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資訊技術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的大學論文

論文1.29W

(一)資訊技術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的大學論文

一、高中資訊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資訊技術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的大學論文

1.1資訊技術課堂課程地位不高

高中課程中設定資訊教育課歷來已久,其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各社會階層的廣泛認可,認爲掌握資訊技術將是走入未來社會的重要能力。但是在高考招生制度的影響下,高中資訊技術教育並沒有得到學校的重視。其次,由於資訊技術並沒有納入到高考的範疇當中,評價高中辦學水平、質量其根本條件仍是高考升學率。在這一條件下,學校、教師、考試不得不從行動上和思想上忽視資訊技術教育,狠抓文化課的教育與學習。從整體上看,不論是高中、初中還是小學,資訊技術教育地位都處於地下的狀況,甚至在某些學校出現了資訊技術教師輔助教學的現象,沒有充分的精力與實踐去研究資訊教育本身。從而導致資訊技術教育普遍效率得不到提高、乃至流於形式。

1.2課程設定與教學方法不合理

我國大部分學校由於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高中資訊技術課更多的往往以一種選修課的形式組合到課程表之中。其次,由於受到高考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普遍實施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很多學校依然採用以成績爲主的單一評判標準,資訊技術教育並沒有得到校方的充分重視。此外,從學生角度來看,對資訊技術課的學習必然會影響到其他文化課的學習成績,爲了進一步提升自己在高考中的競爭力,提高文化課成績別然會主動放棄資訊技術課的學習,從而將跟多的時間投入到高考科目學習當中。從整體上看,我國大部分高中資訊技術老師幾乎都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來教授課程,但是受到學校師資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資訊技術教學素質普遍不高,在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很難達到資訊技術教育應有的效果,提升學生的計算機使用能力及水平。甚至在某些高中還普遍存在着這樣一種現象,即資訊技術僅僅是一個便利教學的工具,即使沒有資訊技術,同樣也能夠透過發揮教師高中資訊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趙月大窪縣第三進階中學遼寧盤錦124200主觀能動性進行課程講授,從而學生失去了同計算機接觸的機會,進而也導致計算機成爲擺設,甚至淪落爲應付上級領導部門巡視檢查的工具。

1.3教師專業素質有待提升

在資訊技術教師的招聘方面,我國大部分高中並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從而也就導致高中學校計算機技術人才普遍缺乏的現象。由於教師自身專業素質較低、現代教育意識薄弱,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也就必然無法發揮出教師應有的引導作用。隨着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但是高中資訊技術教師的高度缺乏、資訊技術教育老師進修難,在這些條件的限制下,大量資訊技術教師其教學水平得不到提升、資訊技術知識得不到更新。不僅如此,高中中的資訊技術老師現代教育意識較爲薄弱,很多人認爲資訊技術教育僅僅就是計算機課,將資訊技術課作爲打字課來進行學習,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老師爲了節省時間、方便教學,採用單純理論講授的方式來進行資訊技術課的學習,導致學生學習資訊技術的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就更不用說資訊教育課教學效果得到實現了。

二、提高高中資訊技術教學質量的對策研究

2.1與時俱進,轉變傳統教育觀念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只有提高資訊技術教育的認識、同高中升學率有機結合才能夠實現資訊技術教育教學觀念的提高。但是這一點卻很難在我國現階段的教育事業中得到發展,實際上開展資訊技術教育和轉變教育觀念、模式並不矛盾,更不會對高中升學率產生影響。因此,資訊技術教育必須要得到校方和學生的充分重視,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取得資訊技術教育的良好效果。學校應整合資訊技術教育資源、鞏固硬軟件教學設施;教師要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提升自身專業素質與水平;學生要充分認清形勢,努力學習,在這一系列措施的落實下力爭實現一個良好的資訊技術教育、學習環境,從根本上取得高中資訊技術教育的良好效果,這對於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2.2開拓進取,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現階段,我國高中資訊技術教師隊伍素質整體偏低,實現高中教育資訊化、現代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如何在短期內取得教育成果,那麼教師素質培養首當其衝。一般而言,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有很多種方法。比如開展現代資訊技術教育、學習理論、參與培訓等方式,都能夠在短期內提升教師教學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資訊技術教師除了要對學習內容廣泛學習以外,還應該關注國內外資訊技術的發展趨向、從而不斷調整和完善自身教育方式。另外,還應該對教學和學習以外的知識加以瞭解和學習,透過兩手抓的方式提高自身素質,樹立起新的教學理念,這對於提高高中教學質量、學生素質水平具有極大的促進意義。

