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題西林壁

有關題西林壁教案3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題西林壁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題西林壁教案3篇

題西林壁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學內容屬於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二組課文《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本組教材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專題編排,教學內容都是關於觀察大自然景物和發現大自然奧祕的。

《題西林壁》這首古詩是蘇軾在1084年遊廬山時題在西林寺牆壁上的一首詩。全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讚美,而且還蘊含着人生的哲理,內涵深刻,耐人尋味。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正如俗語所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的意境,明白古詩闡述的道理。

3.學會觀察的方法,樂於把觀察所得表達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方法:

熟讀、簡析、體情、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大家都旅遊過哪些地方?

(板書:廬山)(生跟讀兩遍。)

2、請學生自己談談對廬山都知道些什麼?(指名說)

3、廬山是歷史文化名勝。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詩人蘇軾花幾天時間遊覽廬山,對廬山的認識還不夠全面,他感受頗多,在廬山西林寺的牆壁上寫下了一首詩。這首詩就是:《題西林壁》

二、自主探究

1、看課題(結合註釋理解題目意思)(板書:解詩題)

2、你們瞭解蘇軾嗎?(指名說)(板書:知作者)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散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詩詞造詣很高。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請同學們大聲讀,等會老師要請一些同學來讀。(指名分行讀)

強調嶺ling 峯feng 壁、緣,還有同學想讀嗎?那就全班一起讀吧!

3、誰能說說詩句的意思?請同學結合註釋或透過查字典,來理解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打上“?”。

三、合作交流

1、誰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指名說)現在請同學們在小組中互相解決問題,看看哪個小組解決的又快又好!

2、哪個小組可以說說詩的意思?

3、(解釋第一句)知道嶺和峯的區別嗎?(學生畫嶺和峯圖)

4、弄懂了嗎?那同桌互相說一說這一句的意思。

5、那從遠處和近處看又有什麼不同嗎?誰能說說這句的意思?

6、學完前兩句,你有什麼疑問?(爲什麼看廬山不一樣呢?)

7、答案就在詩中,快讀讀吧!誰知道原因了?快來說說!

8、“之所以。。。是因爲。。”句式練習說話,再倒過來說“因爲。。。。所以”

9、誰能把整首詩的意思完整的說下來?同桌先是着說說吧!(指名說)(板書:理詩句)

10、說的真不錯,讓我們再來讀讀詩吧!

四、拓展閱讀。

1、“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結果就不同。”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舉個例子說一說。(指名說)

2、我們評價一個同學時,應該怎樣看?(是隻看他缺點,以此評價他呢?還是隻看他優點呢?)要從不同解度看。

3、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叫《畫楊桃》,還記得課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嗎?

4、那你認爲怎樣看才能看清楚廬山的真面目呢?(指名說)

5、是呀!就像下象棋,圍觀的人總比下棋的人看的清楚,這就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6、現在就讓我們飽含感情,讀讀這首蘊涵深刻道理的詩吧!(齊讀)

7、想試着背背嗎?你可以選擇獨自背或同桌背,看誰背的既快又有感情。

8、我們全班來一遍吧!已經會背的同學可以合上書背,不會背的同學請你看書讀。(齊背)

9、老師這裏還有幾首描寫廬山的詩,請讀一讀吧!

初入廬山

蘇軾

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 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懷清賞,神遊杳靄間。 如今不是夢,真個是廬山。

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遊。 可怪深山裏,無人識故侯。

登廬山懷李十使君渤

10、古詩雖然學完了,但是老師希望下課後,同學們能收集、瞭解更多關於廬山的'詩。

教學反思:

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詩句意思淺顯,學生看看註釋就能大致讀懂字面的意思。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學會“緣”字。

2、背誦《題西林壁》。

3、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富有哲理的詩句。教學重點難點則爲:理解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詩句所蘊含的哲理,從中獲得啓示。針對我校學生特點和一些語文教師對古詩教學難以把握的情況,課前我設計的教案儘量簡潔、步驟清晰,以期給出一個可以參考的操作模式:一、解詩題(結合註釋)二、知作者(包括一定程度的寫詩背景);三、理詩句(小組合作學習古詩,知大意,如利用字典、課後註釋來理解這首詩歌);四、明詩理(結合說實際和上學期課文《畫楊桃》理解,感悟道理:從不同角度觀察,結果是不一樣的)。

題西林壁教案 篇2

《題西林壁》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詩。宋朝著名詩人蘇軾在遊覽廬山後採用敘事與說理相結合的方式,將自己的所看所感記在廬山西林寺的牆壁上,成爲不朽的佳作。本設計對古詩的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主要教學程序如下:

一、談話與匯入

1、師生談話:

大家都旅遊過哪些地方?

2、師板書:

廬山。

生跟讀兩遍。

3、請學生自己談談對廬山都知道些什麼。

4、師生共同觀看風光片《廬山》。

5、小組交流觀後的感受。

6、請學生用一個詞語描述一下廬山,並把詞語寫在黑板上。

二、初學與感知

1、廬山是歷史文化名勝。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詩人蘇軾花幾天時間遊覽廬山,對廬山的認識還不夠全面,他感受頗多,在廬山西林寺的牆壁上寫下了一首詩。

2、多媒體出示西林寺的圖片和《題西林壁》這首詩,師配樂朗讀。

3、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

4、教音:

嶺(lǐng) 峯(fēng) 不識(bù shí) 只緣(zhǐ yuán)

5、指名兩生和兩組讀。

6、認識緣字:

⑴ 請學生自己透過部首來認識該字。

⑵ 完成填空:

緣字用部首查字法查,應查 部首,再查 畫。第四筆是 ,名稱是 ,第五筆是 ,名稱是 。

⑶ 多媒體演示緣字的書寫順序,學生再跟寫一遍。

⑷ 學生在自己紙上練寫緣字。

7、再讀全詩,要求讀流利。

8、學生練習後,小組比賽讀。

9、請學生把全詩分成兩部分,並說說理由。

三、理解與感悟

1、學習第一部分:

⑴ 齊讀一、二句詩。

⑵ 自,理解嶺峯的意思。

⑶ 根據字典的解釋和自己的理解,在紙上畫出嶺峯,請兩生在黑板上畫。

(嶺: 峯:)

⑷ 說說嶺峯的區別。

⑸ 小組討論:

同樣的山,爲什麼有這樣的區別?

