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王昌齡

出塞王昌齡帶拼音

王昌齡3.28W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透過對邊疆景物和徵人心理的描繪,表現的內容是複雜的。把複雜的內容熔鑄在四行詩裏,深沉含蓄,耐人尋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出塞王昌齡帶拼音,歡迎來參考!

出塞王昌齡古詩帶拼音版

chū sāi

出塞

wánɡ chānɡ línɡ

王昌齡

qín shí míng yuè hàn shí guān , wàn lǐ cháng zhēng rén wèi huán 。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dàn shǐ lóng chéng fēi jiāng zài , bù jiào hú mǎ dù yīn shān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古詩出塞的詩意是什麼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

倘若攻襲龍城的衛青和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古詩出塞王昌齡全文賞析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從寫景入手,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透過對邊疆景物和徵人心理的描繪,表現的內容是複雜的。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

《出塞》作爲一篇古詩,是從戰爭的角度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任用英勇善戰的名將鎮守邊關,以消除邊患的感情。今天這堂課,總的來說是按照預設上完了,然後總的感覺是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也留下了不小的遺憾。

從預設角度上來看。我一直思考,語文課要教給學生什麼?是字詞,句子學習方法?還是一首詩,一段話或一篇文章?從教以來,我認爲,語文應該是深度的思考和廣度的吸納,語文的課堂應該成爲學生的流動圖書館。於是,我想透過一堂課讓學生接觸更多的文學元素。

《出塞》是七絕詩的壓卷之作,是唐邊塞詩中的一朵奇葩,因此,在教學這首詩的時候,應該將其融在邊塞詩中去體會。因此,教學的破題,我選擇“塞”字爲突破口,開啟邊塞之門,直觀地感知邊塞環境之惡劣、生活之艱苦、戰事之頻繁、生死之慘烈。爲學習詩歌,然後培育好一個深沉凝重的基調。學生的直觀感知,是透過古詩詞典型句子和邊塞圖片直觀去體會,以詩解詩,對於我們班學生的整體水平來說或許稍難,但我預設之初是非常想做這樣一個嘗試的。

在這基礎上,讓學生把詩讀熟,初步體會詩歌大意,從戍邊而引出“萬里長征”,進而在體會萬里長征時,從時間長去感知徵人生活的艱難、慘烈、悲壯,在深究徵人“人未還”的根由時,體會徵人不能回的事實,同情徵人的生活。最後再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中,一層層地體會徵人出征的豪邁;詩人對和平的憧憬和對朝庭的不作爲的無奈。透過分析,去體會。然後再透過朗讀去體悟。

課堂安排很緊湊,環環相扣,課堂語言的設計也很精美細緻,但正是由於預設的東西太多,整堂課似乎都變成了教師的舞臺,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嚴重削弱了。然後這堂課課堂容量很大,大到似乎已經超出了學生的接受範圍。以致於課文後面接連幾次教師的激情引讀都沒能引讀出學生最有感情的朗讀。

我想說的是對於課堂預設和生成的問題。本課教學我最大的失誤在於注重了課堂預設,卻忽略了課堂生成。而課堂生成纔是一堂課中最閃亮之處呀!課堂上,預設雖然重要,但是生成更不可缺少,只是我很多時候,往往不敢去抓住生成的東西,或者說是沒有能力去在瞬間捕捉生成的契機。《出塞》這堂課,讓我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所以提高自我文學修養是我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