2.3轉變方式,完善課堂教學手段

從一定程度上來看,高中學生差異性較大,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其心理需求和知識需求差異較大。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必須要在整體上對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興趣等方面加以考慮,結合學生以往的知識經驗,並在其基礎上促進學生更進一步的發展。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得到重視的是,教師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而應該充分結合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不斷的加以溝通、疏導,讓學生覺得老師是在真正的關心他,並給予適當的鼓勵,才能夠融洽師生間關係、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們學習資訊技術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切實提高資訊技術課堂教學質量。

三、結語

總而言之,資訊技術作爲一門具有先進性、時代性與科技性的課程,能夠提升學生各方面素質。高中開設資訊技術教育課程,不僅能夠拓寬學生視野,還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個人競爭力水平。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資訊技術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忽視,乃至流於形式,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資訊技術的熱情。總而言之,高中資訊技術教學當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並採取有效的措施對教學行爲、手法加以完善和創新,才能夠真正達到高中資訊技術教育應有的`效果,從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作者:趙月 單位:大窪縣第三進階中學

(二)資訊技術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的大學論文

一、大學資訊技術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時偏少,教學進度太快

近年來,隨着資訊技術基礎教材的不斷修訂,教學內容在不斷完善和增加,與其相反,很多高校所制訂的大學資訊技術基礎課程學時卻只減不增。以南京工業大學(以下簡稱“我校”)爲例,目前面向全校非計算機專業開設的大學資訊技術基礎課程總學時大多爲40學時,其中理論學時爲20學時,上機學時爲20學時。基本上教師最多兩次課就必須要完成一章的教學任務,過快的教學進度使得教師在教學內容安排時難以兼顧趣味性和互動性。而對於學生來說,初高中計算機知識掌握程度層次不一,絕大多數學生對於繁重的學習任務難以在短時間內進行消化,教師和學生壓力都很大。

2.投入少損耗大,硬件實驗難以實現

大學資訊技術基礎內容廣泛,除辦公自動化軟件操作實驗外,其餘理論知識也都需要有相應的實驗環節進行輔助理解。如計算機硬件基礎、計算機網絡基礎及多媒體技術基礎等,僅僅在課堂上透過圖片及簡單的動畫演示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學習該部分知識時都覺得非常枯燥抽象,難以接受。而該部分知識恰恰又是作爲當代大學生在資訊化程度高度發展的當今社會中工作和學習不可或缺的。因此只有透過硬件實驗才能充分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直觀具體地參與其中,從而輕鬆而又深刻地掌握相關硬件知識。但由於大學資訊技術基礎是面向全校大一新生的基礎課程,人數衆多,實驗頻率高,損耗大,實驗所需要的硬件設施必須要花費很多的人力物力去進行維護和更新,這導致硬件投入巨大,因此硬件實驗在很多高校的資訊技術基礎課程中難以真正開展,學生對硬件部分知識的學習效果也大打折扣。

3.教學與專業脫節,無法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大學資訊技術基礎教學對象爲全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教師上課教材的選用、教學內容的安排均一致,缺乏教學對象所屬專業特色,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意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更無法提前預知到該課程與其所屬專業的可能聯繫。事實上,資訊技術基礎知識在很多專業的實踐應用中無處不在,是很多專業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必備工具。很多學生在畢業設計尤其是撰寫畢業論文時才意識到資訊技術知識的重要性,結果臨時抱佛腳,手忙腳亂,導致畢業設計進度緩慢,無形中與其他同學拉開了差距。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學資訊技術基礎教學並未發揮其基礎的作用,沒能真正切實做到爲專業服務。

