力三個方面。

教學認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學習者特點、教學方法與策略以及教學情境的分析判斷能力。主要表現爲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授課內容,能夠把本學科的高深的科學內容經過精細的二度創造,變成適合施教的教學內容;瞭解學生當前的已有的認知狀況和情感狀況,瞭解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認知特點。教學認知能力包括分析掌握教學大綱的能力、分析處理教材的能力、教學設計的能力、編寫教案的能力、瞭解判斷學生的能力。它是教學能力的基礎,直接影響教師教學準備的水平,影響到教學方案設計的質量。

教學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師在實現教學目標過程中解決教學問題的能力,主要包括:講清概念的能力、抓住重點的能力、理清脈絡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科學運用多媒體手段的能力、啓發誘導的能力、師生互動的能力、掌握時間的能力、組織討論的.能力、學業考覈的能力等。

教學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爲了保證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爲意識的對象,不斷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科學性的覺察、反思和有意識調控,以確保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學監控能力主要包括教學反思能力、課堂評估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等。

(三)職業道德修養

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突出表現在教學責任意識上。教學責任意識是教師對份內應做的教學工作應做好的認知和覺察,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責任感。教師的教學責任意識對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爲起定向作用,它成爲教師有效教學的推動力,是教師永遠追求教學有效的力量源泉。一方面,它使教師在教學中充滿熱情,熱愛學生,熱愛所教學科,熱愛教學,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努力追求有效教學,爲人師表;一方面,它促使教師不斷學習、豐富教學的知識,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它促使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發揮創造性,展現教學智慧。

二、教學素養欠缺而呈現的問題

在學科知識結構方面,由於本學科及專業的基礎理論不紮實,常常出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不深人、不清楚、不明白,重點不突出,概念不準確,甚至出現錯誤,課堂資訊量少,理論深度不夠,內容陳舊重複。由於知識結構不合理和知識面狹窄,致使課堂上理論聯繫實際少,啓發討論少,教學效果差。

在教學能力結構方面,初上講臺的青年教師最易出現教學操作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滿堂灌。總想在課堂上多講點,總覺得講得越多,學生學得也越多,結果一堂課下來,自己講得很累,學生聽得也累,但學生還是不知道這堂課究竟講了些什麼,因爲內容實在太多,學生根本來不及歸納思考,只是跟着教師走,昏昏沉沉的,一點要領都沒有。這叫做貪多嚼不爛,消化不良。二是照本宣科。有些教師把書背得滾瓜爛熟,一堂課幾乎把書本中的內容,一字不漏地在課堂上背了一遍,這叫死記硬背、團圈吞棗。功夫沒少下,效果就不必說了。有的電子講稿是教材搬家,教師坐着面對微機邊操作邊講,既無板書,也無師生互動。三是不會掌握時間。有時候沒到下課時間就沒內容講了;有時候到了下課鈴聲響了,一個問題還沒講完,只好壓堂。尤其是第四節課,一壓堂學生就不耐煩。因爲吃午飯的時間到了,一壓堂精力就不集中,學生根本聽不進去你在上面講什麼,效果很差,這叫做心中無數。四是忽視細節問題。很少看學生,總是保持固定的姿勢,眼睛總盯着講稿、屏幕、地板、天花板或牆壁。說話聲音小,或語速太快。多媒體屏幕字型很小,顏色搭配不當,學生很難看清。

在職業道德修養方面,教學責任意識差,不注意爲人師表,主要表現在:備課不認真,教學檔案不全;隨意停課,擅自調課和串課;上課遲到、早退;課內外與學生缺乏溝通,忽視作業、實驗、課程設計等環節的指導;上課接手機,留鬍鬚、頭髮亂等;極個別的,還會出現課堂上不尊重學生,專橫獨斷,講解隱私,低毀同事等。

三、教學素養提升方略

(一)自主提升方略

1.熱愛教學,喜歡學生。教學工作需要有一種精神支柱,這種精神支柱就是對教學和對學生的熱愛。只有熱愛才能產生動力,才能想方設法注意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因爲無論準備一個好的課上演示實驗,還是找到一個既貼切又生動的事例,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如果沒有對教學的熱愛,是無法做到的。

2.認真對待助課環節。許多老教師在回顧成長曆程時都有這樣的體會:批改作業、指導實驗和輔導答疑都是幫助自己進一步吃透教材的很好環節。青年教師可以透過答疑、批改作業環節,從學生或對或錯的解題思路中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去發現講解某一個概念的最佳切人點是什麼,這樣就可以用越來越精練的語言來描述一個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3.注重平時積累知識。教師必須有廣泛的知識儲備。人們常說:要倒出一碗水,必須備有一桶水。廣泛的知識儲備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基本保證。由於現代科學和技術發展很快,而一本教材往往要使用幾年,有些新的內容未在教材中體現,這就要求青年教師平時注意蒐集、積累,把新知識補充到教學中,跟上時代的步伐。青年教師要多讀一些本學科範圍內的名著或經典著作,打下紮實的基礎,還可透過新聞廣播、報紙期刊、電視報導等,從各種渠道獲取有關資訊,從中汲取有用的營養,使課堂教學效果生動。

