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提升高校青年教師能力策略研究-論文

論文1.33W

篇一:財經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策略研究

提升高校青年教師能力策略研究-論文

[摘 要]財經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教學意識與責任心方面;課堂組織能力與教學內容安排方面;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方面;教學藝術方面等。解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問題的途徑主要有:實施嚴格系統的教學能力培訓,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專業引領;進一步貫徹實施“導師制”;充分發揮教學督導的作用;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及競賽;完善教學質量評估與獎懲制度。

[關鍵詞]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策略

近幾年來,伴隨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財經院校教師隊伍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大批青年教師成爲財經院校教學科研的新生力量,他們已成爲本科教學的主體。青年教師們大多具有較高的學歷,充滿活力。但他們的課堂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如何進一步加強青年教師培養,不斷提升他們的教學能力,是高等教育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提高教學質量的新課題,也是關係到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長遠大計。

一、財經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意識與責任心方面

部分青年教師的教學意識薄弱,存在着對教學的認識與投入不足的欠缺,備課不充分,責任心不強。高校專任教師的主要任務包括教學與科研兩個方面。由於對教學與科研二者之間的關係認識不清,在青年教師中就會出現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許多青年教師認爲,上課、備課、查閱教學資料、批改學生作業等會佔用大量時間,耗費精力,對於科研工作是一種衝擊和拖累。另外,青年教師大多是“離開課堂,就上講臺”,迅速成爲本科教學的主體。這便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缺乏現代教育理念,不懂教學基本規律,不瞭解教學基本環節,有的教師甚至存在“只教書不育人”的傾向。青年教師在還未完成自身角色的轉換的同時就承擔大量的教學任務,這使得他們很難進行教學的總結與反思。部分青年教師對備課的基本要求和內容未能深入理解,沒有備課筆記,教案或講義的內容也不過是教材內容的翻版,電子課件也僅僅是教材中條框的簡單羅列。

(二)課堂組織能力與教學內容安排方面

在課堂教學中,一些青年教師不因材施教,不注意進行啓發式教學,缺乏調控課堂紀律的能力,教學中缺乏師生互動的良好氣氛。另外,他們雖能熟練運用先進教育技術,但在課堂教學中卻只面對計算機,而不管學生的表情和反映,未能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有時教師在口乾舌燥地講而學生卻聽得面無表情、沒有任何反應,不像一個真正的課堂。這說明青年教師對課堂的組織與駕馭能力不強,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部分青年教師對教學內容把握不好,處理隨意。由於青年教師對整個課程體系把握得不夠準確,因此不能很好地理解課程的重點及難點,教學內容過多或過少,講到自己有體會的內容就過多發揮、甚至離題;講述的思路無連貫性,表述能力不強或有誤;講解時層次不清,舉例不當,使學生聽起來感到茫然等,這些都會影響到教學效果。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方面

一般來說,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使用,可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而目前一些青年教師

還未能熟練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他們的課堂教學所採用的仍是灌輸式、單向性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單一,枯燥而呆板,課堂氣氛沉悶,因此很難激發學生對所學課程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學手段的選擇上,一些青年教師不考慮所講授課程是否適合運用課件就盲目地使用課件。特別是對一些公式的推導,如果使用課件來講授,就會產生學生來不及消化理解就一晃而過的現象,難以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另外還有許多青年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同時忽視了傳統教學媒體的作用,未能很好地安排板書,有的雜亂無章,有的字跡潦草,有的甚至根本就沒有板書。這樣的教學手段無法得到學生的認可,更無法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藝術方面

財經院校青年教師本身是一支充滿活力與生機的隊伍,然而他們的課堂教學卻顯得沉悶、枯燥無味。他們的教學語言欠簡練,缺乏必要的抑揚頓挫;講課平鋪直敘,猶如背書。他們不夠注意儀表,穿着過於隨便;教態欠自然,授課時目光不敢與學生接觸,缺乏應有的肢體語言。

二、提高財經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策略與途徑

(一)實施嚴格系統的教學能力培訓,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專業引領

作爲一名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教學基本功。然而大部分青年教師都是在接受崗前培訓後就匆匆上崗,缺乏切實有效的實踐過程。我們應該對正在實施的崗前培訓制度進行改革,使其達到真正能夠使青年教師獲益的目的,而不是敷衍了事。長江大學的崗前培訓就很特殊——除了要用半年時間在課堂上學習教育理論、教師規範、教學方法、教學技能外,還要用半年時間深入與各自專業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和實踐基地苦練“內功”,培訓合格後才能正式走上講臺,成爲長江大學的一名教師。只有這樣做才能使青年教師真正轉換角色,使他們儘快站好、站穩講臺。

財經院校也可以組織具有教育研究專長的校內外專家,利用他們的先進理念、思想方法和先進經驗來引導和帶動青年教師開展教育實踐探索和研究,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還可以針對集中的、普遍的教學問題舉辦學術報告會或科研講座;開展專家進課堂進行現場診斷諮詢活動;帶動青年教師承擔教學反思和實踐的研究項目等。

