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

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就是針對小學階段的孩,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希望大家喜歡。

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

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1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從現有的現象中產生的思考。學生寫作水平的高低反映出學生的語文素養高低,甚至是思想道德素養的高低。當前,小學生的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很多,比如脫離生活實際,虛假作文。在低年級的寫話中就出現了形式化現象,缺少生活氣息。這不利於學生良好個性品質和良好文學素養的培養。

2、《語文新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實踐是學生獲取學習知識和技能最主要的途徑和方式。讓學生講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事,作文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喜歡作文,樂於作文的情感,點燃他們寫作的激情。

3、觀察和經驗總結的新發現。經過分析不難發現,只要學生親自經歷過、實踐過,寫出來的作文中,會有他們自己的想法、見解、體驗以及感悟。由此,我們認爲:在學生的起步作文階段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是對作文教學新秩序的創新建構,讓學生在作文中回到生活,在生活中體驗,在情境中體驗,在實踐中體驗,實現生命的自我提升,努力實現學生的自主作文,催化個體語言生命的成長。

如何讓學生從小樂於表達,體現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呢?我們確立了此課題研究,讓學生走向生活,讓作文走向生活,並從中探討總結出一些規律。

二、課題內容的界定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第二學段(3——4年級)是習作的起始階段”。因此,我們所說的“起步作文”指的是三年級的作文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 所謂“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聯繫生活講作文,把生活經驗語言化,把作文生活化,體現作文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以此來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增強作文學習的趣味。

“教學策略研究”是指研究作文教學過程中,爲實現提高學生習作興趣和習作水平而制定的、付諸於教學過程中實施的整體方案,包括研究合理組織教學過程,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師與學生所遵守的教學行爲程序等。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透過生活體驗、平等互助的情感交流,以及不定性的積極評價,樹立平等互助的師生、生生關係。

2、引導學生感受生活、深入體驗生活,是生活化作文教學重要的一面。透過多讀、多思、多寫,讓學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對生活化作文教學的信心。

3、透過課題研究,高效地達到小學中段作文訓練的要求,提高學生表達生活和體驗生活的能力,給作文以生活的靈性。

4、透過研究和實踐,總結出在小學中段起步作文教學中,開展生活化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內容和方法等,探索構建生活化作文教學的新模式,得出生活化作文教學的理論和操作性結論。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調查學生的習作現狀。

2、調查學生體驗和習作中的主、客觀障礙。

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4、研究生活化作文評語形式。

5、研究如何在生活話題中喚起學生的真實感受。

6、研究如何組織學生進行體驗。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1.研究範圍:研究參與人員所教學的班級,即:三年級1、2、3、4、5班。

2.研究時間:

第一階段:調查現狀,研究、分析現有的情況,爲進一步開展課題研究,做好準備。(2012.12 — 2013.1)

第二階段:開展理論學習、專題研討、主題訓練、教學觀摩等活動,積極研究階段。(2013.1 — 2013.11)

第三階段:收集教學案例,研究分析總結,形成經驗成果,撰寫研究報告。(2013.11 — 2013.12)

六、課題預期成效

1、預期成果

(1)讀書筆記 (2)案例彙總  (3)論文撰寫  (4)習作彙編   (5)結題報告

2、預期效果

(1)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和習作水平。

(2)總結歸納出起步作文生活化教學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

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2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我們是農村中學的老師,深知我們的學生生活缺少體驗,而且平常看的書又少,經常提起筆不知從何寫起。喜歡寫作文的學生在班上僅佔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一多學生感覺寫作文頭疼,害怕寫作文。每週兩節課的作文學生狀態很差,作文質量也不高,導致作文整體水平難以提高。

