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精選15篇)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一、什麼是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是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質,尋找出規律,總結出經驗,最後以書面形式陳述出來。

二、農民收入調查報告(精選15篇)

在某一情況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時,我們需要仔細地調查清楚,並最終形成調查報告。那麼調查報告要注意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農民收入調查報告(精選1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

放假期間,我和表妹經常跟着奶奶一起去菜市場買菜,看着那些起早貪黑的農民們,我心中不由產生了疑惑,農民的生活究竟怎樣呢?它們的年收入又會是多少呢我回到家後,把想法說了出來,表妹聽到後,也想和我一起去一探究竟,於是在春節的前幾天裏,我們對此展開了調查。

我們首先是在菜市場進行訪問調查,我們剛走到一個賣菜的老爺爺身旁,還只是開口說了兩句話而已,就被他婉言謝絕了:“我還要賣菜,沒有時間……”沒想到我們第一個採訪對象就失敗了,接着我們又連續採訪了多位農民,可是大多數都是以要賣菜,沒時間爲由拒絕了我們的採訪,最好的結果是聽完了我們的來意,卻只是笑笑,便不再回答,忙活了一上午,卻什麼資訊都沒有找到,“一計不成,咱再生一計”,於是我們兩打算去農民家裏瞧瞧。

我們拜託一位朋友的媽媽幫我們聯繫了一兩戶農民,第二天,我們便起了個早牀,在朋友媽媽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農民家中,還沒進門,我和表妹就愣住了,四層樓高的房子,還是用磚一塊一塊砌上去的,屋前的院子也很大,走進屋去,臘香味便撲鼻而來,定睛一看,原來屋裏掛滿了過年吃的臘貨,在後院我們看到了幾頭大大的肥肥的豬,我還沒回過神來,表妹便問:“請問你們年收入是多少啊?”我這才反應過來,進入了主題,“哈哈,我們一年收入有八萬多呢!”她說時,臉上還洋溢着滿足感,沒想到農民的收入也不差啊,接着我們連續採訪了幾位,得到的結果也幾乎一樣。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也成了富人,賺了錢,平日裏我們總是瞧不起農民,這才知道,原來農民過得也還不錯,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啊,雖然這次調查坎坎坷坷,可我們卻得到了我們想要的答案,我們覺得十分開心!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2

在這個暑假,我回到了我的故鄉,在在經過城市喧囂的洗禮後返回故里,使我品味到了農村生活的純情樸素,也體驗到了“迴歸自然的人生境界”。使我的身心都得到了不錯的調養。同時,我也還有一項特殊任務,那就是進一步瞭解農村的生活狀況,爲此,我做了一系列的調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這次的實踐運動。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處在西南山區的貴州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土地比較瘠薄,生產工具落後。雖然煤炭資源豐富,但卻因交通不便難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控油“西南煤海”的稱號。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農民依然停留在土地上,農民的主要收入,則主要來自外出打工人員的工資。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進過調查,出來以上制約農村發展的因素外,我發現,困擾農民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的原因還有以下兩種災害。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今年如春以來,西南地區發生嚴重乾旱,連吃水都成爲了問題,用"百年不遇"來形容我們西南地區一點都不爲過。整個春天,西南地區基本上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農作物(主要是稻穀)播種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播種的季節到來卻無計可使。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土地荒廢而用抽水機抽水插秧的,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有的甚至年投入的那部分資金也未能收回。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嚴重不夠,更不用說用節餘去換錢了。

這些年隨着退耕還林工作的開展,林業發展很快(主要墅業),由於先前缺乏市場經驗和戰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種無非是李子、梨、蘋果、地瓜之類的水果,除富士銷路好一點外,其他幾種則難以出手。因此果農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還要面對"賣果難"的尷尬。尤其是今年,我們村由於嚴重的乾旱,玉米等被曬得只剩下枯死的秧苗,農民損失更加嚴重。

困擾農民的另一因素爲人爲因素。部分領導的決策失誤,也給農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損失。盲目發展烤煙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種不佳,質量不高,土地不宜,收成小,更換品種或農業結構轉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資訊閉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上述的兩種因素,導致農民的人均收入極低,入不敷出的現象嚴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經商,形成以工養農和以商養農的格局。

當然,隨着人蜜唸的改變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的科技投入逐漸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蓋技術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廣。在土地資源緊缺的目前,兩項技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廣,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貴州作爲全國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其所含的銅仁地區又是比較落後的地方,嚴格地說,以上的情況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透過此次調查,我感慨很多,作爲農民的兒子,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廣大農民終年勞作的艱辛、痛苦和無奈。不過我堅信,隨着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3

一、調查目的

衆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雖然隨着國家在政策上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扶持,農民收入有了些許提高但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還有待進一步發展。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事關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全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這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坎”,想要跨國這道“坎”我們就要狠抓農村新增收入使得農村收入有一個質的飛躍。增加農民收入是保持農村社會穩定的需要。如果我們在繼續挖掘農業內部潛力的同時,從優化農村資源配置,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加速農村城市化進程的角度考慮問題,有可能爲增加農民收入開闢一個更爲廣闊的空間。透過增加農民收入的新情況調查的瞭解可以幫助農民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產品結構提高人均收入,爲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做貢獻。爲了瞭解掌握增加農民收入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於今日就其情況對麥積區花牛鎮諸多村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查時間

20XX年7月——20XX年10月

三、調查對象

XX鎮花牛村30戶農戶

四、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我以訪談法爲主觀察法爲輔走訪了我所在村鎮的部分農戶。

五、調查內容與結果分析

(一)農民收入變化情況

農民家庭收入主要構成有: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其中,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收入所佔比例較大。

一是工資性收入:農民外出從業得到的收入穩定增長。 20xx年農民工資性人均收入 4078.9元, 20xx年人均工資性收入 4527元,比上年增加 448.1元,增幅 11.4%,農民工資性收入佔農民純收入的比重上升到 75%。

二是家庭經營收入:家庭經營收入穩步增長。 20xx年家庭經營人均純收入 1106.9元,比上年增加 114.3元,增長 11.5%。 從調查情況看:在家庭經營收入中,糧食收入絕對值逐年增加,在調查表中可看出它在總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趨勢。因爲糧食生產效益一直被農資價格上漲所擠壓,糧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較少。據統計,我市糧食收入佔家庭經營總收入的 49.7%,對農民收入的影響仍然較大。

從種糧生產成本與收益分析,糧食作物每畝生產成本上升,農民的純收入相對減少,農民增收面臨成本高、收益低的壓力。

三是其他收入:服務收入、財產性收入略有下降;政策性收入穩中有增,加工收入稍有減少,以蘋果爲主要農產品的加工收入受災害性天氣影響有小幅下降,人均收入水平不高。

(二)總支出情況

20xx 年農民人均家庭總支出 8151元,比上年增加 187.1元,增長 6.5%。 20xx年農民人均家庭總支出 8666元,與上年增加 515元,增長 13.3%。在家庭總支出中生產性支出和生活支出增長比較快。

1、受農資、飼料等價格上漲的影響,農民的生產性支出逐年增加。 20xx年種植業(糧食)生產性支出人均 407.5元, 20xx年種植業(糧食)生產性支出人均 480.3元,同比增加 72.8元,增長達 17.9%; 20xx年養殖業生產性支出人均 347.6元, 20xx年養殖業生產性支出 448.1元,同比增加 100.4元,增長 28.9%。同時,購置生產性固定資產支出也在增加,由於部分農機具享有政策性補貼,一家一戶重複購置農用機械,增大了人均生產性支出。在家庭總支出構成中, 生產性支出總額佔家庭總支出的近三分之一,達到 29.6%。

2、農民人均生活支出明顯增加。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4899元,比上年增加 264元,增幅 10%。 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444元,比去年增加 545元,增長 11%。農民生活消費總支出隨物價變化急劇上升,使農民家庭總支出明顯增加。

(三)影響當前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農民收入雖取得較快的增長,但仍面臨諸多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增收空間受限 。 一是農資價格上漲過快, 遠遠超過農產品價格的增長。 20xx年全市農產品收入增長 10。2%,而用於購買農業生產資料的支出則增長 15%—30%不等,說明純收益被農資價格上漲所擠壓,投入產出率低,致使農民收入增速緩慢。以肥料爲例,實際市場價連續幾年漲幅都在 15%以上。

另外,雜交種子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其中一季稻種子價格上漲幅度最大, 20xx年 C兩優 87、 C兩優 396, V兩優 1、 7、 8號價格均爲 35元 /斤,比 20xx年每斤又漲了至少 10元,上漲 40%。 二是 農田基礎設施不完善。目前 一些 中低產田 基礎設施脆弱, 排水引灌、保旱保肥的能力不高, 抵抗風險災害的能力較差, 成爲制約農業生產增產增收的瓶頸。 特別是近年來冰災、水災、病蟲災害等發生頻繁,給農業生產造成了不穩定性。 比如年初的冰雪災害就給油菜生產帶來很大的損害,人均產量下降了 2.8%,其他冬種農作物生產也受不同程度影響。三是養殖業收入因多種原因相對減少。近幾年來,因勞動力外出、飼料漲價、疫病及牲豬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等原因,飼養牲豬的農戶明顯減少,導致農民的養殖業收入減少。從調查的 100戶農戶看, 20xx年有 62戶, 20xx年只有 43戶。