(二)進一步貫徹實施“導師制”

近年來有些院校積極探索青年教師的培養途徑,並實施了青年教師導師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筆者認爲財經院校有必要借鑑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實施導師制有助於增強青年教師的職業意識,也有助於加快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更有助於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在實踐中,可以實行主講與助課相結合,在安排青年教師主講自己專業課的同時,自由選擇爲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助課。這樣青年教師透過助課,可以向老教師學習教學方法、技巧和指導,從而豐富自己的教學實踐,將在教研活動中積累的經驗轉化爲自身素質的提升,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三)充分發揮教學“督導”的作用

一些院校爲了監督教師的教學質量與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已經逐漸實行了教學督導制。但大多督導成員並未完全履行他們的職責,只不過是例行公事地抽查一下各學期的課程大綱、教案及試卷,偶爾也會走進課堂,但僅僅是“督”,並未起到“導”的作用。

開展教學督導是爲了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所以應當本着以“督”爲輔,以“導”爲主的原則,完善督導機制。財經院校的教學督導工作應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透過在“督”中發現問題,再經過“導”來促進,以教學督導的教學經驗來推動青年教師的成長。督導工作應當以肯定成績爲主,挖掘青年教師的潛力,在督導工作中注重與青年教師的交流,激勵、引導青年教師在工作中積極進步,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四)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及競賽

財經院校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如教學檢查、教學示範、教學競賽等方式來激勵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其中參加課堂大獎賽有利於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意識,激勵青年教師進行課堂教育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是提高青年教師

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參加課堂大獎賽,將促使青年教師熟悉專業知識,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細緻的思考;促使青年教師關注本學科的前沿動態;促使青年教師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對語言的要求能夠促使青年教師更注意語言的生動性及語速等問題;對教態的要求能夠促使青年教師努力提高美學修養等。

(五)完善教學質量評估與獎懲制度

目前一些財經院校已經實施了學生網上評教制度,這一制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教師的教學質量與水平。但由於學生評教的個體差異較大,使得評教結果可能會與真實情況不一致。由此筆者認爲,應採用學生評教、督導評教、教師評教等多種評教相結合的評教方式。應將評教結果儘早反饋給青年教師本人,與青年教師進行充分交流,以幫助青年教師不斷提高其教學能力。同時對評教的優劣應該有嚴格的獎懲制度,例如對於不合格的青年教師可以實行停課或待崗處理,而對於優秀的青年教師則可以在職稱評定或晉升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待遇等。

主要參考文獻

[1] 楊燕,沙潤.高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問題分析與對策[J].教學研究,2007(3).

[2] 周瓊花,匡尹傑,朱志平.對高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觀察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7(12).

[3] 汪瑞林,趙建春.教學與科研怎樣和諧共進[N].中國教育報,2007-08-19(1).

[4] 楊晨光,柯昌萬.關注高校青年教師成長:教書與育人能否同行[N].中國教育報,2007-08-20(1).

[5] 張晨,程墨.長江大學崗前培訓青年教師[N].中國教育報,2007-08-26(1).

[6] 呂衛君,楊根寶,徐小平.高校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的思考與探索[J].世紀橋,2007(5).

[7] 劉俊燕.講課比賽是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J].山西醫藥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7(6).

[8] 劉天寶.提高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質量的思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7(10).

篇二:試論當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及提高策略

論文關鍵詞:青年教師 教學能力 教學考培中心

論文摘要:以某地方性本科高校爲例,從調查目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入手,分析影響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因素,借鑑某些發達國家在培養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方面的寶貴經驗,結合我國高校實際提出一些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近些年來,由於高校規模擴張和師資的新老更替,全國各高校新進了大批年輕教師。但這些沒有教師教育背景的高校青年教師“儘管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但是關於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策略、方法的知識卻十分有限。他們普遍重視本專業知識的積累和科學研究,但不重視教學研究,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學工作缺乏應有的理性思考。在工作中,“高校教師遠不如中小學老師那樣把教學作爲一種專業化工作,注重教學技能和教學能力的學習、改進和運用”。“多項調查也顯示,當前我國高校教師或多或少存在着敬業精神缺乏,教育教學知識欠缺,教學實踐能力弱,教育觀念陳舊等問題”。借用斯坦福大學的唐納德·肯尼迪的話“不管怎麼樣,教學是重要任務,是重申這一問題的時候了”,說明現在是該關注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時候了。

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調查

調查對象:某高校有專任教師623人,其中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35歲以下青年教師401人,在校生13000人。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個別訪談

1.能力結構比例失調,從教能力明顯不足

在學校教務處,透過學院現有的網絡教學評估平臺,對該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評價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不容樂觀,具體數據見表1。

從調查情況可以看出,在四個選項中,除第三項(該校爲應用型高校)外,教師能力素質的優良率是低於中差率的。把選項中的內容對應於教師的各個教學能力,可以得知目前該高校青年教師駕馭學科內容的能力、教學目標制定的能力、教學方法設計的能力、教學的組織能力、教學自控能力等方面都是比較缺乏的。