4.課程考覈方式單一,難以準確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當前大學資訊技術基礎考覈方式大多分爲兩種:筆試與機試。經過實踐,兩種考覈方式各有利弊。筆試是最爲傳統也是大多數課程經常採用的一種考覈方式,投入少,實現簡單,應用範圍廣,但是其組題形式單一,對於操作技能與理論知識掌握同樣重要的計算機課程來說顯然無法滿足需求。而機試則既兼有筆試的優點,又有着筆試無法與之相比的強大優勢,比如組題形式多變,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可以自由組卷,輕鬆完成操作部分的考覈,考試結束後能快速客觀的自動得出考覈結果,並能對各班各專業的考試情況進行全面準確的評價。但是機試也存在着一些缺點:第一,題庫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進行經常性的定期維護更新;第二,由於機房條件的限制,必須分批組織學生進行考覈,考試內容難易程度不一致,考覈標準也不能完全統一;第三,由於受到自動改卷的限制,機試仍然偏向於概念性的考覈,對於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考覈無法實現。因此,制訂一個更爲合理的考覈標準,真實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對於爲今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提供有力依據是非常重要的。

二、大學資訊技術基礎教學中一些好的想法和對策

1.教學手段多樣化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爲中心,以課堂爲中心,以教材爲中心,教學方式單一枯燥,抑制了學生的主觀積極性,教學效果不好。而作爲當代大學教師,應該摒棄傳統教學的束縛,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採用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師應精通資訊技術,有效利用資訊化教學環境,將資訊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在講授書本知識的同時,可以結合多種資訊化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印象,提高授課效率,如多媒體動畫演示、硬件組裝視頻演示、計算機軟件安裝及配置演示等。其次,由於基礎硬件實驗損耗大,無法安排學生分組完成的弊端,可透過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硬件組件實物演示(如CPU、內存條、硬盤等等),以及帶領學生前往實驗室進行實物參觀介紹等途徑進行最大程度的彌補。另外,由於資訊技術基礎教師學科知識單一以及教學對象專業衆多,可邀請相關專業的專家教師在資訊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穿插進行宣講,讓學生能形象而全面的對資訊技術基礎這門課在其專業領域的應用有個具體的認識,提前爲今後的專業學習做好準備。

2.建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教師應做好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能充分激發學生興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資訊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透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並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掌握全面而先進的資訊技術,將資訊技術融入到每一個具體而有意義的任務中去,對整個課程所有任務活動設計的難易度和創新性、任務與專業的結合度、學生完成的期望值都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教師佈置任務後,由學生分組參與學習、討論、製作及演示交流等一整套的活動。任務結束後,教師及時對任務完成的效果做出客觀中肯的評價,並提出有效的建議,讓學生對其所完成任務的目的和意義有充分的認識,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斷積累其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透過任務驅動模式解決考覈制度單一的問題,將每一個任務的成績歸入最終成績的計算,使得對學生的評價不再僅停留在對固定知識點和概念的考覈,而更加註重對學生學習態度、主動性、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考覈。

3.鼓勵學生課後自主學習

由於課程學時較少,教師課堂授課時只能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進行把握,無法對所有的細節進行全面的講授,因此,學生的課後自主學習變得尤爲必要。但是學生在課後自習中因爲基礎知識的缺乏,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而大部分學生遇到問題時除求助於網絡外缺少其他有效途徑。因此,如何保證學生獲取網絡資訊的準確性也是比較重要的。在實踐過程中就充分利用了BBS論壇、留言簿、公告欄等網絡手段與學生進行互動式的交流,使學生擺脫了由於單一的網絡搜尋功能而可能帶來的錯誤資訊的干擾。利用網絡,教師可以與學生就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和經驗交流,及時對學生提供幫助。學生在這種非面對面的教學模式中既可以輕鬆地學習到新知識,又可以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反饋給教師,使教師可以及時瞭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提高授課效率。

三、總結

大學資訊技術基礎這門課不僅僅是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授,而且是一種資訊技術技能的教授,是其他所有專業學習的重要前趨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使學生掌握利用資訊化手段去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從目前的教學效果來看,大學資訊技術基礎教學的目標還遠遠沒有達到,學生尚未真正掌握資訊技術技能並很好將其應用於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隨着社會資訊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大學資訊技術基礎教學仍然非常重要和迫切。雖然目前資訊技術基礎課程普遍面臨學時少、教學條件有限等客觀困難,但是仍應從教師自身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實自身專業知識,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使資訊技術基礎教學真正發揮其作用。

  作者:徐新豔 楊慧 單位:南京工業大學電子與資訊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