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我們的作文教學就應該走生活化的路子,而不是閉門造車,畫地爲牢的斜路。語文教學的老前輩葉聖陶先生主張,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只有在深入體驗生活的基礎上才能寫得這樣的話。因此指導學生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讓學生透過筆觸表達自己所感、所想就是我們作文教學的重點。讓學生用真實自然的語言傳遞自己的內心感受,體驗寫作的樂趣。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我們每天都在生活,每天都有或多或少的感受。作爲初中學生,他們有着活躍的思維,較強的求知慾,有着主觀的判斷,或者對自己,對老師,或者對周圍的一切人或事物。生活化的作文教學就是要指導他們用語言工具描述事物,分析問題,表達真善美的情感,從生活中學習寫作,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讓學生喜歡寫作,在寫作時有話說,講真話,能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進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初中語文新課程課標》提出“寫作” 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自我、認識世界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生活化作文就是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生活,關注社會,感受時代脈搏,讓他們在生活中體會、揣摩和豐富的生活語言,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體驗生活的感動和樂趣,再將生活的感悟透過恰當的文字形式表達出來,產生新的思想體驗的作文。本文從生活化作文的素材和教師指引兩方面來探討生活化作文的具體實踐問題。

一、生活化作文的素材。1、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學校是學生學習於生活的主要場所,學校生活中那些陪伴你成長的老師們、同學們,以及發生在班級裏各種各樣的事情都可以成爲學生筆下的素材;也可以把美麗的校園作爲作文的對象;還可以將學校裏各種豐富的活動當作寫作的素材。如:4月底的運動會,紅五月詩歌朗誦、唱紅校歌合唱比賽、中秋詩朗誦、國慶和元旦書畫展等,學生參與其中,多多少少都會有所觸動和感悟。有感而發就是好文章。

二、生活化的作文旨在在閱讀中指導寫作。閱讀量大,資訊量就會大,學生的語言表達、感悟理解等能力就會隨之提高。其次,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寫作熱情,評改作文中,採用教師主導下學生互批互改的教學方法,變單向評議爲多項互動,並適時地展覽,製作作文週刊等方式,提高學生主動性,從而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學習,生活。

研究內容

1、學生作文素材積累的生活化,在平常教學中,不斷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深入感知生活,思考生活,積累生活的素材;

2、作文指導評價的生活化,即指導學生把生活積累用於寫作溝通,從而用語言文字和文學手法描述真人真事,做到情感真摯、內容具體,立意積極向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3、教師下水文促進學生寫作的研究。讓研究教師更新教學觀念,認真貫徹實施新課程寫作教學理念,提高語文教師的寫作教學水平。

研究方法:

1、調查法:深入教學一線調查,瞭解掌握學生前後的變化。

2、測試法:透過每次考試學生作文成績,檢驗各階段成果;

3、行動研究法:定期和教研組成員研討,階段總結以及現場上課,聽課、評課、討論等。

4、問卷法:對師生進行問卷,這是最直接、最深入的調查。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策劃準備階段(2014年4月——8月) 蒐集資訊,並進行分類、篩選資訊

1、確定課題  2、制定課題《實施方案》3、查閱資料,學習相關理論,瞭解本課題研究領域的動態,進一步理解生活化作文教學的內涵。

(二)研究實施階段(2014年8月——2015年3月)

針對學生實際,安排實踐活動,開展各種形式的課題研究。如,問卷調查、話題沙龍等。

(三)總結提升階段(2015年3月——4月)準備課題結題工作,制定課題結題方案,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一)實踐性成果

(二)理論性成果

(三)論文,學生的作品

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3

一、課題的由來及界定

1.課題的由來

《語文新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語文課程的這一基本理念,奠定了語文教學走向開放、走向實踐、走向綜合的基礎,也爲作文生活化教學提供了政策背景。

大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爲生活化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論借鑑和廣闊的研究天地。作文活動本身是生活內容的一部分,在知識經濟時代,它已成爲一種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作文的內容即生活的內容,作文教學可以成爲生活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間有多大,作文的領域就有多廣,生活作文研究是我們在作文教學領域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作文是生活的再現、反映和創造,學生的生活內容是學生作文的基礎。沒有豐富的生活,就沒有內容豐富的作文。教師只有研究、瞭解、豐富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學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領、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繽紛的色彩。

而當前,小學生對作文可以說是恨之入骨,談作文色變,認爲寫作時無話可說,枯燥無味。究其原因,就是因爲學生的生活經歷太過單薄,沒有切實的感受,無法寫出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作文。這是本課題的由來所在。

