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鄉村旅遊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調查報告

報告1.28W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村旅遊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村旅遊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調查報告

鄉村旅遊是助推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最具活力的新興產業之一,近期,爲深入瞭解市鄉村旅遊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情況,更好地滿足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民增收發展規劃、政策措施等需要,調查隊對鎮、鎮、鎮及鎮等重點旅遊觀光鎮的215戶從事旅遊相關行業的農戶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市鄉村旅遊快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但仍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經營同質化等制約鄉村旅遊進一步發展的情況。

一、市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一)鄉村旅遊發展勢頭強勁

市以創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市”爲契機,實現了一三產業融合發展,旅遊人數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有序地推進了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業發展。截止20xx年底,共有鄉村旅遊景點50餘處,其中國家4A級景區3處、國家3A級景區2處、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1處、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1處,省旅遊度假區1處、省鄉村旅遊特色鄉鎮2處、精品村寨4處;農家樂500多家,其中星級農家樂21家;爲鄉村旅遊提供農副產品的農戶2000餘家,從業人員超過4.5萬人。20xx年度市接待遊客人次突破1000萬人次,同比增長41.7%,實現旅遊收入91億元,同比增長25.9%。

(二)文旅融合發展成效顯著

市自古便有“古蜀翹楚,益州重鎮”的美譽,擁有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和豐富優美的自然資源。近年來,市緊緊圍繞建設“文旅名城”發展定位,充分利用本土特色旅遊資源和優秀歷史文化,努力挖掘特有的年畫文化和德孝文化資源,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成產業優勢,建立和發展了年畫產業基地,打造了年畫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的年畫街坊,開發出刺繡年畫、陶版年畫、手繪年畫等百餘類與家裝、生活相關的年畫品種,積極打造集生態觀光、遊樂休閒、文化博覽、文創體驗、養生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文創體驗型旅遊目的地。年畫村農民小區建設時與年畫產業相結合,因地制宜打造近30家特色農家樂、農家居、農家茶館,形成了一條獨特的年畫鄉村旅遊風景線,相繼被評爲“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省鄉村旅遊示範村”。目前,年畫村共發展年畫企業15家,年畫作坊20家,年畫從業人員達400餘人,年畫產品銷售額達4000餘萬元,極大地帶動了年畫村鄉村旅遊進一步發展。

(三)品牌建設逐步成形

市以鄉村振興爲抓手,以建設美麗、創造美好生活爲目標,成功推出以“畫境”爲公共品牌的鄉村旅遊綜合體,深挖年文化內涵,先後打造了年畫村國家4A級景區、鄉遇畫裏·文創社區、中華年俗村、劍南老街國家3A級景區、花棚子精品民宿羣、花宿花廂輕奢鄉村旅遊度假酒店,連續20年舉辦年畫節、梨花節、賞果節,打造了“到了就是年”的城市營銷品牌。同時,挖掘優勢資源,構建“特色小鎮+農業體驗園區+田園社區+綠道系統”的發展格局,建成螢飛谷、旅遊觀光小火車等旅遊項目,年文化小鎮、麓棠玫瑰溫泉小鎮、童話小鎮、山地運動小鎮等一批有基礎、有特色、有產業的特色小鎮迅速崛起,正成爲越來越多人的旅遊目的地。市委確定了將建設成爲“高顏值旅遊目的地”的發展目標。20xx年11月,市入圍“20xx中國旅遊潛力百強縣”和“全國全域旅遊示範區”。

二、市鄉村旅遊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調查情況

(一)鄉村旅遊發展對農民增收貢獻較大。在215戶接受調查的農戶中,有96%表示發展鄉村旅遊後,本戶家庭總收入有增長,其中133戶家庭總收入較發展鄉村旅遊前增長了10%以上,36戶增長了30%以上。從調查數據彙總來看,20xx年從事鄉村旅遊業農戶人均旅遊業可支配收入爲16316元,其中工資性收入1722元,佔旅遊收入比重爲10.6%,家庭經營性淨收入13637元,佔83.6%、財產性收入957元,佔5.9%。

