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計劃範文

時間過得飛快,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工作,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學計劃,就是在準備做教學計劃吧。爲了讓您不再有寫不出教學計劃的苦悶,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計劃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計劃範文

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計劃1

一、總體目標

透過本計劃的實施,使青年教師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先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青年教師教學基本技能,培養青年教師教學組織、教學評價、教學研究、教學創新的能力,全面提升青年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

二、實施範圍

選聘和調入我校,承擔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理論課、實驗課教學任務,現任中級或中級以下職稱的在編在崗40歲以下青年教師。

三、實施項目

(一)新上崗教師試講項目

1、本項目旨在透過試講環節,使新上崗教師在同行教師的指導下受到課堂教學的規範訓練,幫助其客觀瞭解自身在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改進教學方法,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2、新上崗青年教師正式上課之前,院系須安排其進行試講,試講不少於2次,每次不少於1學時。試講由系主任(或實驗室主任)主持,學院主管教學副院長、教學督導、青年教師導師、教研室(或實驗室)同行教師參加,聽講人數不少於5人。試講後現場進行公開評議,幫助青年教師改進教學,並明確給出試講是否透過的結論。

3、新上崗教師試講透過後方可正式上課。試講未透過者,院系不得安排其作爲主講教師,應安排其他教師作爲主講教師,新上崗教師作爲輔導教師跟班聽課學習,1個月後重新安排試講。

(二)導師跟蹤指導項目

1、本項目旨在進一步落實青年教師導師制,透過導師對青年教師教學工作的跟蹤指導,幫助其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教風學風和敬業精神,培養其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能力、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教學組織和評價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學生溝通交往能力等。

2、學院應爲每位青年教師選派導師。導師應具有副高以上(含)職稱,作風正派,治學嚴謹,教學經驗豐富。每位導師以指導1—3名青年教師爲宜,指導期一般爲2年。學院也可聘請65週歲以下的離退休教師(不超過指導教師總數的三分之一)擔任青年教師導師。

3、新參加工作或新調入的青年教師到學院報到後一週內,學院應爲其選派導師,並要求青年教師主動與導師取得聯繫,由導師根據其承擔的教學任務,提出對課程教學工作的整體要求,安排其在上課前利用假期認真備課。

4、導師職責

在2年指導期內,導師應完成以下工作:

(1)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全面負責,透過聽課評議、審覈教案、交流指導等形式,對青年教師在師德教風、教書育人、教學準備、內容處理、課堂板書、語言表達、教學方法、講課技巧、考試命題、教學評價、教學研究、自學提高等各方面進行具體指導。

(2)每學年開學初,根據青年教師的知識能力結構和所承擔的教學任務,督促並指導青年教師制定學年度個人教學能力提升計劃;學年末檢查計劃落實情況。

(3)每學期聽本人指導的每位青年教師講課不少於6學時,審覈青年教師備課教案不少於6次,並及時反饋改進意見

(4)透過系主任(或實驗室主任)安排本人指導的青年教師每學期進行1—2次公開教學(每次2學時),學院教學督導、系主任、導師、教研室同行教師參加聽課;公開教學課後,由導師主持召開反饋交流會,參加評議教師不少於5人(不含青年教師本人),對公開課進行點評指導,提出改進意見。

(5)每學期負責審覈本人指導的青年教師所任課程的期中、期末試題,並明確簽註是否同意使用的意見;未經導師審覈同意的試題不得直接用於課程考試。

(6)參加院系組織的對指導期內的青年教師進行的學年度教學能力跟蹤考覈,並對所指導青年教師學年度教學能力提升情況進行客觀評價。

(7)每學期末,導師向學院提交本人所指導青年教師的學期工作書面記錄,作爲工作量計算的依據。

5、青年教師職責

在指導期內,青年教師應完成以下工作:

(1)主動聯繫取得導師的指導幫助,每學年開學初,制定學年度個人教學能力提升計劃,經導師簽字同意、系主任(或實驗室主任)審覈簽字後,一式三份,由學院、導師、青年教師各存一份,按照計劃開展工作。

