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教師道德敏感性的培養教育論文

論文5.68K

摘要:教師的道德敏感性是指教師領悟和理解日常的教育場景中所蘊含的道德涵義的能力,它有助於教師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機,以及敏銳地意識到自身行爲是否具有教育價值,從而避免做出不道德的教育行爲。因此,師資培訓中應重視教師道德敏感性的培養。具體而言,在師資培訓的內容上,應對教師進行一般倫理教育,提高利用倫理學進行分析教育問題的能力;在方法上應採用案例法,增強師資培訓的現實感;培訓者還應提高教師對自身行爲教育價值的反思能力。

淺談教師道德敏感性的培養教育論文

關鍵詞:道德敏感性 教師教育 道德教育

在我國,“傳道”一直以來被視爲教師的天職。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道德教育的冷漠卻普遍存在。目前,許多學校重智輕德的評價體制使得這一問題格外突出。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一些教師變得鐵石心腸,在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善良願望下,對學生身心發展造成損害的惡性懲罰事件時有發生。出現這種現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如教師道德責任感的缺乏等,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教師對教育情境中存在的道德問題缺少敏感,進而錯失了許多良好的教育契機。然而,以往的師資培訓僅僅認爲這些問題的產生是因爲教師缺少道德責任感,不遵守教師的職業道德所致,而沒有意識到教師根本沒有注意到其中的道德問題和教育契機。因此,在師資培訓中加強教師道德敏感性的培養,以提高其教育水平,顯得尤爲重要。

一、什麼是教師的道德敏感性

道德敏感性是相對於道德冷漠而言的。道德敏感性是實施一個道德行爲的前提條件。美國品德心理學家雷斯特認爲:“道德行爲是由以下四個組成部分的過程啓動後,道德行爲才能發生。道德敏感性、道德判斷、道德動力和決心及道德人格和能力。道德敏感性(將情境解釋爲道德)即是意識到自己的行動如何影響到他人。這涉及到明白可能發生的不同方面的行爲以及每一方面的行爲會怎樣影響到有關的人(包括自己)。道德敏感性涉及到用想象來建構種種可能發生的情景(經常只能依據有限的信號和部分的資訊),並具有選擇角色的技巧。要想意識到某一情景中涉及到道德方面的問題,道德敏感性是不可或缺的。”在他看來,道德敏感性是對情境的。

道德領悟和解釋的能力,是對情境的道德內容的覺察和對行爲如何影響別人的意識,即敏銳地認識到“這是個道德問題”。其本質在於對情境中道德成分的敏銳覺察與解釋。這種道德敏感性在於發現和理解衝突的能力,即對衝突有敏銳的認“。道德敏感性還是道德想象和對道德問題的識別這兩種能力的結合。其中,道德想象是領會事件的道德特徵和預知行爲的道德後果的能力,是道德推理的先決條件;對道德問題的識別是指在一個特定情境中對其道德層面的價值認知,是爲了把對情境的情緒反應同對事實的評價區分開來。兩者是緊密相連的——對道德問題的識別是把道德想象嵌入行動之中。如果道德想象是一種能力,那麼對道德問題的識別則是這種能力的應用。教育場景中存在着大量的道德問題,教師能力的高低與教師的教育水平密切相關。對於教師來說,他也必須感受到教育情境中的道德問題,纔能有效地對學生實施教育行爲。教師的道德敏感是指教師對外在於自己的道德事件及行爲的易於感受,並給予它們關注和積極反應的品性。它表明了教師對於教育事件及學生的關注程度和態度,以及能夠迅速採取合乎道德行爲的能力。