同時,可以知道該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發展也是很不平衡的,與當前國家對於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相差甚遠。現在的高校教學需要複合型人才,而教師複合型能力不僅包括基本的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與學生溝通的能力,更主要的包括教育研究能力和熟練而有效地運用資訊手段的基本能力。“複合型的教師應既有基礎能力,也有一般能力,還有創新發展的能力。這些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綜合發揮着作用“。

2.教師價值取向失衡,重視科研,教學熱情不高

透過對401位青年教師發放調查問卷,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僅有23.5%的青年教師對教學的態度很積極,一大半的教師對教學的態度是無所謂的,這樣導致青年教師對教學的熱情不高,投入不大,表現主要爲:不少教師迴避教學,認爲教學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還有些教師不認真進行教學工作,備課不充分,講課不認真,這都反映出部分青年教師應付性的教學工作態度。那麼青年教師選擇教師的職業追求是什麼呢,根據訪談調查發現:青年教師平常最津津樂道的是誰又獲得了什麼科研獎勵、拿到了什麼項目、在什麼級別的刊物上發表了多少論文,而對教學成就幾乎無人問津。同時,有82. 4%的青年教師或多或少的從事兼職工作,僅僅只有23. 5%的青年教師進行反思。教學反思就是“溫故而知新”的過程,總結、反省自己做得不夠的,琢磨出適合自己也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這是提高教學能力的很有效的措施。

3.師資培訓重“形式”,培訓內容無層次

現在學校在青年教師培訓上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培訓內容沒有針對教學能力的,一

個就是培訓對象不是針對青年教師的。調查中發現18. 3%的教師認爲學校安排的培訓考慮到了青年教師的特點,有針對性,有層次;64.2%的老師認爲學校是沒有做到的;17. 5%老師表現出漠不關心,教學還是按照自己的一套辦;只有23. 5%的老師或多或少的進行過專門的針對教學能力提升的訓練;16.1%的老師沒有經歷過,很大一部分的培訓都是以系部或專業爲單位,大家一起來,沒有體現層次性。

現在很流行的一種方式就是,培訓結束後每個人都會頒發一個證書,無關乎你培訓表現、出勤等,這就造成某些培訓活動只是“走過場”,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甚或部分教師誤把培訓理解爲舒緩教學壓力或個人職務晉升的手段,可想而知這樣的培訓效果會怎樣。

4.缺乏有效的青年教師評課激勵機制

目前該校對青年教師的評課除了教學督導團就是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學校的教育督導對教師的評課、學生對教師的評教和教師之間的相互評課,對於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教學督導人員在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督導時,只“督”不“導”,過於注重評定(或判定)等級,而不是着眼於教師教學專業化水平的發展和提高,對教師很少提出激勵性的改進意見或建議。另一個是透過一堂課的講學比賽來評定等級,其中的等級評定往往帶有某種照顧(評職稱需要)的主觀因素,卻沒有對教師授課有效的評議和反饋,基本起不到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作用。

5.相關其他現狀

在調查中還發現其他令人擔憂的現狀:(1)知識儲備不足,難以厚積薄發,使得教學捉襟見肘,學生感到索然無味,這樣必然嚴重影響傳授知識的效率與效果,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成效;(2)學校重視外部引用輕視內部培養,與這些高校在引進人才時的“一擲千金”相比,他們對校內在職教師的培養卻缺乏熱情,在這方面投人的精力和財力都明顯不足。(3)政策保障沒力度,不僅該校就是目前的教師法中都看不到關於提升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保障條例。(4)高校青年教師的工資待遇不容樂觀。青年教師面臨的生活問題很多,再加上住房改革、醫療改革,影響最大的是青年教師。這就使得很多青年教師難以安心工作,更別說致力於教學能力提高了。

二、發達國家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經驗啓示

1.重視教育立法,培訓制度法律化

二戰後,世界各主要發達國家透過立法的形式建立了具有本國特色的高校教師在職培訓制度。例如美國《高等教育法》規定資助的主要項目之一就是用於繼續教育,使未達到規定學歷標準的教師透過在職培訓達到標準等。英國教育和科學部根據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的需要,重新修訂了教師的培訓計劃,明確規定高等學校教師具有接受在職培訓的權利和義務,學校應給以支援。總之,這些發達國家十分重視高等學校教師的繼續教育,透過立法的形式,把參加在職培訓作爲教師必須履行的一項義務,加強了高等學校的終身在職教育。我國雖然也頒佈了關於教師在職培訓的法規,但是針對性不強,執行力度不夠。

2.注重職前教學能力,能力培養一體化

國外發達國家都比較重視高校教師的職前教學能力。以美國爲例,爲了適應高等教育對教師的要求,美國學院與大學聯合會和研究生院委員會共同發起實施了“未來教師培訓計劃”,旨在將博士研究生培養成爲能勝任高校教學工作的人,使他們具有教學、研究和專業服務的職業能力,爲他們未來選擇教師職業創造一個良好開端。在我國,這方面的培養是很不夠的,青年教師職前教學能力幾乎爲零,這也使得教師角色轉換的過程延長,不利於教學。

