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出塞》 教案教學設計

 

《出塞》 教案教學設計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征戰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對王昌齡《出塞》一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詩人由月夜關塞聯想到秦漢時代曾經取得抗擊匈奴侵擾的勝利。

B.詩中借用“飛將軍”的典故,表現當時領兵主將發揚李廣精神,“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戰鬥決心。

C。不僅反映遠離家鄉的兵士爲抵禦外侮而長期戍邊“萬里征戰”的艱苦生活,而且表達了消除邊患,使人民過上和平生活的強烈願望,這樣把個人安樂與國家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是此詩的難能可貴之處。

D.全詩寫得悲壯而不淒涼,明暢而不淺露,體現了王昌齡七言絕句的特有風格。

[說詩]

《出塞》,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明代詩人李攀龍選唐詩七言絕句,取之爲第一,推之爲壓卷之作。此詩起筆非凡。月照關塞本爲尋常景象,而且多人寫過。王昌齡自己也寫過“高高秋月照長城”。但他並不停留於此。他這首《出塞》獨出心裁,用上兩個互文見義的偏正短語“秦時明月”與“漢時關”,極蒼蒼茫茫之致,使時空顯得廣闊浩渺,一下子就把人帶進一種深遠的意境:還是那一輪明月,照着秦漢以來的這些關塞。…人們從而由秦漢以來就設關備胡,想起世世代代的邊境戰事,深切感受到戍邊將士“萬里征戰”的艱險與長年不得還家團圓的困苦。於是,眼前的明月關塞一下子深沉起來,具有深重幽遠的歷史感,詩的`開頭因而不同凡響。非凡處還不止於此。《出塞-》與《關山月》同爲“橫吹曲辭”一類樂府舊題,然而王昌齡這一首並不像南北朝以來諸多文人所作的歌詞《關山月》那樣流於單純寫兵士久戍不歸、思婦望月懷遠,而是接着“萬里征戰人未還”的喟嘆,發出無限感慨:只要“飛將軍”李廣還在,就決不會讓胡人的兵馬越過陰山,外敵休想入侵一步!陰山,長城北面橫亙於現內蒙古自治區、與興安嶺相接的山脈,一道天然屏障,古時候匈奴常越過此山侵擾內地。李廣,漢代鎮邊名將,曾爲“右北平”太守,郡府在龍城。他善於體恤士卒,與匈奴作戰非常勇猛,行動迅捷,匈奴稱之爲“飛將軍”,避之,不敢入侵他的駐地。王昌齡在詩中深深懷念這位“龍城飛將”,表達了對古代英雄的嚮往之情,表達了一種強烈的願望:能有像李廣那樣的“飛將”來消除邊思,維護國家安全,使徵人得以回家團圓,百姓得以過太平日子。這樣把個人安樂與國家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在當時以思鄉爲主要傾向的邊塞詩中也是別具一格的。邊塞詩在王昌齡的詩作中佔有突出的地位。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語言明決,筆意含蓄。《出塞》代表了這種風格。它被推爲唐人七言絕句的壓卷之作,這是一個重要因素。

[解題]

B項分析不當。詩中寫到“龍城飛將”,是表達一種願望,一種對古代英雄的嚮往,又是借古諷今的。作者認爲只要有像李廣那樣的將領威鎮邊關,邊烽自息,其中就隱含着對唐王朝不善用人和邊將腐敗無能的不滿。

標籤:出塞 教案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