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淺談文言文的教學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教師隨筆)

大通湖區一中      朱豔軍 

淺談文言文的教學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教師隨筆)

就我個人的語文教學實踐來看, 中學文言文教學走進了一個怪圈, 尤其是提高班: 教師只向學生講解翻譯, 學生只管記憶翻譯和名篇, 沒有互動, 沒有激情。結果教師教得吃力, 學生學得被動, 課堂裏死氣沉沉, 根本談不上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文言文教學模式既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也不能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而培養學生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是教學大綱的要求, 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提高班的學生基礎差, 如果對文言文失去了興趣, 那麼文言文的教學就難以維持。所以, 改變那種“滿堂灌”的封閉式的教學局面就顯得特別重要。既要立足於基礎知識的夯實, 又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提高學生掌握文言文的能力。我們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 因此提高班的教學尤爲重要。關於高中提高班的文言文教學, 我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體會。 

( 一) 注重預習, 

明確任務在各科教學中, 幾乎是每一位教師都給學生講了學習的基本三步: 預習、學習、複習。可是, 真正能夠把三步都能很好地落實的恐怕很少。在學生的眼中, 只要把學習和複習這兩個環節抓好了, 就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了, 至於預習這一環節則可有可無。教師對於預習這一環節的重視程度也不夠。提高班的學生不重視預習, 一方面是由於學習習慣的問題, 一方面是由於沒有掌握預習的合理方法。畢竟文言文離現實生活還是有距離的。不管所學文言文的內容如何, 若學生不理解文章的意思,那麼這篇文言文對於學生是沒有什麼作用可言的。所以引導學生預習是非常重要的。開始, 要把預習當作任務安排給學生, 讓學生養成習慣。在文言文預習時, 教師可安排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課文註解將課文通譯一次, 並且將註解寫在課文裏。這樣做雖然有些費時, 但是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重點詞語的印象。將課文讀熟是第二個預習步驟。只有讀熟, 才能將文章文意弄懂。經過這些步驟之後, 再試着完成課後的練習題。這樣, 學生的文言文預習基本上到位了。在學生沒有養成預習習慣之前, 還需要教師的檢查督促。

( 二) 重視誦讀

誦讀, 是日漸被現代語文教育者關注的傳統教學方法。琅琅成韻的誦讀, 是眼、手、口、耳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 與閱覽相比更是直覺體悟語言的一種基本方式。吟詠誦讀可以感悟文章真諦在不經意間對文章中抑揚頓挫的語音、錯落有致的節奏和奇特嚴謹的結構.擁有了深切的體驗。在抓好誦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速讀, 是訓練直覺思維的有效途徑。一目十行地速讀, 學生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單個文字元號,而是由字、詞、句、段所構成的篇章整體及其意義整體。陶淵明說“好讀書, 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 便欣然忘食”, 其“不求甚解”實際上就是指簡化了的閱覽過程,“有會意”則是指對篇章整體及其意義整體的準確把握。所以, 速讀時有時不必逐個破譯每個文字, 可以利用與直覺思維密切相關的預見、猜測、期待等手段簡化閱覽過程, 從而迅速敏銳地把握作品實質。跳讀、翻讀、猜讀、倒讀等則往往是預見、猜測、期待的外在表現, 可以活躍學生的直覺思維。變換不同的方式讀, 能不斷強化學生對文字的感知, 增加其詞彙、句式的儲備, 厚積薄發, 進而促進其語言經驗、語言知識向語言能力轉化。

“書讀百遍, 其義自見”。對於語文學習來說,語感很重要。文言文同樣也重語感、重朗讀, 但必須以“知句讀”爲前提。在大量的、反覆的朗讀中讀出語感來, 在日積月累中產生對句讀的感覺。因此, 領讀、範讀是少不了的。在教師引領下, 學生把課文讀順讀暢了, 才能對文章獲得初步的感知。作爲第一步的“教師引領”下的學生朗讀, 目標是:讀順讀暢, 初步感知課文, 能講出文章的大意來。在平行班的教學中, 教師有感情的誦讀顯得非常重要。教師的有感情誦讀能夠很好的感染學生。如果能夠有感情的背誦, 效果更好, 尤其是那些優秀的文言作品。學生受到老師的感染, 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 文言文對他們來說還難嗎?  再就是教讀。可能有人覺得教讀的方式太幼稚,因爲教讀是小學和初中階段常用的方式, 相對來說比較浪費時間。其實, 學生的基礎影響着他們領會文章的程度。要培養他們美讀文言文, 教師的教讀就顯得很有作用。

