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的論文

論文1.74W

摘要:漢語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之一,它具有思想美,意境美,音韻美等特點。新課標在低年級閱讀目標中指出:要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彙,積累語言。小學閱讀教學,不僅要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而且還必須指導學生積累語言。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的論文

關鍵詞:低年級;語言;興趣

進入二年級,詞彙量大大增加,文中的好詞好句甚多,如果只讓學生讀一讀,就把這些精妙的語言擱置一邊,那豈不是太可惜了?而且,詞句的積累對於日後寫作也是一種有利資源。那如何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呢?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指導學生在品味語言中體會語言的魅力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品味語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析比較法和感情朗讀法。有的詞句看似普通,卻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單靠讀一讀,想一想,是難以體會其中奧妙的。這時就可以用比較法(一是省略原句原段中的某些詞句與原句比較,二是用某他詞句替換原文的詞句,再與原文比較),聯繫生活實際,還原生活的方法,使學生體會原文遣詞造句的精妙所在。

如《我的家鄉》這篇課文,作者用很多優美的詞句,寫出月亮灣是個美麗的村子。在教“一羣羣魚兒在誰裏快活地游來游去”這個句子時,我出示另一句“魚兒在水裏遊”讓學生讀兩句話。說說你喜歡哪一句?爲什麼?接着讓學生透過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體會“一羣羣”寫出了魚多,“游來游去”說明小魚非常快活。我趁機再讓學生說出與“一羣羣”、“游來游去”結果像是的詞語,如“一粒粒”、“一陣陣”、“一張張”、“飛來飛去”、“跑來跑去”、“滾來滾去”等等,體會這些詞表達的含義,讓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語言的獨特美麗,培養興趣。

二、指導學生在掌握積累語言的方法中享受樂趣

(一)擴詞。二年級的生字量大大增加,每篇課文平均都有12個生字。每次教生字時,孩子們就特別興奮,因此他們喜歡給每個生字找朋友,而且每次學生組的詞都是老師意想不到的,如“蓋世無雙”、“應有盡有”、“美麗動人”、“丟三落四”、“傷心”、“受傷”、“傷腦筋”。每次下課鈴響了,學生們卻還在滔滔不絕地說:“老師,我來,”“老師,我還有”,我就趁機讓他們把這些詞語寫到自己的本子上,比一比誰積累的詞語多。學生興趣盎然。有了興趣,學生積累語言就會變得主動。

(二)講故事。

大部分農村孩子家裏買不起課外書,學校圖書室資源又有限,因此,老師可利用孩子喜歡聽故事的心理特點,讓學生講一些有趣的故事,讓學生在聽中說說你喜歡哪個詞。這既訓練了學生的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加強了學生對詞語的感悟能力。如我給學生講了一個《紅桃子的夢》,學生記下了“甜滋滋”、“孤零零”、“粉紅色的桃象節日的彩燈開滿了樹枝”、“牆壁是彩虹的顏色,家裏的東西都是用透明輕盈的白雲做成的”等詞句,可見他們對詞語有了一定的選擇性,對詞語的敏感度有所提高。學生掌握了積累語言的方法,就會在其中樂此不疲,成爲愛好。

三、指導學生在運用語言中激發興趣

(一)串詞。積累語言的目的是爲了運用,爲以後的寫作,與別人交流打下基礎。我仿照“希望英語雜誌”中,用幾個單詞來說一段話或者編個故事。學生放飛想象,充滿奇思妙想,碰撞出不少智慧的火花。

(二)在實踐中運用語言。在每週的語文活動課中,利用接龍、找反義詞或近義詞,指導學生運用積累的語言來進行比賽,或者指定一個意思,要求用不同的形式表達的'方式,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對學生摘記的優美詞句,要鼓勵學生在口頭交流中運用。學生最需要的是鼓勵和指導,不能讓學生失去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興趣。在口頭交流時,對學生的好詞好句,給予好的評價,有時學生口頭交流運用積累的語言,常出現堆砌詞藻的現象,對這些詞,哪些要保留,哪些要刪除,哪些要替換,要悉心指導。這樣,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慢慢體會到正確運用積累語言的方法。

(三)鼓勵學生在課外語言實踐中運用語言。積累語言必須要讓學生充分進行語言實踐。在閱讀課上,可用成語接龍方式,找近、反義詞方式,指定一個意思要求用各種形式表達的方式等,指導學生運用積累的語言,展現自己的語言能力。

四、與學生在語言在交流中增強學習興趣

對學生積累的語言,了採取多種形式組織交流。學生在交流中不僅互相學習,更重要的是可在其他同學的讚美中體會成功的快樂,增強積累語言的興趣。

(一)園地交流法。我在教室後面的學習園地中開闢了一塊好詞好句專欄。剛開始我是自己寫一些好詞好句,讓學生配合古詩文一起背誦。兩三個星期後,讓學生自己在園地中寫上自己學到的、看到的好詞好句,學生興趣極高,“暴跳如雷”、“美若天仙”、“引狼入室”、“對牛彈琴”、“紛紛揚揚”、“漫天飛舞”全在學生筆下。有了興趣,害怕學生不堅持嗎?

(二)讀書筆記。發給學生一個本子,在每篇課文教完後,讓學生摘錄喜歡的詞語或句子。像第二冊練習二第四題的朗讀詩歌,學生讀完後就摘錄了“金黃的”、“香甜的”、“整齊的”、“鮮紅的”等詞語;《多麼有趣的地方》,學生就摘錄了“活潑可愛”、“愉快”、“花兒朵朵開放,小樹迎着風兒輕輕地搖”等詞句;而在教完《雪被子》後,老師還未要求,學生就主動地說:“老師,我最喜歡第二句,要是我也像小麥苗那樣那多好啊”……可見學生對文中的優美詞句發生了興趣。有了興趣這個好老師,加上堅持,形成好的習慣,還怕以後寫不好作文嗎?

綜上所述,教師要在低年級閱讀目標中要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彙,積累語言。小學閱讀教學,不僅要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而且還必須指導學生積累語言,展現自己的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