(二)鄉村旅遊發展促進了農民就業。從從業人員結構來看,在接受調查的農戶中,有95%的農戶從事旅遊相關的自主經營,僅有5%的農戶爲景區、賓館、飯店等場所的工作人員。發展鄉村旅遊擴大了農業的經營範圍與服務領域,將農業由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擴展,帶動了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爲農村居民發展新的就業方向搭建了極佳的平臺,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吸收大量勞動力就業,幫助農村居民就近就業、回鄉創業,爲農民增收開拓廣闊的空間。

(三)鄉村旅遊發展促進了集體經濟增長。據調查數據顯示,在調查的4個鎮中,有3個鎮透過村民參股的方式發展了鄉村旅遊有關項目,如冷水魚養殖、帳篷露營等,每年按參股數每戶進行分紅,增加農民財產淨收入。但從調查得到的數據來看,農戶每年分紅所得多數在100元左右,佔受調查農戶的50.8%,分紅所得在100元到200元區間的農戶有30.4%,200元以上的農戶僅有18.9%,財產淨收入增收力度較小。

三、鄉村旅遊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景區娛樂項目、基礎設施少,留不住客。20xx年,市接待遊客人次首次突破千萬大關,旅遊人氣越來越高,但從調查得到的數據來看,農戶經營的餐館、旅店沒能從各大鄉村旅遊景點分來更大的客流量,85%的農戶表示每年接待遊客人次在1000人次以下,其中年接待遊客人次在500人次以下的農戶佔47%。一是旅客在景區停留時間短。景區遊覽項目、娛樂項目少,遊客把景點都逛完後,沒有其他娛樂項目吸引遊客留下繼續消費。一位經營農家樂的受訪戶表示,有很大部分的遊客都是帶着孩子一家人出來遊玩,山水風景一上午就能看完,棋牌等娛樂項目只有大人感興趣,缺少兒童娛樂項目,吸引不了天性好動的兒童,孩子吵着要走,家長也只好打道回府,無法留住遊客帶來更多的收益。二是遊客回頭率較低。景區遊覽項目缺乏特色,基礎設施無法滿足遊客的需求,大部分遊客遊玩了一次後便失去了再來一次的興趣,不具備長期的吸引力。三是對長期療養的.遊客吸引力較低。市各大鄉村旅遊景點多數面向的是短期遊玩的旅客,對於想要在山清水秀的鄉村長期療養的遊客人羣來說,無法滿足其在醫療、出行、通信等便捷生活方面的需求。留不住遊客的腳步,也就無法產生更多的消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鄉村旅遊經濟的發展。

(二)經營模式、旅遊項目單一,吸引力不足。從農戶從業情況來看,多數從事包含餐飲和住宿一體的“農家樂”,以品農家菜爲主,娛樂活動以打牌、喝茶、聊天爲主,提供的服務、遊覽的項目大同小異,同質化嚴重;從事觀光農業的經營戶相對較少,且多爲採摘水果等觀光體驗項目,娛樂項目單一,能夠讓遊客真正參與的項目很少,不能滿足多層次的遊客的求知、求奇、求趣的心理需求,降低了產品的吸引力,影響了遊客的數量。受調查農戶中,從事住宿、餐飲或食宿結合農家樂的農戶佔86%,從事果蔬採摘、農事體驗等觀光農業的農戶佔比不到5%。

(三)品牌意識、市場意識淡薄,曝光度不夠。經營農戶均爲當地農民,僱工來源也多數爲家庭成員,思想意識還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舊階段,缺乏系統的旅遊相關知識、技能培訓,處於小而散的自由發展狀態,沒有樹立起打造有特色、有知名度、有影響力品牌的意識,招徠遊客多數靠朋友介紹等口碑效應手段,營銷手段老舊、單一,市場意識淡薄。調查數據顯示,在每年接待的遊客中,從網絡平臺(如抖音、微信、微博等)招攬來的佔比僅有30%左右,未進行有效的市場推銷。

