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淺談電影、電視現代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教學論文)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課,它涉及到社會、歷史、政治、數學、經濟、天文、地理等各方面,尤其與各種藝術形式:美術、音樂、電影、戲劇等有着息息相通的聯繫。語文教材中不少課文,如:詩歌、小說、戲劇、散文字身就是文學作品。如果能借助於現代教學媒體進行直觀的教學,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欣賞能力,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淺談電影、電視現代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教學論文)

二十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運用電影、電視現代媒體進行語文教學,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

一、 能化抽象爲具體。給學生永久的記憶在講魯迅先生的小說《藥》時,我先讓學生看課本,瞭解背景,解決字詞,抓住兩條線索--華家和夏家,找出把這兩條線索聯繫起來的事物--人血饅頭,找出提供人血饅頭的關鍵人--康大叔,再找出幾組人物形象:第一組華老栓、華小栓和華大媽;第二組夏瑜、夏四奶奶和夏三爺;第三組白鬍子、駝背五少爺和紅眼睛阿義。透過比較,再找出文中人物的對話與動作來讓學生簡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和作品中反映的社會矛盾。簡析後,給學生放《藥》的電影碟片,讓學生把課文與電影聯繫起來,分析比較,充分調動他們的思維積極性。從音樂、從背景、從景物描寫,從人物的一言一行來加以分析,引導學生深入到作品的藝術境界中去,反覆地品味,真正挖掘出小說內在的社會意義,從而獲得更多的感受和更深的體會。電影、電視等現代媒體的運用,能將抽象的深奧的道理,變得具體而形象,通俗而易懂,能讓學生隨着主人公的愛而愛,憎而憎,因而,留給學生的記憶也是永久的。

二、 能化枯燥爲有趣。活躍學生的思維詩歌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較難的課題,短短几句,憑空闡述,枯燥無味,學生也難以接受。而興趣是活躍學生思維的“催化劑”。在詩歌教學中,透過電影、電視就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跳出狹窄的課堂,走進廣袤的大自然,身臨其境,耳濡目染,情景交融,獲益匪淺。我在講南唐李煜的《虞美人》時,透過電視的畫外音來介紹李煜的生平簡歷,透過幾組畫面的對比:過去的榮華富貴,酣歌狂舞,醉生夢死;現在的國破家亡,以淚洗面,囚徒生活。引導學生深入到詞的意境中去,去觸摸詞人跳動的脈搏--昔日的國君,今日的囚徒對故國的思念;感受詞人內心的一江春愁,加深對這首詞的理解,從中獲得豐富的想象和美的薰陶。電影、電視等現代媒體的運用能夠讓學生從畫面上感悟人生哲理,化枯燥爲有趣,從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學生收穫大,感受深。

三、 能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欣賞能力。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對文學的鑑賞水平。散文的教學就可以運用電影的蒙太奇手法、特寫鏡頭來展示。比如在教郁達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時,我運用電影、電視的表現手法,透過幾組北國秋景和江南秋景的畫面進行對照,突出故都之秋的“清、靜、悲涼”的主旋律。故都的秋景有:清晨靜觀、落蕊輕掃、秋蟬殘鳴、都市閒人、勝日秋果,以及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蟬唱、玉泉的秋夜、譚柘寺的鐘聲。江南的秋景有: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整個電影畫面,有聲有色,有動有靜,使學生在這美妙的境界的影視畫面的對照中,品嚐到故都之秋的味道,從而領悟到作者對故都之秋的讚美和留念之情。

總之,電影、電視等現代媒體彌補了語言教學的缺陷,使語文課變得豐富多彩,使學生在音樂的旋律中,在抑揚頓挫的朗讀聲中,在和諧的畫面的欣賞中,自覺地進入文章的意境,去感受、理解、欣賞,從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