(2)每學期聽同行教師的課不少於10學時(若本人導師有課,聽導師的課不少於4學時);透過聽課,學習體會其它教師的先進教學方法與經驗,虛心聽取導師、同行教師提出的改進意見。

(3)根據導師的安排,每學期進行1—2次公開教學(每次2學時),公開教學課後虛心聽取聽課教師提出的指導、改進意見。

(4)每學期主動向導師提交本人所任課程的期中、期末考試題,由導師予以審覈,並主動徵求修改意見;未經導師審覈簽字同意的試題不得直接用於課程考試。

(5)每學期末撰寫個人教學科研工作書面總結,經導師審閱簽字同意、系主任(或實驗室主任)審覈簽字後,上交學院作爲本人業務檔案留存。

(6)參加院系組織的學年度教學能力跟蹤考覈,虛心聽取考覈過程中對本人提出的改進意見和建議,並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努力改進完善。

(三)院系跟蹤考覈項目

1、各學院是青年教師“導師跟蹤指導項目”的實施組織單位,負責“導師跟蹤指導項目”各項工作的組織安排,將各項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系(或實驗室)以及導師和青年教師本人,並督促檢查工作落實情況。

2、每學年末,各學院應安排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跟蹤考覈的專項工作,對處於指導期內的每位青年教師進行跟蹤考覈;考覈一般以系(或實驗室)爲單位組織進行,也可以學院爲單位組織進行;考覈可採取青年教師彙報學年工作(特別是在教學能力提升方面導師及青年教師本人所做工作),學院主管教學副院長、教學督導、系主任(或實驗室主任)、導師、教研室同行教師代表討論評議,打分確定考覈結果的方式,對青年教師本年度教學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考覈,參加評議教師不少於5人(不含被考覈青年教師);考覈結果分優秀(平均分90以上)、合格(平均分60—90之間)、不合格(平均分60以下)三種,由學院存檔。

3、對跟蹤考覈滿2年、2次考覈結果均合格或優秀,教學能力好的青年教師,經學院黨政聯席會議審議透過,可視爲該青年教師的指導期結束;對2次考覈中有1次不合格者,該青年教師的指導期必須延長爲3年,並進行第3次考覈;對跟蹤考覈滿3年,經學院黨政聯席會議審議仍未透過者,由學院向人事處提出報告,調離教師崗位。

4、學院每年將青年教師指導期結束後的考覈結果與結論存檔,並報送人事處、教務處備案。

5、根據青年教師導師工作情況,結合學校有關政策,覈算導師的工作量並在校內津貼中予以體現。

6、對本院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計劃“導師跟蹤指導項目”和“院系跟蹤考覈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學年度總結,推廣好的做法和經驗,發現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對工作進行改進與完善。

(四)入職培訓與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項目

1、本項目側重於對青年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學習先進教育理念,使其熟悉和掌握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以及各環節的基本要求,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基本能力和素質;對青年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技能進行實際訓練,培養其利用資訊技術獲取、交流、處理、應用教學資訊的能力。

2、培訓分爲“入職培訓”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兩種,分別開展,採取分期分批舉辦培訓班的方式,透過集中授課、專題講座、典型報告、教學觀摩、課堂教學實踐與講評、綜合考覈等形式進行培訓。每學期舉辦1—2期,每期安排40—60名青年教師參加,培訓時間20學時左右。實施範圍內的每位青年教師須分別參加2個項目的培訓。

3、項目培訓由人事處組織實施。教育學院負責制訂入職培訓項目的培訓內容,教育技術與傳播學院負責制訂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項目的培訓內容,並選派任課教師開展培訓。其他學院組織本院青年教師參加培訓。

4、培訓內容和培訓過程要注重實踐操作與教學應用,要體現能力導向原則,注重青年教師實際教學能力的提高。

5、人事處負責對參加培訓的青年教師進行考勤管理,對培訓過程進行督導檢查。每期培訓結束後,由人事處、教育學院、教育技術與傳播學院組織對參加培訓的青年教師進行考覈,考覈合格者由學校頒發證書,考覈成績由人事處、教務處及教師所在學院備案,作爲教師資格認定和職務聘任的依據之一。考覈不合格者需安排再次培訓。