3.拓寬培訓果道,培訓形式多元化

針對高等學校不同層次水平教師在職培訓的要求,發達國家採取了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英國設有“高校教師發展培訓聯合會”作爲國家級的高校教師培訓機構,設有“培訓聯合會”

作爲地方高校教師培訓機構,在高校則普遍設立了“培訓委員會”,形成了完整系統的教師培訓網絡。美國的高校也十分重視教師的培訓提高,他們建立了各種旨在幫助提高教師水平的教學、科研獎金和學術休假,鼓勵教師走出校門參加各種學術、教學交流活動。校方爲教師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經費。總之,這些國家都普遍採用多元式的培訓形式,組織高校在職教師進修,構建了開放型的高校教師培訓網絡。目前我國的培訓形式還比較單一,培訓途徑和培訓方式還不盡如人意。 4.注重激勵機制,教師培訓主動化

爲了充分調動高校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發達國家均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支援教師參加在職培訓,從而使得教師培訓主動化。他們的主要做法是:第一,資助培訓經費,經濟上大力支援。各國採取了諸如帶薪進修、有償進修、國家補貼、學校補助等辦法。如英國政府20世紀90年代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優秀教學和學習中心”,在未來五年,先後會有3.巧億英鎊用於70多個學習中心的建設。第二,培訓與聘任、評估相結合。國外大學,教學在聘用、職稱晉升和終身制的獲得中都佔有很重的分量。亞力桑那大學的教師晉升和終身制決策越來越考慮教師的教學表現;布朗大學在每年的教師評議中,教學質量評價和研究成就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匹茲堡大學則要求所有的教師都應該有相關教學表現的明確記錄,教師的聘用、晉升、終身職位和工資的決策都直接受這些記錄的影響。同時,高校對教學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很高的榮譽,甚至爲教學成績突出的教師設立專門的教授席位等等。

三、我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途徑

1.完善師資培訓環節,提高培訓質量

成立“教學考培中心”,專門對青年教師教學情況進行考評,研究教學規律,定期舉行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相關的培訓、講座、研討會,在教師整個的職業生涯中提供幫助。中心按照工作分爲幾個部分:一是讓富有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充當“青年教師導師”,導師透過“傳幫帶”與青年教師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使青年教師熟悉教學程序,掌握教學技巧,並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青年教師,使其加深對職業道德的感悟,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二是依賴教研室的團體力量,透過教師之間的相互聽課和點評,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診斷,加深青年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理解,進而提高其教學水平;三是依靠教學督導和教學調研對青年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把關。教學督導一方面敦促青年教師遵守教學規範,另一方面憑藉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對青年教師進行鍼對性指導。四是設有專任教師,進行教學規律研究,除了對青年教師進行職前培訓,還定期組織教學觀摩和教學比賽,並對教師整個職業生涯提供幫助。

2.自主發展: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徑

對高校青年教師而言,提高自身教學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既包括專業學科知識的積累,也包括教育理論知識培訓,同時還有個人師德建設。首先高校青年教師應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努力提高專業水平,做好專業知識積累,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才能和本專業前沿保持同步,才能教給學生有用的知識。其次要加強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確立堅定的師德信念。只有擁有了崇高的道德信念,青年教師纔會根據自己的師德信念,嚴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投入到教學中去。最後是教學反思,它是教學能力提升的基礎。青年教師的反思包括很多方面,最爲重要的是教育教學反思,對教育思想、教育實踐的評價、反饋與調節。教學反思的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寫反思日記;二是觀摩教學;三是討論教學;四是開展行動研究。不同教師羣體教育教學反思的指向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處於成長期的青年教師應側重教育教學技能的反思。

3.完善績效考覈激勵制度,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

目前大多高校考覈出現明顯偏向科研的傾向,導致出現青年教師過分重視科研而輕視教學

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高校應該制定合理的教學考覈計劃,突出教學方面的重要性,增強教學在考覈中的分量,正確引導青年教師合理地分配教學、科研的時間和精力。考覈內容應該具體包括教學工作量、教學質量、教學創新等。青年教師的教學表現應與教師的聘用、晉升、終身職位和工資等級聯繫起來,同時我們也可以嘗試設立專門的教授席位,獎勵教學成績突出的教師。

4.提高青年教師物質待遇,解決教師後顧之憂

隨着歲月的積累,我國教師的薪金確實有所變化,但變化的幅度與頻率並不盡人意。所以一段時間內,不少教師紛紛跳槽、改行。要改變這一狀況,建立一套優於其他行業的升職提薪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西方國家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教師管理政策的實踐經驗表明,教師職業的社會待遇的高低與教師隊伍素質狀況的好壞有着重要的內在相互依存關係。“吸引那些擁有教師必備能力的人進人教師行業的決定性因素是教師社會地位和物質待遇的改善”。當教師的社會待遇提高時,其在社會公衆中的職業角色形象就比較高,也容易吸引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從教,教師隊伍素質狀況就能夠得以很大的改善,多數素質高的教師也樂於從教。同時,高校青年教師經濟待遇的提高,爲他們解決切實的後顧之憂,也能使他們安心工作,不會總想着兼職賺錢,這對於青年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是有着直接作用的。解決高校教師的社會待遇問題,政府行爲在其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並承擔着基本的義務和責任。各級政府要下大力氣做到這一點,吸引優秀人才進入高校教師的隊伍,並保證高校教師能安心從教,使其整體素質提高。

