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當代農業科技革新路徑論文

論文1.11W

一、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的必要性

當代農業科技革新路徑論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在正常情況下仍處於供求緊平衡的狀態,還有若干農產品則需進口補充,社會對農產品的需求在日益增長,農業必須實現持續穩定發展,才能滿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由於我國農業生產者數量龐大,勞動者文化水平普遍較低,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知識經濟的到來,農業的發展步伐明顯滯後於市場需求,逐漸成爲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軟肋。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農業科技成果並未在實際意義上轉化爲農業生產力,科技創造着與農村勞動力之間形成了一道無形的技術傳播屏障。此外,科學技術每天都在發生變化,而一些科技傳播人員的知識無法與日新月異的科技同步發展,形成了科技傳播的瓶頸。如今網絡技術廣爲盛行,但發達的網絡並沒有很好地服務於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一)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現代農業,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也是“十二五”時期提出的新任務只有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才能真正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結構和佈局,集約節約使用自然資源和生產要素,加快農業生產手段、生產方式和生產理念的現代化,把農業和農村的發展納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十二五”時期,我國城鎮化進程將加速發展,農業產業結構將加快升級,農產品消費需求將持續增長,這對現代農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是農業轉型的重要基礎,是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抓手,對於加快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有着重要意義農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基礎產業。然而,相對而言,農業又是弱質產業,農民又是弱勢羣體,農村還是落後社區。可見,沒有農業的發展,就不可能實現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就不可能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沒有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創新型城市就很不完整,科技強國就難以實現。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我國農業科技取得長足進步。但從整體看,科技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還十分薄弱,科技與生產脫節的問題還比較嚴重,並且,農業科技創新受自然環境、農民素質等因素影響,還表現出創新週期長、創新主體膨大、創新條件弱等特點。因此,我們必須在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上狠下功夫,加快發展步伐,保證創新型城市和科技強市目標儘早實現。

(三)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先導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廣泛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普遍運用現代生產工具,推行現代管理,是現代農業的核心標誌。人類歷史發展表明,農業發展史實質上是農業科技的進步史,每一次農業科技的重大突破,都帶來了農業發展新的飛躍。世界近代農業高速發展主要得益於現代技術進步。近幾年,以資訊技術和生物技術爲主導的新的技術革命,爲傳統農業和農業技術的改造,爲農業生產率提高提供了強勁動力。當前,我國農業進入了加速轉型期,正從資源密集型、勞動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轉變,科技競爭已成爲農業綜合競爭的核心和焦點。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日漸增高的貿易壁壘、日漸提升的消費需求和日新月異的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加快推動農業產業升級,不斷破解現代農業進程中的障礙,越來越有賴於科技創新。只有十分關切農業科技創新,加快以現代科技武裝農業,才能使現代農業建設步伐更快更實,動力更加持久更加有效。

(四)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農業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增強,生產要素價格持續上升,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深,農產品市場波動加劇在諸多困難背景下,取得糧食生產“八連增”、農民增收“八連快”,實屬不易。然而,這些困難和不利因素仍將長期存在,今後保持農產品供求平衡的任務將更加艱鉅,促進農業發展、保障糧食等農產品供給絕非易事。當今世界,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正在蓬勃興起,一是計算機和資訊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將對改善農業的分散性、地域性、可控程度差等行業弱勢產生重要的作用。二是農業科技的突破帶來了生產領域的擴展。食物的生產由動植物擴展到微生物,由陸地擴展到海洋。這將更加充分地利用地球上的空間,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三是農產品深精加工與綜合利用的程度越來越高。發達國家加工食品約佔飲食消費量的80%—90%。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中,我國農業稍有閃失就會影響經濟發展,拉大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因此,必須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二、發展農業科技創新的途徑

(一)解決好糧食安全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穩定發展農業生產,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對推動全局工作、贏得戰略主動至關重要。現階段,發展現代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生產的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僅僅依靠繼續消耗農業水土資源的餘地越來越小,靠不斷增施化肥農藥越來越難以爲繼,靠單一技術的突破是不夠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必須整合科技資源,選擇對農業發展關聯度大和帶動性強的多項農業技術進行聯合攻關。爲此,要加強農業技術研發和集成,重點支援生物技術、良種培育、豐產栽培、農業節水、疫病防控、防災減災等領域科技創新,並把這些技術集成組裝運用於現代農業建設之中。

(二)進一步改革農業科技推廣體制,促進農業科技資訊的傳播,是有效提高科技轉化的重要手段進行制度創新,確立農民對技術需求的主體地位,提高農民採納農業新技術的自願性。農民是農業經營主體,也是農業技術的.需求主體、市場主體。採納新的農業技術應該是農民市場經營的理性選擇;改革農技推廣項目的撥款制度,建立推廣項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公開公平的農技推廣項目招投標競爭制度,改善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和個人發展條件,解決其長遠發展的後顧之憂,以調動農技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才能使農技推廣工作得以發展進而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三)着力抓好種業科技創新。科技興農,良種先行增加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鑑定,創新育種理論方法和技術,創制改良育種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重大育種科研項目要支援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加快建立以企業爲主體的商業化育種新機制。優化調整種子企業佈局,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推動種子企業兼併重組,鼓勵大型企業透過併購、參股等方式進入種業。建立種業發展基金,培育一批育繁推一體化大型骨幹企業,支援企業與優勢科研單位建立育種平臺,鼓勵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科研人員與企業合作共享。加大動植物良種工程實施力度,加強西北、西南、海南等優勢種子繁育基地建設,鼓勵種子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建立相對集中穩定的種子生產基地,在糧棉油生產大縣建設新品種引進示範場。對符合條件的種子生產開展保險試點,加大種子儲備財政補助力度。完善品種審定、保護、退出制度,強化種子生產經營行政許可管理,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僞劣、套牌侵權、搶購套購等違法行爲。

(四)採用先進的資訊技術手段,提高農業科技資訊傳播效率加大農業技術網絡資訊投資力度,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傳播技術,強化網絡對農業生產的服務功能,建立網絡資訊平臺,網絡交易市場,推廣運用網絡營銷手段,促進農產品在市場上的流通;另一方面,提高農村勞動力對網絡的認識,指定專門的專業網絡營銷培訓人員在農村推廣網絡知識,確保每個農民掌握網絡技術來指導自己更加高效的發展農業。結語在“十二五”期間要實現農業的成功轉型,加深科技成果對農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必須在遵循市場執行規律的同時,加快科技轉化爲生產力的速度,以農業資訊化、科技化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努力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