2、外出務工收入增長空間變小。 農村勞動力素質普遍不高,適用技術應用差。絕大多數年齡結構老化、文化程度低、勞動技能不強;出外打工經商的農民,多數只能從事一些勞動強度大、環境惡劣的工作,享受待遇不高;隨着產業結構升級,用工單位對勞動力素質要求也愈來愈高,就業難度將不斷加大,農民外出務工收入增長空間也將受到擠壓。

3、惠農政策直接增加農民收入的份額較少。 近年來,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業政策保險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施,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爲廣大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隨着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展開,國家加大了對農村投入,透過政府轉移支付,加大補貼力度,但這部分資金中相當部分是用於扶持農村公共事業發展、改善農村生活條件,能夠直接增加農民收入的份額較少。

六、建議與對策

針對上述情況,我認爲,要使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應該解放思想,增強市場意識,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加大農業產業增收結構調整力度,自覺按照市場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想要發展就必須擁有市場,這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一是增強市場主導意識,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依靠市場引導生產,大力發展“市場農業”和“訂單農業”。按照市場的要求來進行生產,不僅僅要以當前市場爲導向,還要以未來的市場變化趨勢爲導向,形成“人無我有”的局面,搶佔先機;二是增強質量效益意識,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在農產品相對過剩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必須要適應市場化的需求,把提高農產品質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優”的格局,提高農業產業經濟效益;三是增強特色創新意識,調整農業結構不能盲目跟隨,別人怎樣調整就跟着怎樣調整,這不僅僅會嚴重挫傷農民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還會使農民減收,因此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注重特色,形成“人優我特”,促進農業增收。

擴大勞動力轉移輸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認真落實省市縣關於加快農村剩餘勞力轉移輸出的政策意見,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爲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措施來抓。一是要強化宣傳,大力營造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輸出的良好氛圍,切實轉變農民“死守家門、固守土地”的封閉觀念,提高勞動力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二是堅持就地轉移的和外出轉移兩手抓,推動農民就業多元化,鼓勵農民自主創業,促進農民持久穩定增收。

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單純從大農業方面來促進是遠遠不夠的,保持農業的穩定發展,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有道是“無工不富”。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大力發展二三產業,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促進農民進廠就業,使一些有後顧之憂的農民既能搞好農業生產,又能增加勞務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引導農民“洗腳上岸”,發展個體商貿業和運輸業,多方面拓寬增收渠道,保持農業增收穩定。

強化培訓,逐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當今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農民素質偏低已成爲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要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突破這個瓶頸,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一是充分利用廣播 、電視 、雜誌、互聯網等手段,爲農民解疑釋難,最快捷的推廣農業實用科技,普及農村致富實用技術,滿足人民對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貧培訓的契機,使一批農業生產骨幹走出去,洗腳上岸進課堂,培養他們的市場頭腦和科技頭腦,提高一切圍繞市場轉,一切依靠科技乾的致富本領,再讓他們去培訓農民,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夯實農業基礎,爲農民增收創造條件。一是鼓勵農民組織 農業 協會 ,按市場化要求組建股份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和“公司+協會+農戶”的方式,開展農產品流通,農業生產及農村 社區 服 務 ,促進農產品的產供銷市場一體化,拓展增收空間。二是優化基層幹部隊伍,着力選擇和和使用有技術、有經濟頭腦的農村基層幹部,團結帶領農民發家致富,務實創新的開展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夯實農業基礎,增強農業發展後勁;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積極編報項目向上爭取資金,搞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規劃和管理;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穩產高效;加快農業新機具的推廣,推動農業機械化步伐,提高農民勞動效率;加快實施農村實事工程,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優化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4

現在農民收人主要來源於糧食作物的兌換。小麥、玉米、水稻等是農民的生活資料,在賣出的同時—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爲—年的口糧。花生、芝麻等經濟作物自然是農民經濟的主要來源(主要是指花生等種植較多地區)。糧食收入以後,該賣的賣,該留的留,農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業養殖也是農民的收入之一,在農村幾乎每家都養兩三頭豬,此外還有牛、羊、雞等家禽,這些賣掉以後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農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種植上除去種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養殖上,除去幼苗、飼料以及家禽的醫藥費等,農民一年淨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這個數字還是可觀的。

可是農民拿着這些錢並不是很開心,接下來錢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統籌、提留。家裏孩子增幾件新衣服,那拖拉機的大輪子用了好幾年了也該換了。剩下的要全部給孩子來年的學費、生活費,或許到了春節還得借—些才能過個好年。

要是遇上了災荒,天氣不好,收不到糧食。交完公糧,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夠。要是萬一家裏有個人生病,恐怕不借錢是看不好了。這借來借去,家裏就欠債了,以後的每年得節約,少吃幾頓好飯,少穿幾件新衣服,還了錢,才能鬆口氣。

農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維持簡單的生活,萬一有了天災就得借錢,可這也不是辦法,借了錢總得要還,孩子讀書開支最厲害,要趕上了某些亂收費的學校,農民更是苦不堪言。

國家政策整天在喊減輕人民負擔,減來減去農民還是被壓的喘不過氣。政策關鍵要落實。隨着中國將加人世貿組織,外國糧食將進人中國市場,糧食價格將大幅度下降,這樣農民收人減少而支出不會有多大變化,農民負擔將會更重。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5

如今農民收人緊張來歷於糧食作物的兌換。小麥、玉米、水稻等是農民的餬口生涯資料,在賣出的同時—定要留下一半乃至一半以上作爲—年的口糧。花生、芝麻等經濟作物天然是農民經濟的緊張來歷(緊張是指花生等蒔植較多地區)。糧食收益今後,該賣的賣,該留的留,農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業養殖也是農民的收益之一,在農村幾乎每家都養兩三頭豬,別的另有牛、羊、雞等家禽,這些賣掉今後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農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蒔植上撤除種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養殖上,撤除幼苗、飼料以及家禽的醫藥費等,農民一年淨收益也能有四五千元。這個數字還是可觀的。

可是農民拿着這些錢其實不是很高興,接下來錢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一年必不可少的是村兼顧、提留。家裏孩子增幾件新衣服,那拖沓機的大輪子用了好幾年了也該換了。剩下的要掃數給孩子來年的膏火、餬口生涯費,大略到了春節還得借—些才華過個好年。

如果趕上了災荒,氣候不好,收不到糧食。交完公糧,剩下的生怕填肚皮都不必定夠。如果萬一家裏有個人抱病,生怕不借款是看不好了。這借來借去,家裏就負債了,今後的每一年得節省,少吃幾頓好飯,少穿幾件新衣服,還了錢,才華鬆口氣。

農民收益撤除付出,剩下的只能保持大略的餬口生涯,萬一有了天災人禍就得借款,可這也不是方法,借了錢總得要還,孩子讀書開支最狠毒,要趕上了某些亂收費的黌舍,農民更是苦不堪言。

國度政策成天在喊裁減人民負擔,減來減去農民還是被壓的喘不過氣。政策關鍵要落實。跟着中國將加人世貿構造,外國糧食將進人中國市場,糧食代價將大幅度下降,如許農民收人裁減而付出不會有多大變化,農民負擔將會更重。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6

1、農民收入問題的現狀和困難

由於農民的收入本來就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斷增加,農業結構調整成效尚未充分顯現,農村勞動力難以充分就業,農民創業意識和技能薄弱等,使得農民的收入相當低,增收非常困難.我們調查顯示:

(1)農民絕對收入水平較低。20xx年,全國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2622元,摺合爲320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農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國平均值還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元的貧困線標準,20xx年年底全國尚有2900萬絕對貧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標準,則全國有9000萬左右的人口低於此標準,而這個數量大於歐洲任一國家的人口總數。20xx年公佈的絕對貧困人口數字,同20xx年相比,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80萬人。其主要原因就在於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農村人口,雖然不屬於統計中的貧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僅僅略高於貧困線,只要氣候等生產條件稍有不利變化,就會陷入到貧困人口的行列中去。這部分貧困人口和準貧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將受到自然和經濟基礎條件的約束,難度非常大。近年來,減貧速度不斷減慢。

(2)增收速度緩慢。我國農民人均收入增長緩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同過去的情況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開放的前6年,農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長按可比口徑計算在14%~20%之間。而1997年以來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xx年我國農業勞動力人均GDP爲4460元,大約相當於540美元,按農業人口摺合爲人均300美元左右。到 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人均GDP要達到3000美元。農村人均要實現這個目標,每年的增長率要達到12.2%。即使考慮到城鄉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將農村人均GDP的目標確定爲社會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長率也要達到8.4%。同這個要求相比,實際發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鄉差距加大。改革開放以來的25年中,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年份有16年,而城鄉差距縮小的年份只有9年,縮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1983年和1995—1997年的兩個階段。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前一個階段是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價格的大幅度提高,而在後一個階段則主要是農產品價格的提高。城鄉收入比例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爲2.56:1,1983年縮小到最低,爲1.82:1;然後不斷擴大,到1994年達到了一個新高,爲2.86:1;然後降低到1997年的2.47:1;從1998年開始,逐年顯著擴大,20xx年擴大到3.23:1。近幾年來,儘管諸多因素都很有利,農民增收速度可以超過5%,但是仍可能落後於城鎮居民,使城鄉差距繼續擴大。

(4)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之間農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較大,並且這種差距沒有縮小的趨勢。總的說來,呈現出明顯的東高西低、從東南沿海向西部內陸地區遞減的趨勢。上海、北京和浙江的農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雲南、貴州、甘肅和陝西等省的3~4倍。由於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區之間相對差異較小,因此,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現出明顯的由東向西的遞增趨勢。即東部沿海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別較小,而西部地區城鄉差別更大一些.

