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論文

論文3.06W

摘要: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各地區急需進階產業型應用人才,然而目前人才市場呈現出供求不均衡現象。儘管教育改革在不斷進行中,但在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調查中不難發現,目前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很多問題,而這也是影響人才流向的重要因素。本文將針對轉型發展大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現狀提出改善意見,談談如何透過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

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論文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教學能力;轉型發展

2003年,教育專家將我國高校劃分爲學術型、應用型及職業技術型三種基本類型[1]。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目標爲培養高層次技術應用型人才,與傳統學術科研型高校不同之處在於其更加註重實踐教學。隨着我國經濟轉型發展,高層次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進階產業型人才不僅在我國發達地區擁有廣闊發展前景,同樣體現在欠發達地區的人才需求上。但觀之市場人才需求,卻能發現其缺口量大,但人才卻無法對應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相關專業。尤其在欠發達地區,衆多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的學生最終選擇改行,致使人才供求環節不平衡,從而制約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在這其中,教育與社會需求的脫節常使得學生在畢業求職中屢屢受挫。於是大量的學生在遍尋不着適合的工作時便會懷疑自身從而放棄四年所學,常常最終加入更具有企業針對性的培訓機構學習,改行發展。而這樣的發展路徑對於地區經濟而言是不利的,這與教育中對於學生未來職業傾向定位不嚴謹、不準確脫不開關係,再則,學生於高校學習中所受實踐教育的不完善,影響其就業中的表現,也是行業人才數量不均衡的一個誘因。調查應用型高等院校學生教育模式可以發現現行教育的弊端[2]。一是專業實踐課程佔比較低,而學校的通識教育往往佔到50%,專業課程中的基礎課會佔到20%—30%,真正有實踐指導意義的課程一般爲10%左右,甚至有繼續壓縮課時的趨勢。二是通識教育與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繫不緊密,大量的基礎課程在教授理論之後卻無法與實踐應用結合。三是校企聯合往往成爲學生最後一學年中的實習經歷,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佔比最少,遠不足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四是以傳統固化的教學管理模式培養學生,桎梏了實踐教學所能發揮出的真正影響。上述教育現狀與教育工作者整體的教學管理模式僵化是分不開的。觀之應用型本科院校衡量應用型教師的能力標準通常爲以下三種情況[3]:一是具有高等院校教師資格證,同時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能夠進行基礎理論與實踐教學;二是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同時掌握着行業先進技術,能夠實現理論與應用雙重教學目的;三是具有教師與職業雙重資格認證。在相對重視教學能力的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對於聘用教師各方面尤其在教學能力上把關嚴格,會有試講試教考察。但在大學階段,囿於傳統教育方式,對於教師的學歷、資質、理論知識的要求嚴重蓋過了對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的要求。這在學術型院校中或許有益處,而在應用型院校中只會適得其反。

一、完善校內體制,促進基本教學能力提升

教師的教學能力作爲基本職業要求,高校內部必須加以重視。尤其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教師不僅要具有完備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同時要具有相應的教學能力,能夠制定教學目標、溝通師生、協調教學內容,合理地將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習內容教授給學生。因此,完善校內教育體制、改革用人標準、精準考覈目的能夠保障教師有效提高教學能力。其具體策略如下:一是要建設和諧統一的機制體制,以教學目的爲中心的校內各部門,如人事處、行政教學等輔助部門統一協調好教學工作,保障教師有能力提升的環境與途徑。二是要確定具體的實施方案,由輔助部門根據不同專業特點以及行業要求制訂細節完備的教學能力提升方案,並考慮用人標準的改革,加大以實踐教學爲目的的人才招聘,提高社會實踐技能強的兼職教師等,創建專業應用型師資隊伍。三即根據具體實行的教學效果構建科學的教學標準、聘用標準、考覈標準。促進教師間良好的競爭氛圍,以提升教學質量。四是要在具體提升教學能力方案中分層次制訂詳細計劃,根據教師以及專業特點系統性地整體提升教師能力。五要在考覈標準中細化其單位考覈目標,以教學目標爲基準,考察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單個教師教學能力水平,不僅要考察單一教師的能力如何,同時將應用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放入大的目標中,以團隊協作的力量促進教師整體水平的提升。

二、調整教師隊伍結構,提高實踐教學能力

在轉型發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由過去的精英教育轉變爲大衆教育,其人才培養重點在於社會應用型人才的塑造,由此帶來的顯著影響便是對於應用型教師的需求量增大。因此,合理看待現行市場標準,改變過去的教學理念對於學生未來發展十分有益。高校必須徹底改變原始的教師聘用標準,以更切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教師爲首選目標,併爲教師制定具有保障作用的'用人體制。其人才引進標準需要學歷、科研成果與教學能力並重,建設多元評價體系,平衡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詳細實施策略如下:一是加強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引進。高校多與企業聯合,並在合作過程中廣泛尋找具有高學歷、高技術能力的人才,理論上可將在行業、企業中工作多年,具備學歷高、職稱高、技術能力強、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豐富的人才擴充進應用型師資隊伍中來。二是將行業中的專家、經理人等具有高層次應用技術能力的人才請入高校,開展實踐知識、經驗教學等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學習內容。三是爲在校內任職教師提供完善的外部條件,建設符合學校自身特色的教師能力培養中心,深諳教育學理論,能夠結合實際完善教學能力培養的系統性方案。同時能夠體察社會動向,積極改革制訂教師能力培養計劃。根據教師自身特點,相應補全其所欠缺之處。如理論知識不夠完備的,透過知識講座、研討會等方式加強其專業性;對於基礎教學能力不足的,以團隊互助的方式引導其提高基本教學能力,開展相應的教學技巧比賽等;對於未出國教師,要提供其與國外教學經驗接觸的機會,構建國際交流平臺,促使在職教師不斷進步。

三、積極推動在職教師轉型,提升自我創新與學習能力

目前地方高校在職教師具備一定水準的應用教學能力的實爲少數,爲適應當地經濟發展,必須推動教師積極轉型。相應的實施策略如下:一要根據教師各自特點分層次、分批次進行轉型培養。重點轉型培養對象爲毫無企業實踐經驗的技術型教師,應與企業聯合,進入行業內部培養3—5年,增長其行業應用經驗。其次爲具有一定實踐經驗但年限不長的教師,與第一批轉型培養的教師一起實施長期培養計劃,鼓勵教師每隔一段時間利用3—5個月時間進入企業實踐培訓。二要統籌規劃具體的轉型策略。根據行業特點、專業發展方向、教師自身限制等規劃詳細的轉型方案,並由相應的學校部門審覈教師意見,做到分類、分層次、落實具體的培養目的。三在落實轉型培訓工作中,校方應鼓勵教師積極性,並建設相應可見平臺以供教師轉型培訓。如透過建立校內職業培訓、與企業聯合掛靠培養、科研合作、創建校辦企業、構建海外平臺等多種方式。

四、結束語

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認清楚現代社會發展趨勢,釐清經濟轉型背景下教育的改革大勢,不能過度保守亦不能冒進,合理體察社會動向才能安全度過經濟轉型期,這是爲學生負責,也是爲地區發展負責。

參考文獻:

[1]姚吉祥.國外院校提升教師實踐能力的成功經驗及對我國的啓示[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0,24(5):59-62.

[2]陳飛.應用型本科人才應用能力培養之探索[J].現代大學教育,2011,(4):76-79.

[3]陳立萬.論地方轉型高校應用型教師能力的提升[J].教育與職業,2015,(22):81-83.

作者:甘甜 于丹 郭姣 單位:呼倫貝爾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