2.課題的界定

所謂生活化作文教學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爲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爲學生作爲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習作,在學習習作過程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生活化習作教學植根於豐富的生活,因此,教學過程必將涉及多個智力領域,必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涉及多個智力領域的教學活動必然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充分調動學生多方面的智力潛能,提高學習活動的質量。此外,生活化作文教學消除了傳統習作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使多元智能都有了充分發展的機會,在真正意義上保證學生的全面、綜合的發展。

二、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1.研究目標

解除學生的畏作心理,讓學生養成熱愛生活、關注生活、善於思考、大膽創新的良好習慣。作文教學是育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作文就是教做人,學作文就是學做人,生活化作文教學能使學生寫出真、善、美的生活化習作,使學生敢於、勤於、善於,樂於說真言、寫實話、吐真情,培養學生依據生活作文的意識、興趣、能力、習慣以及對生活和習作負責任的態度,逐步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教學實踐能力及教學科研能力。

2.研究內容

(1)構建生活化的寫作素材

①享受學校生活。

②感受家庭生活。

③引進自然生活。

(2)學生髮展的研究:探索寫作素材的積累方法和途徑,引導學生體驗生活。

①在生活中訓練寫作。

②加強訓練方式的研究。

③在閱讀中訓練寫作。

(3)教師自我發展的研究:包括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教育教學能力、創新能力等。

①教師作文評語生活化

②教師在平時也要多涉獵各個方面的內容。

3.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

4.研究步驟及過程

第一階段:理論學習階段

認真學習相關理論,翻閱與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有關的論文和對課題研究有借鑑和指導作用的理論知識。以個人自學與集體學習、討論交流相結合;規定內容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第二階段:課堂研究階段

課題組教師在理論研究基礎上,研究學生,鑽研教材,思考創設有效的教學案例,進行課堂實踐。課後授課教師先反思,聽課教師談收穫和建議。在研討的過程中課題組教師體會了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的意義作用,逐步積累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方法。

第三階段:結題總結階段

完成各項成果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撰寫《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結題報告。

本課題研究人員:

主持人:逄淑燕,房寺鎮白塔寺小學語文教師,自畢業以來一直從事小學三、四年級的語文教學,積累了豐富的作文教學實踐經驗,對作文生活化教學有自己的見解和體會。

研究人員:曹玉燕,房寺鎮白塔寺小學語文教師,自畢業以來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作文教學風格。

自小課題開展以來,兩人均在承擔主要的研究任務。

三、研究成果與成效

近一年來,課題組全體教師紮紮實實進行課題研究,教師們的科研意識有所增強,理論水平有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增強,認爲上作文課是快樂的。現將成果與成效分述如下:

(一)文章類成果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我們勇於創新,敢於嘗試,勤於反思,善於總結。結合教學,做有心人,抓好每個能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練筆機會,善於捕捉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各類有價值的資訊,及時記錄、存檔。透過練筆、座談、測試、觀察等方法,定期瞭解學生作文生活化學習的進展情況。透過該課題研究,老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教師的素質得到了提升,並在此過程中形成了以下多種理論性的研究成果,透過文字在博客中展示出來。

1.專題徵文與研究論文

撰寫了多篇關於生活化作文教學的論文,爲小課題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理論依據,並被多次轉載。

2.教育敘事和教育案例

撰寫了多篇關於生活化作文教學的教育敘事和教育案例,爲小課題的研究提供了事實基礎。

3.教學反思與教學設計

撰寫了多篇關於生活化作文教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在實踐教學中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4.研究感悟、研究隨筆等

撰寫了多篇關於生活化作文教學的研究感悟、研究隨筆等,爲小課題的研究增添了色彩。

(二)實踐類成果

1. 學生掌握了寫作素材的積累方法和途徑,豐富了學生的寫作內容,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

生活作文指導課的開設,使學生開始關注自己的生活細節。孩子們在玩耍過程中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產生了興趣,使孩子們的情感體驗得到了豐富和提升,習作能力迅速提高。

