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論強化就業導向促進實用軟件人才培養論文

論文2.72W

論文關鍵詞:就業導向 實用軟件 人才培養

淺論強化就業導向促進實用軟件人才培養論文

論文摘要: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是軟件藍領的主要培養基地,但當今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與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之間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對口就業率相對較低。這就對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提出了“加強市場調研。明確高職軟件人才定位;發展優勢專業,強化辦學特色;創新辦學體制,走產學合作道路;引進國際先進經驗,深化教學改革;加強隱性課程建設,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辦學理念和要求。

軟件產業作爲一種“無污染、微能耗、高就業”的產業.是本世紀最具前景的新興產業之一。當前,隨着全球化的深入.世界軟件產業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還面臨着網絡化、全球化、服務化、開放化的轉型。發展和扶持軟件產業,是一個國家提高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參與全球化競爭所必須佔領的戰略制高點。

近年來,隨着軟件技術的日新月異和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加深,軟件產業面臨着新的發展機遇和形勢.對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如同傳統的工業、製造業一樣,軟件工業對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形結構。而我國軟件人才結構呈“紡錘型”:位於產業上層的軟件架構師、系統設計師嚴重短缺。同時屬於產業基礎的能夠熟練編程的技術工人或基礎程序員即“軟件藍領”也是非常稀少,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趨勢.而應該處於金字塔中層的系統工程師階層卻極大膨脹。

國家爲加快培養計算機人才,尤其是“軟件藍領”的培養2003年教育部在批准清華大學等35所本科院校試辦軟件學院的基礎上,又發文試辦了35所示範性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目前,除了示範性軟件職業技術院校培養的軟件人才外,在全國一千多所高職(專科)院校中80%以上的學校都開辦了計算機專業。但結果卻是:一邊是軟件產業缺乏大量藍領人才;另一邊卻是計算機專業高職畢業生就業難。人才結構失衡成爲制約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這雖然與畢業生就業期望值相關.但究其根本是目前我國高職教育軟件人才培養中尚存在一定問題

1高職計算機軟件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與企業實際需求差距較大。培養的學生不適應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實用性要求,例如一些學生計算機編程的理論掌握較好。但實際動手能力較弱,缺乏程序設計經驗的訓練。雖然拿到了計算機畢業的文憑.可是在實際的應聘中仍然難得市場的青睞。這就向計算機語言課提出了應由簡單的進階語言編程過渡到可視環境下的編程,以及依據市場的需求開發和設定具體項目課程,培養和促進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

(2)高職計算機軟件專業的定位不準。培養“軟件藍領”的主力軍——高職院校的定位在理論上較爲清楚。但在實際培養過程中仍然很模糊,並沒有形成定位準確、以技術應用爲主導、面向市場的軟件人才培養模式。計算機高職教育不同於普通高等教育。它的主要目標是培養計算機維護、項目管理、軟件編程、文檔寫作等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操作人才。然而,在實際培養過程中出現了兩種傾向:一是盲目向本科看齊,沿用傳統教育的培養模式,把高職教育辦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壓縮型教育,致使培養出來的軟件人才有理論、無實踐,不具備技術應用能力;另一種傾向是不考慮教育的層次性、滯後性,不分辨市場需求的真實性、飽和度,盲目跟進市場,才造成了高智商、低能兒的嚴重傾向。

(3)課程體系過於學科化,缺少實用化。我國高職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課程設定、教學方法多年來並無過多變化,大部分高職的教學計劃與本科院校雷同,學科體系的烙印仍然明顯。其教學大綱設定參考了本科教學計劃,而本科教學計劃很大程度是爲了培養本科、碩士、博士等高水平人才,是以學科體系爲中心,以傳授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強調遵循知識系統上的銜接性爲主體的教學模式,這種課程設定並不完全適合於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實踐表明,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不能簡單地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學模式,而應認真開展市場調研,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和就業狀況來確定教學目標和任務,並按照職業資格標準的要求,圍繞培養計算機軟件應用能力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作出相應地調整。目前,雖然大部分高職院校採取模組式教學,但其模組也只是將不同的課拼湊在一起,具體教學選擇時仍然遵循上述的原則。在教學方法方面,雖然基本上採用了理論與上機實踐相結合的授課方法,但仍然是以書本知識的講授爲主.採用邊講邊練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職業技能以及動手能力方面的培養相對不足。現在國際人才培養中盛行的“基於案例學習的設計”、“項目開發”等教學方法在高職院校還沒有廣泛推行。