6、每期培訓結束後,教育學院、教育技術與傳播學院向人事處提交項目實施總結報告,提出對後續培訓工作的改進意見和建議。人事處負責對每期培訓項目進行工作總結,並向教育學院撥付培訓經費。

(五)講課比賽項目

1、本項目旨在檢驗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效果,增進青年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鼓勵青年教師中的教學能手脫穎而出,在全校範圍內形成廣大青年教師熱愛教學、研究教學、投入教學的良好氛圍和局面。

2、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在每年春季學期舉行,分學院、學校兩個層面開展;各學院舉行院級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在此基礎上,根據本學院青年教師人數多少,選拔推薦2—4名優秀選手參加校級青年教師講課比賽。

3、校級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由教務處負責組織,分文理科兩個組進行,每組20—30名青年教師參加,每組各設個人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6名;學校予以表彰獎勵。

4、比賽結束後,學校將組織每位獲獎個人在全校範圍內進行公開示範課,要求全校青年教師到場觀摩學習。

(六)教學進修、研修項目

1、本項目旨在拓展青年教師專業領域,優化青年教師知識結構,更新青年教師知識內容,提升青年教師業務水平。

2、學校創造條件支援青年教師到國內著名高校進行課程進修、參加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根據學院青年教師人數多少,每學年爲各學院提供1—3名爲期半年的青年教師課程進修名額,提供3—5名青年教師參加課程教學改革與教學建設研討會的`名額;由學院申報,教務處審覈同意,報主管教學副校長審批後執行,學校提供進修費、會議費、差旅費、住宿費,對青年教師在課程進修期間的教學工作量予以減免。

3、學校創造條件支援青年教師到企事業單位參與工作、鍛鍊研修,增強實踐經驗,建立校企聯合,積極培養“雙師型”教師;學校根據學院青年教師人數多少,每學年爲各學院提供1—2名青年教師赴企事業單位參與工作、鍛鍊研修;由學院申報,教務處審覈同意,報主管教學副校長審批後執行,學校給予合理的經費支援與教學工作量減免。

4、青年教師進修、研修結束後,要形成進修、研修書面總結報告,一式三份,分別報學院、教務處、人事處備案,並在本學院教師會議上彙報本人的進修、研修成果與感受,提出教學改革的意見和建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由主管教學副校長擔任組長,教務處處長、人事處處長、教育學院院長、教育技術與傳播學院院長任副組長,學校教學督導委員會文、理科組長,各學院主管教學副院長爲成員的西北師範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計劃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教務處,教務處處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在“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制訂工作計劃,開展具體工作。

(二)提高思想認識,切實落實工作

各學院要深刻認識到,青年教師作爲學校事業持續發展的後備力量,事關學院學校未來發展,各學院一定要高度重視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認真組織實施,把學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計劃”中的各項工作任務逐級逐層安排落實到位,並結合學院自身學科專業特點,創造性地開展本學院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工作,做到“工作到位、講求實效、不走過場”,切實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作爲學校、學院未來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爲學校、學院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三)加大經費支援力度

學校投入經費用於支援“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計劃”的實施,專款專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學校經費支援的效益。

(四)加強過程檢查,做好項目考覈,形成長效機制

計劃實施過程中,學校領導、教務處、人事處、學校教學督導委員會將對項目實施過程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各學院要按照本方案的工作要求,對本學院的各個工作項目加強督導檢查,定期進行考覈總結,發現不足並改進完善。

教務處、人事處對項目實施的總體情況進行認真總結,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推廣先進經驗,將好的做法與經驗及時整理彙總,形成我校青年教師培養成長的長效機制。

五、其它

1、“新上崗教師試講項目”從20xx年及以後新選聘或調入的青年教師開始執行。

2、屬本計劃實施範圍內的青年教師,若該教師已在導師指導下在我校承擔滿六學期以上本科教學任務,且自進入我校工作以來各學期的學生評教平均分達到90分以上,經教師本人申請、導師同意、所在系(或實驗室)推薦、學院教學督導組聽課考察、學院審覈同意後,可視爲該教師的“導師跟蹤指導項目”和“院系跟蹤考覈項目”透過,不再執行。其餘屬本計劃實施範圍內的青年教師,均應執行本計劃中的“導師跟蹤指導項目”和“院系跟蹤考覈項目”。