課題活動讓孩子更團結,班級更有凝聚力,學生的習作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在各級徵文評獎活動中,王美雪同學、於鵬飛同學的習作獲獎。

2. 構建了一個令師生滿意的生活化的作文教學模式,促進了作文教學改革。

我們把課堂教學作爲課題研究的主陣地,構建了生活化的作文教學模式:體驗激趣---回憶再現---互動交流---方法引路---習作評析。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習作教育資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構建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作文教學體系。透過尋找教材與學生生活的結合點,精心組織學習活動和探究活動,加強了課題的實踐研究,從活動入手,創設的自主、體驗、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改變師生生活。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學作文,寫作文。生活化作文教學模式的營造,發揚了教學民主、創設和諧氛圍,學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學習的主人,習作的主人,因而心情舒暢,思維活躍,求知慾旺盛,學生的習作也煥發出了生命的活力。

3. 探索出了多樣的學生練筆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優化了作文教學。

我們力求對語文書中每一組的口語交際與習作進行精心的設計,讓學生在有生活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練筆,還透過“班級日記”、 “週記”、“閱讀與寫作”等不同的練筆途徑,讓學生感悟生活,創造生活,激發習作的興趣和動機,把遊覽到的風景名勝,瞭解到的風土人情,收看到的電視新聞,洞悉到的時事要聞,蒐集到的學校大事、班級趣聞等等一一表述出來,重視每次練筆後的交流與展示。多鼓勵學生“寫好以後讀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和我們分享習作的快樂”“把習作和圖畫貼在教室裏,讓大家欣賞”“寫完後,可以讀給你寫的那個人聽聽”“讀給同學聽”“讀給大家聽”,每週推出3名練筆“小明星”,請他們朗讀自己的美文,其他同學逐人發言談感受、說體會、找差距、學好詞。在習作交流中培育學習的成就感,也讓每週登場亮相的同學樹立習作的信心、找到寫作的樂趣。學生逐步認識到習作是一種交際的工具,是生活的需要,從而也促進了作文教學的優化。

四、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1.存在的問題

(1)近一年的課題研究工作,總體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有少數學生的習作的興趣、態度和能力還是比較差的,作文對他們來說還是苦差事。所以,不管在以後的工作中遇到什麼困難,我們一定會多關注學困生。

(2)教師講評作文的方法仍須進一步探索。作文講評是對學生寫作實踐全面檢查分析的總結,對學生寫作具有重要意義。據資料表明,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大都喜歡上講評課,因爲它既是師生思想認識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學生期待的一次重要資訊反饋。因而,對作文後的講評方式,如何讓作文講評與生活更貼近,有待進一步的創新、改革。

2.改進措施

(1)透過研究和實踐,達到小學生作文的訓練要求,提高表達生活和思想的能力,給作文以生活的靈性,力克作文虛假空洞現象,使小學生的作文能力能基本適應社會生活的發展,促進人的發展。

(2)繼續開展作文活動。凡學校有重要的活動,巧妙設計,開展有關作文活動,達到練筆的機會;對於重大紀念活動,開展演講、講故事比賽等。

(3)繼續每週透過班會傳播學生的優秀習作、透過黑板報公佈發表學生習作的情況,加大對學生寫作的宣傳力度。

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4

一、 課題的提出:

從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看,教師主要以命題作文爲主,學生的習作普遍存在假話、空話、套話、抄襲也相當嚴重,個別學生乾脆就不寫作文。究其原因:作文與學生生活、學習嚴重脫離,學生無內容可寫。葉聖陶老先生早就指出:“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說明了生活對於寫作的重要性。作文教學應該讓學生直接參與生活實踐活動,廣泛接觸自然、社會生活,以拓寬學生視野,豐富習作素材,而且在實踐活動中受到品德、情感的陶冶。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以及認知規律,以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爲出發點,我將“小學生活化作文”作爲課題,旨在讓學生“在生活中作文,在作文中做人”。