5.修改和完善相關法規

現行的《<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中對副教授職務或有博士學位的人員申請認定高等學校教師資格,其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考察以及普通話水平測試不作規定,那就意味着這些新進的教師都不需要接受崗前培訓,使得崗前培訓形式化。同時還應增加高校教師資格證書的有效時限,促使教師能夠不斷地接受各種新知識、理論和技術的教育和培訓,發展與時代和教育相適應的教學能力。

篇三: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一、課題的提出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現實需要

自 1998 年以來,我國的高校擴招,高等學校在毛入學率上的趨勢呈逐年上漲。2002 年的高等教育佔全國毛入學率的 15%,根據特羅教授的高等教育三階段論,我國高等教育至此實現了從精英到大衆的成功轉型。統計公報指出,2011年所有高等教育總規模達到 3167 萬人,毛入學率達到 26.9%。我國在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上所提出的目標是到 2015 年達到 36%,並且計劃在 2020 年的《教育規劃綱要》完成之際,達到 40%的毛入學率。 一般來說,高校的擴招存在其合理性和必要性。高校擴招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教育公平,使高等教育從精英化的少數人的特權變成了大衆化的多數人的權利,使更多的學生圓了大學夢。然而,儘管高等教育擴招從宏觀的國家與社會層面來看是利大於弊,但在擴招政策的實踐過程中,其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其中,備受關注的便是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下降的問題。

正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提高教育質量,教育的快速發展,教師是關鍵。當前,高等院校的教師普遍趨於年輕化。因此,青年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如何,不但直接決定着高等院校的教學質量,也決定着我國高等教育在未來數十年的綜合質量。正因爲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扮演着極爲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須對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給予百分百的關注和重視。

2.提升高等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現實需要

據教育部統計的數據顯示,一方面,教師的年齡結構趨於年輕化,另一方面,35 歲以下的教師在高校教師隊伍中成爲主力選手。青年教師人數的上漲可謂是給高校的師資隊伍注入了新鮮又具有活力的血液。首先,他們思維活躍,與學生的年齡差小,能夠在短時間內融入學生羣體,易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其次,青年教師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接受新資訊的速度快,具有創造力等。然而,優勢並不能掩蓋不足。隨着高等教育的擴招,高等學校的師生比嚴重失調,教師隊伍急需擴大,特別是許多新建本科院校爲了解決師資不足,使得大多數年輕教師剛剛畢業就走進教室講課,教學經驗和教學實踐都比較匱乏。另外,青年教師,尤其是畢業於非師範院校的教師,由於在學生階段缺乏系統而全面的有關高等教育教學方面的相關培訓,因此對於教學理論、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十分不足。除此之外,青年教師的心理壓力大,導致青年教師的角色轉換慢,缺乏敬業精神等等,因此就導致了青年教師的一個通病,即教學能力不足。

3.終身教育與學習型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 1972 年的“學會生存”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十分強調人類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而強調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在十六大報告中我國也明確指出要普及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

教師肩負着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無論是對學生的發展、學校的發展還是教育的發展,教師都起着特別重要的作用,甚至關係到國家的命運和未來,正因爲教師肩負歷史重任,教師應當在終身學習的踐行中成爲先行者。終身教育與學習型社會要求教師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與

教學能力,以此高質量地發展自己,高質量地培養學生,高質量地推動教育

二、文獻綜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青年教師

青年教師是指從事高校教學和管理工作的年齡在 35 歲以下的年輕教師羣體。

2.教學能力

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前組織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料、設計教學方法,以飽滿的熱情及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在教學中調控整個教學過程,轉化書本知識、操作教學設備、靈活應對教學過程中的突發情況、規避教學失誤;在教學後進行自我總結與評價、教學回顧與反思的`,以完成教學目標的貫穿於教學前、中、後三個階段的能力。即,教學的組織與設計能力、教學創新能力、教學調控與實施能力、轉化知識的能力、技能操作的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自我評估的能力、教學反思的能力。

(二)國外研究現狀

透過在讀秀學術搜尋上以“Teaching ability”作爲關鍵詞進行索引,搜尋國外教育學科領域內有關教學能力的研究總共 6409 篇,其中明確以“Teaching ability”爲題的總共 159 篇,最早的研究是 Courtis,S.A.在 1921 年發表於《Education Review》的《Standards ofteaching ability》,然而,因其年代久遠,筆者在數據庫中並未找到文獻原文。筆者在讀秀學術搜到的最近一篇以“Teaching ability”爲題的研究是 Judith Hollenweger 於 2011 年發《Prospects》上的《Teachers’ ability to assess students for teaching and supporting learning》。

