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研究論文

論文2.48W

摘要:由於智障兒童自身的缺陷導致其語文學習存在障礙,所以,給智障兒童營造優越而適宜的學習環境,將教育融入到智障兒童的生活當中去,讓孩子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本文透過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總結出智障兒童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幾點策略,以期對智障兒童的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研究論文

關鍵詞:智障兒童;語文教學;生活化;探究

智障兒童由於其自身存在的身體及智力缺陷,導致對其進行教育的難度較大。加上近年來,我國智障兒童的數量也在增加,這就給智障兒童教育者提出了新難題和考驗,培智學校結合智障兒童的發展趨勢及特點,逐漸轉變教學方式和方法,生活化教學成爲培智學校最重要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語文教學又是最基礎也是最首要的教學內容,培養智障兒童準確流利地講話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爲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智障兒童語文教學效果,廣大培智教師逐漸探索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新模式,從而讓每個智障生最大限度地融入社會、融入家庭、融入生活。

一、智障兒童語文教學生活化研究背景

目前,我國智障兒童的數量有增無減,這部分特殊兒童由於受到智力影響,學習能力較弱,他們多數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對學習興趣不高甚至不懂得什麼是學習、怎樣去學習。這就要求培智教師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高度關注這些孩子,緊密結合他們的認知、習慣、特點等,先研究與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和策略,然後針對不同的智障兒童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結合他們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等,將語文教學融入到生活中去,尋找合適的教學內容,增加語文課堂生活化內容,讓語文教學回歸自然生活,貼近生活,這是目前我們培智學校要共同努力實現的教學目標。

二、智障兒童語文教學生活化可行性研究

(一)生活教育理論具有可行性偉大教育家盧梭讓愛彌兒生活在自然中,讓他從遊戲、種植、木工的勞動中習得知識、得到感悟,他的實踐證明,生活實踐可以造就孩子,孩子可以在生活中學習各種知識和本領。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認爲:“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生活中教育學生,具有直觀和感知深刻的特點,因此生活化教育理論不僅具有可行性,而且還具有高效性。

(二)建構主義理論認爲生活化教學具有可行性皮亞傑的知識構建理論認爲:“生活是在自己本身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主動的活動內容中構建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就是說,人們是要在各種各樣的生活體驗中獲得對事物、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的,沒有生活這個載體,學習就是空談。所以,學習並不是把知識從一個人的頭腦轉移給另一個人的頭腦,而是學習主體透過生活體驗,結合理論知識進行積累和提升的[1]。對於智障兒童的教育,首先是讓其能夠學習生活的本領,語文教育則是培養其正常溝通交流的能力。由於智障兒童接受能力較差,只有結合他們熟悉的生活環境及生活情境,反覆運用、強調,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智障兒童教學生活化策略研究

(1)廣大培智教師要提高自身素養、提高生活化教學的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直接影響到智障兒童的學習效果,因此,廣大培智教師一定要透過學習、研究、考察等方式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以適應新形勢下智障兒童的語文教學要求,達到提高智障兒童語文學習水平的能力。

(2)在課堂中引入生活化元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智障兒童智力發展相對較慢,教師要儘量在課堂上引入學生生活的內容和場景,引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儘量讓智障兒童感受到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內容中來。培智教師可以適當地根據教學內容,採取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製作PPT,播放影像資料,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等等,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度,讓智障兒童充分掌握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技能和常識,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有利於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能夠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2]。

(3)將智障兒童帶到課外去,讓他們接觸生活和大自然,在親身體驗中學習語文知識。雖然教室是實習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的場所,但教學不一定要在教室內進行。教師可以結合語文教學內容,適當地把孩子們帶到戶外,帶到大自然中去,讓他們直接接觸事物,比在教室裏枯燥的講解,孩子們會理解得更快更好一些。另外,戶外學習生活更有利於智障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與利於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健康的心智。廣大培智教師一定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更加開放、更加高效的室外生活化教學方法,將語文教學和智障兒童的生活聯繫起來,讓課堂變得更加的生動、活潑、高效。

