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新農村觀光農業發展路徑論文

論文1.66W

1相關概念的內涵界定

新農村觀光農業發展路徑論文

1.1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爲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從我國當前“三農”問題出發,實現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重要舉措。

1.2農業產業化農業產業化是農業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它以市場爲導向,以經濟效益爲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爲重點,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行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農科教一體化經營體系,旨在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軌道。它實質上是指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

1.3休閒農業休閒農業又稱觀光休閒農業,是指在農村範圍內,利用農業自然環境、農業生產、農業經營、農業設施、農家生活等旅遊資源,透過科學規劃與開發設計,滿足遊客觀光、休閒、度假、體驗、娛樂、健身等多項需求的旅遊經營活動[1]。在新農村建設中,休閒農業作爲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在全國各地,特別是距離城市較近的交通方便的縣、鎮、村開展起來。休閒農業不僅發揮了農業與農村的休閒旅遊功能,增進民衆對農村與農業的體驗,提升旅遊品質,還提高了農民的收益,成爲促進農村發展的一種新型農業。

1.4蘇北地區蘇北即江蘇省北部地區的簡稱。一般地理和社會意義上,將江蘇省的長江以北區域稱爲蘇北。當前區域共有揚州、泰州、南通、鹽城、淮安、宿遷、連雲港、徐州8個城市。蘇北地區具有發展休閒農業的天然優勢,該地區自然山川秀美,生態環境優良,民族風情濃郁,民俗鄉風淳樸,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2蘇北地區發展休閒農業的效益

2.1推動蘇北地區農村生產發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蘇北地區因地理位置、社會經濟條件、歷史原因等,整體社會發展水平不高,當地羣衆收入增長緩慢。蘇北地區的農村發展更加滯後,農業生產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民的市場經濟理念落後,增收困難,這些都是新農村建設急需解決的問題[2]。休閒農業作爲一種新型農業產業化發展方式,不但可以開發當地的生態資源,還可以爲農民創收帶來諸多機會和條件。因此,蘇北地區在發展休閒農業的過程中,必然會實現生產條件的改善,農民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費結構的逐漸升級。

2.2開發蘇北地區農業生態資源,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合理利用和保護耕地、森林植被,保護生態平衡,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要做到這些,關鍵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休閒農業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粗放型農業向集約型農業轉變的有效途徑。因此,有效地開發蘇北地區的生態資源,統一資源開發與農業產業化,纔能有效利用自然資源,保護農村生態平衡,最終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

2.3轉移蘇北地區的剩餘勞動力,提升人力資源的價值蘇北地區山多、耕地少,大量的農村勞動力侷限於土地上,大大降低了勞動力價值,帶來諸多的社會問題。如果勞動力能夠得到有效、合理的安置,則會推動蘇北地區快速發展。休閒農業是一種旅遊農業,能夠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發展休閒農業是充分利用大量剩餘勞動力的有效途徑。過剩的勞動力被轉移到新的行業,不但可以創造較大的人力資源價值,還可以降低因土地不足而面臨的生產壓力[3]。

3蘇北地區發展休閒農業的條件

3.1自然條件蘇北地處暖溫帶,四季分明,山區夏季可以避暑,冬季可以滑雪,具有發展自然生態休閒旅遊的良好條件。

3.2資源條件該地區地形多樣,水面廣闊,物種豐富,自然資源得天獨厚。蘇北地區具有深厚的農耕歷史,農業生態空間形式各異,具備發展休閒農業的天然優勢。蘇北周圍鄉村的山、水、林、果、野資源種類齊全,低山岡丘陵連綿起伏、水系河網縱橫交錯。

3.3人文條件蘇北作爲江蘇省一個經濟、金融、科技創新中心地區,也是一塊歷史文化名區[4]。蘇北地區文化澱積深厚,具有開展休閒度假、科教旅遊、文物博覽、森林和生態旅遊等多種休閒旅遊活動的得天獨厚優勢。蘇北地區積累了大量的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爲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3.4市場條件江蘇省發達的經濟水平和龐大的人口基數爲發展旅遊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和消費潛力。從消費能力來看,2009年前11個月,江蘇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爲18081元,其中教育、文化和娛樂服務支出高達4571元,31.2%的恩格爾係數顯示出,在滿足了吃、穿的基本需求之後,人們的消費傾向逐漸轉向文化、旅遊等消費領域。據調查,江蘇省每年大概有67.3%的家庭選擇到郊區休閒旅遊,其中有16.9%的家庭每年到郊區旅遊3~5次。由此可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相應的城市規模拓展、城市人口增加,爲蘇北地區發展鄉村休閒農業旅遊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場。