(四)土地政策、經營場所限制,擴大規模存在困難。調查顯示,市從事旅遊相關行業的經營農戶多爲當地農民,用來經營的場所爲自家建的房子,受限於空間大小,餐飲接待人次、牀位等數量有限,規模小,在旅遊旺季時無法接待更多的遊客。調查中,多數經營戶想要延長產業鏈,擴大規模,擴建廚房、餐廳、住宿等,但目前農業建設用地管控嚴格,基本批不了建設用地指標,如果觸碰紅線,風險很大。調查中有經營戶本來打算擴大規模的,就因爲建設用地指標沒法落地,最後不得不放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村旅遊規模的發展,影響了農戶收入增長。

四、發展鄉村旅遊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配套設施

爲提高旅遊資源質量,吸引更多遊客,增強旅遊業發展對農民的增收力度,一是推進文旅項目建設,打造景區景點,讓遊客有得遊。在地域特色上進行深挖,發掘市年畫、宗教文化等歷史文化精髓,對景區房屋外觀、色彩、風格等進行統一規劃,保留文化獨具特色的風情,進一步提升的旅遊影響力,吸引更多遊客。二是進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建設,讓遊客方便遊。市鄉村旅遊景區均分佈在沿山一帶,部分特色景點如“螢飛谷”“裏”等,沒有公共交通直達或班數較少,非自駕遊的遊客面臨去了不知道怎麼回來的困擾,因此,完善交通建設十分有必要。三是完善景區配套設施。讓遊客舒心遊。旅遊出行多數是“全家總動員”,景區遊樂設施“老少咸宜”也是留住遊客的重要手段,除了“家長”們感興趣的爬山、釣魚、棋牌等娛樂,兒童們的娛樂需求也不能忽視,老人們的醫療保健需求更是需要得到重視,完善娛樂、公共廁所、醫療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增強遊玩趣味性、安全性,打消遊客的顧慮,提高遊客出行的安全感。四是向農戶提供優惠政策。透過降低農戶融資、貸款難度,適當放寬土地政策,幫助農戶擴大經營規模,從而提高經營淨收入,促進農民增收。

(二)系統培訓旅遊技能,提升從業人員綜合素質

要將市大量的旅遊客流量引入到農戶家中,增加農民收入,就離不開“優質的服務”,這不僅代表着遊客對這個城市的感觀,也是市旅遊行業發展最佳的名片,決定了遊客能否轉變成爲“回頭客”,並透過親友口碑、微博、朋友圈等網絡平臺將市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宣傳出去,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爲了提高服務質量,一是要規範農戶的經營行爲,杜絕農戶在景區內爲賺取遊客消費進行違規經營、惡意競價、出售假冒僞劣產品、宰客等行爲,擾亂景區秩序、破壞景區的觀賞性,降低遊客對景區的評價;二是要組織農戶參加旅遊相關知識、技能的專業培訓會,針對環境衛生、食品安全、禮貌禮節、歷史典故、民俗文化知識等旅遊相關各方面的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滿足遊客的多層次需求;三是鼓勵農戶進行適當的創新,增加合理的旅遊項目,豐富旅遊節目,提高遊覽價值,從而吸引並留住更多遊客。

(三)融入“互聯網+”,形成全市鄉村旅遊產業鏈

爲擴大市鄉村旅遊的知名度,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遊玩,使農民在旅遊業的發展中持續獲益,一是要融入“互聯網+”。透過新媒體、自媒體等互聯網平臺,將市獨特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特色產業以及新農村建設風貌有效地宣傳出去,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二是綜合運用網絡平臺,將依靠口口相傳的農家樂透過美團、大衆點評等平臺呈現在每位遊客眼前,不僅農戶能以照片、視頻等形式進行宣傳吸引遊客前來,遊客也能透過網上訂餐、訂票、訂購房間,網絡平臺明碼標價,解除遊客擔心宰客、旅遊旺季找不到住處等後顧之憂。三是要整合旅遊資源,將市各大鄉村旅遊景點整合成具有特色的旅遊產業鏈,透過政府的總體規劃,改變各景區分散經營、單打獨鬥的形勢,進行統籌管理,形成規模效應,鑄成市獨有的旅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