(4)培智學校要結合教學大綱要求,不管改革教學方式方法。隨着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學的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廣大培智學校要結合形式需要,培養和提高廣大語文教學的教學能力,改革不適應新形勢的教學方式方法,結合智障兒童的自身特點,採取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綜合多種手段將生活化教學形成一種教學常態,給學生一個輕鬆而有效的學習環境,讓智障兒童能夠快樂地成長[3]。夏丏尊先生有段名言:“學校是個池,學生是魚,而師愛則是水。若無師愛,那麼,無水之池,無水之魚的結果是不言而喻的。”而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好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爲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任何教育都是需要付出愛的教育,作爲培智學校的教師,本身從事的就是更爲特殊的教育,用愛付出,用心鑽研,科學施教,是我們這些從教者應該做到的。

參考文獻

[1]黃華.基於智障兒童語文教學中生活化現象的思考[J].學苑教育,2014,(4):36.

[2]周娟.智障兒童語文教學生活化研究[J].教育論壇,2016,(6):23.

作者:李佳娜 單位: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育智輔讀學校

第二篇:小學語文教學的小組合作學習調控

摘要:在學生接受教育的各個階段中,小學階段雖然不是最爲中間的部分,但其也對學生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只有在小學打好基礎,才能夠更好地進行後續學習,因此近年來我國也越發重視小學教育。本文將圍繞關於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應用來展開關於小學語文教學的相關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組織與調控;問題;改善措施

1前言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其主要指的是如今應用效果較好的一種教學手段,應用重點在於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並應用一些方式使學生之間能夠透過交流、學習提升彼此的成績和整體素養。在應用該教學法時,教師必須調整自身心態,充分貫徹我國新課改中關於提升學生主體地位的理念,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

2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2.1分組不合理

分組學習與其他的教學方式不同,其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更高,需要學生的深入配合,但要發揮其作用,還需要教師根據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對教學內容的分析來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分組,使每一個組別的學生都可以做到取長補短、發揮出自身最大的作用。然而實際教學中,很多應用該教學法的小學語文課堂都會出現分組不合理現象,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除了教師對部分學生實的際情況瞭解不透徹外,也與教師全權把握分組情況有關,因爲學生在此環節中無法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只能夠被動接受教師的分組,這也會對學生的熱情造成影響。

2.2評價方式落後

課堂教學評價一直都存在,傳統方式是教師單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但很明顯如今此種方式已經不再適用。雖然近年來我國教育領域更新了評價系統,使得評價機制變得更加多元化,卻也依然有很多待優化之處,如在分組教學中,教師並未做到對學生的全面評價,不僅評價方式單一,評價的內容也不豐富,往往只針對某幾個小部分,甚至有些教師只針對學習極好或極不好的學生進行評價,卻並未對中等學生進行有效評價。

2.3學習內容缺乏規劃

課改後,小學語文教材有了變化,所學的知識無論在數量上或是在難易程度上均有所提升,這也使得教學任務大大加重了,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也成了很多教師思考的問題。分組學習中,需要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圍繞該目標來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但如今很多教師對分組學習法有認知偏差,如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促使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互動上,卻忽略了對學習內容的整合,久而久之出現了學生漫無目的的交談,不僅大大浪費了課堂時間,也沒能夠使學生學到真正的知識[1]。

3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調控的相關措施

3.1科學分組

科學分組是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作用的前提,因此今後應針對學生的分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首先需要語文教師掌握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是學生的優勢和劣勢,如有些學生的理解能力強,有些學生的背誦能力強,有些學生喜愛發言,有些學生喜愛做題等。只有充分掌握這些資訊,才能夠避免出現學生職能重疊的情況。在分組後,教師也應告知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應的任務,不要試圖讓其他人完成,一般來講小學生對教師的話有着較高的執行力,只要教師嚴格要求即可。

3.2優化評價方式

評價體系應得到完善,不僅要使評價方式多樣化,也要拓寬評價內容,不要緊緊圍繞在學習成績上,且要注意分寸和教師的措辭,儘量使用激勵式話語,切勿出現貶低學生、髒話等情況,具體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校方倡導教師在課堂上引進新式評價體系;二,摒棄以往教師單方面評價學生的方式,可以給予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價的機會;三,同學之間的評價也至關重要,可以是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評價,也可以是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價,亦或是針對某一個學生的某些做法、見解進行討論和評價,充分調動課堂氛圍[2]。