二、課題研究目標

1、將作文教學與學生生活充分聯繫起來,讓學生在樸實無華、絢爛多姿的生活中廣泛吸取營養,在接觸美麗的大自然及社會風情中陶冶情操,給作文以生活的靈性,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與寫作動機,克服作文虛假空洞現象,從而體驗寫作的樂趣,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與認識能力,真正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2、透過研究和實踐,總結出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基本途徑、基本目標、內容的組織、方法的選擇、教學程序的設計,得出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的理論與操作性結論。構建小學作文教學生活模式。

三、課題研究內容:

1、創設有利於作文教學的環境,實現學生從“怕寫”到“願寫”的轉化,達到會寫、樂寫。

2、貫徹“大語文”的教學思想,走“生活作文”之路,豐富寫作素材,激發表達慾望,提高習作水平,讓學生綜合素質和諧發展。

3、追求多種形式的生活作文表達方式,豐富生活作文的寫作內容。

4、構建開放的作文教學模式。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教師應廣泛接觸學生全面觀察學生要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和用心體驗周圍世界和現實生活,並及時做好記錄,爲寫作而積累。

2.葉聖陶的教育教學思想。修訂版“大綱”也強調,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要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改變單調的課堂作文教學模式,創設良好的交流機會,有利於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

五、課題研究方法及過程

研究方法:採用文獻法、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研究過程:我們進行生活作文研究,首先理清的一個思路就是生活與作文的關係,即:作文即做人,教文以教道,生活與作文是統一的,生活作文是富於生活教育之中的。

1、.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

(1)享受校園生活

抓好每天在校時間,安排讀、講、說的機會。儘量利用校園裏的一切活動,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透過觀察、記錄、交流,學生不但佔有了大量鮮活的第一手寫作素材,而且切實感受到了時時處處有生活,用筆去描繪生活,讚美生活。如每天利用晨會時間向學生進行一句話教育。“以書爲伴,終生受益!”、“學會傾聽,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讓這些富有哲理又有教育意義的話,每天出現,日積月累,學生收穫頗多。每天安排上課前的3分鐘演講活動,內容不限,天文地理、人情世態、社會自然、包羅萬象,但不得重複;形式多樣,可以是社會熱點、焦點,可以是自己的所思所想,可以是日記、散文,也可是詩歌、故事。。同時課題活動與重大節日結合起來,如運動會上寫的`廣播稿;比賽後寫的賽後感想;迎“六一”、慶祝“教師節”提出的活動方案等等,爲學生創設練筆的機會,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認識世界,認識自我,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2)感受家庭生活。

放學後、星期天,學生常和父母一起參加家務勞動,這些勞動生活可成爲寫作的一個重要內容。讓學生寫些日記、留言條、請假條,書信等。如種植花草樹木,讓他們瞭解植物的生長過程;飼養蟲魚鳥獸,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參與家務勞動,體驗勞動的滋味等,引導學生把這一切裝進自己的“作文素材庫”。我們曾開展《今日我當家》學生家庭生活活動,在此項活動中學生用20元錢,真正的體驗了當家買菜做飯的經歷,活動中學生感受頗深:很多同學明白買菜要買既便宜又新鮮的;洗菜要用流動的水,不能長時間泡菜;切菜更需要長時間練就刀功、炒菜的學問更大:倒油前鍋裏不能有水,油熱多長時間可以放菜等等生活常識。活動中有的學生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有的學生改變了自己的消費觀念,學會理財;也有在活動中只顧自己,不管父母的自私孩子,讓家長看到了今後教育的方向。

(3)關注社會生活。

社會是個大學校,它具有廣闊的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自主實踐後,再嘗試練筆。如在今年3、12植樹節時,組織學生在秦嶺腳下開展植樹活動,學生寫的《我植樹我快樂》真實具體;在陝西尋找繩王活動期間,學生積極參與,透過校、縣、市層層選拔,我校在西安市跳繩比賽中獲得三等獎,學生的那份熱情也被電視臺陝西教育電視臺錄成宣傳片,在《e起挑戰》節目中滾動播出;13年借“家鄉文化大搜尋” 主題隊會活動的開展,孩子們透過收集資料,調查訪問了解戶縣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建築風格、美食特產等,從而寫出了《誇家鄉愛家鄉》、《做文明的陝西人》等多篇佳作,做了兩期校級優秀習作展覽;我們還組織學生慰問孤寡老人,尋找文明人,統計交通違規行爲等社會活動。學生透過體驗生活,情感有了積蓄,從而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習作動機,進入描繪社會生活情境作文中去。