(因爲觀看的角度不同)

⑹ 繼續討論:

作者分別從哪些角度來觀看廬山的?

⑺ 體會橫看側遠近高低的意思。

⑻ 配合相應的風景圖片,完成填空:從左向右看,廬山是 ;從上往下看,廬山是 ;從遠處看廬山,像 ;從近處看廬山,像 ;從高處(山頂)看廬山,像 ;從低處(山腳)看廬山,像 。

⑼ 在小組中交流這兩句詩的意思。

2、學習第二部分:

⑴ 自讀。

⑵ 同座討論,完成填空:

① ,是因爲 。

② 因爲 ,所以 。

③ ,所以 。

④ 之所以 ,是因爲 。

⑶ 指名學生自主選擇其中的一種句式來說。

⑷ 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⑸ 想象一下,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呢?

⑹ 質疑。

四、朗讀與背誦

1、按自己的理解來讀讀這首詩,注意讀出感情。

2、請學生說說爲什麼這樣讀,讀後評價。

3、提供四段背景音樂:

⑴ 古琴曲《高山流水》;

⑵ 古箏曲《漁舟唱晚》;

⑶ 二胡曲《二泉映月》;

⑷ 江南絲竹《茉莉花》),學生自主選擇音樂,配樂朗讀。

4、學生個人或以小組爲單位把這首詩根據自己熟悉、喜愛的曲調唱出來。

五、昇華與拓展

1、觀看成語故事片《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2、說說觀後的感受。

3、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說明這個道理。

4、介紹有關廬山的詩:

《望廬山瀑布》《登廬山》《廬山詩》。

題西林壁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感受和想象古詩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活動準備

幻燈片、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匯入

現在請小朋友看黑板上老師畫的這幅畫,你看到了什麼,能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麼?看誰說得又完整又全面而且聲音洪亮。(我看到了綠綠的柳樹,很多高高的山、還有人、雲彩)那老師現在問小朋友一個問題:你爬過山嗎?你爬到山頂了?你爬到山頂都看見了哪些東西呢?(樹、草、花、也有好多的山)小朋友說的真好,老師告訴你,畫上的人叫蘇軾,他爬的山名字叫廬山,蘇軾登廬山寫了一首好聽的古詩。你們想聽聽麼?

二、學習古詩

1、聽古詩範讀。

2、向小朋友介紹詩的作者、所在朝代、生平及寫作背景。

3、一句一句教小朋友朗讀。

指導讀古詩的語氣,要抑揚頓挫,有詩的韻味。

4、小朋友齊讀古詩。

5、指名讀古詩,讀的好的給與鼓勵。

6、指導小朋友看黑板的圖畫背誦古詩。

活動延伸

小朋友,你學會這首詩了麼,把它教給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好麼?背給爸爸媽媽聽好麼?

大班語言教案:古詩《望廬山瀑布》

活動目標:

1、樂意欣賞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在文學活動中積累文學語言。

2、理解古詩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朗誦古詩。

3、透過朗誦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回憶中班上學期學習的古詩《題西林壁》,提取幼兒對古詩的經驗。

1、教師: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是蘇試的《題西林壁》,那首古詩寫的是什麼?

2、今天我們也要來學一首寫廬山的古詩,不過不是寫廬山的山,而是寫廬山的水,現在我們來欣賞一下。

二、基本部分

教師出示掛圖,幫助幼兒理解古詩。

1、(出示掛圖)小朋友看,這幅圖畫中你看到了什麼?

2、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3、這是我們江西的廬山,這是廬山的瀑布,你看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一樣,有一首古詩就是描寫廬山的瀑布,我們一起來聽聽。

4、教師完整念古詩,幼兒欣賞。

--師提問:古詩的名字叫什麼?(引導幼兒完整的回答古詩的名字叫《望廬山瀑布》。

--師提問:你聽到古詩裏唸了什麼?(引導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在古詩中聽到的內容。)

--小朋友,這首古詩你有什麼地方不理解的?(引導幼兒說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師爲幼兒一一解釋)。

--教師總結幼兒提問和回答,解釋古詩中用的比喻的手段,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學念古詩

1、這首古詩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你們想學嗎?

2、幼兒學念古詩,老師大聲的念,小朋友小聲的念。

3、廬山的瀑布,景色好美,這首古詩也寫的很美,我們一起來說說詩人李白的當時的那種心情和意境。

4、當你來到一個景色非常美麗的地方,你會怎樣,心情是什麼樣的?

3、我們邊拍手邊念古詩,讀出這首古詩的節奏。

4、我們的詩人還給這首詩,配上了優美的音樂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5、這首詩是描寫廬山的水,廬山除了水很美,山也很美,我們的家鄉是一個山美水美,山清水秀的地方。

三、結束部分

1、複習故事《聰明的烏龜》。

2、小結活動情況下課!

標籤:西林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