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論農業科技推廣之農民科技素質論文

論文2.74W

一、農民科技素質教育在農業推廣中的地位和作用

論農業科技推廣之農民科技素質論文

1.教育性是農業科技推廣的主要特質。不管是從農業科技推廣理論角度,還是從廣泛的農業技術推廣實踐來看,其教育性特徵都是非常明確的。主要表現在:針對農民,立足實際,透過試驗、示範、培訓、指導以及諮詢服務,把實用的知識、技術、資訊傳遞給農民,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推動農村社會的整體發展。

2.從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本身來說,農業科技推廣過程就是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的過程。它唯有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爲最主要目的,幫助農民獲取資訊、知識和技能,更新思想觀念,其所推廣的技術資訊及相應載體纔有可能最快地在最大範圍內充分發揮效益。我們應該認識到,農民科技素質的提高是全面、系統、有效的農業科技推廣的必然成果。

3.反過來,只有農民科技素質提高,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動農業科技推廣工作。

(1)農民科技素質的不斷提高,農民科技意識的不斷加強,將使農業科技推廣工作順利融入農民的生產生活,農民對新技術、新理念更易於接受。

(2)農民科技素質的不斷提高,勢必大大縮短新科研成果、技術的傳播推廣過程,大幅提高農業科技推廣的.社會經濟效益。

(3)較高的農民科技素質也加大了農民對新技術、新成果的需求,從而極大推動農業科技發明、創新。

二、當前農業推廣中農民科技素質教育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農業現代化程度不斷髮展的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制約因素已經不僅僅是自然資源的不足、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而是農民的素質,特別是農民的科技素質。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深入,我國農民科技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與我國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根據對公民科學素養的調查發現,發達國家每畝耕地平均擁有一名農業科技人員,農業從業人員中接受過正規高等農業教育的達45%—65%,而我國目前每萬名農村人口中平均只有6.5名農業技人員。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只有六到七年,其中還包括大量文盲。這種農民科技素質普遍低下的狀況相對於促進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推動農業現代化事業來講是不容樂觀的。而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爲農民科技素質教育事業的落後,主要表現在:

1.農村教育落後。根據2008年中國統計年鑑數據統計分析處理,農村教育的人員結構和數量約佔全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9940萬)的79%,但主要集中在小學階段,初中階段教育不盡如人意,高中程度則是鳳毛麟角了;根據社會科學院數據統計,截至2008年末,我國農村人口數9.2億,而以農民學校培訓、資格證書和轉崗爲主的農民素質教育與農民職業技術教育僅爲291萬人,僅佔全國農村總人口的0.32%,約300人中只有1人受過職業技能培訓;以農村骨幹、農技推廣人員和農村基層政府管理人員繼續教育爲主的農村從業人員繼續教育人數爲5831萬人,僅佔全國農村總人口(9.2億)的6.3%。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嚴重滯後,無法滿足農村勞動科技文化素質提高的需求,無法適應農業現代化的要求。

2.教育培訓資源不足,農民科技培訓渠道、形式單一。據調查,現有的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機構主要是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涉農部門的各種職業學校、培訓中心以及部分職中。這些培訓機構一般只集中在縣城或鄉鎮舉辦培訓班,很少深入農民羣體,甚至大部分農業技術培訓學校形同虛設。透過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數據,我們得知,當前農民接受科技培訓渠道主要是自學和農技推廣機構(包括農技推广部門、專業協會、龍頭企業等)培訓。培訓形式以現場指導和課堂授課爲主。調查還表明,不足三分之一的農民會一年至少接受一次培訓,接受過三次以上技術培訓的農民更是不足3%。

3.農業科技推廣機制的不健全。

主要表現在:

(1)農業推廣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早在1950年我國就頒佈了《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站條例》,後續有1972年的《四級農業科學實驗網》、1993年的《農業技術推廣法》、1999年的《關於穩定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意見》及一系列相應的政策規定,再到地方出臺的《農業技術推廣法》的實施辦法等,都從法律上對農業科技推廣體系進行了規範和制定,但在這過程中並沒有建立起與法律和政策配套的實施機制,在許多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基本上被邊緣化。

(2)以政府指令爲主導。長期以來我國農業技術推廣手段基本以行政指令爲主,習慣於下計劃、要項目、等任務,爲推廣而推廣。

(3)以技術爲導向。目前人們越來越關注科研成果的市場性和實用性,但多憑主觀推測,在傳統推廣模式引導下,無論科研人員還是推廣人員,最關注的還是如何把技術成果本身推銷給農戶,而非市場需求和農民對它的接納程度

三、加強農民科技素質教育、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的對策和措施

農民科技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針對農業推廣過程中農民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

1.改革農村教育體制。首先要從法制的基礎上重視農村教育。其次,要加大農村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的投入,增加農民科技培訓預算,從政策、資金、科技人員等多方面支援農村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三是建立並完善農村基礎教育、中等農業教育和高等農業教育三級體系,使農村義務教育、農民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實現資源整合共享,全面開展農村教育事業,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知識水平。

2.完善農民科技培訓體系,增強培訓功能。選擇部分有條件的中等農業學校和市、縣級農技推廣中心,以各大農業大中專院校、農業科學研究院爲科技依託和教育陣地,建立一批省、市、縣逐級推進的農民科技教育示範基地,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逐步完善農民科技教育體系。以湖南農業大學的“雙百”科技富民工程爲例,“雙百”工程是由湖南農業大學選派優秀科研人員組成一百個科技服務小組,在全省選擇相應的一百個農業專業戶或涉農專業組織、企業作爲示範基地進行對接,組織技術培訓和先進實用技術的引進與示範,探索並建立了農業科技推廣與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入戶率的新途徑和新機制。

3.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機制,建立新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隨着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們知道,單純由政府組織的以技術爲導向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已經無法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建立以政府爲主導、組織多元化的新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纔是必然選擇。新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如圖2所示)建設應以大力調動農戶以及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業科技推廣工作,逐步形成國家扶持和市場引導相結合、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相結合的推廣體系爲目的,堅持推廣組織多元化、推廣行爲社會化、推廣形式多樣化的特徵。當然,最根本的一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結合目前我國農民整體科技素質還不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客觀實際,我們應該認識到,當前農業科技推廣提高農民科技素質應始終堅持以利益引導爲主,從農民實際需求出發,充分利用大衆傳媒等便捷有效途徑,重點培養農民對科學技術知識、資訊的興趣,幫助農民樹立正確積極的科學技術態度和科技意識,鍛鍊利用新技術、新知識的基本能力,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科技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