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低年級基本行爲習慣養成策略研究論文

論文1.79W

【課題的提出】

低年級基本行爲習慣養成策略研究論文

小學階段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期,一二年級又是最佳期。中國教育的鼻祖孔子對從小養成習慣的重要性就作了解釋:"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尤其是一年級學生由於自我意識尚未成熟,思想單純、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強,教師要給予恰當的帶有啓蒙性、準備性、基礎性的引導和幫助,這樣小學生的行爲能力纔會迅速發展起來。

【課題的界定】

一年級在開學伊始,就舉行入學禮,並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一系列活動,使一年級小學生行爲習慣能力有所提高,家長能夠與孩子建立相互信賴的親子關係。

一年級入學禮活動與古時人生的首次大禮"開筆禮"相似,是指小學課外的探究活動,與課堂內的探究活動相對。

入學禮活動的開展,能夠達到預期目標(使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一定的提高)。

【研究目標】

1.關於開筆禮的研究;

2.對一年級學生現狀的調查;對一年級家長的調查;

3.對學生、家長現狀的調查分析及對策的研究;

4.讓生誦讀經典書籍,提出要做到的行爲習慣的要求。送給家長教育書籍,提出要求,共同教育好孩子。

5.在學校,教學兒歌,規範行爲;言傳身教,指導行爲;表揚鼓勵,激勵行爲;不斷強化,養成行爲。

6.關注學生的變化及發展。

【活動過程】

一、開筆禮的研究

開筆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一種啓蒙教育形式。在古代,學童會在"開筆禮",即開學的第一天早早起牀來到學堂,由啓蒙老師講授人生最基本、最簡單的道理,並教讀書、寫字,然後參拜孔子像,纔可以入學讀書。這一儀式俗稱"破蒙".古時,"開筆禮"是極爲隆重的典禮,對每個讀書人來講有着重大的意義,被稱爲人生四大禮之一。我校毗鄰古老的文廟,在那裏舉行"入學禮"儀式,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薰陶孩子,目的是激發他們求學求知的慾望,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神聖感情,爲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做好準備。

二、對一年級學生與家長的調查

開學伊始,我們進行了一次調查問卷。(附問卷調查)

三、調查問卷小結

透過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我們經過統計彙總、仔細分析,發現以下情況:

現在很多家長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上學前要做些什麼呢?往往會出現片面性,重知識準備,輕能力培養,只關注自己家孩子認識了多少字,會寫幾個字,報着什麼課外班,會做多少算術題,不關心他的學習興趣、不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視了學習習慣的培養,不關注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抗挫折的承受能力等。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是爲孩子的終身發展打基礎,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教育就是要養成習慣。"所以在我帶的年級也開展了"入學禮儀式".

四、開展入學禮儀式及調查

入學禮儀式舉行完了,效果如何呢?我們又對學生的家長進行了一次調查問卷。

五、 在校具體措施

面對低年級的教學,我們深切地感到對學生行爲的規範、指導、激勵是養成行爲習慣的關鍵。要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爲習慣是靠老師們長期、細心的訓練逐漸養成的。

1.誦讀兒歌,規範學生行爲

低年級學生要養成的習慣涉及方方面面,無一不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教育,如此多的"該"與"不該"往往使剛入學的小學生顧此失彼、應接不暇,單憑老師的說教很難達到好的教育效果。由於低年級的學生喜歡兒歌,而兒歌朗朗上口、生動有趣,對學生又具有吸引力。爲此我就將對學生行爲習慣的要求編成兒歌。如,上課鈴聲響後,學生會在小班長的帶動下邊拍邊唱:"上課鈴聲響,快快進課堂,上課守紀律,坐正看前方。"在兒歌的帶動下,學生會由喧鬧變爲安靜。每節課後,在小幹部的"課間執行三步驟"的.口令下,學生齊說:"備書本、清雜物、對桌椅。"這樣,孩子的習慣養成了,邊說邊做,把下節課的書本準備出來,隨手撿起地上的雜物,擺好自己的坐椅。當學生握筆姿勢不規範時,可以用以下兒歌來誘導:"兩指握住筆,中指託下底,筆桿小淘氣,連忙往後移……"這樣把對學生行爲習慣養成的要求編成兒歌,適時誦讀,孩子們明白了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讀,不知不覺中行爲得到了規範和強化。

2.以身作則,培養習慣意識

著名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說得好:老師的一言一行對於孩子是很有影響的,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耳朵是錄音機,腦子是電子計算機,錄下來的信號裝在電子計算機中儲存起來,然後指導他的行爲。教師以自身的行動樹立起來的教師形象,對學生的行爲習慣有着長久而深刻的影響。我認爲在這期間,教師的身教更重於言教,教師身上的不少品質、行爲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每一個學生。所以,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應該首先要做到。當教室中有紙屑時,我主動把垃圾拾起來;當下樓梯時,我總是靠右邊走;每日進入教室,我會坐在那裏安安靜靜的,認真地批閱作業、備課,孩子們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因爲他們在觀察老師時會產生一種"放大效應"和"模仿效應".慢慢地學生都會照着我的樣子去做。地上有紙屑時,會有學生去打掃乾淨;桌凳亂了,會有學生主動擺放整齊;讀書、寫字都有正確的姿勢;而且他們還學會起立、坐下時輕輕的。學生在不自覺中受到影響,模仿老師的語氣、表情與人交往,他們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良好的文明用語習慣。

3.表揚激勵,促進學生進步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比較小,心理不成熟,控制情緒的能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面對學生的點滴進步,要以欣賞的態度來對待。平時,班級裏透過"冠軍榜"活動,評出周冠軍、月冠軍、學期冠軍進行表揚。另外,牆上張貼班級創建目標、班主任寄語等,這些都會在潛移默化中調整他們的心態,激勵他們好學上進、積極團結,無形中激勵他們積極進步。

4.家校合力,提高成效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學、教育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重複,更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繼續,而是與學校教育互爲補充的一條重要途徑。無數事實證明,家庭的影響對孩子的發展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家校聯繫有助於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有利於老師瞭解孩子的性格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教育。

我利用每天兩次接送孩子放學的時機,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希望家長能配合老師的工作,並且經常與家長聯繫,透過"飛信""班級QQ羣""校訊通"等方式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對孩子在家的行爲提出要求,使家長有的放矢地督促學生養成好的行爲習慣。

六、階段總結

經過一年的學習,我們的學生在行爲習慣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

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裏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爲教育者,我們將會持之以恆地將學生的行爲規範訓練繼續進行下去,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