2、造成我國農民收入問題的原因

(1)農民整體素質還不高,還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突出表現:一是文化素質較低。據調查分析,農民勞動力中,小學及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約佔6%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在結構調整上,思路狹窄,不敢主動出擊,存在等靠思想和過份依賴政府心理,瞻前顧後,怕擔風險,不敢大膽地調整產品結構,不具備適應市場經濟的應變能力。三是絕大多數農民對市場把握不準。從調查情況看,多數農民不瞭解和掌握市場行情,對市場需要什麼,既不去研究,也不會去搞深入細緻的調查,捕捉不到有價值的市場資訊,在組織農業生產時,不是先看市場後抓生產,而是今年的生產看去年,對市場判斷不準把握不準,造成的結果是“什麼賺錢種什麼,種出什麼就賠錢”。

(2)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還跟不上形勢要求。總體看,一是特色主導產業總量小,覆蓋農戶少。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還不高,龍頭企業規模小,帶動力弱,農村經濟組織化程度低,大部分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還沒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還是單純的買賣關係,產業化經營鏈條短,農產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級原料生產比重大,大部分農產品基本上是從農田到市場,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產品,高科技含量產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結構調整還只是停留在規模擴張上,缺乏在內在質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爲例,近兩年來,有的地區蔬菜種植特別是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連年快速增長,爲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種植結構雷同,品種特色不明顯,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貯藏、保鮮、深加工及包裝、運輸等嚴重滯後,如不抓緊研究對策,將有可能出現新一輪的結構過剩,應引起高度重視。

(3)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引導、協調、服務功能滯後,不能有效地解決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諸多困難。一是資訊服務滯後,手段缺乏,不能及時給農民提供各種市場資訊和致富資訊,使農民無所適從,組織生產難,進入市場難。二是技術服務跟不上。原因是部門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員的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員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主動上門服務意識差,其結果是科技人員得不到實踐,農民得不到產前、產中、產後的技術服務。特別是高新技術應用上,技術與生產嚴重脫切,導致農民增收難。三是信貸部門缺乏有效的資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戶x款困難。調查發現,多數農民都有強烈的增收意識,並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項目,但苦於沒有啓動資金,而難以上馬。

(4)農民的負擔比較重.據調查顯示,我國農村大部分農民家庭都有兩個孩子,孩子要上學會需要一筆很大的投資,現在農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學,不一輩子像他們一樣只是個農民,供一個子女上大學幾乎要花掉農民家庭三分之二的開支;家庭長輩的供養也需要一筆的開支.除此之外,還有農作物每年的成本開支.家庭生活費,子女教育費,農業成本費,三個最基本的方面的開支累加起來,對與本來就不富裕的農民來說,生活就難上加難了。

三、體會

我國農民數量如此之多,要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要帶領農民奔小康,要帶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要增加農民的收入,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對策有:

1、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增加農民收入,關鍵在於農民自身的素質.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這就要求政府部門下鄉組織農民技能培訓,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讓農民大膽嘗試,自主創新,隨機應變,讓農民更多更早的瞭解市場的最新資訊和動態.收入來自與農民,農民必須從自身做好.

2、推進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這是農民增收的基礎。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發揮比較優勢,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在優化品種、品質結構,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的同時,切實抓好質量安全管理。二是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形成優勢產業帶。三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四是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農村服務業,提高鄉鎮企業發展水平,充分發揮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

3、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拓寬農民增收途徑。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出去,可以增加農民的資源佔有量,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擴大農產品市場需求,同時增加農民的非農收入,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發展小城鎮,壯大縣域經濟,爲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二是加強對農民進城務工的引導和管理,把農民進城務工當成一項產業來抓,促進農民工跨區域流動,加快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

4、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的支援保護力度。必須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強對農業的支援保護力度,幫助農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降低農村經濟發展成本,促進農民增收。一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基本建設資金應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每年新增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經費應向農村傾斜,以逐步縮小城鄉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的差距。二是對農業、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尤其是要配合農村稅費改革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對農業和農民實行補貼的各種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對種糧農民生產直接補貼機制。

5、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爲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一是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堅持依法徵稅,加快鄉鎮機構改革,儘快取消農業特產稅。二是繼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加快培育和規範糧食市場,完善糧食宏觀調控體系,積極探索對農民的補貼機制。三是加快推進農村金融和衛生體制改革,積極探索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貧困家庭醫療救助制度的執行機制和管理辦法,解決農民因患傳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7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地處黃河流域的山西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而煤炭資源豐富,土地比較瘠薄,所以一度將煤炭業作爲自己的支柱產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量的農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礦務局,陽泉礦務局,汾西礦務局等國有產業的三巨頭,下設有龐大的分支機構,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窯,收羅了附近大量的農民就業,從事煤炭的採挖和運輸,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決農業過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前期開採計劃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窯的濫採濫挖,煤炭資源日益匱乏,同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突現,原煤的銷售量便直線下降,對煤炭進行深加工的項目、企業還沒有建立,因此煤炭業的發展嚴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崗,臨時工、合同工返家務農,農民的隊伍便這樣擴大了。然而土地的狀況沒有很大改觀,人口過剩的問題又重新嚴重起來。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鄉--平遙的東部、南部地區,針對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展開了調查,發現了困擾農民的兩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來形容我們晉中地區(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遙、祁縣、太谷、榆次等地)一點都不爲過。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個月的時間內,平遙縣大部分地區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高粱等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莊稼乾枯變黃,甚至枯死。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前期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付諸東流,只好忍痛花錢買水灌溉施肥。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調查後我做了如下計算:一季莊稼,至少灌溉兩次才能成熟,費用爲14元每小時,一般情況下每畝一次要灌溉4小時。這樣,每畝花去水費115元左右。另外,每畝需化肥約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蟲災時,農藥每畝花費約25元,每畝地總共合計花180元。如將所得產品拿出銷售,如大豆,畝產約150公斤,每公斤約2元左右,所得不過300元。去除耕地費、種子費、運輸費、農業稅等,進農民腰包的不超過30元。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僅能夠自己消費,根本無節餘去換錢這些年林業發展很快(主要墅業),由於先前缺乏市場經驗和戰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種無非是紅星、金光、國光、富士等老品種,除富士銷路好一點外,其他幾種則難以出手。因此果農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還要面對"賣果難"的尷尬。尤其是今年,我縣於6月15日三分之一的地區遭受冰雹襲擊。嚴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桿,較輕的地區,果實也遭受"創傷"。8月初,冰雹再次來襲,農民損失更加嚴重。

困擾農民的另一因素爲人爲因素。部分領導的決策失誤,也給農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發展果樹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種不佳,質量不高,收成小,更換品種或農業結構轉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資訊閉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上述的兩種因素,導致農民的人均收入極低,入不敷出的現象嚴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經商,形成以工養農和以商養農的格局。下面是我所做的調查情況的列表,從中可以看出農民的生活狀況:

家庭類型調查項目成員均爲農民成員中有教師、工人、農民等成員中有農民和經商者有外債家庭率

平均月收入(戶)20元500元520元

平均月支出(戶)34.4元430元430元

淨餘-14.4元170元190元

所佔比例5.2%91.7%3.1%95%

其中支出項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將大部分的收入用於子女的教育經費,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負債的原因。之一。

當然,隨着人蜜唸的改變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的科技投入逐漸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蓋技術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廣。在土地資源緊缺的嶽壁鄉,兩項技術的推廣率達到90%以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山西作爲全國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其所含的平遙地區又是比較落後的地方,嚴格地說,以上的情況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透過此次調查,我感慨很多,作爲農民的女兒,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廣大農民終年勞作的艱辛、痛苦和無奈。不過我堅信,隨着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8

隨着經濟的迅猛發展,農民的收入也在逐漸增加,收入來源也越來越廣泛,隨之農民的收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原來的收入渠道和方式已經不適合當代社會的發展,尋找一條適合並且能夠增加農民收入的道路是當務之急。