4加快蘇北地區休閒農業發展的思路對策

4.1政府給予政策、財政支援,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休閒農業發展是一項系統、複雜、長期的工程,需要政府給予大力支援。首先,政府應從政策上予以支援,使蘇北地區休閒農業發展具有一個寬鬆的政策環境。企業和農戶只有得到政策的保障,才能夠放心、大膽地發展休閒農業。同時,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法規措施,使各項政策得到堅決、有力的貫徹執行。具體而言,可針對發展休閒農業的企業和農戶,制定賦稅優惠和財政補貼政策。其次,調整並優化蘇北地區的財政支出結構,合理劃定財政支出範圍,提高財政利用效率。透過財政支援,立足蘇北地區的現實情況,拓展公共服務範圍。完成生產水利、道路交通、通訊通電等設施的修復和保障,完善發展休閒農業的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構建清潔的家園、田園、水源。最後,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財政支援,加強對蘇北地區農民的職業技能和素質的培訓,使他們具備最基本的發展休閒農業的能力。因此,應固化培訓機構,配備專門的培訓人員,培訓內容要有針對性、實效性,並設定培訓考評機制,提高培訓效果。

4.2創新休閒農業發展理念與經營組織模式休閒農業開發要遵循產業化發展、規範化管理的要求,從農業內部分工協作的角度出發,創新開發理念和經營組織模式[5],以規模化、標準化、特色化形成較強的吸引力。蘇北地區發展休閒農業不但要以數量形成規模化,更要有質量,形成異質性,突出特色。具體的休閒農業項目設計應注重自主理念,由消費者自行設計、製作,以最大化地滿足消費者需求。休閒農業在發展初期很容易被模仿,所以,特色是休閒農業的根本。蘇北地區發展休閒農業要有積極主動參與市場競爭的意識,在激烈的競爭中以特色獲得優勢,形成獨特的生態價值。在競爭中創造靈活性大、適應性強的經營組織模式。蘇北地區發展休閒農業既需要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也需要發揮個體農戶的市場補充作用,同時還需政府的引導。個體農戶之間因抗風險能力較弱,又可以形成經濟合作組織或者成立農民公司,提高發展休閒農業的能力。基於此,蘇北地區經營組織形態可以考慮“企業公司+農民公司”模式、“企業公司+農戶”模式、“企業公司+經濟合作組織”模式、“農民公司+農戶”模式,努力形成一個由多種休閒農業建設主體構成的生動活潑的發展局面。

4.3以市場爲導向,樹立服務意識,做好品牌宣傳詳細瞭解客源,獲得現有顧客與潛在顧客的資訊,樹立以消費者爲中心的市場營銷觀念。一方面,選擇適當的市場細分尺度,按照消費者的需求,明析市場定位和市場空間,明確潛在顧客特徵,並積極地提升顧客的參與度,使顧客在創新中扮演合作生產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市場導向理念可以從促使消費者與服務提供者之問形成互動關係入手,也可以從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產品入手。從單純以生態資源條件爲出發點轉向以市場的消費需求爲出發點,以消費者需求的滿足爲工作的中心,服務態度要熱情,服務內容要全面,服務方式要周到。

4.4完善政府職能,健全組織管理,拓展公共服務蘇北地區在整個區域休閒農業發展中,設有一個專門的跨地區組織機構的指導。爲了避免休閒農業發展項目的一哄而上,發展進度不一,質量參差不齊,行業規範的衝突,各級政府可以經過協商,達成發展休閒農業的共識,設定專門的休閒農業發展機構。這個機構配備專門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劃撥經費,賦予其負責蘇北地區發展休閒農業的職責,做好休閒農業的立項、審批、監管等工作,承擔日常的休閒農業發展事務和業務指導工作,確保責任落實到位,推進休閒農業發展。

4.5改革農村金融信貸體系,制定休閒農業保險措施休閒農業的發展需要大筆資金,因此離不開金融的支援。蘇北地區長期以來因自身財力有限,發展資金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其休閒農業的發展。一個良好的融資環境對於蘇北地區休閒農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故需要制定和落實扶持休閒農業發展的金融政策,加強與金融部門的溝通,爭取使金融部門把休閒農業列爲信貸支援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