(4)教學內容陳舊,教材相對滯後。軟件行業的發展基本上屬於以產品主導市場和技術的發展。而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在辦學上基本沿襲傳統的封閉式辦學.專業教學與社會市場相互脫離。因此,課程內容滯後於專業技術的更新與發展,教學中很難有反映新的軟件技術、新的軟件工具的應用等內容,尤其是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內容極少,導致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另外.在職業技能培養方面,職業性法律法規、國際和國家標準、文檔規範、安全性措施、維護管理經驗等重要內容基本上沒有進入教學:在職業素質的教育方面,如培育開拓精神、市場觀念、管理技巧、團隊精神、應變能力等舉措,尚沒有得到全面實施。同時,目前軟件技術平均l8個月更新換代一次,而高校教學使用的計算機專業教材,一般需要2~3年才能更新一次。因此,軟件業最新發展技術與傳統教材更新難以同步。這些問題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知識結構國際化程度低,與軟件行業的市場需求相脫節。

(5)單一的考評方式影響了培養目標的實現。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和規範的職業行爲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但是,目前高職院校對學生的考評形式單一,考覈的重點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教師的教學重點導向重書本知識傳授而忽略能力培養。同時,許多學校採用這種單一的`考評方式,衡量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和職業行爲規範及養成素質,導致課程形同虛設。另外,事實上,現在許多學校引進了職業資格的認證內容,這無疑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有很大的好處,但這種單一的考評方式扭曲了認證考試的真實目的,出現了許多學生手頭有很多職業資格證書,而在實際工作中連簡單的代碼都不會書寫的怪現象

2強化就業導向,促進計算機實用軟件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和創新

學校不僅承擔着把招收進來的學生培養成專業人才,還承擔着把他們輸送出去,成爲各個行業有用人才的重大職責。人才培養方案是依據一定的辦學指導思想和社會發展要求,爲完成人才培養目標而對教育教學內容進行的選擇.以形成一系列專業結構和課程結構。它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只有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不斷優化學科和專業結構、調整改革專業設定和課程體系,才能從知識和能力上不斷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筆者結合工作的實踐與思考,認爲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嘗試:

(1)加強市場調研,分析需求特點,明確人才定位。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高職計算機軟件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該定位於“軟件藍領”。而其作爲產業發展大量需求的基礎人才,需要面對具體的生產或服務對象,根據現實條件,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由於人才一般都有一定的技術領域限制,專業定向與職業方向的關係更爲密切,更加貼近社會生產實際和職業分工,同時,軟件業又是一個技術更新非常迅速的行業.其更新速度可以說在現有的所有行業中居於首位,因此,培養市場意識,加強對社會行業、企業的調研,對人才需求進行分析與預測,是保證專業適應社會經濟建設需求的必要條件。在對社會行業、企業的調研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問題:一是要充分關注技術發展對崗位與行業帶來的變化;二是要分析、研究、預測企業未來的人才需求特點,尋找專業生長點;三是要將這種調研活動制度化、定期化,從而保證在專業設定與建設過程中,能夠充分關注和適應行業動態。如無錫高等師範學校在大量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緊跟無錫經濟對服務外包人才的需求,開設“創意與軟件設計”專業,以五年制高職爲主體,以動漫、遊戲、軟件爲主幹專業,培養“外語十軟件+專業”的實用型複合型軟件人才。