(4)引進自然生活。

美麗神奇的大自然,它不僅屬於畫家,更屬於小學生。和學生一起來到學校對面的綠花帶內尋找春天;去離學校近的湯河公園,欣賞五月的牡丹、芍藥,八月的荷花,九月的菊花,湯河水的變化;讓學生仔細觀察一年四季的風;看一看特有的大海。如我們“遊牡丹園”活動,學生不僅感受到了花美,寫出了《花兒朵朵開》的寫景習作,也感受到了人們賞花、畫花、愛花的熱情,瞭解現在牡丹的生長情況和有些遊客的摘花、踏花的不文明行爲,寫出了《花美人不美》等獨特視角的習作,並和牡丹園的管理人員一起行動起來,寫倡議書。

2.抓好課堂主渠道,探索“生活化”作文教學新模式

(1)改進作文課堂教學,啓發學生將作文與生活相結合,寫具有真情實感的生活作文,是本課題研究的核心任務之一,因此我們加強了作文指導課的研究。對記實文指導做了(體驗激趣+回憶再現+互動交流+方法引路=習作)的嘗試:

第一步:激發興趣,體驗生活。精心設計導語、故事、活動、遊戲等,撥動學生心絃,豐富生活體驗,激發習作興趣。如學生寫《我的媽媽》,不妨先安排“採訪活動”,讓孩子們先去採訪爸爸、爺爺、奶奶、姥姥、乃至伯伯、叔叔、鄰居和同事,問問他們眼中媽媽的形象。使孩子們更深刻地瞭解自己的媽媽,從而爲寫作好準備。

第二步:個體思憶,再現生活。採用多種手段,開啟學生記憶視窗,再現生活細節。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這個優勢,在網絡上下載相關的圖片以及配套音樂,自己錄製的錄像短片等真實的場景,可將學生帶入一個他們身邊經常發生的小事當中,使他們如臨其境。記得以《值日》爲題習作,孩子們在留心觀察值日後完成習作,初稿寫得還是不盡人意。課上播放錄製的值日場景,在關鍵時刻如值日時的拿笤帚時的姿勢;掃地時的動作;擦玻璃時的神態;蹲地時的語言,適當暫停定格,給學生以交流的時間,想象回憶自己值日時的點滴,學生交流後積極投入到寫作當中,一節課下來學生的習作抓住了感動的瞬間,豐富了寫作的內容。

第三步:互動完善,思考生活。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對生活的認識,拓寬思路。如在比賽成敗後,讓學生總結經驗教訓,交流賽後感受,小小的思想裏,並不比老師想得少,在大家的集思廣益下,任何困難都能找到最佳的解決辦法。

第四步:寫好開頭,構思立意。在寫作時許多同學冥思苦想半天就是寫不出來,有時七拼八湊但總覺得不滿意。爲了讓學生寫好習作的開頭,向學生介紹好掌握的開頭方法如:開門見山法、渲染氣氛法、設定懸念法、名言、警句、詩歌引用法、故事匯入法等等。學生在閱讀到好的文章,也可在班裏的“好書齊分享”時間裏交流。教師堅持典型引路,視情況適時下水示範,幫助學生排除習作障礙。