( 三) 重視翻譯, 提升能力

這裏所說的重視翻譯, 不是要求老師一個字一個字的翻譯, 而是在翻譯的時候以學生爲主體, 讓學生動起來。在翻譯的時候抓直譯, 因爲在考試當中文言翻譯往往側重重點詞語的解釋, 這些重點詞一般都是得分點。如果不抓直譯, 學生在翻譯時往往會漏掉一些詞語, 影響得分。一般情況, 應該先譯詞, 後譯句。遇到難譯的句子, 必須仔細斟酌, 上掛下聯,力求直譯。抓關鍵詞語。如《祭十二郎文》中的“吾去汴州, 汝不果來“一句中的“去”字, 在這裏是“離開“之意, 而不是現代漢語中的“到, 往”之意。學生如果抓住了“去”字, 這句翻譯就不成問題了。在這一環節, 要注意將詞語前後聯繫。在翻譯的時候, 單獨讓一個學生翻譯, 往往進行不下去。因爲提高班的學生怕說錯而放棄, 甚至什麼都不說。所以, 要力爭所有學生都張口說。雖然有些鬧哄哄的, 但即使膽小的學生在這個時候也會互動起來。時間一長, 學生的膽子大起來了, 再讓他們單獨答題就不是難事了。這樣不僅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還增強了課堂互動的效果, 提高了學生的

積極性。高中一年級學習文言文,相對初中來講難度突然加大,很多學生感到不

適應,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努力探索提高文言文教學質量的方法。我認爲,抓

住文言實詞翻譯這個重心,是夯實文言基礎的可行方法之一。

首先,這是由以單音節爲主的文言實詞在文言文中所處的位置決定的。文言實詞在任何一篇文言文中所佔的比例,都是處於絕對優勢的。一篇文言文,如果有許多實詞的意義不甚明瞭,就無法讀懂。學習現代文從認字開始,學習文言文也一樣,所謂“能識二千字,乃可讀書”,我以爲,對於高中生來說,在高中生學習課程較多,文言功底相對較薄,既已掌握的文言實詞數量較少(就其初中階段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情況而言)的情況下,在高中課本所收文言文難度更大的前提下,努力從教與學兩方面下工夫,力爭在較短時期內(一年)掌握儘可能多些的文言實詞,正是現實的要求,是發展的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實詞的重要性還集中體現在與其它文言基礎知識的不可分割的聯繫上。實詞本身就是一個音、形、義的綜合體,抓住實詞教學,就是抓住了三方面的教學,就掃除了理解文意的主要障礙。由此往上,可推及文言句子(主要是句意)、文章層次乃至全篇的思想內容等。虛詞所表示的關係、語氣等無一不建立在實詞的意義基礎之上。可見,只有抓住語句中的實詞,瞭解語句的實際意義,才能更好地把握文言詞語的用法、意義。鑑於上述考慮,我認爲在文言文教學中,要牢牢抓住實詞這個重心,以點帶面,穩紮穩打,循序漸進,夯實文言文閱讀的基礎,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在教學文言文實詞翻譯的過程中,可嘗試運用如下一些方法:

1. 內主外輔:

根據《大綱》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要求,需要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等,應該確定“內主外輔”的原則,抓實詞訓練的定數,並探尋在此基礎之上儘可能擴大掌握實詞數量的可能路徑。所謂“內主”,即以教材爲主要訓練材料,在反覆閱讀、背誦的過程中,強化實詞訓練,逐次推進,力爭使學生早日“達標”。所謂“外輔”,即以推薦課外閱讀文言文(含詩詞)爲輔助手段,在增加學生閱讀文言文量的同時,使其文言文語感得到增強,並儘可能於此過程中自覺地掌握一定數量的課內未要求掌握的文言實詞。爲此除了將“大綱”後附錄中所列書目推薦給學生外,可增加《古文觀止》等作爲補充,讓學生課餘時間選讀。

2.排除法:

