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聽力論文

論文6.67K

在現代中小學素質教育中,音樂教學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學校音樂教育可培養學生理解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在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方面,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音樂是聽覺、時間、情感上的藝術,同時,它又是一門特殊的聽覺藝術。它寓教於樂,透過音樂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音樂中蘊含的哲理和情感體驗,透過每一首樂曲,每一個音符傳遞到學生心中,好的音樂每一次的聆聽都使學生獲得不同的收穫,對學生的影響也是不斷鞏固和加深。正是由於音樂的這種特點,註定了“多聽”是學習音樂的好方法。

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聽力論文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重視學生聽力的訓練,如何培養學生的聽力呢?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工作中的幾點做法:

對於中學的音樂課來說,聽力訓練主演是培養聽辨聽想的能力,兩者不是獨立的,它們可以同時進行,兩種能力同時培養。

一、聽辨能力的訓練

聽辨能力是指學生聽辨高音、節奏等技巧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熟悉音階,感覺音與音之間的關係。唱音階對於學生來說,比較容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高,每堂課都讓學生唱一唱音階,唱唱“doremi”提高了對音符的感受力。

當然唱音階只是聽辨訓練的一個開端,由連貫的音階練習逐漸過渡到跳躍式的單音練習,開始要彈一些跳躍小的單音,讓學生多聽多唱,根據標準音與音階的`模唱說出具體的音名。隨着時間的推移,可逐漸過渡到讓學生聽辨旋律。在實際教學當中學生對單音訓練掌握較快,而對聽辨旋律則較爲吃力,因爲聽辨旋律包括聽辨音符時值、節拍、節奏的一系列的問題。那麼,如何突破這一關呢?透過教學,我摸索出聽辨旋律要從整體出發,對整個旋律有全面、完整的瞭解,分清旋律中的結構,逐個句的聽辨。不管是音符還是節拍、節奏都要一項一項的突破,切忌盲目的全聽、全記,造成“貪多嚼不爛”的現象。

這樣,學生對於聽辨旋律可以系統地、有方向地練習,掌握起來比較輕鬆,同時老師做好必要的檢驗,強化練習,長此以往,學生的聽辨能力會很大提高。

二、聽想能力的訓練

1、聽想音樂的結構。

聽音樂時要求學生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地聆聽樂曲的喜怒哀樂,抓住音樂的主旋律,跟隨主題音樂進行全面的分析。在這裏分析作品結構就像語文中的分層次一樣,只不過分析作品是根據樂曲所表達的情感和主題來區分的。

如《彝族舞曲》它以優美抒情的旋律和粗獷強悍的節奏,描繪了彝族山寨迷人的夜色和青年人舞蹈歡樂地場面。欣賞時,首先要讓學生整體上聆聽一遍,對照課文中的音樂片段,引導學生注意音樂情緒轉變了幾次,每一次的變化都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感,讓學生邊聽邊隨時做一下記錄,整體欣賞完以後,讓學生展開討論,總結出大多數的意見。然後再次聆聽,這次教師分段講解樂曲的情緒,學生邊聽筆。最後經過討論作品的結構就出來了“A+B+A”的三部曲式。

2、聽想音樂的神韻。

再如《春江花月夜》,聽到這部作品題目可讓學生先思考樂曲所表現的時間、地點及表現的情感。如果你來表現這個題目,你會選擇什麼樣的情緒速度?讓學生自己構思一番。然後利用幻燈,展示一副與題目相符的山水畫,同時播放音樂。隨着音樂的變化,而換以不同的畫面,音樂與畫面完美結合。等到樂曲結束時,學生都感到了好像身臨其境似的,深深感受了我國民族音樂的偉大,把江南春夜描繪的如此栩栩如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時配以《春江花月夜》詩詞的朗誦,以音帶情,以情帶聲,情景交融,聲情並茂,學生不由自主地隨音樂哼唱或打拍。透過以上聽、看、誦、賞的手段,調動學生感官欣賞與感情欣賞,使情感體驗達到高潮。

當然聽想能力的培養不僅僅侷限於樂曲,它也可以是歌曲。讓學生欣賞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音樂,並讓學生討論音樂的演奏風格、技巧,增強學生的聽力。

綜上所述,音樂中聽力的訓練可以不失時機地進行,加強了學生感知音樂的能力,增強了對音樂語言的敏感性,爲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打下了一個堅實而有效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