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農業科技推廣效益論文

論文2.14W

1江蘇省農業科技推廣成效

農業科技推廣效益論文

江蘇省根據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總體要求,圍繞穩定發展農業生產,打造農業強省的目標,創新工作舉措,強化科技轉化運用的支撐和導向作用,着力攻克影響高產穩產的技術難點,集成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取得了顯著成效,爲增加糧食總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1.1糧食總產實現建國以來首次連續8a增產糧食生產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實現建國以來首次連續8a增產。2011年江蘇省糧食總產達330.8億kg,創新世紀以來最高水平,居全國第四。糧食單產414.6kg/667m2,連續6a保持在400kg/667m2以上,創歷史新高。水稻單產553kg/667m2,連續18a保持在500kg/667m2以上;小麥單產322.9kg/667m2,實現了新的突破。

1.2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到位率穩步提高圍繞“四主推”和全省農業重大技術推廣計劃,全省各地切實加強農作物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推廣應用,在關鍵生育時期,深入種田大戶,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指導與培訓,強化技術服務。2011年全省水稻、小麥、油菜優良品種覆蓋率分別達83%、90%、98%;全省種植面積66666hm2以上的水稻品種有14個,其中,超級稻678000hm2,佔30%,粳稻1956666hm2,佔86%;國標三級以上優質稻1949333hm2,優質化率達85%以上。全省小麥精量半精量播種高產栽培技術和油菜秋髮冬壯高產栽培技術分別佔50%、25%左右,其中機條播小麥佔21%,水稻機插秧915333hm2,精確定量栽培、麥秸全量還田輕簡稻作和塑盤旱育拋秧分別達1521333hm2、1044666hm2、196000hm2。

1.3農作物科技綜合展示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對新技術集成示範引領作用顯著增強一是充分利用並拓展農作物綜合展示基地功能,依託展示基地面向農技人員、合作組織和種植大戶宣傳培訓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充分發揮展示基地熟化集成、展示示範、觀摩培訓等功能,是農民親近的田間學校。2011年在全省不同生態區域共建立了12個水稻科技綜合展示基地,共展示水稻品種55個,展示技術12項,展示新產品15個、新模式5套,有效推動了全省農作物新技術、新品種、新產品的推廣。二是建成了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大幅提升示範帶動能力。2010年認定23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011年認定了48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總量達到71家,建成面積102000hm2,佔規劃面積的68%。全省農業園區示範帶動433333hm2,有效地促進了全省各地現代農業的發展。

1.4實施重大農業技術推廣專項,打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新平臺2011年江蘇省農業三新工程共設立超級稻技術集成示範、水稻優質高效栽培、麥棉油超高產栽培、發酵牀養殖、動物疫病綜合防控、家禽健康養殖、蠶桑高效養殖、果茶花高效生產、設施蔬菜高效生產、食用菌高效生產、智能農業、生態循環農業等12個重大技術推廣專項協作組,每個協作組設1名首席專家,由首席專家加強協作組內項目實施的組織與實施管理,顯著加快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步伐。

1.5每年培訓農民200多萬人,極力培育一批新型農民農業農村人才的培養也是農業科技創新的重中之重。全省3萬多名縣鄉農技人員已普遍輪訓一遍,2011年已開始第二輪培訓。每年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參訓農民達200萬人,每年培育持有涉農專業學歷教育畢業證書或農業崗位職業資格證書的專業農民10萬人。在農民培訓工程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農技推廣體系的作用,組成有100名成員的.講師團,積極開展培訓。針對農村剩餘勞力不足、素質弱化的實際,有針對性的開展職業農民技能培訓,造就新一代知識農民。

1.6全面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切實把新技術推廣到田間地頭自2005年我省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以來,全省選擇16個縣進行試點,2006年率先在全國全面推進,實現產業全覆蓋,2010年實現村村全覆蓋;共選聘技術指導員16000名,培育科技示範戶20多萬戶,輻射帶動農戶400萬戶。領導高度重視,廣泛宣傳發動,深入到戶指導,創新入戶模式,嚴格督促檢查,績效公開,較好地解決了技術成果轉化“最後1km”問題。