一、農民收入環境分析

(一)內部環境。

城子支隊位於農場的西北方向,四面交通都很方便,土壤相對肥沃,相對於附近的村莊水源也相當充足。對於種植水稻的農民是一個有利的條件。總體來說農民的生活水平很不錯。目前,全村有三百一十二戶人家,一千二百三十三口人。

(二)外部環境。

國家政策的支援。近幾年爲了保證農民的利益,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來支援農民。從種植農作物這方面,國家每年都發放種地補助,也就是地補。每年每畝地發放八十元,雖然不是很多,對農民生活沒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這是國家對農民種地支援的一種表現。對於農民外出打工,國家也格外支援,下令不得拖欠農民工工資。

二、農民收入現狀

(一)農民收入來源。

收入來源主要有種植農作物,玉米、棉花、花生、水稻等;養殖大棚種植蔬菜,黃瓜、豆角、茄子等;養殖牲畜,豬、牛、羊、雞、狐狸等;外出打工,做建築工人或是警衛人員;自助創業,開設小型超市、醫藥店或者家用電器店等。

(二)農民各項資金收入。

種植農作物的收入因土地面積的大小而不同。一般每家在農作物花生和玉米上的收入爲3000元左右,棉花收入每畝地800~900元,養殖大棚每年收入包含成本在萬元之上,養殖牲畜的收入因生肉價格的上漲也逐年增長。現在每斤豬肉十

元左右。在這方面的收入包含成本也有幾萬元。在外出打工這方面的收入,每月800~1000元。工作好的比如技術工這類的每個月的工資都在一千元以上。自主創業的收入就沒有那麼固定了。整體上看,農民每年的收入包含成本基本在萬元以上,和城鎮居民還有一定差距。

三、農民收入存在的問題

(一)受自然環境的制約。

尤其是種植農作物受自然環境的制約最明顯。農作物本來就生長在田地裏,要經受風吹日曬,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如果是連年乾旱,土地就會裂開農作物就會因缺水而死亡。但是也有因降水量過多而死的,比如今年因受颱風“梅花”的影響,降水量過多。有時連續一個禮拜都在下雨,地裏的農作物的根部因土壤鬆軟而撲倒,造成部分農作物的死亡。所以農民今年種植農作物的產量肯定會比往年有所減少。這樣來看農民這部分的收入沒有一個很好的保證。自然因素給農民的收入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

(二)農民收入來源和產業結構單一。

自古以來農民的主要收入就是依靠重地所得,雖然隨着社會的發展農民收入的來源在逐漸增多,慢慢有了養殖大棚的,養殖豬、牛、羊等的,還有外出打工的。但是,即便是有了這些的經濟來源,農民收入也不能算是很高。主要是缺乏一定的科學方法。所以解決農民收入來源有限和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三)受農業生產成本的制約。

雖然農民在種植業方面的收入在逐漸增加,但生產成本也在增加。所以農民的收入不一定會增加很多。例如大棚裏蔬菜的菜子,以前也就是七八元錢一袋,這兩年就漲到了三十多元一袋,這就多了四五倍。再加上化肥、農藥的價錢,成本就更高了。在養大棚的時候,建成一箇中型大棚的成本要一萬五千元到一萬七千元左右,每家至少要建兩個,建大棚的成本就三萬多元。所以建成後的第一年基本賺不到錢。綜上可以看出成本對農民的收入有很大的影響,遏制了農民的收入。

(四)勞動力素質偏低。

農民多數都在從事初級工作,進階技術人員比重較少,農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直接阻礙了他們對勞動技能的掌握,特別對高技術含量的獲取,經濟發展對非熟練工人的需求量有限。這就是限制了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機會的獲得和工資率的提高,制約農民收入進一步增長的主要原因。

四、對農民收入問題的結論和建議

(一)種植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小的農產品。

既然自然災害是不可避免的,不可改變,我們就要想辦法改變種植的產品。來適應環境,多種植些對環境條件要求很低的。

(二)擴大產品結構。

農民的收入不能單靠種植業,要多開發些收入來源。比如特種養殖,有很多地區的人就是因爲特種養殖而發家致富的。有養蝴蝶的,有養蛇的,有養螞蚱的還有養蜈蚣的。正因爲養的人不多才會有較高的收入。村裏應該集中培養,然後養殖並找好售貨渠道。

(三)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

給農民提供資金支援,包括信貸,基礎設施投入和財政補貼。因爲現在物價上漲,農民的生產成本也在增加,導致收入增加緩慢。所以政府有必要對農民生產活動進行支援。比如控制農藥和農用材料的價格,在原來的基礎上大大減少成本,農民的收入會增加很多。對農民進行補貼,不僅是發錢,也可以發放一些化肥,農藥或者農具之類的,也可以減少成本增加收入。對有需要的農民發放貸款使他們更方便的去生產或者去創業等。

(四)提高農民素質。

包括身體素質,科技素質和文化素質。從身體素質方面,多建設一些公園或者廣場,供農民娛樂休閒。多引進一些健身器材,供農民進行鍛鍊。也可以組織專門的人教大家學習健身操和健身舞蹈。這樣可以解除農民一天的疲勞更好的投入到生產中去。從科技素質方面,請專家指導種植技術或者一些專業技術工作。集中培養一部分技術人才,以後要做到科學養殖和向高技術領域邁進。從文化素質方面,以前由於生活水平不好,不能供孩子上學,以至於現在很多農民文化程度低。種植業雖然投入的很多,但收成很少。甚至是打工也不能找到工資很多的

工作,職位只能是最基礎的。現在應該在農村開設一些專門給農民上課的學校,可以由村裏經驗豐富和學歷較高的人,對村民進行講授和培訓。也可以由支隊請的各方面專家來教大家。這樣農民的文化水平會有很大的提高。

透過這次的調查,發現農民的生活水平比以往雖然有所提高,但同時也存在着很多問題。但我們相信只要政府努力解決這些問題,農民收入的增加速度會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也會提高很多。而且還發現了一件值得欣喜的事,現在農民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只要有能力都會供孩子上大學。以後畢業即便是打工也會找到職位比較高的工作。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農民的收入問題會得到解決,農村也會建設的越來越好。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9

XX縣農民現金收入一季度實現了雙增,尤其是農戶財產性收入實現了大幅度增加。據110戶抽樣調查資料顯示,XX縣一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714元,較去年2427元,增加287元,增長11.8%;農民人均現金支出XX元,同比增加396元,增長24.7%。尤其是農戶的財產性收入同比增長61.9%,是歷年來增幅最快的一次。

1、工資性收入增幅放緩。

20XX年一季度,鄒平縣農民工資性收入人均844元,同比增加96元,增長12.7%,增幅回落4.6個百分點,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的幅度減緩。其中:外出打工收入人均僅增加3元,增長1.9%。透過農戶記帳資料結合農民工檢測調查,以及深入走訪調查戶得知,增幅減緩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從事了其他行業,例如:尹家調查點的大部分女勞動力,有着去淄博周村紡織廠打工的習慣,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效益下降工資降低,返鄉農民工有的從事服裝生意、有的從事人壽保險,還有的直接在家從事家務;二是縣域內的幾個大型的企業集團,延長了春節假期的時間,工人的生產時間減少,收入也就隨之下降。因此,金融危機是直接導致農民工收入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2、一產業現金收支有較大增長。

調查數據表明一季度,農民從第一產業得到的現金收入1111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2元,增長13.5%。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春節期間,農戶用於生活消費的開支與春耕備播的支出加大,促使農民出售農產品的數量增加,小麥、玉米、棉花等主要農產品的出售量,分別比去年同期人均增加44.7公斤、31.7公斤、3.1公斤,增長107.4%、36.9%、31.4%;雖然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15.4%、24.9%;但是,由於出售數量的絕對增長,還是拉動了農民一產現金收入的增加。同時,農戶用於農業生產支出人均達到433元,同比增加88元,增長25.3%,由於農業各種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拉動了增幅比上年增加7.7個百分點,從增長幅度對比分析,基本實現了收支同步增加,支出增長過快、符合當前全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

3、農戶家庭產業結構調整,導致二產業現金收入大幅度下滑。

隨着金融危機對企業影響面的不斷擴大,導致了家庭小型企業慘淡經營、舉步維艱的局面。從深入基層調查瞭解得知,全縣110個調查戶中,有1戶常年經銷木材、1戶從事麪粉加工的工商戶,因爲今年經濟效益急劇下滑的原因,轉行出去打工或者從事了三產行業。調查資料表明一季度,家庭經營第二產業的現金收入人均212元,較去年同期的252元,下降了40元,減少15.9%,增幅較去年同期回落3.7個百分點,是近幾年來減少幅度最大的時期,與全縣的工業發展大趨勢相符合。