3、屬本計劃實施範圍內的青年教師,均應參加“入職培訓與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項目”。

4、本實施方案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計劃2

作爲一名英語教師,我這次很榮幸的獲得了這次極其寶貴的提升專業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機會,參加了我院舉行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活動。無論是從專家專題講座,骨幹教師示範課觀摩與比賽,教師典型發言,還是從所聽到所聞,每時每刻、每一堂課,都讓我有所感動和收穫,許多不可言語表達的收穫。經過活動,我無論在思想上,還是教學技能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以下是這些天的幾點體會:

一、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0xx年8月28日,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活動暨教學工作會如期舉行。首先由田校長介紹了我們的主講人,之後主講人進行了以創新爲主題的講座。在創新的四個方面中,他認爲創新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爲本,而以人爲本的內涵是堅持育人爲本,堅持學生主體等,而堅持學生主體要把學生當成權利主體,行爲主體和生命主體。而且不管是專家講座還是骨幹教師示範課中,學生完全處於一個主動地位,整個課堂在教師的掌控之下學生自己出主意,想辦法,是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才能。

他們的做法使我真正看到什麼纔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怎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操縱者,而知識的獲得,智力的發展,能力的形成,要靠學生自己去理解、感悟。

老師的思維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我們千萬不能拖着學生跑。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而是一種民主平等的關係,教師不能包辦代替學生的活動。他的作用是一種規範和引導。包括設計、調動、指導、調控和監督,教師全部活動的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自覺和積極性,最終教會學生學習。

二、注重實踐

丁立孝教授從國內外職業教育的發展模式一直介紹到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和其他國內先進高職院校的發展。我們從中瞭解到高職教育不同於本科教育,高職教育必須面向社會需求,面向崗位,這樣才能供有所求。這就要求我們高職老師注重實踐,積極地進行掛職鍛鍊,進工廠或單位實習。而且在我們學生的學習中存在嚴重的只學而不用的現象。語言的實踐性很強,如果只學而不用,就永遠也學不好。我們學語言的目的就是爲了應用,要學會在用中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興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不管是田建國教授還是丁立孝教授做專題報告,以及骨幹教師的講課當中,都注重了實踐的作用。

在實踐活動課中,教師不應僅限於三尺講臺,而是更多地融入學生之中,領着學生走向實踐活動,親身體驗,去指導、幫助、誘發學生的新的發現。教學由“我說你聽”變爲一起合作討論、商量,真正體現出了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三、重視課前師生互動交流

注意課前與學生的溝通,採取玩遊戲、聊天等各種形式的師生互動。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情緒,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減輕課堂學習的枯燥感。從教師們的講課中我發現,有效的課前熱身是調動孩子積極性的必備條件。

四、好教師不僅是教學方法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教育觀念的轉變。

8月28日至29日沃索思對外語學院的英語教師進行了現培訓。北京斯坦福英語的馮風博士講到,英語教師要反思語言與語言教學,大學教師處於教育的末端,學生表達交流有障礙,是由於他們教育前端基礎不好,而我們大學教師要從根源上分析並解決這些困難。語言的性質是技能,它的功用是用以交流的工具。因此要改變以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改變教育理念,讓學生多加練習,多問,多說。我們手中是一個個成長的生命,今天的孩子,明天的未來,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

田建國教授列舉了愛迪生、愛因斯坦等一系列名人的成長事蹟,說明了我們要轉變人才觀。這使我不禁想起我課堂上的孩子們,有的是渴望求知的眼神,有的好奇的問這問那,有的漫不經心,好像另有心事,有的在搞小動作,甚至是惡作劇。

其實,他們都是有思想的,各有各的個性。這就不同於工廠裏的生產,用一個統一的模具去塑造出相同的產品,這裏需要教育的機智,要懂教育,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作指導。所以,過去一味責怪他們調皮搗蛋,上課不專心,學習不努力,把責任全推在學生身上,真是有點糊塗。結果導致很多不良心理反應,抑制學生個性的發展。專家們的演講以及骨幹教師的授課使我如夢初醒,每一個人總有強項和弱項,我們要調整好心態,善待每一個學生,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多找成功的辦法,爲學生們的未來考慮。

