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王昌齡

王昌齡《出塞》的教學設計範文

王昌齡5.29K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王昌齡《出塞》的教學設計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王昌齡《出塞》的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1、結合課後註釋及及工具書,自學古詩,瞭解詩的大意。

2、課內外結合,激發對詩歌的興趣及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大體把握詩歌含義,想象詩境,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難點:

在賞析中瞭解我國悠久燦爛的古詩文化,激發學習古詩興趣,培養自學古詩的能力,提高文化素養。

教學準備:

課件資料

教學方法:

自讀自悟爲主,點播爲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教師激情: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詩的國度裏,詩歌像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閃耀在文學的王冠上。“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能夠陶冶我們的情操;讀詩,能夠使我們的生活浪漫多彩;讀詩,能夠把我們帶入古代驚心動魄的戰爭場景。現在,我們就隨着詩人王昌齡的筆跡到古代多事的邊塞去看看吧!

2、匯入《出塞》,板書課題,解題,瞭解“塞”的意思。

簡介作者:王昌齡(698——757),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進士,授汜水尉。之後又先後擔任過校書郎、江寧令、龍標尉等職,後世稱爲王江寧或王龍標。他的詩激昂慷慨,深摯凝練,表現軍隊生活的邊塞詩尤其感人。他特別擅長五言古詩和七言絕句,其中以七言絕句成就爲最高。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出塞》、《從軍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詩近180首。

過渡語:熟讀古詩,初步讀懂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詩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二、自學古詩,瞭解詩意

現在誰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學生談說詩的意思。個別字意指導。

教師小結:我們是怎麼初步讀懂古詩的?

學習古詩的方法:藉助課文的註釋,瞭解詩歌的大意,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然後透過朗讀,進上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併力求在朗讀中表達出這種感情。

三、感悟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出示資料: 我國在秦、漢時代便修築長城防禦匈奴入侵。匈漢的戰爭自秦起,至漢,至唐,一直沒有間斷,在陰山一帶,匈奴據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1、感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爲什麼徵人戍邊叫萬里長征呢?(邊塞遠;時間長) 你還從哪裏看出時間長?(人未還)

出邊塞戍邊的徵人,爲什麼不見回家呢? ——戰事頻繁終老邊塞 ——戰死沙場

放古代戰爭的視頻,學生觀看,談感受。

師:是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戰爭造成了多少人有家不能回,無家可回和永遠不能回家啊。

指導讀這兩句詩

徵人不能回家的事實,該怎樣讀呢?(凝重)

——從這句詩中,你還讀到了什麼?(同情徵人)該怎樣讀呢? 這是怎樣的一種同情呢?

——自秦至漢,自漢至唐,多少徵人“戰骨埋荒外”“白骨亂蓬蒿”無數生命的死去,作者感嘆生命的卑微……讀

——自秦至漢,自漢至唐,多少親人“望穿雙眼,哭斷心腸”失去親人的悲痛,作者感嘆人生的無奈……讀

指導讀

想一想這兩句詩有沒有講述一件有關征人的具體事情?

詩中沒有說徵人們具體的生活事件,你覺得徵人們可能會做些什麼呢?

師創設情景:(音樂起,出示課件)夜色中,荒遠蒼涼的塞外山峯,一輪明月照着邊關,那些背井離鄉、長途跋涉來戍守邊關的戰士們,白天軍務繁忙,到了靜夜,面對邊塞荒涼的關山,面對一輪明月,他們可能會想些什麼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

徵人們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個願望,那就是——回家。要知道,這徵人是千百年來的千百萬徵人啊!千百年來千百萬人縈繞心頭的夢,卻都只化成一句:(引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徵人們在思念家鄉,思念親人。同在一輪明月照耀下的徵人的'親人可能會做些什麼呢?

① 徵人白髮蒼蒼的父母……

② 徵人柔弱無助的妻子……

③ 徵人無依無靠的孩子……

教師激情引讀:這千百年來千百萬白髮雙親、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可憐的妻子、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孤苦無依的孩子對兒子、丈夫、父親的期盼,卻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是啊,”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每個徵人盼回家,每個徵人的親人盼徵人回家。詩人寫出這樣的詩句該有何等的悲天憫民的情懷啊。

板書:思親盼歸

徵人們回家有望嗎?我們來看一段資料:據《資治通鑑·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爲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於成爲久戍之役,“天寶以後,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生看資料,理解資料意思。

古代的邊塞詩,有很多就反映了邊塞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我們一起輕聲讀讀,感受感受。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唐· 陳陶《隴西行》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唐·曹鬆《已亥歲二首》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今爲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唐·李頎《古意》

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北朝民歌《木蘭辭》

王昌齡面對這千百年來千百萬人的悲劇,發千古之感慨,寫下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不朽佳句,我們也寫兩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學生寫話。指名讀讀自己寫的話。

2、感悟“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學生讀詩。

這兩句詩講了什麼?表達了詩人怎樣的觀點和希望?教師可簡要介紹李廣事蹟,幫助學生理解。

塞下曲

盧綸

林暗草尺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學生彙報,教師引讀。

這兩句詩表達了王昌齡的殷切希望,來,我們來表達一下詩人的希望,引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僅僅表達了王昌齡的希望嗎?還表達了誰的希望?學生談

是啊,這是千百年來千百萬徵人的希望,他們希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也是千百年來千百萬徵人親人的希望,他們希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整體讀全詩。

然而,戰爭停止了嗎?“你認爲有李廣將軍在,戰爭就可以平息嗎?就會有和平嗎?是啊,沒有,但歷史卻留下了王昌齡的《出塞》,一個良知者渴望和平、關愛所有生命的最強音。

學生齊誦全詩。

四、閱讀思考拓展昇華

寫一篇讀後感,可以談對戰爭的看法,也可以寫對徵人生活同情,或者寫一個調查匈漢戰爭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