4、三產業受二產業的影響,首次出現下降。

一季度,由於受全縣工業生產嚴重下滑形勢的影響,三產業的增長曆年來首次出現了收入下降局面。調查數據表明,前三個月,農民人均三產業收入達到181元,較去年同期的209元,下降了28元,減幅13.6%。減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工業發展不景氣的影響,企業物流效益下降,導致了交通運輸郵電業人均收入下降39元,減幅31.8%;二是企業的效益降低,工人的工資收入減少,大量外地務工人員回鄉,影響了批零貿易餐飲業人均減少10元,減幅29.6%。此外,個別三產經營農戶的轉行也是導致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5、非生產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帶動農民現金收入增加。

近幾年,農戶從佔有財產帶來的收益不斷增加,尤其是出讓土地帶來的各種補償,隨着糧食價格的上漲而增加;其次,由於農戶在外人口的獨立生活,農村人口的逐步老齡化,離退休、養老金、贍養費等標準提高,拉動了農民轉移性收入的逐年增長。調查資料顯示:鄒平縣一季度人均財產性收入達到244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3元,增長61.9%,導致本季度增長幅度過大的主要原因是,後芽村調查點的大部分農戶,20XX年下半年,耕地被企業佔用,春節前企業按照噸糧,結合當時的市場糧食價格把補償及時兌現給農戶,帶來了人均土地徵用補償收入達到224元,增加93元,增長71.3%;人均轉移性收入達到122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5元,增長39.7%,主要是退休金與農村贍養費增長的拉動。同時需要說明的是,失地農戶的收入要大大高於農業戶,一方面是打工人數多,打工收入高;二是從事二三產業的戶數多,收入高;三是沒有農業收入也沒有農業投入,但是非農業的收入高,尤其是財產性收入高。

6、期內農戶現金支出大幅度增加。

鄒平縣一季度,農戶用於農業生產的費用、擴大二三生產規模、購建生活用房的支出加大,分別達到了人均366元、61元、440元,同比增加34元、23元、368元,分別增長25.3%、58.8%、五倍多。其中,由於農戶直接購買商品房以及房屋裝修支出的劇增,拉動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到1449元,同比增加305元,增長了26.7%。

透過以上數據的對比分析不難看出,鄒平縣一季度,農民現金收入的增加,主要是農戶出售農產品數量的增長、農戶佔地補償增加的拉動,二者帶動了一季度農民現金收入增長的78.4%。然而,這不是真正意義上拉動農民增收的方向,其一是雖然農產品價格下降,但是出售量增加不合理,不是真正的農民增收,只能視爲生產、生活需要;其二是土地佔用補償的增長,只是偶然之下的必然,從全年來看不會對農民增收拉動太大。因此,要理性的分析農民現金收入增長的真正原因,正確把握農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認識到現金收入增長之下掩蓋的問題:一是工人的月收入已經明顯下降;二是新的就業崗位雖然增加,但是進廠的門檻提高,對年齡、性別、學歷有了新要求,相對限制了農村“40-50”勞動力的轉移力度;三是房地產行業進入低谷,農民工靈活就業者的門路變窄;四是資金缺乏,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起步階段更加困難。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0

我市農民收益呈現規復性增加。

比年來,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成長態勢精良,農民收益呈現規復性增加。20xx、20xx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益兌現2225元、2393元,較上年增加3.4%、7.6%。

我們的緊張辦法是: 一是大力大舉促成農業佈局調整,靠成長優勢經濟增進農民增收。

構築五大出產基地。抓住國度和省履行“大豆振興籌劃”機會,構築百萬畝高油大豆出產基地,20xx年播種高油大豆146萬畝;引進土豆博識加工企業,構築百萬畝土豆出產基地,播種土豆45萬畝;促成農牧聯合擴大飼料作物蒔植,構築百萬畝飼料牧草出產基地,播種飼料牧草32.6萬畝;依託現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成長百萬畝經濟作物出產基地,經濟作物總播種面積47.1萬畝;聯合退耕還林,構築百萬畝柞桑蠶出產基地,放養柞蠶732把,栽桑樹700畝。

大力大舉成長綠色、特點農業。富裕利用我市資本富集和生態環境優勢,構築綠色農業出產基地11個,蒔植綠色食物面積125萬畝,11個產品獲得A級綠色食物,2個產品獲得歐盟有機食物認證,產量達12萬噸。

自動成長外向型農業。與俄在林業、畜牧、水產、農機、農科研等多個範疇建立了長期鞏固的互助干係,引進農業進步出產技巧和精良品種30多項。建立了中俄農業科技樹範園區。在俄構築境外綜合開闢區。農副產品出口成長到10大類100多個品種。

二是加快龍頭企業構築,靠進步農業財產化程度增進農民增收。明瞭農業財產化成長思路。以龍頭企業爲重點,以進步農業競爭力和增加農民收益爲目標,凸起成長主導財產,環繞麥、豆、薯、菜、麻、糖、肉、乳、山、藥等十大主導財產和5個成長性較強的財產,構建龍頭企業羣體、擴大基地出產範圍、促成財產化成長。

加快龍頭企業構築。全市以農副產品加工爲主的龍頭企業29家,策動基大地積137萬畝。履行品牌計謀,重點培養 “玉鈴”牌土豆、“雙河”牌極小粒豆、“驛站”牌馬肉乾等6個具有較大市場感化的農產品品牌。

加快農村市場系統構築。在縣域和中間鄉鎮重點構築和美滿了7個具有較好根本的農產品交易零售市場。全市現有各種農產品市場88處,根本構成了以鄉鎮零售市場爲中間,城鄉農貿市場彼此依存、彼此互助的市場系統。

三是深切履行科技興農計謀,靠科技進步增進農民增收。

加大農業新技巧推行和利用。推行了一多量進步、適用、成熟的農業新品種、新技巧。均勻每一年推行項目20多個,累計推行項目300項(次)以上。農業十項適用出產技巧累計推行面積到達2318萬畝。

構築市縣鄉三級科技園區156處,園區總面積50多萬畝,兌現農民增收5000餘萬元。

大力大舉履行蒔植業和牲口業良種工程。引進推行大豆、小麥、玉米等作物精良品種28個,構築各種種子繁育基地45處,推行精良品種27個,農作物優良品種率達95%以上。構築大牲口凍配站點92個。

竭力進步農民科技本質和科學利用程度。對廣大農民進行多項目、分財產、逐層次的科技培訓。每一年培訓鄉村幹部、科技戶、耕田大戶及青丁壯農民15萬人次擺佈。

四是夯實農業成長根本,靠低落風險增進農民增收。大力大舉促成農業根本辦法構築。構築和改革了xxx、xx等堤防,極大地進步了這些地區抗旱防洪本領。如今,全市已有8個萬畝以上灌區,有效灌溉面積11萬畝。20xx年,篡奪國度級和省級旱田節水澆灌溉項目5個,受益面積可達16.22萬畝。促成中低產田改革和農業綜合開闢,農業綜合開闢投資三年累計7113萬元,開闢構築項目30個,結束中低產田改革19.27萬畝。大力大舉加強資本保衛和生態環境構築。以履行天然林保衛爲目標,重點履行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生態效益補助工程和野生植物及天然保衛區構築工程。四年共落實退耕還林面積5萬畝,造林56.8萬畝,建成多種類別天然保衛區5個,綠色食物蒔植面積達125萬畝。連續進步農機設備程度。3年來,全市累計投入農機更新資金1.6萬元,更新大中型農機具4786臺(套),到20xx年全市農業機器原值達6.776億元,農業機器總動力達95.63萬千瓦,畝均耕地具有農靈活力 0.132千瓦,農業綜合機器化程度達86.5%。

五是大力大舉成長非農財產,靠轉移農村殘剩工作力增進農民增收。大力大舉成長畜牧業,兌現農業內部轉移。如今,全市從事養殖業出產專業養殖戶達4579戶,佔農戶總數2.3%。從事山產品收集、食用菌蒔植和水產等副業出產農戶也連續增加。

大力大舉成長非農財產,拓寬社會轉移空間。經過議定加快農村小城鎮構築,大力大舉成長農村2、三財產,鼓勵和吸引農民進城務工、做買賣。中斷20xx年底,全市轉移殘剩工作力6.04萬人,佔農村工作力16.6%,均勻每6個農業工作力中就有1人外出務工,農民外出務工收益佔農村人均純收益28%。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1

近期,市委辦公室組織專題調研組赴雷公、煙店、辛榨、接官、趙棚等五鄉鎮抽樣調查了xx個農戶,具體瞭解了他們20xx年及20xx年兩年收入情況,預測了該市20xx年農民收入狀況,分析研究了明年農民增收的措施和辦法。

一、xx戶農戶20xx年農民收入特點

據調查統計,xx戶農戶共有人口xxx人,勞動力xxx人,耕地xxx.x畝。從xx戶調查統計資料來看,20xx年農民收入有如下特點:

1、農民收入增長較快,增幅較大。從調查的xx戶來看,20xx年人平純收入爲xxxx元,比20xx年的xxxx元增加xxx元,增長xx.x%。是自xxxx年以來首次出現兩位數的增幅。