五、加強專業文化學習,做一專多能的教師

要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這三天來專家的講座以及骨幹教師的課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他們用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旁徵博引給學員們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深受啓發。我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的責任和義務。就像心裏亮起了一盞明燈,透過各個方面的學習,讓我更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

六、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首先要課前充分做好備課準備。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從觀摩課可以看出,老師上好課的關鍵在於課前備課準備充分,要求學生做什麼、怎麼做、用多少時間做,非常清晰,學生的自主學習要求教師課前備課做足功夫。從教學程序也可看出,每一步要求老師備課做大量的工作:準備練習、出示嘗試問題、自學課本、第一次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練習。

同時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心理學實驗證明,有明確的目標可以節省60%的時間而獲得相同的學習效果,目標越明確,學生的學習動機越強烈。學習目標可以在課前集中展示,也可以在課中分散展示,展示的學習目標不宜太多,要明確而精簡,要突出重點和難點。其目的是用任務去驅動,確保學生“動”起來。提高課堂效率還要求教學形式多樣化,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動力源泉,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圍繞學習多開展不同形式的嘗試活動,如講、練、評、問、答、上黑板演練、多媒體視頻、音頻和動畫的使用、討論、表演、實驗、遊戲、小組競賽、學生的互助學習等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要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的思維,尊重學生的回答,尊重學生的提問,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起點。田建國教授要教師必須澄清的一個問題是什麼叫課堂教學答案,爲了闡述這個問題,他給我們講了很多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切資源性答案都是正確答案。這是我們在教學中容易忽視的問題,也是大多數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只許答對,不得答錯,否則不能坐下。

在我所接的幾個班級中都有這樣的現象,學生不敢回答問題,甚至怕回答問題,老師提出問題。他們儘可能迴避,就怕抽着他,要麼回答的聲音很小或者是乾脆不開口,爲什麼?他怕說錯,同學們要嘲笑他,老師要批評他。試想,這能有效促進教學資訊的溝通嗎?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嗎?聰明的孩子大多是數都是調皮的孩子,都是奇思怪想的孩子,當一個人在問爲什麼時,說明他會,如果“爲什麼”都不會問,說明他什麼都不會,根本沒有思考。

我們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這是一種能力的訓練,要營造一種氛圍,激起學生參與的熱情,激起學生創造情感的衝動,千萬不要認爲學生的怪想是異端邪術,一棍子給打死,這樣不是在培養人才,而是在扼殺人才。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提倡質疑,大膽質疑,對不同的回答,給予鼓勵,錯誤的回答給予引導糾正。總之,不以勝敗論英雄,不以結果定對錯。

八、注重科學研究

教師教書是一方面但是科研也很重要,我們要學做一名研究型教師。對於我們新教師來說可能參與一個大的課題比較難,但是科研意識卻不能忘記,它應該伴隨着我們的成長。因爲這種實踐加理論的科學方法可以加快我們的成長速度。例如,我們的教後感。把每次的成功之處和不足、困惑記錄下來。可以方便我們從中找到不足,總結經驗。當然,不足要透過教育專著或者向專家、老教師請教解決。

總之,能參加這次活動是一個難得的展的機遇,我必須抓住這次機會更好的發展自我,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適應學生髮展爲本的新觀念;提高將知識爲智慧、將理念爲方法的能力,適應綜合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新要求;提高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現代資訊技術有機事例的能力,充分利用資訊技術的發展爲教育和學習提供廣闊空間;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全面發展的綜合水平。

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計劃3

提升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依賴於教師隊伍的結構優化與知識更新,這需要從提升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做起。

20xx年12月,教育部會同相關部委印發了《關於加強高等學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意見指出,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力量,關係着高校發展的未來,關係着人才培養的未來,關係着教育事業的未來,從而明確了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在高校發展和教育事業發展中的戰略地位。

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依賴於教師隊伍的結構優化與知識更新,這需要從提升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做起。從高校教育發展趨勢來看,據教育部20xx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發佈的數字,我國高校專任教師數量從1991年到20xx年的20年間增幅高達244%,其中30歲以下的教師比例已佔到27.29%,31-35歲及36-40歲的教師比例分別佔教師總數的21.17%和16.59%,以上三類合計爲65.15%,可見,青年教師已經是教師的主體。

