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職業學校外國文學生活化教學法研究論文

論文3.03W

一、職校學生學習外國文學的意義

職業學校外國文學生活化教學法研究論文

(一)對提高學生的文學作品鑑賞能力和文化素養有重要意義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關於語文課的教學目標表述如下:“在初中語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以聽說讀寫爲標誌的語文能力,爲提高全面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能力奠定基礎。”職校學生的語文教學雖然建立在初中語文的基礎上,但已經在很多方面能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沒有高考壓力的職校學生有機會在更爲廣闊的教學環境中提高聽說讀寫能力,透過學習文學和文化提升語文素質。從社會需求和職業需求的角度而言,筆者所在的學校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商務韓語專業、商務日語專業,如果學生不能學習外國文學,瞭解外國文化,那麼將來在相關專業企業工作的過程中就會遇到困難。學好外國文學對於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是職業發展的保障之一,對外語專業的職校學生而言更是決定將來職業高度的基石。此外,提高文學鑑賞能力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必需,一個具備未來發展潛能的人才應該具備對文學作品、音樂、美術的鑑賞能力。這樣的人會更好地關注人類經驗,體會情感。如果學生缺少文學素養,缺乏來自外界的大量文化刺激,會對生長環境以外的人或事物一無所知,學習、思考和成長,就會有侷限和障礙。如果我國的學生缺少文學素養,就會影響素質教育的實施。

(二)學好外國文學對學生的成長髮展有重要意義

文學是各個民族、時代、國家精神特質的濃縮,學習外國文學有助於我們認識世界各地的文化風俗、風土人情,擴展視野。我們不僅要注重書籍的閱讀還要試圖多領略各地風情,外國文學就是我們領略世界風情最好的橋樑。同時,外國文學是人類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相比起中國文學,外國文學作品傳遞出正視人生、面對困難的責任感,有助於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注重作品的思想哲理性的西方文學對培養學生認知和思考的態度有所裨益。比較是認識事物、學習文學作品的重要方法,透過文學多種多樣的表達方式我們可以學習到一種不同於本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質、思想狀態。《老人與海》體現的不懼風浪猛鯊的生命讚歌和《最後一片葉子》中流露的溫情的生命關懷都是外國文學作品能傳遞的精神價值。透過對外國文學的學習,學生可以更爲全面地把握文學規律,汲取世界文化的營養。系統有效地學習外國文學除了有助於職校學生了解多國文化有助於其人生的成長。可惜的是很多職業學校的外國文學教學不受重視,教學方法停留在過去以字、詞、句、篇章背誦、分析爲主的傳統理念上。這種教學方法既培養不出現代企業需要的人才也不符合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他們學習外國文學的動力不足,沒有興趣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學習效果非常不理想。因此,筆者透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積累,嘗試着總結出符合學生、學校特點的生活化教學方法,並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和改進。

二、生活化教學法的具體實施與效果

職校文學教學主張學習的目的是瞭解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注重文學教學的生活化。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缺少文學閱讀學習的指導,不知道怎麼閱讀更不知道閱讀什麼作品。文學家之所以能寫出優秀的文學作品,與本人豐富的情感經歷和人生感悟有關,作家的這些生活體會也會直接反映在筆下的人物和故事中。學生如果在這方面閱讀有缺失,將很難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樂趣與思考,也很難完成前文提到的情感和完善人格養成的任務。因此筆者從三個方面來開展生活化教學。

(一)體會人類的普遍情感

閱讀文學作品能賦予人各種情感的體驗,給予人各種情感感受,學生能從不同作家的不同風格的文學描述中體會豐富的情感,有助於學生的人格養成。友情、愛情、親情在中西方文學中普遍存在,產生了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文學人物。相比較而言外國文學很多作品表現更爲直接,遺憾的是,我國很多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中外文學人物的分析顯得簡單粗暴,對學生的情感成熟是種傷害。例如語文教材中,無論是古代文學作品裏的焦仲卿還是現代文學作品裏的周樸園都是複雜的人物。可是教師的教學參考書和學生使用的練習冊上的習題中,對於人物形象的概括有些簡單和片面化。例如筆者在教授《項鍊》一文時,發現即使在現在,教參(《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審定教材語文教學參考書(第一冊)》)和學生的《指導用書》習題上仍然強調瑪蒂爾德的悲劇根源是源於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其實瑪蒂爾德的悲劇隨時會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如果教師一味強調“虛榮心”和“必然”的悲劇,學生的情感上就會缺少對小說人物的同情,當學生的周圍出現類似不幸的時候,難免會情感淡漠,正如羅素所說支配他一生的三種單純情感之一就是“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教師理應引導學生對這樣的遭遇心生同情,進而才能體會人物“堅強”“、誠實”的特質。同是《項鍊》,還有個看似次要人物的路瓦栽先生,這個人物的性格分析幾乎隱身在所有的教學參考書中,可是如果我們代入真實的生活場景細細品味這個人物,會發現他的豐富性。路瓦栽先生在生活產生劇變前的生活狀態是滿足於一頓肉湯,和妻子缺少交流,不懂妻子心意的小書記。項鍊丟失後,他沒有責備妻子,迅速作出決斷(“說你把項鍊的搭鉤弄壞了,正在修理。這樣,我們纔有週轉的時間。”),找不到項鍊後“決然”作出賠償的決定,然後日以繼夜一步一個腳印用勞動來償還。他和妻子開始共同朝着一個方向努力並戰勝了困境。只有當學生體會到人物的這些特質後,才能對文學人物進行公正評價。更有意義的是,學生能從人物對待生活波折的情感和方式的轉變中獲得力量面對真實的生活。在文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人格教育,不能停留在簡單定性的分析上,而應從真實生活的角度切入,只有走進人物,才能真正理解人物,也才能讓學生體會真實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二)在生活中體會文學