2、勞務收入已成爲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20xx年,xx戶農戶預計可獲取勞務收入xxxxxx元,佔總收入xxxxxx元的%。典型的如辛榨鄉白楊村朱佐鋒等xx戶農戶,20xx年預計可獲勞務收入xxxxxx元,佔總收入的xxxxxx元的xx%。打工收入最多的是白楊村x組楊天軍家,他家x口人,x個勞動力,共有x個勞力外出打工,其中x人在北京建築工地打工,x人在廣東深圳打工,年可獲打工收入xxxxx元,佔家庭總收入xxxxx元的xx%。

3、糧食生產收入呈恢復性增長,成爲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20xx年,xx戶種植業收入爲xxxxxx元,佔總收入xxxxxx元的%,其中糧食收入爲xxxxxx元,佔總收入的xx%,糧食生產收入佔總收入比重較20xx年提高x個百分點。

4、牧業收入是農民收入的必要補充。20xx年,xx戶牧業收入爲xxxxxx元,佔總收入xxxxxx元的xx%,牧業收入佔家庭總收入比重較20xx年提高x個百分點。

二、20xx年農民收入高幅增長的主要原因

今年,國家扶農政策力度大,農副產品市場行情好,農民收入呈現高幅增長是一種必然。從調查走訪的情況來看,導致農民收入高幅增長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1、政策因素增收。今年,由於農業稅稅率下降x個百分點及糧食補貼和良種補貼政策的實施,xx戶共減免農業稅xxxx元,獲得國家糧食直接補貼款xxxx元,水稻良種補貼xxxx元,政策因素合計增收xxxxx元,人平xx.x元,佔增收比率爲xx.x%。

2、價格因素增收。今年與去年相比,各種主要農產品價格均有較大幅度上漲。中秈稻由去年的xx-xx元/百斤上漲至xx-xx元/百斤,每百斤上漲xx元左右;小麥由去年的xx-xx元/百斤上漲至xx-xx元/百斤,每百斤上漲xx元左右;油菜籽由去年的每斤x-x.x元上漲至每斤x.x-x.x元,每斤上漲x.x元左右;生豬由去年的每斤x-x.x元上漲至每斤x.x-x.x元,每斤上漲x.x元左右;雞由去年的每斤x元上漲至x元,蛋由去年的每斤x.x元上漲至x.x元,魚由去年的每斤x.x元上漲至x.x元。僅中稻一項,按去年產量計算,xx戶可增收xxxx元,人平因價格就可增收xx.x元。xx戶因價格因素可增收xxxxx元,人平可增收xx.x元,佔增收比率爲xx.x%。

3、發展產業化增收。今年,各地繼續圍繞優質稻、畜牧、林果三大產業,推進產業化經營,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一批農戶透過與禾豐、午時藥業、神丹等龍頭企業對接,發展優質高效農產品,增收明顯。xx戶中,20xx年比20xx年多養豬xx頭,多養雞xxx只,多養肉牛x頭,多養鵪鶉xxxx只,多養蜜蜂x箱,多種中國香稻、大蒜、金銀花等經濟作物xx畝,僅此一項,xx戶共增收xxxx元,人平增收xx.x元,佔增收比率爲xx.x%。

4、農作物增產增收。今年與去年相比,水源充足,病蟲害較輕,農作物普遍增產。僅中稻一項,xx戶農戶20xx年中稻產量爲xxxxxx斤,比20xx年的xxxxxx斤增產xxxxx斤,增長%,xx戶共增收xxxxx元,戶平增收xxx元,人平增收xx.x元,佔增收比率爲xx.x%。增產最多的一戶爲接官鄉顓廟村x組謝朝良家,他家種有中稻x.x畝,20xx年產量爲xxxx斤,畝產xxxx斤(每畝實有面積xxx平方米),比去年分別增收xxxx斤、xxx斤,增長%、%,僅此一項,他家就增收xxx.x元

5、面積增加增收。由於政策扶持的力度較大,農產品價格回升較快,廣大農民種田積極性普遍高漲,部分農民過去拋荒的田塊重新又種上了莊稼,過去的部分荒地、旱地被改種了水稻等農作物,還有部分轉包田地的農戶又重新收回了承包地。xx戶中,共有x戶增加面積xx.x畝,共可增收xxxx元,人平可增收xx.x元,佔增收比率爲xx.x%。

三、存在的問題

今年,農民增收形勢很好,農民普遍反映田有種頭,農民有奔頭,但實際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應引起我們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

1、農民收入不平衡,差距較大。xx戶農戶中,人平純收入最高的達到xxxxx元,最低的只有xxxx元。xx戶中人平純收入在xxxx元以下的有x戶,佔xx%,xxxx元以下的有xx戶,佔xx%,xxxx元以上的高收入戶有xx戶,佔xx%。部分高齡家庭收入仍然微薄,生活十分艱難。部分農戶收入不低,但支出較大,如子女上學、就醫看病、建房等,往往入不敷出。

2、農民增收渠道不多,門路不廣。xx戶農戶中,有x戶仍然以純農業收入爲主,佔xx%,他們中人均純收入最高的只有xxxx元,最低的僅有xxxx元。純農業收入中又以種植業收入爲主,種植業收入中又以糧食收入爲主,牧業、林業、魚業及二、三產業收入所佔比重很少。就我市現狀來看,人均耕地不足x畝,人均佔有耕地資源量太少。因此,依靠純農業增收潛力很小。

3、農資價格上漲過快,成爲農民增收一大障礙。今年,以化肥、種子、農藥、柴油等爲主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漲,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的生產投入成本。據調查,碳氨已由去年初的xx元/百斤上漲至現在的xx-xx元/百斤,磷肥由xx元/百斤上漲至xx元/百斤,複合肥由xx元/百斤上漲至xxx元/百斤,農膜由xxxx元/噸上漲至xxxxx元/噸,種子漲價xx%左右。各類畜禽飼料價格也均隨着糧食價格有較大上漲幅,仔豬、雞苗價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漲。

四、關於20xx年農民增收工作的幾點建議

今年,由於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影響,農民收入有顯著提高。明年,政策扶持有限,市場價格上揚的希望不大,農民收入要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缺乏可靠的增長點。由此來看,明年農民增收的形勢將會十分嚴峻,任務將十分艱鉅。20xx年,面臨嚴峻的增收形勢,我們應採取更加積極的心態,明確新思路,搶抓新機遇,實施新舉措,突破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力爭明年農民收入人平增加xxx元以上。實現這一目標,關鍵是要抓住五個方面:

一是要調動農民積極性增收。要以國家的好政策爲契機,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取向,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進一步落實好農業稅全免政策,讓種糧農民得到更多實惠。繼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和銷售市場,堅持實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政策,切實保護農民利益。繼續加快水電路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以產出和轉化爲重點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切實做好依法完善農村土地二輪延包工作,穩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爲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妥善處理好土地經營權穩定與流轉的關係,在保證農民合法利益不受損失的情況下,積極引導耕地向種田能手、大戶集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效率。繼續引導各類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開發“四荒”資源,發展高效農業基地。大力宣傳農民身邊的致富典型,用典型引路,讓典型現身說法,從而逐步消除廣大農民思想上存在的“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小農意識,樹立增收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二是要提高農民素質增收。目前,由於資金投入不足,政策推動不夠,農村基礎教育受到較大沖擊;農民教育比較滯後,農民就業只能向二、三產業中的簡單勞動領域轉移,靠身體幹活,靠體力吃飯,收入低下,就業不穩定,容易形成轉移中的逆向反覆。要不斷適應新形勢下農民增收的需要,整合農村教育資源,制定農民教育規劃,實施農民素質工程,建立農民培訓長效投入和運作機制,培養一批市場型、技能型、現代型的新型農民。當前,要切實普及農村九年義務教育,降低輟學率;加快推行高中義務教育;突出抓好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努力造就一大批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生產經營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

三是要轉移農民增收。當前的經濟和社會形勢迫切需要儘快把農村富餘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使農村富餘勞動力走出家門,跨出省門,衝出國門,到更廣闊的領域和空間去掙錢致富。目前,我市二、三產業發展滯後,可供安置富餘勞動力就業的平臺狹窄,可以承載就業的小城鎮發展緩慢,要改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數量少、層次低、空間小、速度慢、管理差的現狀,必須在抓好向大中城市轉移的同時,積極推進縣域經濟“一主三化”進程,即以民營經濟爲主體,加快工業化、產業化、城鎮化的發展步伐。透過推進工業化,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擴大農民轉移空間。透過推進農業產業化,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努力實現勞動力從純粹的農業生產環節向加工、流通環節轉移。透過推進城鎮化,發展二、三產業,實現勞動力就地轉移,減輕大中城市的壓力。透過推進經濟民營化,積極鼓勵農民啓動資本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爲富餘勞動力轉移搭建更加寬廣的平臺。

