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語文版高二選修《漸》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版高二選修《漸》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版高二選修《漸》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語文版高二選修《漸》教學設計1

一、教材內容分析

語文教學要藉助文字傳達的思想與情感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啓迪,引導學生體味生活,感悟人生,進而形成對生命的獨特解讀,並藉此指導學生的日常行動。

《漸》作爲選修教材《中國現當代散文鑑賞》中的一篇,作者豐子愷從日常現象着手對人生的意義進行了思索。

基於新課程標準與教材特點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學生特徵分析

“漸”本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學生理解會有一定的困難,借鑑作者行文的思路,教師從日常生活的現象入手啓發,並試着讓學生主動詮釋“漸”,進而思考在我們認識到“漸”存在的前提下該如何去對待生活與人生。

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知識與技能:①理解普通意義上“漸”的現象和作用。

②分析“漸”對人的矇蔽作用,看清時間和人生的真相。

③體味作品在瑣屑輕微事物的敘述之中獨特的風韻。

2過程與方法:在理解普通意義上“漸”的現象和作用的過程中,運用已有生活經驗詮釋“漸”,進而看清時間和人生的真相,引導學生謙讓、平和地與人相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①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和個性化認識。

②滲透“大人格”、“大人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1理解普通意義上“漸”的現象和作用。

2運用已有生活經驗詮釋“漸”。

難點:3分析“漸”對人的矇蔽作用,看清時間和人生的真相。

4體味作品在瑣屑輕微事物的敘述之中獨特的風韻。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設計擬採用教師趣味匯入,引發學生思考,運用已有的生活體驗主動詮釋“漸”,理解普通意義上“漸”的現象和作用。結合寫作訓練,動筆讓學生描摹“漸”及對“漸”的思考。引導學生髮現“漸”對人的矇蔽作用,看清時間和人生的真相。

六、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①蒐集作者相關資料,瞭解豐子愷的漫畫和隨筆創作情況。

②閱讀課後相關連結走近作者,從而更好把握作品內涵與風格。

③多媒體激發閱讀趣味,營造體悟情境。

④學生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課堂展示。

七、教學過程

(一)匯入、激趣

1激趣匯入

展示學生和老師小時侯的照片,讓學生猜主人。(多媒體配樂)

走進文字之前先請同學們欣賞一組照片。

曾經的你我也擁有這樣一張可愛的笑臉的主人就在我們中間,請同學們猜猜看。

透過對比我們感受到了青春的“漸變”。“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在。著名漫畫家、散文學家豐子愷在“漸”中思索着人生的意義,他認爲,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段,也莫如“漸”。究竟爲什麼呢?這節課請同學們與老師一起去體驗、探究一番吧!

板書課題:《漸》

2明確學習板塊

(1)“巍巍擎天的豐碑”(走進豐子愷)

(2)“採菊東籬下”(走進《漸》)

(3)“橫看成嶺側成峯”(個性解讀“漸”)

(4)“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深度解讀“漸”)

(每個學習板塊欣賞與要求並存,同學們既可以欣賞到生動的畫面,動聽的音樂,或者精彩的表演,同時要思考、回答一些問題。)

(二)體驗、探究

1“巍巍擎天的豐碑”(走進豐子愷)

特邀學生配樂解說:豐子愷的漫畫

豐子愷的介紹

要求:在欣賞的同時識記有關豐子愷的文學常識。

2“採菊東籬下”(走進《漸》)

要求:“漸”本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作者卻舉了一些生動、具體的例子來闡釋它,請找出並概括這些事例。

明確:a人的青春“漸變”b人的境遇的“漸變”

c自然界的“漸變”d故事中的“漸變”

因爲有了“漸”,人生圓滑地進行着,但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感受不到“漸”。“漸”的矇蔽性源自“漸”的作用,“漸”的作用是什麼呢?

明確:“漸”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蔽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

欣賞:在把握作者對“漸”的現象與作用的闡釋後,我們來欣賞兩組圖片,再深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漸”(圖片配樂)

板書:青春、境遇、自然、故事

3“橫看成嶺側成峯”(個性解讀“漸”)

欣賞:學生表演詮釋“漸”。

要求:依據你對“漸”的理解,寫一組排比句闡釋生活中“漸”的現象以及你從“漸”的現象裏所獲得的啓示。

例如:漸漸,花開花謝、春秋代序,讓我們珍惜每一瞬的美麗;

漸漸,容顏老去、生死交替,讓我們珍惜每一寸的光陰;

漸漸,滄海桑田、聚散分離,讓我們珍惜每一次的相守。

板書:珍惜

4小結:普遍意義上“漸”的現象和作用,啓示我們在認識到“漸”存在的前提下要懂得“珍惜”。其實作者豐子愷在《漸》這篇散文中還爲我們更深層次地解讀了“漸”,那麼同學們就隨老師進入第四板塊的學習!