上好文學課,最難解決的困難不是如何分析作品內容,感受作者情感,傳遞主流價值觀。真正的難以逾越的鴻溝是如何把文學拉進學生的生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注意做好兩方面的工作: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建立起文學會充實自己的生活的觀念。建立起文學的生活方式,會使學生的生活更有內涵,更有品位,也有利於培養他們熱愛生命、關懷人性的素養。這比起成績來,更符合職校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首先,以跨學科的生活化教學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啓發他們去主動探尋作品。比如,學生對流行音樂的興趣大於對古典音樂的興趣;對快餐讀物的興趣大於對長篇經典的興趣;對作者情感經歷的興趣大於對作者生平簡歷的興趣。抓住這些特點,先從學生的角度入手,就能比較好地把握切入點。比如,筆者在教授葉芝的《當你老了》時,先讓學生聽了一首他們熟悉的水木年華的歌曲《一生有你》,再對照《當你老了》的譯本,學生會驚奇地發現《一生有你》的填詞和情感精髓幾乎複製了葉芝的原詩,學生對這樣跨世紀、跨國籍的遙遠致敬饒有興趣。葉芝的情感生活對其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介紹葉芝對茉德剛的愛戀過程和產生的詩篇會引發學生的求知慾。很多學生因此在課後自己去閱讀《他希望得到天堂中的錦繡》、《白鳥》等表達愛慕之情的詩歌。其次,讓學生建立起文學會更充實生活的觀念,學習外國文學能讓學生更好地觀照、充實自己的生活。外國文學尤其是西方文學的很多作者相較於我國作者更樂於直接表達情感,更具備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對美的大膽追求,也更善於從日常生活中引發哲學辯證的思考。學生透過學習外國文學,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的不足,可以讓自己的性格變得開朗樂觀。

(三)充實自己的專業生活

我們的外國文學教學應儘可能地與原作進行比照,以辨析和欣賞不同語言文學的獨特韻味和魅力。很多職業類學校都有一個或幾個語言專業,筆者任教的學校目前開設了英語、韓語、日語等語言商務類專業。學好外國文學也有助於學生的專業發展,充實學生的專業生活。筆者教的班級是商務英語專業,在教學過程中,一些詩歌作品就能以英語原文展現給學生,讓學生體會中西方文學的區別,體會到語言的魅力。比如葉芝的《當你老了》的押韻就能很好地體現西方詩歌的押韻特點,在中國的傳統詩詞中,押韻的方式基本只有押尾韻一種,西方詩歌的押韻方式則豐富得多,即便只押尾韻,也有多種組合。《當你老了》中每一個詩節都是壓ABBA的尾韻,除此之外還有長短韻、輕重韻的變化。再如,弗羅斯特的《NothingGoldCanStay》,如果以譯文《美景易逝》來展示,多少有些直白和單一。有條件的話,以部分研究原文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能儘可能地保留詩歌在翻譯過程中失去的味道,學生也能體會詩歌的魅力,與此同時提高了自己的專業能力。文學如果能成爲學生的生活方式,那麼他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更爲豐富,人格更爲健全。筆者任教的很多學生慢慢地開始養成閱讀的習慣,在課餘時間捧起書籍的時間也漸漸地多了起來。從長遠的效果來看,筆者在一個學期的教學結束後播放影片《午夜巴黎》,很多學生表示不會對其中出現衆多文學大家的名字感到陌生,也更容易理解電影中的人物關係和情節轉折;當2013年8月上映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出現在影院時,有的學生會在課間討論菲茲傑拉德。在生活中學習,以學習爲生活,對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種愉快而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