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高等學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來,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培訓在不同層面得到了強調,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爲兩個方面:

一是形式化問題。多數院校均制定了青年教師教育能力提升的相關規劃,既有學校層面,也有學院層面,但這些規劃千篇一律,規劃內容大而全,包括職業道德教育、語言表達能力、課堂組織教學、現代教育技能等諸方面,實際上這些均是教師入職教育的基本要求,由於流於形式,培訓效果並不突出。

二是考評問題。爲了快速促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高,運用督導聽課、嚴格考評、講課大賽等方式進行考評,由於形式僵硬,往往引起青年教師不滿,難以達到真正提升的目的。我們結合單位實際,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制定了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計劃方案。

以學生訴求爲導向的提升方案設計

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的目的是爲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計劃方案設計必須據此來進行。一流的大學必然有一流的教學。爲什麼一些大學的一些專業會受到社會的盛讚和人們的追捧,因爲它有好的師資、好的學風,能夠把學生培養成社會的棟樑。高水平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獲得科學知識,從而奠定其一生事業的堅實基礎。

透過召開學生座談會、家長座談會和青年教師座談會的方式來收集和梳理相關問題,並最終確定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的三大主題,即要專業、要自律、要學習。所謂要專業,即認真細緻的專業知識傳授,不但要講基礎,還要追蹤前沿;所謂要自律,即要求教師恪守教師職業道德,遵守課堂規範,對學生嚴格要求,不能在考試前透過劃重點的方式讓學生全部過關,看似皆大歡喜實則沒有擔負起傳授知識的責任。要學習,則是強調教師注重知識更新,運用專業理論對經濟社會中的重大問題進行解釋,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並學以致用。

以青年教師爲主體的設計理念

教學能力提升方案雖然是爲服務於人才培養制定的,但提升對象是青年教師,必須體現青年教師爲主體的提升設計理念。透過開展與青年教師的座談會、與個別青年教師單獨談話、與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座談的方式瞭解相關資訊,在此基礎上確定提升計劃的內容及進度安排。

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從三個層面進行設計,第一層面的設計是教師自我評價體系,即教師根據個人情況設計課堂教學應實現的具體標準,在學期初發放給學生,請學生對照標準監督並提出意見和建議,這也是提升計劃最重要的環節;第二層面是青年教師與指導教師和系主任透過溝通交流確定年度提升任務,每位青年教師的提升任務不盡相同,根據實際情況來定;第三層面是學院針對提升計劃的一系列政策及督導辦法,其目的是對提升計劃進行管理和支援。

項目化管理的激勵機制

由於傳統的職稱評定、學科建設等的指揮棒作用,重科研輕教學之風在高校普遍存在,對教學的投入不足,從而極大地約束了教學的發展。針對此,我們制定了詳細的規劃,加大對教學的投入,並把項目化管理引入教學管理中。人們對於當前人文社科領域的“項目化生存”討論很熱烈,“爭項目、拿經費”飽受批評。但“項目化生存”有其優勢,即有目標、有資源、有動力、有監督、有責任、有成果。爲什麼我們的教學在教學質量工程和教學日常管理諸方面均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就在於無目標、無資源、無動力、無監督、無責任,自然就無成果。

以教學系爲單位設立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計劃項目,遴選具有豐富教學經驗、豐厚教學成果並且長期在教學一線的教師作爲提升計劃的指導教師,成立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項目組,學院與項目組負責人簽訂提升計劃任務書,約定雙方的權利和任務,提供必要的經費和政策支援。各項目組內的青年教師則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制定“個人教學能力提升計劃書”,確定雙方任務、計劃執行具體內容、時間進度和目標,經個人、導師和系主任三方簽字備檔。

由於堅持任務導向、充分調研,並且引入項目化管理,從而形成有效的激勵,學生對教學的訴求充分反映在提升計劃內容中,青年教師在提升計劃的制定和執行中具有主動性,使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計劃獲得了廣泛而又堅實的羣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