(三)拓展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深度解讀“漸”)

1創設情境

a公共汽車會不會讓座?

火車上會不會讓座?(時間的長短)

b班級評優只有一個名額你會不會放棄?

有一個國家級的榮譽得到它可以保送上大學你會不會放棄?(榮譽的大小)

c你撿到一元錢會不會放棄交公?

你撿到一萬元錢會不會放棄交公?(利益的多少)

提問:爲什麼我們對同類的事件態度會有所不同呢?

2小結

“漸”的本質是“時間”,時間越長,人們越是容易被“漸”矇蔽,看不清人生的真相。短時間、小榮譽、小利益我們懂得謙讓與捨棄,反之,在百年的人生中面對關係重大的名利我們就難以割捨,爭搶不已了。其實無論時間多長,在“漸”中也會慢慢逝去,無論榮譽、利益多大也會在“漸”中慢慢遠離,我們又有什麼割捨不下呢?

語文版高二選修《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認識生字,書讀背誦古詩。

2瞭解詩句的大體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熟讀背誦古詩,瞭解古詩的大體內容。

一、激趣匯入。

1、我們在過去三年裏,同學們在

老師的帶領下積累了不少古詩詞,在不斷的積累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每一首詩都蘊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或深刻的道理。大家還記得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請同學背誦,說說這首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個唐代詩人王昌齡寫的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體會一下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板書課題,請同學朗讀。

二、創設情境,瞭解古詩。

1、 簡介作者及書寫古詩的時代背景。

2、教師範讀古詩。

3、自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同位互讀,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5、用卡片檢查生字認讀:

吳 孤 洛壺

6、檢查指導朗讀讀古詩,邊讀邊想:詩句中哪一句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

三指導自學

過渡:這些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讓我們一起來深入的瞭解詩句。

1請同學們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

板書:讀(劃停頓,熟讀)

解字詞(藉助註釋、查工具書) 解詩句(串詞串句)

解全詩(串句連詩)

朗讀(體會感情,有語氣朗讀)

2小組學習。

3學習彙報。(按學法彙報)

“寒雨連江夜入吳, ”一場冷雨連着一江秋水的寒意在夜間悄悄地來到吳地。

“平明送客楚山孤 ”,清晨送別友人,只留下楚山的孤影,我的心也像楚山那樣孤寂。

“洛陽親友如相問,”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問起我的景況,就請轉告他們。

“一片冰心在玉壺。”就說我的內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玉壺裏的冰一樣晶瑩透亮,沒有受到功名利祿等世情的玷污。

四深入學習,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渡:爲了更深入地瞭解詩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感情,我們還需要了解詩的作者及背景,這是我們這節課增加的學法之一。

1 介紹作者王昌齡及背景。

2 瞭解作者、背景,與詩歌相結合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瞭解了背景,理解了詩句,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嗎?

(1)這首詩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背一二句寫友情的句子)

(2)體會詩人表達他和辛漸之間的深厚感情的。

3 深入體會感情,指導朗讀。

你能把作者與友人深深的離別之情讀出來嗎?(自由讀、指名讀、師生合作讀)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透過學習《芙蓉樓送辛漸》一詩,不僅理解了詩句,瞭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課後我們可以多積累一些古詩詞。

語文版高二選修《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 能結合上下文,瞻前顧後,說出某一句子的意思。

2、 理解作者對時間的感懷和對讀者的勸誡情懷。

3、 把握文章的深層次內涵,作出帶有哲理的個性化理解。

教學過程:

【匯入語】

古人有一句話叫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它的意思就是說因爲憂患而生,因爲安樂而死,這是一個著名的論斷。那麼,請同學們給這個論點尋找論據,並要採用合理的論證方法來證明這個觀點。比如當你把青蛙放進沸騰的水裏,它能一下子就跳出來從而逃避了死亡;然而把青蛙放進冷水裏,當你慢慢地給水加熱,使其溫度緩慢上升,到達沸騰時,青蛙無力掙扎,只有走向死亡。它是不是因爲憂患而生,因爲安樂而死呢?那麼,請同學們思考,爲什麼當給水慢慢加熱使其沸騰時,青蛙不能跳出水面而趨向死亡呢?因爲水是慢慢升溫的,它感覺不到。當它感覺到時,青蛙已接近死亡,想反抗都反抗不了。這說明青蛙在水慢慢升溫的過程中,放鬆了警惕並且麻痹了自己。爲什麼會麻痹,因爲變化太緩慢了,緩慢得覺察不到。這種事例僅僅存在於動物身上嗎?人有沒有這種情況?人類也有這麼傻的時候。現在,請同學們看看豐子愷先生是怎樣看待人在時間過程中的麻痹性的。

【總體把握】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並思考:“漸”在文中指什麼?課文從哪三個方面寫了“漸”,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各是什麼?