四是要解放農民增收。就是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發展戰略、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城鄉二元生產方式,進一步把農民從舊有的體制中解放出來,從農村社會結構中解放出來。關鍵是要突破傳統生產方式的牽制,積極推進土地使用權流轉,發展農業規模經營,依靠農業現代化解放農民。突破傳統工作方式的慣性,引導農民不圍繞土地打轉,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依靠正確的政績觀解放農民。突破傳統管理方式的束縛,不對農戶外出設卡刁難,不隨意變更外出農戶的土地承包權,依靠開明的觀念解放農民。突破傳統就業體制的限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取消歧視農民工的政策,依靠城鄉一體化解放農民。突破傳統行政體制的障礙,精簡機構,消除冗員,轉變職能,建立有限政府,依靠精兵簡政解放農民。

五是要維護農民利益保增收。就是在經濟上保護農民的物質利益,在公共服務上滿足農民的必要需求,在政治上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利。具體來說,在經濟上,護農、愛農、幫農,嚴厲打擊坑農、傷農、害農行爲。在公共服務上,進一步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搞好公益事業發展,提高農民受教育和醫療衛生水平,促進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在政治上,要強化村民自治建設,建立農民自治組織,維護農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重點是進一抓好政務公開和財務公開,強化農民參與村級事管理。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2

近年來,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態勢良好,農民收入呈現恢復性增長。20xx、20xx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225元、2393元,較上年增長3.4%、7.6%。

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靠發展優勢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建設五大生產基地。抓住國家和省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機遇,建設百萬畝高油大豆生產基地,20xx年播種高油大豆146萬畝;引進馬鈴薯精深加工企業,建設百萬畝馬鈴薯生產基地,播種馬鈴薯45萬畝;推進農牧結合擴大飼料作物種植,建設百萬畝飼料牧草生產基地,播種飼料牧草32.6萬畝;依託現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百萬畝經濟作物生產基地,經濟作物總播種面積47.1萬畝;結合退耕還林,建設百萬畝柞桑蠶生產基地,放養柞蠶732把,栽桑樹700畝。

大力發展綠色、特色農業。充分利用我市資源富集和生態環境優勢,建設綠色農業生產基地11個,種植綠色食品面積125萬畝,11個產品獲得A級綠色食品,2個產品獲得歐盟有機食品認證,產量達12萬噸。

積極發展外向型農業。與俄在林業、畜牧、水產、農機、農科研等多個領域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引進農業先進生產技術和優良品種30多項。建立了中俄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在俄建設境外綜合開發區。農副產品出口發展到10大類100多個品種。

二是加快龍頭企業建設,靠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農民增收。

明確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以龍頭企業爲重點,以提高農業競爭力和增加農民收入爲目標,突出發展主導產業,圍繞麥、豆、薯、菜、麻、糖、肉、乳、山、藥等十大主導產業和5個成長性較強的產業,構建龍頭企業羣體、擴大基地生產規模、推進產業化發展。

加快龍頭企業建設。全市以農副產品加工爲主的龍頭企業29家,帶動基地面積137萬畝。實施品牌戰略,重點培育 “玉鈴”牌馬鈴薯、“雙河”牌極小粒豆、“驛站”牌馬肉乾等6個具有較大市場影響的農產品品牌。

加快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在縣域和中心鄉鎮重點建設和完善了7個具有較好基礎的農產品交易批發市場。全市現有各類農產品市場88處,基本形成了以鄉鎮批發市場爲中心,城鄉農貿市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市場體系。

三是深入實施科技興農戰略,靠科技進步促進農民增收。

加大農業新技術推廣和應用。推廣了一大批先進、適用、成熟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平均每年推廣項目20多個,累計推廣項目300項(次)以上。農業十項適用生產技術累計推廣面積達到2318萬畝。

建設市縣鄉三級科技園區156處,園區總面積50多萬畝,實現農民增收5000餘萬元。

大力實施種植業和牲畜業良種工程。引進推廣大豆、小麥、玉米等作物優良品種28個,建設各類種子繁育基地45處,推廣優良品種27個,農作物優質品種率達95%以上。建設大牲畜凍配站點92個。

努力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科學應用水平。對廣大農民進行多項目、分產業、逐層次的科技培訓。每年培訓鄉村幹部、科技戶、種田大戶及青壯年農民15萬人次左右。

四是夯實農業發展基礎,靠降低風險促進農民增收。

大力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修建和改造了xxx、xx等堤防,極大地提高了這些地區抗旱防洪能力。目前,全市已有8個萬畝以上灌區,有效灌溉面積11萬畝。20xx年,爭取國家級和省級旱田節水澆灌溉項目5個,受益面積可達16.22萬畝。推進中低產田改造和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綜合開發投資三年累計7113萬元,開發建設項目30個,完成中低產田改造19.27萬畝。大力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以實施天然林保護爲目標,重點實施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生態效益補助工程和野生植物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四年共落實退耕還林面積5萬畝,造林56.8萬畝,建成多種類型自然保護區5個,綠色食品種植面積達125萬畝。不斷提高農機裝備水平。3年來,全市累計投入農機更新資金1.6萬元,更新大中型農機具4786臺(套),到20xx年全市農業機械原值達6.776億元,農業機械總動力達95.63萬千瓦,畝均耕地擁有農機動力 0.132千瓦,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86.5%。

五是大力發展非農產業,靠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大力發展畜牧業,實現農業內部轉移。目前,全市從事養殖業生產專業養殖戶達4579戶,佔農戶總數2.3%。從事山產品採集、食用菌栽培和水產等副業生產農戶也不斷增加。

大力發展非農產業,拓寬社會轉移空間。透過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鼓勵和吸引農民進城務工、經商。截止20xx年底,全市轉移剩餘勞動力6.04萬人,佔農村勞動力16.6%,平均每6個農業勞動力中就有1人外出務工,農民外出務工收入佔農村人均純收入28%。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3

現在農民收人主要小麥、玉米、水稻等是農民的生活資料,在賣出的同時—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爲—年的口糧。花生、芝麻等經濟作物自然是農民經濟的主要來源(主要是指花生等種植較多地區)。糧食收入以後,該賣的賣,該留的留,農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業養殖也是農民的收入之一,在農村幾乎每家都養兩三頭豬,此外還有牛、羊、雞等家禽,這些賣掉以後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農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種植上除去種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養殖上,除去幼苗、飼料以及家禽的醫藥費等,農民一年淨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這個數字還是可觀的。

可是農民拿着這些錢並不是很開心,接下來錢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統籌、提留。家裏孩子增幾件新衣服,那拖拉機的大輪子用了好幾年了也該換了。剩下的要全部給孩子來年的學費、生活費,或許到了春節還得借—些才能過個好年。

要是遇上了災荒,天氣不好,收不到糧食。交完公糧,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夠。要是萬一家裏有個人生病,恐怕不借錢是看不好了。濾布這借來借去,家裏就欠債了,以後的每年得節約,少吃幾頓好飯,少穿幾件新衣服,還了錢,才能鬆口氣。

農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維持簡單的生活,萬一有了天災人禍就得借錢,可這也不是辦法,借了錢總得要還,孩子讀書開支最厲害,要趕上了某些亂收費的學校,壓濾機濾布農民更是苦不堪言。

國家政策整天在喊減輕人民負擔,減來減去農民還是被壓的喘不過氣。政策關鍵要落實。隨着中國將加人世貿組織,外國糧食將進人中國市場,糧食價格將大幅度下降,這樣農民收人減少而支出不會有多大變化,農民負擔將會更重。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4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以保障農民收入快速健康發展。然而,從現實情況看,農民收入依然增長緩慢。

由於農民的收入本來就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斷增加,農業結構調整成效尚未充分顯現,農村勞動力難以充分就業,農民創業意識和技能薄弱等,使得農民的收入相當低,增收非常困難.我們調查顯示:

1、地區發展不平衡。

不同地區之間農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較大,並且這種差距沒有縮小的趨勢。總的說來,呈現出明顯的東高西低、從東南沿海向西部內陸地區遞減的趨勢。上海、北京和浙江的農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雲南、貴州、甘肅和陝西等省的3~4倍。由於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區之間相對差異較小,因此,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現出明顯的由東向西的遞增趨勢。即東部沿海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別較小,而西部地區城鄉差別更大一些.

