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校大學語文寫作能力培養論文

論文2.32W

一.目前大學生寫作面臨的嚴峻問題

高校大學語文寫作能力培養論文

賈島的名句“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一語道破了寫作的意義。寫作不僅可以幫助我們靜下心來去品味生活、洞察世事,還可以提升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我們的生活品質。寫作能力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反映。生活中處處有寫作,小到請假條、演講稿、尋物啓示和短信等,大到公文、求職信、畢業論文和述職報告等。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寫作能力的缺乏,就會使得自己缺少一份競爭的實力。儘管寫作如此重要,但目前當代大學生的寫作狀況普遍令人擔憂,很多大學生認爲隨着高考的結束寫作似乎也就結束了,上大學後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論文外,很少進行自覺的寫作,有的學生對寫作已經木然,甚至害怕寫作,他們很難在規定的時間裏完成一篇優秀的習作,或在網上覆制粘貼、或詞不達意、或錯字連篇。其實各大高校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中國的高校基本都開設了大學語文這門課程。但是,由於某些高校對這門課程的不夠重視、教師教學方法的不夠創新和學生本身興趣不大等因素,當代大學生的寫作現狀仍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模仿痕跡明顯,寫作基本功差

流暢的行文、規範的書寫、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等都是寫作的基本功。但當代很多大學生在寫作中不能很好地做到文從字順,不能正確地使用標點符號,錯別字現象很普遍。有的學生東抄一句,西抄一句,甚至將一些網上的文章拿來複制粘貼,模仿痕跡明顯,筆者有一次讓學生寫作關於“價值”的主題作文訓練,有一學生先在作文裏對屈原、蘇軾、陸游等人的價值做了一番闡釋,然後就以我們要過有價值的人生總結全文。其實很多習作裏都有關於對屈原、蘇軾、陸游的文字,這一學生寫出來的文章缺乏個性和感染力。審美感知力缺乏,寫作主體感差。

2.語言駕馭能力缺乏,寫作語體感差

語言是寫作重要的支撐骨架。口語體、正規語體、典雅語體是寫作常用的語體。每一種文體都有各自的語體要求。寫作者只有使用恰當的語體纔有可能寫出一篇好的文章。然而我們當下的大學生文體意識普遍較差,寫文章不明語體,駕馭語言的能力缺乏,達不到文章所應具有的功用。

3.審美感知能力缺乏,寫作主體性差

寫作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一定的審美感知的基礎之上的,感受美和發掘美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但是現在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由於缺乏審美感知的能力,不能敏銳地感受生活,因而寫出來的文章要麼構思老套,要麼題材陳舊,主體感差。筆者有一次要求學生以身邊最親近的人爲主題寫一篇作文,大多數學生寫得都是自己的爸爸媽媽,但是他們所選的素材基本都比較陳舊,比如身體不舒服時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或者親人的離去給自己帶來的痛苦。那些諸如媽媽日漸消瘦的身體、媽媽新增的白髮、爸爸佈滿額頭的皺紋等卻很少有同學書寫……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其實才是最令我們感動的瞬間,正是由於缺乏審美感知的能力,當代很多大學生纔會漠視我們生活中諸多美好的事物,也導致了寫作普遍地缺乏個性,主體感差。正如湖南文理學院魏怡教授、中南大學歐陽友權教授認爲:“我國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語言表達的缺陷,我們正面臨“母語危機”[1]。大學生寫作狀況令人擔憂。

二.大學語文教學進行寫作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中國各大高校大學語文課程的全面開設是在1978年,倡導者是時任南京大學的校長匡亞明先生和復旦大學的校長蘇步青先生,兩位先生一致認爲提高大學生的語言水平和運用能力是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學者劉建瓊指出,“大學語文中的寫作是大學生傾訴生命的一種高雅形式,因爲寫作不僅可以淨化人的靈魂,同時還可以對人的心靈和思想進行治療[2]”。趙雪梅認爲,“大學語文課程在我國的`各大高校中均有開設,因爲它不僅具備語言傳播功能,還具備社會交際功能,而這是其他任何學科所不能代替的[3]”。徐中玉先生多年來從事大學語文教學實踐研究,他認爲,“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也要着力培養大學生應用寫作的能力[4]”。教育家葉聖陶認爲:“作爲一個畢業的大學生,不會寫散文詩歌是可以的,但是不會寫工作和生活中實用的文章則是不可以的[5]。”蘇步青認爲:“學好語文對於一個大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平時如果寫點日記、感想、詩詞,心情都會變得更加舒暢[6]”。張卓立先生認爲,“寫作能力的具備是大學生很好地完成大學學習的根本保證,也是大學語文的首要任務[7]”。當下社會對寫作的需求是非常廣泛的,而要改變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嚴峻寫作現狀,筆者認爲可以以大學語文教學爲基點,在教學中滲透、強化寫作目標,以提高大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大學語文教學中寫作能力培養的途徑