國外針對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學能力的構成。不同國家的教學能力和不同時期的教學能力構成是 不同的。在日本,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 1997 年,提出了面向新時代教師培 養的改革策略,指出教師應具備的能力有:站在全球的角度行動的能力;在變化 的時代生活的能力;外語表達能力及操作計算機的能力;透過應用力和創造力來 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協調人際關係的能力。道恩·哈馬克(DonHamachek)提 出教師在課堂上應必備的能力和素質:靈活、換位思考、個人感覺、實驗態度、 答疑技巧、學科知識、確定測試方案、幫助並欣賞學生、隨和。芝加哥大學曾 透過調查,提出了作爲一個好教師的基本特徵:精心規劃和安排課程,按流程展 開課程的能力;對學生給予肯定的態度、重視與學生交流的能力;透過提出問題,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上活動,捕捉學生是否對教學活動積極參與的能力;透過批 閱試卷或審查論文,給學生提供反饋資訊的能力。

第二,教學能力的培訓模式及提升策略。目前,英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對教師 的教育採取單獨的學程模式、集成模式、一個三階段模式的培訓,來鍛鍊並提升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師教學能力。單獨的學程模式是以教師教育課程爲基礎,相 對應地開設多元文化教育課程,以提高教師的多元文化知識與創造能力。集成模 式是指不改變教師教育課程框架,只是重新組織課程內容,將相關材料和經驗進行整合,使教師能從不同族羣的角度看待事物,掌握多元文化教育要求之下的教學方法和對策。Baker 的三階段是以總結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師培訓的研究爲基礎 來提出的。三階段即:學習、發展和參與。美國高校經常採取以下措施:設立教

師培訓中心;充分發揮導師制的作用;實行校對校的教師合作進修項目;注重教育技術的培訓;組織各種團體活動;關注教學技能的提高。

(三)國內研究現狀

在讀秀學術搜尋上,搜尋國內教育學科領域內有關教學能力的期刊論文 總共 10628 篇,其中首次在文章中提及“教學能力”這一術語的是黃慶生在 1951 年發表的名爲《一篇很不好教的課文——“背影”》的文章。

以“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作爲關鍵詞進行搜尋,總共有 105 篇相關文獻, 其中包括 77 篇明確以“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爲題的文獻。最早研究青年教師教 學能力的文獻是發表於 1991 年的《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三個步驟》,但 作者主要以中小學教師爲研究對象,可見,大學教師,尤其是大學青年教師的教 學能力在當時還沒有得到人們的注意。關於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研究,只有在近 三四年才引起人們的關注,最近一篇發表於中文核心期刊的相關文獻是《高校青 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機制探析》,主要是從外部機制來探討的。儘管有關大學青 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研究爲數不多,但研究數量呈逐年上漲的趨勢,由此可見高校 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程度。

根據現有文獻的收集、整理和閱讀,對我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研究主要總結爲以下幾方面:

第一,教學能力的分類或構成。

第二,高校青年教師隊伍的現狀及其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

第三,影響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因素。

第四,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措施及對策。

總結國外與國內在該研究領域內的研究情況可知,其共同之處在於都將教師的教學能力細化爲多種具體的能力,以多元化、多視角的方式分析其具體的類型與結構,避免了對教學能力結構理解的固化,以及對教學能力結構的研究單一化。 另外,都針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制定了相應的培養措施及提升策略,由此可見,國 內外不僅在理論層面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同時也在實踐層面制定了相應的政策與 措施來保障和推動培養教師教學能力的順利進行。

然而,正如筆者在前文提及,不同國家、不同時期對於教學能力的理解與研究並不是相同的,在培養與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方面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有所差別的。一方面,從教學能力結構這個角度來看,中外的區別在於,國內基本上是在教學與學術的場域內將教學能力細化,比如我國學者普遍將教師的教學能力分爲:教學的設計能力、教學的實施能力、教學的研究能力等。而國外的學者對於教學能力的劃分則是內外兼有型,所謂的內外兼有即指既有教學與學術領域內的能力,也有教育域外的能力,如國外一些學者認爲,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應包括同理心和抗壓素質等。也就是說,國外強調的是教師教學能力的多樣性與延展性,注重的是教師教學能力縱橫交錯式的發展。國內強調的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針對性與深入性,更加註重的是教師教學能力在本領域內的縱向發展。

三、研究目的及意義

(一)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於:

1.提高高校青年教師的個人發展及專業發展,以適應變化多端的社會需求以

及滿足不斷提高的高等教育的需要。

2.完善與革新當前的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訓與提升機制,最大程度地使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3.促進高等教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研究意義

理論意義:

1.有助於深入理解教師教學能力的概念及構成。

2.有利於促進高

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理論的繁榮和發展。

3.有助於對“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此觀念的全新詮釋。

實踐意義:

1.教師層面。爲青年教師發現自己教學能力的欠缺之處併爲此進行自我教育提供幫助。

2.學校層面。爲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制定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政策提供支援。