第五步:筆述成文,記錄生活。

有了前幾步的鋪墊,要力求學生如實表達,事實是什麼樣的就寫成什麼樣,不要寫走樣,更不能瞎編,說假話。

(2)重視習作後的評改

“批改”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學生批改作文,不僅能促進學生寫作而且能讓學生在不斷品嚐成功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學習、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好習慣。在作文教學中,我嘗試讓學生參與講評,使他們成爲評議的主角。在組織五年級的學生評改作文采取了以下形式:①班級評改。挑選兩篇對比性較強的學生習作,由習作者本人朗讀後,全班同學參照講評要點進行評議,進行對比評改,在充分肯定作者成績的同時,找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見,進行客觀評價。②分組評改。在集體修改之後,可組織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評改。分組時,教師將學生按寫作能力高低搭配分組,指派能力強的學生擔任組長。評改時,由組長朗讀習作,其他組員認真聽。讀完後,組長組織組員發表對習作的意見,並由組長歸納小結後工工整整地書寫在習作後面。採用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在修改別人習作的同時,提高自己評價作文的能力和表達能力。③教師評改。教師批改時,不但要看原文,還要看小組對原文的批改,對雙方都進行評改。教師批改時,要把學生在文章寫作中表現好的方面(比如文章好的結構,好的句子,用得好的詞語等)都點出來,加以表揚,同樣在不好的地方也應寫明理由和修改意見。在每個學期的學期中和學期末對有代表性的師生共同評改後的學生習作加以展示,對細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能寫出真情實感的習作給予表揚。

3. 透過多樣的練筆形式,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觀察,以豐富生活,積累情感;多思考,以獲取靈感,提高認識;多練筆,以表達意願,鞏固技法。引導學生從“我”的世界走向“周圍的世界”,從“我”的生活走向“社會羣體”的生活。從作文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我們透過體驗生活的豐富多彩,鼓勵學生用筆把它記錄下來。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能寫幾句,就寫幾句 。這樣,每天都有同學習作。定期評比,評出班內的“最佳作者”、“最佳讀者”。評比的重點是感情是否真摯和語言是否順暢。評出的優秀日記,每天都要抽空讓小作者在班裏朗讀,並向優秀刊物推薦發表。使學生養成隨時隨地觀察生活、記錄生活的習慣,使他們的眼睛和大腦迅速敏銳起來。也使學生健步踏入一個“生活——寫作——生活”的良性循環軌道,可以把讀和寫、寫和評、寫作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到寫作的輕鬆,協作的快樂。當孩子拿到日記本時,家長也會爭相閱讀,品頭論足。於是更促進了教師、家長和學生的交流。

六、課題研究成果

1. 學生掌握寫作的基本技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生活作文指導課的開設,使學生開始關注自己的生活細節。孩子們在玩耍過程中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產生了興趣,使孩子們的情感體驗得到了豐富和提升,習作能力迅速提高。課題活動讓孩子更團結,班級更有凝聚力,學生的習作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已形成的學生作品集有《七彩生活》。

2.生活化的作文教學模式推進了作文教學的改革。

我把課堂教學作爲課題研究的主陣地,構建了生活化的作文教學模式:體驗激趣-——回憶再現——互動交流-——方法引路-——習作評析。    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習作教育資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構建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作文教學體系。透過尋找教材與學生生活的結合點,精心組織學習活動和探究活動,從活動入手,創設的自主、體驗、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學作文,寫作文。生活化作文教學模式的營造,發揚了教學民主、創設和諧氛圍,學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學習的主人,習作的主人,因而心情舒暢,思維活躍,求知慾旺盛,學生的習作也煥發出了生命的活力。

3.多種形式的練筆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慾望和靈感。

在教學中我針對語文書中每一組的口語交際與習作進行精心的設計,讓學生在有生活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練筆,還透過“影評”、“週記”、“徵文”等不同的練筆途徑,讓學生感悟生活,創造生活,激發習作的興趣和動機,把遊覽到的風景名勝,瞭解到的家鄉風土人情,收看到的電視新聞,蒐集到的學校大事、班級趣聞等等一一表述出來,重視每次練筆後的交流與展示。多鼓勵學生“讀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和我們分享習作的快樂”,“把習作貼在教室裏,讓大家欣賞”,每週推出5名練筆“小明星”,請他們朗讀自己的美文,其他同學談感受、說體會、學好詞。在習作交流中培育學習的成就感,也讓每週登場亮相的同學樹立習作的信心、找到寫作的樂趣和靈感。從而也促進了作文教學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