3.3科學規劃學習內容

學習內容的規劃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有了目標纔有了前進的方向,因此教師應將整個學期的教學重點確定下來,並確定下每節課的重點,如小學語文S版中的《司馬光》和《烏鴉喝水》,其均是教學的重點篇章,且在新教材出現後也沒有被替換,可見其重要性。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索文章內涵,如烏鴉喝水看似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烏鴉卻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使自己成功,學生也應在遇到事情時努力尋找解決的辦法,而不是輕易放棄,從中掌握做人的道理。

3.4提升師生素養

如今強調人文教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因此無論是應用何種教學法,首先都應使學生和教師的綜合素養得到保證,甚至是提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根據實踐對教學法進行完善,同時也是增強師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併爲之付出行動[3]。

4結語

綜上所述,透過教學實踐能夠清晰地發現,該法固然有良好的應用效果,但在實際應用中卻依然存在些許問題,此些問題若不能夠得到良好的解決,勢必會對今後的教學造成深遠影響。今後,我國教育界應持續加強對各種新式教學法的探索,並對已經投入使用的教學手段進行考察和改進,以便於能夠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爲國家、爲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潤琴.積極倡導合作學習——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J].科學大衆(科學教育),2010,(1):66.

[2]龔莉.自主參與合作交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應用的新思考[J].才智,2014,(2):37,40.

[3]呂翠花.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0):117.

作者:黃家良 單位:廣西東興市江平鎮江龍小學

第三篇:小學語文教學的評價體系對策

摘要:隨着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對教學評價體進行合理的優化也系逐漸成爲小學教育工作者所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立足於小學語文的教學現狀,着重對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的優化進行了分析,以期能夠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體系;優化對策

構建合理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可以爲小學語文教師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學評價方法和科學的教學評價標準。應用全面系統性教學評價體系對小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以及結果等進行評價,有助於語文教學更有針對性地不斷提高。透過合理的優化語文教學的評價體系,是推動小學語文教學不斷改革及創新的重要方式。

1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

1.1多元化試題體系

要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更加合理的構建,應該對小學語文的試題體系進行優化改革,使考試試題能夠與小學生學習需求更爲貼近。首先要確保試題的趣味性。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試卷上及試題要求中對易錯點給予提示,使用彰性鼓勵性的語言體現教師對學生的關懷。這種鼓勵性的試題,小學生也會更容易接受。第二,試題應該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是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水平,所以試題也應圍繞着小學生綜合能力進行設計。將小學生知識及能力的水平、學習的過程及方法態度、情感以及價值觀的收穫等來作爲設計試題時的重點,可以讓小學生以評價來了解自身語文能力,也更可以使學生反思自己的語文學習觀[1]。

1.2動態化評價體系

動態化的教學評價體系首先就要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進行評價,課堂是小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因此利用課堂測試能夠有效地檢驗學生學習的成果,使學生的學習成果得以快速有效的體現出來。並且透過課堂的考察形式能夠分散考察,在每節課中都考察一部分,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壓力,並且有助於發揮評價效果。第二要在實踐活動當中進行評價,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好玩,因此在實踐活動當中開展的考察,有助於小學生更好地參與其中,並真實地展現學生的個人能力。例如考察小學生朗讀的能力時,教師就可以透過分角色的朗讀來對學生進行能力的考察,這樣可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當中更自然地表現出自身的能力。

2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優化策略分析

2.1對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內容進行優化

針對評價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優化,是開展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改革及創新的前提基礎。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往往過於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不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只有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優化,纔可以更好地優化評價的方法,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評價的效益[2]。實現教學評價內容的全面化,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重視起來,對學生各項不同能力的提升都進行考察,在考察中大致需要針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度進行考察,對學生學習的過程以及運用的方式進行考察,還要對學生的情感以及價值觀進行考察,只有從這三方面如數進行考察,才能夠實現全面化的教學體系評價。例如在情感及價值觀的考察中,在講解完《靜夜思》之後,教師要讓學生積極的探討李白在詩中想要表達怎樣的感情,以及自己透過讀詩感受到了什麼,這樣才能更好地瞭解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收穫,也才能使教學的評價體系更加的系統和完整。