3.教育層面。爲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提供最根本的措施。

四、研究思路、方法

(一) 研究思路

本研究是在中國高校教師的年齡結構逐漸趨於年輕化的背景下,按照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調查——分析影響教學能力因素——提出對策與建議的邏輯順序,介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選題意義,概述文章創新之處。

首先,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概念進行界定,以及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調查得出我國現有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特徵。

其次,從青年教師、學校、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三方面的影響重點進行分析。從理念層面與制度層面分析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

最終得出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背景下現在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提出有利於提高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合理化對策建議。

(二) 研究方法

1.文獻法

文獻也被稱爲歷史文獻,是對相關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從中篩選有用的資訊, 以達到某種目的的研究方法。它要解決的是如何在繁多的文獻資料中選擇一個合適的話題,並分析這些數據,進而做出恰當的使用。它是蒐集資料最基本和最廣泛的方法。查閱有關教學能力的專著和文獻,檢索中國知網、維普數據網、EBSCOHOST全文數據庫、讀秀學術搜尋、萬方學位等相關網站的內容,收集國內外關於教學能力的相關資料,然後對這些資源再進行閱讀、篩選和整理,從中梳理出關於教學能力的研究現狀和現有的理論成果,爲文章提供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對本文要研究的教學能力的概念及內涵進行界定,明確本研究要調查的教學能力現狀的具體內容。從整體上把握其核心思想,瞭解其研究的各個方面以及研究的進展、程度,找出空缺點或研究不足之處,以備不斷完善。

2.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也被稱爲“書面調查”,或稱“充填法”。是以書面的方式蒐集所

需材料的調查手段。是以向調查對象徵發表單,填補相關的建議和意見,以此間 接獲取資訊和材料。調查問卷有代填式和自填式兩個類型。代填式分爲電話和訪 問兩種;自填式分爲直接發送、報紙調查和郵局郵寄三種。問卷爲結構型問卷,針對青年教師這個調查羣體,將問卷設計爲兩種類型,

主要包括兩大部分:

(1)教師的基本情況,如學歷、教齡、職稱等

(2)主體部分:

由封閉式問題(選擇題),主要涉及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師對教學能力的態度等; 問卷回收後,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改或補充,並請相關老師進一步矯正,最 終形成正式的調查問卷,針對被調查學校的相關對象進行發放。

3.訪談法

訪談法也可稱面談法,是指透過採訪者和受訪者面對面交談來獲取被訪對象的行爲和心理。訪談有正式訪談和非正式訪談之分。本研究主要採取非正式訪談,訪談對象主要由校或院領導、個別青年教師組成。

五、創新之處

1.從教育法律法規及政策的角度分析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比較全面的總結出影響因素;

2.從個體、學校、教育法律法規政策三方面分別提出對應的教學能力提升策略。

3.採用實踐調查的方法分析預測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與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協調發展。

六、研究內容

1.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現狀調查

1) 選取西安外國語大學的青年教師作爲調查對象,製作調查問卷,發放問卷並統計。

2) 採用非正式訪談的形式,對較好聯繫的個別領導則採取郵件或電話的談形式。收集談話內容。

2.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1) 青年教師個人因素擇業心態與教學熱情

教師道德與責任心知識結構與轉化能力

教學反思與自我發展動機

2) 學校因素

重引進輕培養的培養形勢

重科研輕教學的考覈評價機制

欠缺有效的激勵助長機制

缺乏有效的教學工作管理與監督

校風及教師羣體的集羣效應

3) 教育法律法規與政策因素

列舉相關教育法律法規

列舉教育政策

篇四:高校青年教師素質培養與教學能力提升學習總結

非常感謝我院給的這次學習機會,也感謝在本門課程中付出辛勤勞動的葉志明、鄭用璉、姚小玲、李尚志等老師的精彩講課。

剛開始在選課網絡上看到“高校青年教師素質培養與教學能力提升”這門課程的時候,它便引起了我的注意。作爲一名青年教師,雖然入職的時間已有7年多,但是得到前輩的指導和此類學習東西並不能滿足我自身的成長需要。“七年之癢”也讓我步入職業倦怠期,爲了更好的職業發展選擇了本門課程。學完全部課程後自己收穫很多,感慨也很多,由於篇幅所限只能略述一二。

一、課程主要內容

兩個月的課程轉瞬即逝,中間由於網絡的原因還停了20天的課。但老師們的精彩表現令我念念不忘,最終利用業餘時間完成了60%以上課程的學習。

第一至四節是上海大學的葉志明教授主講的《如何當好一名高校教師》;第五至八節是華中農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的鄭用璉教授主講的《課堂的磁力來自哪裏——淺談駕馭課堂的動力與能力》;第九至十一節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姚小玲教授主講的《如何講好一門課》;第十二節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數學的李尚志教授主講的《案例教學法——透過有招學無招》;第十三節至十六節的內容時《課堂教學氣氛掌控方法》。

以上便是您講課的大致內容。

二、學習效果與心得

本學期轉瞬即逝,《高校青年教師素質培養與教學能力提升》也即將畫上句號。對於所選的這門課程,我覺得十分的有價值。五位老師的講解各有千秋,本人從中吸取了不同營養,在此再次對各位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外加鞠躬)。

