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促進民族地區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論文

論文2.96W

摘 要: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師資水平較爲落後,尤其是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面臨着諸多困難,能否有效的提高民族地區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和質量,將直接影響着民族地區學生的素質乃至整個民族素質的提升。因此,民族地區教師的專業發展要突破民族區域和傳統教學觀念的限制,從一定的外在環境條件出發,根據教師專業當前發展情況採取靈活的、多樣化的“本土”途徑,從而激發教師專業發展內在需求,拓展專業發展途徑,提升專業發展能力。

促進民族地區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論文

關鍵詞:民族地區;教師專業發展;途徑

教育能促使少數民族地區不斷髮展和完善,教師則是教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歷史、自然環境、社會發展水平、知識發展狀況等方面的侷限,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師資水平較爲落後,尤其是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面臨着諸多困難。我國著名民族學家哈經雄、滕星在分析我國少數民族教育面臨的問題時提到民族教育應與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相適應並相互促進。因此,能否找到與民族地區發展、民族文化教育和教師專業發展相適應的契合點?能否有效的提高民族地區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和質量?將直接影響着民族地區學生的素質乃至整個民族素質的提升。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促進民族地區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突破民族區域和傳統教學觀念的限制,激發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內在需求

針對少數民族地區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心理、風俗習慣等特徵,民族地區的教師無論民族是否相同,都應突破民族區域和民族限制,正確看待所處的社會環境;深入瞭解當地所在民族的發展歷史,民族文化、宗教心理、風俗和生產、生活習慣;加強不同民族教師間的溝通、交流,共同促進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同時,要突破傳統的教學觀念限制,構建具有現代性與傳統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課程觀,倡導終生學習理念;樹立教師專業發展的整體意識,積極地進行自我發展。

要讓專業發展成爲農村教師的一種內在需求,這在一方面,要提高教師自我發展意識,民族地區要結合自身教育發展的特點和要求,特別是在農村教育資源的重新優化整合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規劃和設計自身的專業發展,加快成長的步伐;同時,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主體反思,以期達到教師專業的自主發展和反思型教育,透過反思,教師提高教師的自我覺察能力和自我反省水平,促進自身教育教學能力不斷髮展。

另一方面,要完善教育評價、管理機制。在現實中,往往存在這種情況:一方面我們要求教師改變傳統教育教學觀念,提高自我發展意識;另一方面卻用傳統的方式、方法管理教育教學,用舊的評價體系評價教師的工作。這就好比“拴着馬的腿, 卻又要讓馬快點跑”一樣,試想這樣的情形下“馬”又怎麼能跑得動呢?教師的成長具有階段性,因此,對於教師的評價要體現發展性,要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評價方法體現民主客觀,公平公正。在管理方面,應該努力營造一個開放的、民主的、學習型的校園文化環境,使我們的校園環境有利於教師進行合作、交流,能引發教師積極地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反思,能激發教師進行科學研究的熱情,能引導教師不斷地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習成爲教師的一種內在需要。

二、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優化民族地區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環境

由於歷史、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諸方面因素的影響,許多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教師的專業發展環境普遍比較惡劣,要優化民族地區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環境,首先要從優化民族地區的學校環境入手。農村學校的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主要指校舍、食堂、校園環境建設等,軟環境主要是領導的人文關懷、教師之間的人際關係以及校風學風等。教師專業發展環境的改善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需要政府與社會各界不懈地努力。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努力改善工作條件和環境。民族地區政府要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尋求上級的支援;同時,制定各種政策、實施相應的監督措施,鼓勵和支援公司、企業參與到農村學校的工作條件改善中來或讓部分大學和城市中條件較好的學校扶助一定數量的農村學校,實現教育資源共享,不斷改善學校工作條件和環境;此外,政府也可以號召農村當地的農民爲改善當地學校工作條件出資、出力。