(2)發展優勢專業,打造品牌專業,強化辦學特色。面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變化,高職院校在學科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的調整改革中,應密切聯繫經濟發展、傳統文化、國家產業結構體系的調整以及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辦出自己的專業特色。一是在學科結構的調整上.加大應用學科和新技術學科的發展力度,建立起與社會需要相適應的新的高職教育學科結構。二是在專業結構的調整上,壓縮社會需求量小的專業,擴展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上社會急需的新專業,改造傳統專業。透過這些調整。使高職教育的專業結構趨於科學合理。樹立大學科、跨學科觀念,按照“寬基礎,活模組、高素質、強技能”的原則,合理設定專業,儘可能避免重蹈以往專業劃分過細過窄的覆轍。三是在課程的建設與調整中,一方面應以市場需求爲導向.增加應用性的技能性課程的結構比例,並增加選修課的比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學校要把課程設定與學生職業發展、職業技能培訓、職業資格證書等結合起來,爲學生提供包括擇業、面試、溝通、人際關係、工作態度、團隊精神等方面的技能技巧訓練。

(3)創新辦學機制,深化辦學模式改革,走產學結合道路。發展軟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改革辦學體制,實行開放式辦學,吸收國內外優質的教育資源,深化產學合作,主動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探索“訂單式”培養、“前店後廠”、連鎖辦學等多樣化的辦學模式,爭取得到教育培訓企業、軟件園、IT企業的支援,共建實習基地和技術開發研究室等,聯合開展技術攻關,以增強辦學活力。軟件專業可以依託一個或多個大行業,實行產學研結合。使其成爲企業的培訓基地或開發公司。這樣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參加實際的軟件開發工作,有利於他們儘快成爲高素質實用型的技術人才:同時也可以尋找和確立合作的廠商,建立軟件廠商應用平臺.並以此爲基礎.要求每個專業明確IT認證資格證書。同時根據技能和認證要求開設相關課程。

(4)引進先進理念,深化教學改革,提高人才質量。分析美國、日本、印度等軟件業發達圍家的軟件人才教育,不難發現存在以下共同特點:首先是在教學上採取以項目案例爲導向、理論聯繫實際的方式。他們所有的課程都圍繞項目進行,並透過案例和項目貫穿一體,讓學生在“做中學”。教學更着重解決實踐問題,透過各種方法鍛鍊學生的實際丁作能力,所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掌握軟件工業標準流程、具有承擔國際軟件開發業務的複合性人才。其次,課程是軟件教育整個過程的核心。他們有專門負責課程開發的人員,在與如微軟、SUN等IT巨頭結盟的基礎上,課程開發緊隨軟件技術的發展與更新。這些專職人員負責不斷升級課程及課件.課程設定取得國際認證並推行國際通行技術證書,確保所培養的軟件人才能夠走上國際競爭的平臺。另外.在教材的建設和更新上由於與國際領先地位的軟件公司結成了聯盟,能夠做到在第一時間獲得這些公司的最新技術資料,然後集中富有實戰經驗的軟件開發人員和教育研究人員編寫最新教材.緊跟IT技術的發展變化不斷創造和改進教材編寫和課程設定,保證了教材最新、最實用。最後,多樣化的考試評價方式和標準,以考覈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實行終結性考覈與過程性考試相結合的方式,以實際技能爲導向,把實踐能力和項目能力納入考覈範圍,採用了筆試、機試、綜合作業、項目評審、畢業設計考覈等多樣化的方法,並以此全面衡量和控制教學質量。在我國高職計算機軟件教育中.應該引進上述國際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深化教學改革.使課程、教材及時反映軟件技術的新發展,打造軟件教育品牌。

(5)加強隱性課程建設,構建和諧育人環境,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良好的科技和人文交融的文化氛圍,對學生就能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要營造一個適合學生髮展的校園文化氛圍,以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爲抓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①舉辦各種專業知識講座,開展各類專業競賽,吸引學生主動而廣泛地參與,營造生動而健康的校園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②鼓勵學生社團的發展,讓學生透過參加社團活動鍛鍊自我管理能力:⑧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加強教育。網絡的高速發展已經使教育越來越具開放性,同時也爲教育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計算機專業教育中,只有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深化教學改革,使課程、教材及時反映軟件技術的新發展,才能辦出自己的專業特色,打造軟件教育的品牌。同時,應強化以人爲本的管理理念,真正從知識與能力、知識與技能上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才能實現高職院校計算機軟件人才培養與實際就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