2.2對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標準進行優化

教學評價的標準是在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當中的重要標尺。只有應用公正的教學評價標準,才能夠進一步提升課堂評價的有效性。一刀切式的教學評價標準,會讓教學評價的結果失去公平性,不僅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可能使部分小學生產生強烈的優越感,這樣的評價標準並不科學。在評價標準的制定中,要大膽突破對學生統一化要求,結合着小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與之相應的教學評價標準,進行差異化的評價,這樣才能更好地突出學生的個性化,也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例如講講了《手捧空花盆》這節課時,可能有些學生僅僅只記得了部分的生詞,對課文的內容也只有大致的瞭解,但由於部分學困生的學習和領悟能力有限,因此教師並不能統一要求學生達到統一的掌握標準,此時應該對學困生給予鼓勵和幫助,積極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的效率,逐步改善學困生的學習難點。

2.3對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方式進行優化

透過對教學評價的方式進行合理的優化,能夠使小學語文的教學評價更加具有活力。合理有效的評價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學的質量水平,教師可以應用賞識性的評價方法進行評價,在實際教學中努力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關注學生的優勢方面,對學生的長處進行適當的表揚,這樣能夠有效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學生朗讀課文之後,發現學生在發音上存在一定的問題,但也要充分的肯定學生朗讀的流暢性,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讓學生更有收穫。

3結語

小學語文的教學評價體系合理與否,與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是否能夠有效地實現有着直接的關係。注重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培養,應用合理有效的教學評價制度對教學課堂的評價實踐進行優化,使教師能夠在教學活動當中充分發揮出其引導作用,這有助於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只有應用合理的評價方法,才能更科學地進行教學資訊反饋,教學實踐活動也才更有效益。

參考文獻:

[1]付佳佳.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的探討[J].才智,2016,(3):74.

[2]孟衛華.網絡環境下高職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分析[J].知識經濟,2017,(23):140,142.

[3]欒貽愛.語文教學評價標準的歷史嬗變與現實啓示[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4,(6):29-35.

作者:張鮮花 單位:江西省景德鎮市昌江區古城小學

第四篇:微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摘要: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教育得以迅速發展。尤其是微時代的來臨,使得小學語文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具體表現在教學手段的豐富與教學理念的改變。微課程作爲一個新興的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應用,能夠使得課堂教學更爲高效。本文在闡述微課程的主要特點基礎上,進一步詳細分析了微課程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應用,旨在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微課程;小學語文;應用

所謂微課程,主要是以教學視頻爲主要載體,教師針對某一教學知識點或者是教學環節設計的一種可視化、並支援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網絡課程。相比傳統的教學資源具有諸多優勢,主要包括短小精悍、交互性強等優點,深受廣大教師與學生的喜愛。如何能夠將微課程更好的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已然成爲當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最爲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鑑於此,本文對“微課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具有一定的價值意義。

一、微課程的主要特點分析

微課程主要特點,總結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時間短、微課程的時長一般在5分鐘以上,8分鐘以下,最長不會超過10分鐘;(2)內容精簡,微課程的製作,本身就是針對某一知識點或者是某一教學環節,主要目的是爲了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的學習;(3)微課程內容較少,並且使用方便,當前製作的微課視頻主要由rm、wmv以及flv等格式,並且視頻大小通常爲幾十兆,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下載瀏覽;(4)情景化資源,微課程可以透過錄製視頻,創設一個真實的教學環境,便於學生親身體驗,從而有助於學生理解,進而有助於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1]。總而言之,微課程相比傳統課程而言,其特點可謂是優點,當前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的應用,有助於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微課程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具體應用分析

