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教學論文淺談對小學語文課程與教材的思考

論文3.31W

一、課程改革是各國教育改革的大趨勢

教學論文淺談對小學語文課程與教材的思考

針對新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1996年提出“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並認爲這是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這四個“學會”的基礎是“學會學習”,它是上述四個“學會”的前提條件。

綜合國際、國內的一些研究成果,要做到“學會學習”,應當具有以下學習能力。

1.     掌握認識世界的工具,學會學習的方法;

2.     有效地溝通與表達;

3.     泛讀和理解的技能;

4.     探究推理、解決疑難的能力;

5.     獲得、處理與應用資訊的能力;

6.     創新的意念;

7.     開展研究的能力;

8.     終身學習。

上述學習能力的核心是自主地創造性地學習。這也是今後的基礎教育應着力培養的學生的基本素質。

二、對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改革的思考

近現代西方課程理論的不同學派對課程設計有不同主張,主要有學科或知識中心論、兒童中心論和社會中心論。美國現代課程論專家泰勒認爲,任何課程都要受到有組織的學科內容、學生和社會需求這三個方面因素的制約。可見,上述不同學派的主張,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又都有不科學的一面:只強調製約課程的某一方面因素,而忽視其他因素。理想的課程設計,應當是既有利於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又順應社會的需要,特別是能夠促進兒童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實現三者的有機結合。

在國內外研究的基礎上,對小學語文課程和教材改革,作如下思考。

(一)關於改革的指導思想

以現代課程理論、教學理論爲指導,瞄準21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把學生的發展置於課程、教材改革的中心地位,逐步建立校內外結合、有計劃的教育教學活動與學生自主學習實踐相結合的小學語文課程體系,使課程、教材真正成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素質提高和個性發展的憑藉。

(二)關於小學語文課程改革

總之,在課程方面要打破語文只注重課堂教學的一統天下,優化教學結構,加強課外活動,開發環境課程,做到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並舉,課內外、校內外結合,使學生在開放、多元化的語文課程中,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三)關於小學語文教材改革

在品種上,適應課程的多元化,實現教材的系列化。今後語文教材不僅要有供課堂教學使用的教科書,還要有提供給教師的活動課教材以及關於開展大語文教育的有切實指導作用的意見、建議。

在內容上,一方面要增加文學作品。因爲文學作品有強大的感染力。一部文學作品甚至可以決定或改變人的一生。在人們開始意識到“情商”之重要的今天,多閱讀文學作品無疑是提高兒童少年“情商”的一個良方。還因爲透過文學作品不僅可以學做人,學語言,而且可以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另一方面要增加科技說明文。21世紀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能閱讀科技說明文,應當是下個世紀的公民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

在體系上,構建以培養能力爲核心,以語文訓練爲主線,由目標系統、訓練系統、檢測系統組成的語文教材的訓練體系。

支撐這個體系的靈魂是教學思想的轉變。舊的教學觀念是以教師爲中心,以傳授知識爲目的,忽視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把課本看作知識的發源體,把教師看作是知識的傳導體,把學生看作是知識的接受體。現代教學觀念強調確立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學生不只是知識的消費者,而且是知識的發現者。教師由只注重學習的結果轉向更重視學習的過程,並在指導學生經歷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這一教材體系的三大支柱是目標系統、訓練系統和檢測系統。

目標系統包括全套教材、每冊教材、每單元教材乃至每篇教材的教學目標。目標明確、適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把教學目標標準化、系統化、網絡化,是教材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每單元的教學目標,可以“導讀”的形式出現。每課的教學目標,可以體現在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思考練習”之中。

訓練系統是教材的主幹。爲了適應資訊化時代的需要,語文教學要特別重視從小培養能夠出口成章的說話能力,能夠一目十行的快速閱讀能力,能夠寫記敘文和常用應用文的作文能力以及能夠主動獲取、處理、加工、應用資訊的能力。還應把識字寫字、聽說讀寫、觀察思維以及學習態度、方法、習慣等要求分別列出,各自形成訓練序列,再根據低、中、高年級教學的階段性,把上述訓練重點分層有序地編排在各冊教材中,形成縱橫交錯的訓練網絡。爲了體現對學生學習的指導,還可以透過對重點詞、句、段等的畫、批、注,起到輔導、示範作用。教材還應採取措施,如編成開放的、可增刪調整的,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鼓勵教師根據教學需要改編重組,以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此外,教材要在落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增加彈性,比如,識字分“四會”“兩個會議”,課文分必讀、選讀,練習有必做、選做,做到因材施教,下要保底,上不封頂。

檢測系統可以對教學做到及時反饋、調控,以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各項訓練的落實。每課、每組可設計自我檢測的內容,每冊可設計重在測試聽說讀寫能力的樣題,引導老師對一學期的語文教學進行全面的檢測並作出實事求是的質量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