“漸”指時間緩慢過去而人不能察覺。本文從漸的特徵、作用和本質三個方面寫了漸。漸的特徵指“變更漸進,沒有顯著的痕跡可尋”,漸的作用指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藏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其爲恆久不變。漸的本質是時間。

【研讀第一部分】

1、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中,“圓滑進行”是什麼意思?“於是人生就被確實肯定,而圓滑進行了”,“人生被確實肯定”是什麼意思?

“圓滑進行”指“緩慢變化”,猶如從斜度極緩的長遠的山坡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沒有大起大落,沒有劇烈的變更。“人生就被確實肯定”指人們在緩慢變化的過程中,似乎覺得在同樣的地位,恆久不變,從而有了生的意趣與價值,並貪戀着生的歡喜。

2、課文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來說明“漸”的特徵?﹙舉例子﹚舉了哪些例子?這些例子對於說明“漸”的特徵有什麼好處?

例子a 人由孩子變爲青年,再變爲成人,最後變爲老頭子的例子

例子b 紈絝弟子變爲貧者,再變爲傭工,然後變爲奴隸,接着變爲無賴,無賴變爲乞丐,乞丐變爲偷兒的例子。

例子c 傍晚看書的例子,父母不覺得兒女已長大的例子,水仙花開的例子。

好處:作者用形象生動的例子來說明道理,這種寫法具體通俗,如拉家常,以淺顯的事例說明深奧的道理,使漸的特徵——變更漸進,沒有顯著的痕跡可尋,透過這些事例而變得明白易懂。

【研讀第二部分】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二部分﹙1分鐘時間﹚,“漸”的作用這句話用20秒,舉的例子用10秒,用時辰鍾比喻人生一部分用30秒,在以後的閱讀中,當遇到關於概念、性質、特徵、結果等等需認真讀,有時還要反覆咀嚼,當關鍵部分弄懂了,其餘部分便可快速閱讀。思考課後練習二。《漸》中列舉了農夫抱犢跳溝一事來證明事物已漸變而人們仍不知不覺的事實,這種用形象生動的故事說明深刻道理的寫作手法具體通俗,使“漸”這種無形的時間變化方式,透過牛的不斷長大——這一有形的事實而變得可以把握,讓人們明白“漸”的背後所蘊含的時間概念。

【研讀第三部分】

請同學們研讀第三部分,思考:

1、對於空間,我們總可以把握其一端,認定其一點,時間則全然無從把握,不可挽留,只有過去與未來在渺茫之中不絕地相追逐而已。如何理解這句話?

對於空間,我們看得見,摸得着,而對於時間則是渺茫的,不知所措的,無法抓住的,正如朱自清在《匆匆》裏所說:“洗手的時候,日子從盆子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裏過去。我覺察他去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

2、時間既然不可挽留,那麼,豐子愷爲什麼又說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呢?這是不是自相矛盾呢?

不是,時間的不可挽留,匆匆而去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人如何把握時間則是主觀上的意願,一般人對於時間的敏感度僅僅在搭船乘車時才注意到。他們平時不節約時間,而在乘船時則又爭取一點點的時間,迷於局部而不顧及全體。即便是有明達之人,也僅僅是在短期的旅途中,而在茫茫人生中卻無法做到大度,所以時間在分量上對於他們而言似乎是太多。與其讓他們在“較多”的時間中擁擠爭奪,還不如讓時間少給予他們一點。

3、 他們能不爲“漸”所迷,不爲造物所欺,而收縮無限的時間並空間於方寸的心中。

他們不會像其他人一樣認爲自己常在同樣的地位,恆久不變,他們能居安思危,能把握

時間,節約時間,將“漫漫”的人生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應付得遊刃有餘,所以說他們收縮無限的時間並空間於方寸的心中。如《水手》裏“人心其實比天高,比海更遙遠”:心靈的實際空間很小,但一定要有無限的容量,心要無限大,要把時間的整體性放在心中。