2、造成我國農民收入問題的原因

(1)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還跟不上形勢要求。總體看,一是特色主導產業總量小,覆蓋農戶少。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還不高,龍頭企業規模小,帶動力弱,農村經濟組織化程度低,大部分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還沒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還是單純的買賣關係,產業化經營鏈條短,農產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級原料生產比重大,大部分農產品基本上是從農田到市場,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產品,高科技含量產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結構調整還只是停留在規模擴張上,缺乏在內在質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爲例,近兩年來,有的地區蔬菜種植特別是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連年快速增長,爲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種植結構雷同,品種特色不明顯,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貯藏、保鮮、深加工及包裝、運輸等嚴重滯後,如不抓緊研究對策,將有可能出現新一輪的結構過剩,應引起高度重視。

(2)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引導、協調、服務功能滯後,不能有效地解決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諸多困難。一是資訊服務滯後,手段缺乏,不能及時給農民提供各種市場資訊和致富資訊,使農民無所適從,組織生產難,進入市場難。二是技術服務跟不上。原因是部門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員的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員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主動上門服務意識差,其結果是科技人員得不到實踐,農民得不到產前、產中、產後的技術服務。特別是高新技術應用上,技術與生產嚴重脫切,導致農民增收難。三是信貸部門缺乏有效的資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戶貸款困難。調查發現,多數農民都有強烈的增收意識,並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項目,但苦於沒有啓動資金,而難以上馬。

(3)農民的負擔比較重.據調查顯示,我國農村大部分農民家庭都有兩個孩子,孩子要上學會需要一筆很大的投資,現在農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學,不一輩子像他們一樣只是個農民,供一個子女上大學幾乎要花掉農民家庭三分之二的開支;家庭長輩的供養也需要一筆的開支.除此之外,還有農作物每年的成本開支.家庭生活費,子女教育費,農業成本費,三個最基本的方面的開支累加起來,對與本來就不富裕的農民來說,生活就難上加難了.

體會

我國農民數量如此之多,要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要帶領農民奔小康,要帶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要增加農民的收入,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對策有:

1、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增加農民收入,關鍵在於農民自身的素質.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這就要求政府部門下鄉組織農民技能培訓,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讓農民大膽嘗試,自主創新,隨機應變,讓農民更多更早的瞭解市場的最新資訊和動態.收入來自與農民,農民必須從自身做好.

2、推進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這是農民增收的基礎。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發揮比較優勢,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在優化品種、品質結構,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的同時,切實抓好質量安全管理。二是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形成優勢產業帶。三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四是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農村服務業,提高鄉鎮企業發展水平,充分發揮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

3、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拓寬農民增收途徑。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出去,可以增加農民的資源佔有量,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擴大農產品市場需求,同時增加農民的非農收入,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發展小城鎮,壯大縣域經濟,爲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二是加強對農民進城務工的引導和管理,把農民進城務工當成一項產業來抓,促進農民工跨區域流動,加快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

4、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的支援保護力度。必須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強對農業的支援保護力度,幫助農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降低農村經濟發展成本,促進農民增收。一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基本建設資金應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每年新增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經費應向農村傾斜,以逐步縮小城鄉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的差距。二是對農業、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尤其是要配合農村稅費改革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對農業和農民實行補貼的各種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對種糧農民生產直接補貼機制。

5、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爲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一是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堅持依法徵稅,加快鄉鎮機構改革,儘快取消農業特產稅。二是繼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加快培育和規範糧食市場,完善糧食宏觀調控體系,積極探索對農民的補貼機制。三是加快推進農村金融和衛生體制改革,積極探索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貧困家庭醫療救助制度的執行機制和管理辦法,解決農民因患傳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5

我的家鄉靈峯黃村是位於浙江溫州蒼南金鄉鎮的一個村子,我的爺爺奶奶生活在村子裏。我的爺爺奶奶和爸爸都是農民,因此我爺爺奶奶瞭解農民的變化,當我徵求我爺爺奶奶的意見時,爺爺說,以前農民是誰都不想當啊,又窮又累,現在情況可是不一樣了。你可以到我們村子調查一下,不就可以知道農民的收入有什麼變化了嗎?我想想覺得可行,就準備到村裏家庭去做調查了。

我先去了我村的村委會做了一些調查和數據統計,然後去村裏的幾戶家庭調查和了解實際的變化情況。村裏的人知道我是來做調查後,很熱情的招待了我,和我聊了起來。我根據調查得到的情況自己做了總結。

一、收入的來源

原來我們村貧窮落後,農民不善於搞產業調整,也不願意到企業打工,只守着自家一點土地過活。這樣落後的觀念讓靈峯黃村越來越貧窮。爲了讓村民轉變觀念,村領導們幫助村民聯繫到附近的鎮比如說金鄉鎮,龍港鎮等大點地方的企業去打工,現在村裏幾乎家家都有人外出打工賺錢。所以說工資性收入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其中,農民在本地各類經濟組織勞動得到的報酬收入;農民外出打工得到的勞務收入;農民從本地行政事業等非企業組織中得到的工資收入等。第二,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也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也是許多農民賴以生活的,我們村幹部說,我們村從20xx—2003年農民的純收入就增長緩慢,之後幾年如果不是全面取消農業稅則可能還會出現負增長。村幹部解釋發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一是農產品生產價格漲幅回落。二是燃油、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價格繼續走高,農民購買生產資料的費用增多。另外一點來源,就是國家對農民的重視,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也成爲了農民收入來源的一小部分,比如像退休金和養老金。

從以上可以看到農民收入來源的單一性已經轉變爲多樣性了,不像以前除了種地還是種地。

二、收入的增加

村領導說, “十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將“三農”從“基礎地位”提升到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確立了統籌城鄉發展的指導思想,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現在我們村的農民收入也是增加了不少啊。那麼,促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主要因素:

(一)“多予、少取、放活”讓農民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實惠,農民從政策方面得到的收入顯著增加

從 2005年,我們市各地突出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兩大主題,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個中心任務,堅定不移地實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反哺農業、回報農民”的方針,紮紮實實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工作。2005年起全部免徵農業稅,減輕了農民負擔;繼續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政策;實施了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保證農民種糧收益;提高了徵地補償、最低工資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標準;加大了對農民工工資的清欠力度。因此靈峯村農民在這個政策下,收入是顯著的增加了。

(二)鄉鎮工業持續發展,爲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隨着基礎配套設施的逐步完善,持續大力招商引資的成果開始顯現,各地區(鎮,縣)新開工企業一個接着一個,對本地打工人員吸納能力逐步增強,農民也樂於在本地企業打工,這樣農活、做工兩不誤,還能照顧到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因此農民在以鄉鎮企業爲主體的本地企業中勞動得到的收入增長較快。

(三)實施農民大培訓大轉移策略,勞務收入已經成爲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我們市將農村勞務輸出納入全市農業農村工作農村工作考覈的重要內容,在地區(縣,鎮,鄉)培育勞務市場,做好就業服務。初步建立了網絡互聯、資訊共享的就業資訊平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化水平不斷提高。而且強化技能培訓,增強就業能力。對農民開展文化知識、實用技術、就業技能培訓。與此同時,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的長效機制,逐步建立起了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工資支付監控制度、農民工權益告示牌制度等,從源頭上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切實維護好農民工勞動保障合法權益。村領導感慨還是國家領導及市領導的正確政策工作才使農民得到了益處。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村幹部也提到了雖然現在的形式正在逐漸好轉,但是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

(一)農民增收面臨觀念和認識上的突破

當前農民收入相對提高,生活水平得到相應改善,但小農意識沒有得到根本轉變,對新形勢下加快發展的思想認識不到位。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重“勞”輕“農”思想嚴重,認爲出門搞勞務爭錢直接,而種地務農不划算,由此導致了種植結構優化緩慢、部分村撂荒地增多、單季種植增多;二是面對發展現代農業所需要的投入、技術、市場觀念以及規模經營的風險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和創業信心;三是缺乏長遠謀劃,一些不良鄉風民俗有所擡頭。

(二)產業增收面臨規模和效益上的突破

農民增收,產業發展是核心。農村產業突破發展需要以特色化、優勢化、規模化來推動,透過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來延長產業鏈。我們目前農村各項產業發展面臨諸多困境:農村“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缺乏規模,覆蓋面小;農村二、三產業發展滯後,農村市場流通不暢,流通環節成本高;農產品加工企業少,規模小,市場化、規範運作程度低等需要突破的難題。

村幹部們也初略的跟我分析了他們的大體工作。首先我們工作主要是加快觀念轉變,解放他們的思想,更新他們的觀念,增強農民加快增收意識。加快農民增收,透過調查,大多數村幹部給出的答案是六個字:資金、項目、勞務。結論沒錯,認識還不到位,還沒有從等、靠、要的被動發展轉化到主動謀發展;還沒有實現從尋找資源到充分利用資源的轉變;還沒有實現從依靠勞務到發展產業謀創業的轉變;還沒有實現從等收購到尋找市場的轉變。當前加快觀念轉變,增強農民增收意識,政策宣傳進村入戶是重點。立足產業發展,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壯大勞務經濟,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落實惠農政策,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落實惠農政策,保障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民負擔監管,降低農民生產成本。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民增收環境。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加強組織領導,促進農民增收。

靈峯黃村的未來建設道路還是很漫長和艱苦的,可是我們的村幹部們以及村裏的農民都是充滿信心且是很有幹勁的。他們相信在國家的帶領下中國農民的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總之,透過此次調查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家鄉,更瞭解了農民的收入的變化情況,也對我們家鄉的發展更加充滿了信心。我相信未來幾年我的家鄉將會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