現如今,微課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能夠在語文教學各環節加以應用,便於微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接下來對微課程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應用加以詳細介紹:(一)微課程在課前匯入環節的應用衆所周知,良好的開端便是成功的一半,小學語文教學也是一樣,良好的匯入將能夠活躍整堂課的氛圍,便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從而有助於學習效率的提升[2]。例如教師在教學《竊讀記》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匯入環節應用微課程加以介紹作者,同時需要加以文字、圖畫的介紹,能夠讓學生體驗到作者所處年代的生活方式與習慣,便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與此同時,學生透過微課程能夠初步瞭解到老北京的生活,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由此可見,微課程在匯入環節的應用,有助於良好氛圍的營造,便於學生後續學習效率的提升。再比如在教學《晏子使楚》一課時,教師完全可以製作有關周總理外交故事的微課程,並在匯入環節播放,待到微課程結束之後,教師立即轉回到課文當中教學,透過周總理的外交故事引出晏子便於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從而有助於學習效率的提升。(二)微課程應用於重難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作爲教學作爲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尤爲重要的一部分,同時也是語文教學當中的.一大難點。現如今,班級當中存在大部分的學困時均是由於自身作文水平不夠,影響到了整體語文水平的提升。最爲嚴重的是作文水平低下的學生由於自身寫作能力不足,寫出的作文經常出現低級錯誤,本可以透過同學交流方式加以解決,但是表現出極度不情願,只願意讓教師批改,導致學生自身的寫作水平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不利於教師突破重難點教學[3]。爲此,教師便可以透過微課程加以詳解,有助於學生激發寫作興趣,從而有助於提升學生作文修改水平,進而有助於作文水平的提升。例如教師在小學作爲教學時,爲了激發學生作文修改興趣,可以播放這樣一則視頻《四色筆》,視頻當中的學生透過準備了三色筆,有黑、綠、紅。學生寫作主要是用黑色筆,修改時主要使用綠色筆與藍色筆,教師修改或者點評主要是使用紅色筆。上述過程,均是採用了不同色彩的筆,學生便能清楚看出學生互動的過程,同時有助於學生掌握寫作技巧與方法。除此之外,學生能夠在修改過程中,增強了團隊協作能力,最爲主要的是學生的作爲水平能夠在自我修改與互相修改過程中得以有效的提高。(三)微課程在拓展延伸環節的應用小學語文學習之後,有效的運用能夠增加學生知識的掌握度與實踐運用能力。爲此,教師有必要在一堂課教學之後,選擇性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便於學生及時向課外延伸。值得注意的是在拓展延伸之後,需要及時反饋學生課外學習情況,便於提升學生課外學習效率。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利用課外資源,促使學生視野更爲開闊,有助於學生語文學習與運用積極性的提升,從而有助於語文學習效率的提升[4]。微課程在在這一環節的使用,能夠讓學生對課外拓展的內容更爲清楚,從而有助於閱讀興趣的增加,降低學習難度。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之後,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後,對大自然一些動物的探究欲得以激發,但是苦於自身的生活範圍較爲狹窄,可見到的小動物並不多。鑑於此,教師可以在授課之後,播放《小動物尾巴妙用》,待到學生看完視頻之後,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小動物尾巴具有什麼用處。學生透過課外閱讀資料,能夠了解到小動物尾巴的諸多用處,不僅僅能夠擴展知識視野,還有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科學資訊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資訊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已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微課程作爲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利用現代資訊技術,針對某一環節或者是某一知識點設計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微課程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應用,可謂是十分廣泛的,可以在各環節當中插入微課程,能夠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爲此,教師有必要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微課程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應用,以此促進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春瑩.淺議小學語文微課程設計[J].現代交際,2015,(02):208.

[2]張潤柳.基於微課程的小學語文MOOC平臺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資訊化,2015,(18):30-32.

[3]朱鳳華.基於微課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5):91-92.

[4]李鴻.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學週刊,2017,(28):149-150.

