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題西林壁

蘇軾《題西林壁》教案

《題西林壁》是四年級下學期的一首哲理詩,也是小學階段唯一一首哲理詩。整理《題西林壁》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蘇軾《題西林壁》教案

教學目標:

1.會寫1個字。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默寫古詩。

2.體會詩人在廬山觀察時,因爲地點和角度的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樣。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重點難點

本詩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積累古詩名句。教學的難點是體會詩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廬山時所拍攝的視頻或圖片資料。

教法、學法:

閱讀感悟法。“悟、誦、用”三結合古詩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直接匯入

1.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宋代詩人蘇軾的一首詩《題西林壁》,大家齊背。透過學習我們知道這首詩介紹了兩個內容。分別是什麼?

2. 這節課我們進一步欣賞廬山風光,感受人生哲理。

二.明確方法,合作學習

1. 以前我們學習古詩的意思時都用什麼方法?

2. 選擇喜歡的方法,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詩意。師巡視指導。

三.彙報交流,讀中感悟。

1、 學習前兩句詩。

(1) 彙報詩句意思。

(2) 配樂欣賞廬山風光。

(3) 出示橫看、側看、遠看、近看等不同角度的廬山圖片,引導說話,進而感受廬山的雄奇風光和千姿百態。

(4) 有感情的朗讀詩句。

2、 學習後兩句詩。

(1) 彙報詩句意思。

(2) 說說詩人想告訴大家一個什麼道理?

(3) 幻燈片出示古詩揭示的道理。

(4) 讀出自己的理解。

3、 轉換角色,體驗情感。

我們做一個轉換角色的遊戲,假如你就是蘇軾,遊走在廬山之中,欣賞着壯美的廬山風光,你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說給大家聽嗎?我們合作完成如下的下文章。

(開篇)師:今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我遊走在廬山之中,欣賞着廬山雄奇壯美,千姿百態的風光,心情格外舒暢。

生1:遠看廬山____;

生2:近看廬山____;

生3:橫看廬山____;

生4:側看廬山____。

生5:(抒情)啊!____。

師:橫看,側看,遠看,近看,廬山展現在有人眼前的.樣子各不相同,(道理)_____。

(總結)師:今天真是不虛此行,不僅____而且____。

4.帶着自己的理解再讀古詩。

5.欣賞古詩教學視頻,身臨其境般地走進廬山,感受人生哲理。

6.明確蘇軾詩歌語言風格,知道這是一首借物言理詩。

四。鞏固練習

完成連線題,找出詩句所對應的人生哲理。

四.課堂小結

五.佈置作業

根據古詩編寫故事,(繼續完成上課時進行的轉換角色的小遊戲)。

教學反思

本設計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讓學生完成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理解古詩的內容和詩人的情感以外,重點呈現了兩個方面的突破。

一、在讓學生自主學習古詩的過程中,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生依據書中介紹的關鍵詞語的意思,和自己查閱的內容,在疏通句意的過程中,感受到要注意詩句間的內在聯繫,如“蕭蕭”指風聲,結合二句的“秋風”,就可以理解爲秋風吹梧桐葉的聲音。詩句的理解不能單獨地一句一句地分析,要上下融合,注意內部之間的聯繫,組織語言也要符合古詩的意境。

二、古詩教學的難點,在於對詩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中年級要求學生開始關注詩人的情感,因此,教學中,學生從認知入手,透過品味語言,引發情感,在情感的陶冶中,啓動思維,從中感受、理解、體會並獲得一定的語文能力。透過展開想象,多次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感悟詩人運用語言的獨到,感悟古詩的語言魅力。使學生對詩人的情感歷程有了很深入的瞭解,形成共鳴。爲了更好地達到這一目標,本設計還巧妙地將兩首詩放在一起比較,由情感驅動、引發情感共鳴,從而產生物我兩忘、如癡如醉的境界。這樣做,凸顯了主題,突出了這類古詩的特點,也激發了學生課外進一步拓展閱讀此類古詩的興趣。

標籤:蘇軾 教案 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