1.積極構建審美平臺,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選入大學語文教材裏的許多文學作品都具有濃厚的美感。如果教師在平時語文教學中能夠善於去開發並搭建這個審美平臺,每節課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驚喜,那麼就會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如戴望舒的《雨巷》對於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大有裨益,當然這個要建立在以審美爲目的的教學基礎之上,否則就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如果教師在授課時首先介紹戴望舒的生平經歷,然後交代時代背景,然後讓學生反覆誦讀詩歌,並體會詩歌的感情,最後在學生盲目的朗讀中下課。整節課看似中規中矩,實則沒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果教師換一個教學策略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爲什麼作家要寫“油紙傘”,而不寫“雨傘”;爲什麼是“丁香一樣的姑娘”,而不是“百合一樣的少女”等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讓學生馳騁想象,自由發言,讓其在詩歌的美的意境裏流連忘返,這種審美體驗只有學生自己才能夠明白,並把美的意境散發到課堂之外。

2.以讀促寫,引導寫作能力訓練

很長時間以來,重視閱讀而忽視寫作是大學語文教學的一大特徵。而事實是閱讀和寫作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如果教師在講授大學語文課程時,能夠做到以讀促寫,在指導學生閱讀具體篇目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與具體篇目相關的多項寫作訓練,將會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東北作家端木蕻良在《土地的誓言》中寫道,他對土地“氾濫着一種熱情”,很明顯這裏的“氾濫”是貶義褒用,“氾濫”一詞充滿了新鮮感,把作家對土地狂放的熱愛之情形容的淋漓盡致。筆者在教學《土地的誓言》中的“氾濫”一詞貶義褒用的同時,適時的讓學生當堂仿寫。如一學生寫了這樣的一句話:我媽可是很彪悍的……“彪悍”用在媽媽身上,充滿了新鮮感,這纔是寫作。再如筆者在講授李白的《將進酒》時,先是讓學生完整的朗讀全文,接着讓學生去掉開頭兩句中的“君不見”後再去朗讀,然後讓學生談談“君不見”能否去掉,學生基本都能答出如果去掉“君不見”這種反問句式則文章氣勢明顯不足,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運用反問句式進行當堂仿寫,強化寫作意識。

3.利用QQ網絡日誌資源,激發學生創作慾望

有關調查顯示,很多當代大學生都擁有自己的QQ賬號且使用頻繁,大學生喜歡在QQ空間裏發表心情日誌,表達自己的觀點,更新日誌的速度也相當快。大學語文教師可以讓大學生進入自己QQ空間主頁,每週寫一篇日誌,內容可以是寫日記,也可以是寫讀書筆記,也可以是將自己寫的文章在裏面發表。桂林師專的李良虎老師認爲,“發表文學作品不僅能讓學生初步感知文學創作的樂趣,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8]”。雖然目前大學生的QQ網絡日誌怎樣做到與大學語文學習的很好融合還在研究之中,但是承擔大學語文教學的教師可以嘗試用QQ網絡日誌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使網絡成爲提高大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當然學校和教師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知情和監控。各大高校均可以利用網絡手段加強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藉此推動大學生鑑賞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4.改進作文評改方法,促進學生寫作能力提高

傳統的作文評改方法是教師改,教師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很累的但實際上收效甚微。那麼如何變苦爲樂呢?教師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評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苦爲樂。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寫作評價標準,分若干個評價小項,比如素材是否新穎、主題是否突出、語言是否流暢、修辭表達是否恰當等。每個項目均設定分值和對應標準,可操作性強。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談談欣賞哪位同學的作文,或者欣賞作文中的哪一段、那一句等,並談談理由。教師要努力營造一種大家在一起交流,一起賞析的氣氛,從而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局面,促進自己作文能力的提高。大學生的寫作能力關係着學生以後的職業生涯發展,教師應積極進行大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因材施教,以此促進大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