2江蘇農業推廣存在問題

2.1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江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與技術推廣到位率不高,雖然不乏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但有很多科研成果不能及時傳到急需的農民手中,形成閒置,無法融入產業。

2.2農業推廣管理體制不健全各級農業推廣機構接受農業行政部門和上級推廣機構的雙重領導,導致農業推廣機構受行政干預影響嚴重,系統內的管理弱化。上級農業推廣機構對下級農業推廣機構只能是業務上的指導和建議,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管理權,系統功能和管理作用發揮不夠。

2.3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的數量及素質有待提高推廣人員是農業技術傳播的主要載體,推廣人員的數量和質量關係到農業技術推廣和應用的成效。但由於農技推廣工作艱苦,尤其是基層的推廣人員待遇低,基本生活、工作條件差,造成人心不穩,跳槽或改行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推廣人員知識面太窄,技術陳舊,知識結構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實際經驗尚不如長期在實踐中摸索經驗的農民。

2.4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留守務農的農民文化素質較低由於城市產業的發展與城鎮化的推進,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到城市務工,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是婦女和老人,而這些勞動力的知識水平整體偏低,對接受新技術的熱情不高,動力不足,不易接受新鮮事物,農業生產只能重複較低層次的簡單再生產,嚴重阻礙了農業科技推廣和成果轉化。

2.5土地經營分散化江蘇省目前採取“一家一戶”式的土地分散經營模式的仍佔大多數,土地經營規模小,影響了農業科技進步、科技成果運用及土地產出的增加。

3加強江蘇省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建議

3.1明確推廣機構職能定位,科學合理設定推廣機構江蘇省應在強調突出公益性職能的大原則下,進一步細化明確省、市、縣、鄉鎮各級農技推廣機構的職責定位,省級農技推廣機構主要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市、縣級機構應逐步將工作重點放在公益性的農技推廣服務上,與其他各類新的基層農業科技服務組織形成差異化服務。

3.2改革管理執行機制,合理配置人員對農技推廣的人員配置,要透過實施項目管理、全員聘任制、競爭上崗、嚴格考覈、業績評價等措施,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淘汰機制,真正調動推廣人員的積極性。提高一線人員待遇,引導、鼓勵農業技術人員到基層推廣機構,到第一線工作。

3.3保障對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的經費投入充足的農技推廣經費是做好農技推廣工作的保障。各級政府應對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經費給予充分保證,加大省級財政投入,透過省級財政增量投入調控和引導市、縣、鄉鎮相應地加大投入。同時逐步建立對農技推廣機構的穩定支援與項目支援相結合的支援機制,建立和完善評價機制,將技術推廣經費的使用置於有效的評估之下,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率。

3.4大力培育多元化新興農村科技服務組織推進新型多元化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的首要任務就是培育和壯大多元化的基層農村科技服務主體,提高各主體的服務能力,並促使各類服務主體公平競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形成充滿活力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新格局。可以扶持農村專業技術經濟合作組織,鼓勵科研院校開展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激勵各類企業參與農村科技服務。

3.5建立農技推廣區域中心站,加強技術引進、試驗與示範工作建立農技推廣區域中心站,並將該中心建成集農業生產各專業(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農業機械等)的新技術引進與示範基地。由於各區域中心承擔了多數專業的技術引進與試驗示範活動,因此,中心站也是一個技術與資訊交流的場所,成爲農業新技術的擴散中心。所有區域中心試驗站的人員構成應該以目前縣鄉兩級技術推廣人員爲主。

3.6建立有效的農技推廣激勵機制建立農業技術推廣基金,引進競爭機制,對農技推廣基金的使用實行項目競標制,併成立農技推廣基金會,鼓勵所有農技推廣人員根據農民的技術需求,申報相應的農技推廣項目,使最有能力從事農技推廣的專業技術人員領銜實施農技推廣項目,以取得好的推廣成效,提高農技推廣經費的使用效率。

3.7構建農科教企聯合協作的推廣機制支援和引導農業科研單位、教育機構、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參與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促進農科教、產學研緊密結合。依託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資源優勢,依託農技推广部門、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企業的服務渠道,運用資訊技術手段整合農村科技服務力量,將服務直接聯入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