4、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將人一生的時間比喻爲石火光,意欲人生的短暫,蝸牛角比喻事情的卑微、渺小。既然

人生相石火光般的短暫,那麼我們又何必將不多的時間浪費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呢?我們應該在石火光般的短暫人生中珍惜時間,奮發有爲,做出一番可歌可泣的事業。

5、 一粒沙裏見世界,一朵花裏見天國;手掌裏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

“一粒沙”、“一朵花”都是細微渺小的東西,而“世界”與“天國”則是廣大宏闊的東

西,“手掌”、“一剎那”是短暫微小的,而“無限”、“永劫”是長遠永久的。前部分從空間的角度說明了以小見大,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比喻從觀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測全貌。後部分從時間的角度說明了把握住生命的每一分鐘,節約時間便延長了生命,掌握了永恆。

【總結綜合】

請同學們再閱讀一遍課文,思考本文的寫作目的是什麼?

喚醒人們的時間意識,激勵人們要把握好時間,把握好生命,做一個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

語文版高二選修《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整體思路

2、理解作者的人生態度,並從中獲得人生啓示

3、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4、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

重點難點

1、把握文章的整體思路及寫作目的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

回憶自己的生命歷程,有一種彈指一揮間的感覺,在不知覺中,生命漸漸流逝,我們該如何對待時間的漸變,生命的漸變?讀豐子愷的《漸》,是否能給我們一些啓示?

二、作者簡介

豐子愷:原名豐潤、豐仁,號子愷。浙江桐鄉人。

長於美術音樂,又工散文。散文多爲關於藝術、兒童和人生的感懷與穎悟。可分爲三類:(1)探究人生和自然奧祕

(2)寫兒童情趣(3)寫本人生活經歷和社會的炎涼世態

皈依佛教,一生淡泊,潔身自好。散文集命名爲《緣緣堂》

三、整體感知,把握思路

1、 朗讀課文

2、 生字詞

3、 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內容

四、思考討論

1、如何理解“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也莫如

‘漸’。”中“圓滑”和“微妙”二詞

“圓滑”令我們想到人生就是像鵝卵石一樣由於歲月的不斷沖刷所造成,被沖掉了棱角,沖刷掉了自己的本質。作者用“圓滑”可以說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體變化。

“微妙”一詞的使用非常貼切。作者指出人生的變化在於“漸”字,而“漸”字的表現是無聲無息,令人毫不知覺的。而“微妙”一詞正好是這種特點表現的概括。

2、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是什麼?

喚醒人們的時間意識,激勵人們要把握好時間,把握好人生。

3、作者用怎樣的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講明白?

使用舉例論證、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

舉了一些非常貼近現實生活的例子來分析人生的發展變化是在不知不覺中微妙進行的。“鉅富子弟”的變化、晝夜季節的變化、兒女的成長、植物的花開、抱犢過溝等。把看不見的人生變化比喻成人們熟悉的走路,音樂符號、時鐘等,說理形象而到位。

4、作者說“然人類中也有幾個能勝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壽命的人”,如何理解?(課後練習四)

五、寫作特點

1、 善於從日常生活的瑣事中感悟生命的真諦。

2、 語言平易樸實,分析道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語文版高二選修《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 找出中心句,概括本文的主旨,《漸》教案。

2. 學習本文化抽象爲具象的寫法:以常見的生活瑣事舉例,以寓言故事舉例,生動形象的比喻

3. 個性化解讀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的觀點,探討課文對我們的啓發作用。

教學難點:化抽象爲具體的寫法以及“大人格”、“大人生”的具體表現。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教學板塊——找出中心句,概括本文的主旨。

1、 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概括課文的主旨。

2、 討論:

⑴作者“漸”爲題目,能否換成“變”,爲什麼?

⑵文末指出的“明達之人”、“大人格”、“大人生”具體指什麼樣的人?試舉例加以說明,高中一年級語文教案《《漸》教案》。

第二教學板塊——寫法鑑賞

1、 教師講解:本文把抽象的道理說得很具體,主要用了舉例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2、 鑑賞寫法:

⑴分別找出文中用了舉例論證和比喻論證的語句或者段落,說說他們的好處。

⑵分別仿照文中的寫法再寫一段文字。(仿寫段落1、2、4、6段)

第三教學板塊——比較閱讀

1、 學生閱讀朱自清先生的《匆匆》。

2、討論《匆匆》與《漸》在立意、寫法、語言風格上各有何不同之處。

佈置作業:完成課後練習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