二、教師的道德敏感性在教育中的作用

道德敏感性可幫助教師意識到教育活動中的道德問題,貫徹教育性原則。教育作爲一項善的事業,需要每位教師都關注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因而每位教師都必須具備一定的.道德教育能力。教師的道德敏感性是其道德教育能力的基本構成要素,因而意識到其中存在的道德問題是實施一項道德教育活動的前提。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是教師的責任,教師的教育行爲必然涉及道德問題,它本身必須屬於善的行爲,即是道德的。教師只有意識到教育場景中的道德問題,纔可以讓教師抓住良好的道德教育契機。與教師專門組織活動或進行單純的道德說教相比,這些教育機會往往更能起到教育效果。因爲道德教育往往是細節的教育,它要求教師在細節中抓住教育學生的契機。“道德的普遍性呼籲我們要密切注意日常所做的事情,並且利用所有這些‘可教’的時刻。”如果教師離開具體的教育情境來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不僅效果有限,而且會讓學生產生反感。有時,教師的行爲是無意識的,對教師而言必認爲自己的道德觀念和行動是正確的、當然的、沒有疑義的。有時,人們的道德行爲選擇往往具有一定的緊迫性,如救人,它容不得人進行仔細思考,是爲還是不爲?它必須憑藉道德的敏感當機立斷地對自身行爲進行價值選擇才能解決實際問題。當然,其選擇絕非任意的、偶然的。行爲主體如果是非善惡分明,具有很強的道德敏感性,他作出的選擇就能符合社會的要求;行爲主體如果缺少道德的敏感性,他就會成爲道德教育的旁觀者,從而產生道德冷漠行爲,長期如此,他就會成爲道德冷漠之人,從而難以履行其道德責任。

教師的道德敏感性,既是針對具體教育場景中的道德問題,又是針對自我的教育行爲。教師透過自我反省,做出正確的道德選擇,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爲向好的方向發展。但一位不具備道德敏感性的教師,在教育學生時,就可能無意識地做出不道德的行爲來。“一個人如果對他人或社會的目的、利益和需要缺乏敏感性,其道德判斷就不會有適當的材料和依據。特別是在價值日益多元、利益衝突不斷加劇的時代,那些對他人或社會的目的、利益和需要缺乏敏銳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的人,即使在表達善意、實現正義目的的努力中,往往也會在有意無意之中損害他人或社會的利益。”教師在教育中對學生造成身心傷害的事情時有發生,但在很多情況下教師並未意識到其行爲違背了教育的倫理原則。教師很少會有意去侵犯學生的權利,作出不道德的行爲,出現問題的原因多是因爲教師缺少道德敏感性。如學生在教室裏丟失了較爲貴重的物品後,有些教師會努力尋找,在查找過程中有時會搜查其他學生的書包,但這樣做的教師卻沒有意識到自己侵犯了這些學生的隱私。又如,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備受重視,而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道德品質的提高卻被忽視。因此,培養教師的道德敏感性,是提高其教育水平的必然選擇。

三、提高教師道德敏感性的策略

1.在師資培訓中對教師進行一般倫理教育,提高分析能力

一般倫理教育能讓教師意識到不同道德觀點的存在,增強對行爲道德性的敏感意識。一般倫理教育還能提高教師的分析推理能力,使其能更好地意識到自身行爲的道德傾向。在當前的師資培訓中,培訓者僅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而常常忽視教師道德教育能力這一專業素質的提升,教師只是被動地接受既定的道德規範條文,缺少積極的參與,這使得教師缺少道德敏感性。一味地要求教師講奉獻,而不從教師自身的利益來考慮問題,只能使個人總是處於利益與德行的撕裂之中。在現代社會,要求教師只講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做法已失去了其合理性。因爲“現實中的每一個人都不只是道德義務的責任者,而是同時也爲其內在需要即利益制約着,內在需要的滿足程度、利益的獲得水平,不能不制約着人履行道德義務的能力、心境、機會和水平,甚至成爲人履行道德義務的前提”。因此,這種師資培訓並不能使教師的道德教育能力得到應有的提升。無視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困惑,一味藉助外在教化的手段,會使得教師對師資培訓採取一種排斥心理,對道德產生懷疑、冷漠、麻木甚至反感,當然不利於他們道德敏感性的提高。