另一方面,要加強民族地區校園文化和民族文化建設,首先,應該努力營造一個開放的、民主的、學習型的校園文化環境;引導民族地區教師積極正確的看待身處的社會環境,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創設良好的合作性的工作環境,營造互幫互助的氛圍;同時,要加強學校民族文化氛圍,對民族地區的教師進行民族文化、宗教心理、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培訓,加強民漢教師間的溝通交流、共同促進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

三、搭建資訊技術平臺,完善的網絡培訓機制,拓寬教師的專業發展道路

培養和提高教師的資訊素養,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農村教育中,影響教師資訊素養髮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資金的缺乏。因此,要提高民族地區農村教師的資訊技術素養,首先政府要加大經費投入,解決農村學校資源匱乏問題;同時,學校也要利用有限的資金搭建資訊技術平臺,除了利用教師業務時間集中對教師進行分項培訓外,要分層次對教師進行網絡平臺操作系統、資源利用技術、問題解決方法等的培訓,切實提高農村教師資訊技術的應用能力。

其次,透過建立健全完善的網絡培訓機制,拓寬教師的專業發展道路。相對農村教師外出參加高質量培訓的機會較少,藉助網絡培訓教師在獲取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的同時,還能利用網上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同時,農村教師也可以透過網絡培訓機制與各個高校、培訓機構的專家、學者分享自己獲得的教學一線的資訊,在獲得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指導的同時,也在相互合作中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這樣不僅可以節省培訓開支、減輕培訓費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工學矛盾,減輕工作壓力。

四、發展教師教育體系,發揮校本培訓優勢,提升專業發展能力

對於農村而言,執行中央政策的最大障礙便是經濟的制約,因此,要切實保障教師教育成效,首先,政府和國家要加強教師教育經費投入,這也是確保政策得以貫徹的物質前提;同時農村地區要大力加強縣、鄉兩級教師培訓、進修機構建設,逐步建立以縣級爲重點的農村教師教育體系。其次,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穩定的師資培訓隊伍,這樣使參加培訓的教師能夠接觸到最新、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資訊,獲取最實用的教育實踐和經驗,開闊視野,激發內心需求、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其三,要根據少數民族地區特色和文化特點,合理設定培訓內容和方式。在培訓內容上要考慮到民族文化的認同、各個民族間的溝通和了解,進一步培養民族意識和民族情感;在培訓的課程和教材設定上要合理有效的融入有關當地風俗、宗教信仰、民族政策等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點的課程,這是多元文化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民族教師教育發展的方向;在培訓方式上要根據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個人需求、興趣、愛好等不同特點,構建合理的培訓目標層次體系。

校本培訓是爲了滿足學校和教師的發展目標和要求,主要在學校中進行的一種教師在職培訓形式。比較切合農村教師地域分佈廣、交通不便、經費短缺、工學矛盾較大等實際情況。農村學校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樣化的校本培訓模式,發揮校本培訓優勢提升民族地區農村教師專業發展能力。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上到根據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實際,結合不同民族學生的心理素質、學習和生活習慣開發適合本地區、本學校的校本課程和教材;以校爲單位發展校本培訓如專題講座、教學反思、師徒結對、個人自修、行動研究、聽課評課等模式,能夠有效的克服農村教育資源匱乏,教師在職培訓效果不理想的局面。在校本培訓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對自己重新進行角色定位,也在研究和反思過程中進一步補充和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使自己的知識結構得到更新、趨向完善, 實現自我的專業化發展;也有利於立足農村實踐進行科學研究,從而找出適合農村教師的、具有很強操作性的校本培訓模式,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能力。

參考文獻:

[1]哈經雄,滕星.民族教育學通論[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星華,何芹.民族地區教師專業化初探[J]. 中國民族教育,2006,(1).

[3]李玉田.提高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科研水平的基本思路[J]. 民族教育研究,2005,(1).

[4]特古斯.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中少數民族教師素質的重建[J]. 民族教育研究,2007,(5).

[5]朱志勇.少數民族學校教師角色意識初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