4.注意博採衆長。經常聽其他教師的課,博採衆長是講好課的關鍵之一。初上講臺的青年教師應多去聽聽老教師和其他教師講課,特別要注意其他教師的講課方法及講課思路,看他們是如何啓發學生、如何提出問題、又如何解決問題的。青年教師要注意收集國內、國外相關的教材,上網查詢國外一些大學的相關教學計劃、教學日曆和講稿,搜尋相關教學研究方面的雜誌文章,尋找處理教學過程問題的新觀念、新方法和新策略,進行深人分析與對比研究,進而形成自己的教材和講稿。

5.利用反饋資訊改進教學。青年教師要注意收集來自學生評教中的意見和建議、來自學生作業和成績中的反饋資訊、來自同事聽課的反饋、來自教學督導專家的反饋意見,加強與學生、同事和專家的溝通,討論存在的問題,以找到改進教學的措施。還可以透過主動諮詢專家、開展課堂評價與研究、進行自我評價,促進自己對教學進一步反思,以提高教學能力。

6.將科研融人到教學中。教學不是孤立的,科研可以充實教學。科學在日新月異地飛快發展,如果在教學中總是講一些陳舊的東西(包括基礎課在內),學生學起來就會感到很乏味。因此,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瞭解學科發展的動向和前沿,並適當引人教學,會豐富講課內容,使課堂效果更好。尤其是介紹自己親身從事的科研工作,會使學生感到更有興趣和動力。

(二)學校促進策略

1.加強質量文化建設。質量文化,是指高等學校在長期教育教學過程中,自覺形成的涉及質量空間的價值觀念、規章制度、道德規範、環境意識及傳統、習慣等“軟件”的總和。它既是一種觀念,又是一種物化形態,它的價值導向決定着一個人會做什麼,以及如何去做。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學校始終重視質量文化建設,形成了“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辦學傳統。在教學工作中,“嚴”字當頭,“實”在其中,既有“嚴”的要求,更強調求“實”求“精”,強調過程管理與目標管理相結合。近年來,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學校”)繼承和發展了“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質量文化,提出了“精細化管理”的辦學思想,進一步突出了“嚴”、“實”、“精”的管理理念,不斷加強教學質量管理。學校大力弘揚馬祖光精神,以馬祖光院士大公無私的思想品格、高尚的精神情操、嚴謹的治學態度、嚴肅的學術道德和特殊的人格魅力感染廣大青年教師,促進青年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養成。在加強精神層面的質量文化建設的同時,學校不斷完善制度層面的質量文化建設,借鑑全面質量管理思想,開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教學質量管理。近年來,學校建立了學生和教師全員參與,對教學過程全程監控,對教學環節全方位評價的全面質量管理模式,形成了教學督導、學生評教、教與學聯絡委員會、教師培訓和院(系)教學工作狀態評價五位一體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2.建立課堂教學準人制度。課堂教學是最基礎最主要的教學工作,認真抓好課堂教學質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第一要務。學校爲從源頭確立良好的教學規範,把住課堂教學質量人口關,建立了課堂教學準人制度,進一步強化了助課、試講、準人、認證、預警、退出、培訓和提高等環節,使教師在嚴格的過程訓練中提高教學能力,保證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

3.完善青年教師培訓方法。高校青年教師培訓常常忽視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針對性與有效性不足。爲改變這種狀況,學校近年來開始在相關部門建立了“教學質量評價中心”,專門負責教學評價、青年教師教學方法與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工作。經過多年的培訓實踐,已經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訓方法:(1)組織教學方法講座,同時在講座中穿插青年教師試講,由名師點評;(2)組織青年教師觀摩學習國家、省和校級教學名師的現場教學;(3)組織新開課教師試講,請名師進行指導;(4)定期組織新老教師座談交流會;(5)建立青年教師網絡平臺,開展青年教師之間的在線交流,討論教學中的難題與心得;(6)爲新開課的青年教師指定督導專家,對青年教師進行跟蹤指導;(7)錄製名師授課實況,製成光盤供青年教師學習;(g)編印培訓教材,在有效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從備課、初上講臺、講課、討論、佈置作業、考試、教學方法改革和學習原理,到運用評估改進教學,系統地介紹課堂教學的實用技巧,激發青年教師對教學的思考。

4.開展教學基本功競賽。教學基本功競賽爲青年教師提供了展現自己教學能力和水平的平臺,是提高青年教師教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學校每年舉辦一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分爲院系初賽和校級決賽兩個階段。在院系初賽階段,各院系爲每一位參賽的青年教師配備一名指導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指導和點撥,使其在教學各個環節的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在校級決賽時,學校督導專家和教學名師組成的評審專家組對每位參賽者的教學技能進行現場指導,客觀真實地評價其在教學上的優缺點,促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與提高。

總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素養的提高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青年教師主動學習教育理論知識,自覺加強師德修養,積極投身教學實踐,積極進行教學反思,深人開展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素養的內在因素。學校做好主講教師授課資格的認定,加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加大教學激勵機制的引導,完善教學質量保證制度的建設,將從外部促進青年教師教學素養的養成。加強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素養養成體系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