本人想詳細談談第九至十一節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姚小玲教授主講的《如何講好一門課》的學習心得。

首先,透過這門課程,讓我懂得了許多以前在講課的過程中忽略了的以及不知道的東西,透過本課程的學習,我知道了講好一門課對各種基本功的需要及配合,即要上好一門課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藉助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等藝術表達工工具針對所講課程的一個問題發表的見解,抒發真情或感召學生的資訊交流方式。我還知道了教師如何與學生達成共鳴,以及如何解決口語運用的問題,如何運用態勢語,同樣的一句話用何種方式表達出來學生更愛聽,授課效果更好。如何選擇講課時表達的方式方法等是非常有價值,非常實用的問題,讓我知道如何在以後講課過程中熟練運用這些問題,使自己的每一堂課更成功。

篇五:淺談高校青年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

[摘要]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未來和希望,爲青年教師的成長和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是學校的責任和使命。面對當前的嚴峻形勢,高校青年教師在培訓過程中提升實踐能力已成爲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課題。實施教師實踐能力提升計劃,鼓勵教師深入基層,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生產一線進行實踐鍛鍊,積極組織各學科教師參加社會考察調研活動,豐富感性知識,提高理論聯繫實際能力,才能實現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校 青年教師 實踐能力 提升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1)02-0115-01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託着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強教育,師資是關鍵一環,尤其是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未來和希望,爲青年教師的成長和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是學校的責任和使命。有什麼樣的教師才能教出什麼樣的學生。當前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爲社會的突出問題,面對當前的嚴峻形勢,高校青年教師在培訓過程中提升實踐能力,已成爲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課題。

一、當前教師培訓的現狀

毋庸置疑,學術能力和學術水平的提升是高校教師的治學根本,而隨着時代的發展進步,對教師的實踐能力已有了更高的要求,光有理論不重實踐已不能滿足教學需要。目前,許多地方教師接受的培訓過分按照學科邏輯確定培訓內容,這種培訓內容面面俱到,往往學科意識較強,缺乏問題意識,缺乏對培訓內容的實效性規劃,培訓內容存在與實際情況脫節的現象,理論要是不與實際相結合的話,教學也便成爲了一味地填鴨。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已由過去的學歷型轉向全能實用型。部分大學畢業生由於不能達到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而被拒之門外,那些在校的大學生,面對着如此巨大的就業壓力,一籌莫展,不知所措。從教師這個環節上想對策,就要求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用自身的實踐能力來薰染和影響學生,在理論中嚴謹地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脈動,讓學生走出校門以後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融入到工作角色中去,這是一項重大的工程。青年教師能更爲快速地與社會接軌,想法設法地讓青年教師下去實踐已成爲一個迫切的任務。

二、青年教師實踐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

實施教師實踐能力提升計劃,鼓勵教師深入基層,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生產一線進行實踐鍛鍊,積極組織各學科教師參加社會考察調研活動,豐富感性知識,提高理論聯繫實際能力。

(一)社會實踐

35週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必須具有本學科領域社會實踐經歷,鼓勵、支援青年教師透過掛職、兼職和項目合作等形式到企業、政府機構、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從事與本學科密切相關的實踐工作和研究工作。青年教師評聘上一級專業技術職務必須具有本學科領域的社會實踐經歷。以鞍山師範學院爲例,多年來,學院把學科建設作爲學校發展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幾年來,依據國務院學位辦學科建設改革方案精神及遼寧省學科建設工作指導意見,設立10個學科爲校級建設學科,即:“應用數學”“有機化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古代文學”“體育人文社會學”五個學科爲重點建設學科,“專門史”“課程與教學論”“英語語言文學”三個學科爲重點扶植學科,“凝聚態物理”“文藝學”兩個學科爲一般建設學科;設立5個學科爲院系共建學科,即“企業管理學”“藝術設計學”“計算機應用技術”“體育教育訓練學”“職業技術教育學”;設立3個學科爲系級建設學科,即“新聞學”“音樂學”“會計學”。而這些專業的建設極易與社會各行業相結合,爲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門徑。

 (二)校內實踐

仍以鞍山師範學院爲例,鼓勵35週歲以下青年教師參與校內管理實踐,創造條件支援青年教師到機關兼職鍛鍊或開展學校管理項目合作研究。落實《關於加強綜合導師隊伍建設的規定》和《關於加強兼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規定》,嚴格執行2006年以來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必須具備兩年兼職輔導員工作經歷的規定。

 (三)校外掛職

學校積極創造條件,每年選派5~6名擔任副處級或正科級教學科研管理崗位職務的優秀青年教師,到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教學科研管理崗位掛職,學習先進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拓寬管理視野和思維模式,豐富工作經歷和工作經驗,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豐富感性知識,開闊教師視野,很多活動內容直接成爲課堂教學的豐富材料,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教學效果。

作爲促進社會變革和發展的新動力,中國大學面臨時代的嚴峻挑戰,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術水平,提升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青年教師隊伍,才能實現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