因此,在師資培訓中,培訓者應以提高教師的分析推理能力爲主,而不僅是讓教師掌握職業道德規範。成熟的道德推理,能幫助教師意識到自己教育教學中涉及的倫理問題。即使教師能熟練地掌握師德規範條文,對教育教學也不能提供任何幫助,教師只需掌握一般的倫理規範就足夠了。教育專業的很多倫理原則實際上與一般的倫理或道德規範並無二致。而對規範過分強調可能產生的後果是行爲規範良好而內心冷漠、缺乏起碼道德感的教師大量涌現。一般倫理教育的目的在於教會教師利用倫理學來思考問題,學會理解倫理學的思維方式,理解幾種主要倫理學理論的優缺點,從而讓他們意識到不同道德觀點存在的合理性和侷限性。這樣,教師在爲教育中的倫理原則進行辯護、在爲自己的教育行爲尋找倫理學依據時,就能注意到它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例如目前在師德建設中完全是以義務論爲指導思想,但在學校道德教育實踐中又是以功利主義爲指導,這二者之間的鴻溝難以得到調和,使教師處於二者的分裂之中。又如,在師德教育中,培訓者往往從教師應承擔的責任來要求教師,而教師卻會考慮,這對於“我”有什麼用。同樣,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只從學生行爲的後果來進行教育,往往忽視了學生應承擔的道德責任。因此,單純利用其中的某一種理論作爲理論基礎,不利於教師達到一種反思性平衡。

2.在教育專業倫理培訓中採用案例分析法

道德敏感性需要教師透過經歷和體驗道德問題情境來習得。在師資培訓中採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能提高教育的現實感,透過案例中的討論讓教師意識到不同道德觀點的存在,從而提高他們對道德問題的敏感意識。案例法要求他們像成熟的專業人士一樣思考。“對於大量不可預測、沒有確定性和需要自己判斷的觀念和工作,案例是將新手引入其中的理想之選。培訓者也可利用對偶故事法、道德問題兩難法中的案例來訓練教師的思維方法。這些方法遠比說教有效。培訓者可透過播放錄像,讓教師分析案例中的教師行爲問題。培訓的案例應包括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常見的由於缺少道德敏感性而出現問題的案例,比如歧視差生、體罰學生等案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需要了解各種倫理規範存在的理由。

教育研究者和培訓機構應該和優秀的教師合作,開發出成功的典型案例。案例可以爲接受培訓的人員帶來真實的體驗。“教育工作者可以設計真實的或假設的情景,要求接受培訓的人員在鑑別利益相關者、考慮後果和進行概率推理時參照政策指南。敏感性培訓與其他類型的案例分析的區別,在於教師表達用於促進討論的材料的方式上。與通常用於倫理課程中的案例不同的是,用於設計培養倫理敏感性的案例中的信鼠並沒有事先消化和解釋。相反,案例僅僅給問題提供一些線索,而不是提示材料中所展示的人際間的、文化的或規範實踐中的具體違規行爲。”培訓者要常常識別哪些規則已被違反,這樣才能使受訓者得到良好的訓練。在案例的討論中,培訓者要構建一個良好的討論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個體能夠如實地表達他們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可以挑戰別人的觀點。“好的討論需要參與者創建一個相互尊重的氛圍,身處其中,參與者可以自由表述自己的觀點而不用擔心受到責難或奚落,大家可以心情舒暢,相互挑戰,只要證據準確,辯論合理,視角新穎。”

3.培訓者應激勵教師經常反思自己行爲的教育價值

對於教師來說,提高道德敏感性需要教師採取專業的眼光審視他所面臨的教育場景。不同教育學科對倫理問題的關注也不盡相同,“譬如教育社會學的學者藉着對階層化、文化不利地位等知識性的探討,揭露可能潛在着性別、階層、種族等的不公,鼓勵教育工作者更爲重視弱勢者權益的捍衛。認知心理學者藉着最新的各種人類認知的新知,讓教育工作者更能堅定對不同認知取向學生因材施教的倫理承諾”。因此,培訓者應鼓勵教師從不同學科的視角審視教育中存在的倫理問題,強化教師角色意識,以提高對道德問題的敏感度。

師資培訓要教給教師反思的方法,提高他們的反思能力。反省和體悟能幫助教師不斷積累道德經驗。實際上,教師的許多行爲是基於習慣作出的,透過反思這些隨意行爲,教師纔會體察出自身存在的道德問題。教師只有超越自己的偏見,使自己處於一種積極的狀態,才能對學生的良好行爲給予適宜的反饋。教師也應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出發,經常關注自身的行爲是否符合教育倫理規範。一個教師的成長離不開這樣的體驗,否則,教師的道德教育能力永遠難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