作者:歐豔芹 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新驛鎮高吳橋學校

第五篇:小學語文教學的國學元素分析

摘要:小學教育作爲義務教育的基礎性階段,在教學內容上應該不斷加以創新,使教學內容能夠充分做到與時俱進。小學語文在小學教育中承載着祖國的希望與未來。小學生學好語文,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語文教學中不斷加入國學元素,這不僅是作爲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所必備的基本素養,而且是中華文化不斷傳承的需要。本文聯繫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現狀,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國學元素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國學元素

中華文化的發展是源遠流長而且是博大精深的,它也體現了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中所有的傳承以及發展,對中華文化的學習是作爲華夏兒女所必備的能力。小學生作爲祖國明天的希望,肩負着傳承中華文化的歷史使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斷注入國學元素,這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也是作爲中華兒女所必需的學習的內容,這也是不斷弘揚和發展中華精神所必需的經歷的過程。因此,國學元素在小學語文教學實際中逐漸被小學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但是國學元素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發展也不是特別完美的,就目前的情形來看,也存在着一定的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夠重視起來。

一、國學元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發展狀況

在目前的小學教育體系中,教師開展語文教學任務都是根據教材的編寫來進行的,語文教材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科學習的主要媒介,也是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主要手段。教材編寫的合理性也直接影響了小學生對於語文知識的吸收情況。但是,就目前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來看,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爲例,國學元素在教材內容的設定上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人教版語文教材上涉及到國學元素的教學內容只有《古詩詞兩首》這樣的內容,相比較其他的語文教學內容,國學元素在語文教材中的比重偏低,國學元素在語文教學內容上得不到重視[1]。此外,語文在教學內容上,對國學元素的解讀大多是認爲文言文的教學內容,這就導致學生從心理上認爲對於國學的學習就是對古老的文言文學習,認爲文言文晦澀難懂,學生從心理上抗拒對於文言文的學習,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對語文國學內容學習興趣的喪失,甚至產生厭學的心理。

二、加強小學語文國學教學內容的策略

(一)在教學內容上不斷添加國學元素國學元素在小學教學內容上想要得到更好的體現,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必須能夠以小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在結合教材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將國學元素融合進語文教學的實際中。國學元素的範圍較爲廣泛,國學經典著作在我國文學史上更是佔據了半壁江山,小學生的年紀小,思維的理解能力尚未達到理解較難文章的程度,因此,對於一些經典的並且理解起來較爲困難的文言文類文章,小學語文教師還是應當避免向學生進行傳授[2]。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聯繫語文教材上的教學內容,向學生有意識的傳授一些論語等簡單的國學元素知識,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組第十七課《孔子拜師》的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將論語結合進教學的內容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等,教師將這些簡單易懂的論語傳授給學生,並向學生解釋內在的含義,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論語裏面的智慧。(二)改變教學方法在小學教育中,語文教師在不斷將國學元素注入教學內容中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在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創新,小學生對學習的定性的都不太高,思維的跳動使他們難以特別專注地進行學習,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很重要,它關係着學生學習注意力的集中。教師在進行國學內容教學實際的開展過程當中,可以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在教學內容上做一些拓展,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曹衝稱象》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在進行教學內容的同時,給學生介紹一些關於曹衝的其他一些典故,例如,《智救庫吏》,這樣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可以使學生了解到歷史上的典故,加深了對於國學元素的學習。(三)增加趣味性教學內容教師應當結合當前小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在教學內容上,注重增加趣味性。教師可以將國學內容透過小故事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眼前,例如,在語文教學中增設《弟子規》的內容,教師可以將弟子規的內容用小故事講述出來,不斷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使學生透過白話與文言相結合的形式,加深對於《弟子規》內容的理解,有意識的向學生傳遞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使國學元素在語文教學中的目的以更好的體現[3]。

三、結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更需要學校能夠從小學生抓起,不斷在語文教學中增加國學元素,使學生在中華文化的學習中,不斷學習中華傳統美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國學元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出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文翔."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挖掘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元素教育的新舉措[J].新課程上旬,2016,(11):14.

[2]周書容.試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元素的滲透[J].讀書文摘,2016,(25):216.

[3]王華萍.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國學元素教育[J].新課程小學,2014,(8):139.

作者:孫梅 單位:安徽省濉溪縣楊柳中心學校明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