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必然會遇到大量的實詞。爲此,可用“排除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嘗試。“排除法”實際上是將實詞大致分爲“基本詞”“名稱詞”“生僻詞”“常見實詞”四類,讓學生將主要精力用於“常見實詞”上。這種分法實用,易懂,操作起來也並不困難:(1)所謂“基本詞”,即指那些古今意義基本無變化的詞,學生一望可知,故不必作爲知識點去學,可以“排除”之。(2)“名稱詞”包括人名、地名、官職名等專有名詞,高中學生只要瞭解即可,無需深鑽,當然也在“排除”之列。(3)“生僻詞”較少,在文言文尤其是“淺易文言文”中出現的頻率小,閱讀時可藉助註釋或查字、詞典去加以瞭解,不要求掌握,也就可以不把它“放在心上”而“排除”在學習任務之外了。以上三類詞,都不應成爲高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負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將它們輕卸一旁,將精力集中於常見實詞的訓練上。

3.聯想法:

如何確定一定語境中某一實詞的具體含義?如果在平時,尚可藉助字、詞典去查尋,但在無工具書的情況下(如考場上),如何推敲、確定詞義?我們提出“聯想法”,即根據給出的單音節實詞,推想出含有這個字的現代漢語雙音節(一般應爲雙音節)詞(寧可推想得多些,不宜過少)再從推想出的雙音節詞中挑選,以“可以帶入該詞所在語句使該語句得到最合理準確的解釋”爲一般原則,對挑選出的雙音節詞加以推敲,從而確定一個最佳的雙音節詞。考慮到問題的複雜性,也可在此基礎上,再推想出雖不含有原單音節實詞(字),但與已推想出的雙音節實詞中的某一個在意義上有關聯的新的雙音節實詞,以增加上述選擇的'命中率。如:

(1)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

(2)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欲確定上二例中“節”的準確含義,可按照上述“聯想法”推想: 節--竹節、禮節、節制、時節、節操、季節、骨節、節拍 經敲定,可定:(1)骨節;(2)季節;但如要解釋“增收節支”中“節”的含義,還須進一步推想:節制--儉省。“儉省”與 “節制”關聯較緊,合乎成語“小語境”,可確定。

4.注意新舊聯繫:

語文是一門漸進性很強的學科,它比其它學科更需要注意日積月累(包括詞語積累)的功夫。爲了讓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有效積累常用實詞,在教學中,可採取以舊帶新,逐步整理等新舊聯繫的方法。

(1 )以舊帶新:古代漢語許多詞的詞義和現代漢語不同,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困難之一。但是,我們不僅要看到古今詞義的“異”,還要看到古今詞義的“同”,“異”是我們可以突破的難點,“同”是我們可以利用的條件,到哪裏去找這個“同”呢?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裏找,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相當廣泛,包括學校、家庭、社會;學生獲得詞彙的渠道很多,包括電影、戲劇等文藝作品,甚至日常的交談會話。比如“輟”字,有的同學不懂,我就叫他們聯繫“輟學”一詞,使同學們知道這個“輟”字是“停止”的意思。

(2)逐步整理:爲了減少盲目性,使需要學習的實詞有一定的系統,採取分散教學,集中整理的方法。同一詞義的其它用法出現時,採取詞義辨析的方法掌握,待到一個詞的多種詞義基本學習完畢後,就在期中或期末複習時,把它整理出來。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比較系統而鞏固。文言實詞的學習是一個艱苦、細緻的過程,需不斷積累經驗,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只要堅定信心,抓住實詞訓練這一重心,夯實文言基礎,高一階段就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學質量,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 四) 重視歸納總結, 舉一反三任何事物都是有規律可循的。

文言文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的用法, 也有一定的規律。如果能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將某些課文中的有關知識點總結歸納一下, 使之系統化、條理化, 從而找出規律性的東西, 就能大大提高文言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有些實詞、虛詞在一篇課文中未包括它們全部義項和用法, 有些詞法、句法在一篇課文中體現得不夠充分, 這就需要以某一課爲主, 兼收其它課文中的實例, 予以補充。這一環節, 最好給時間讓學生自己動手。只有這樣, 學生對於文言實詞虛詞等才印象深刻, 才能在以後的學習中學以致用。

( 五) 重視練習冊, 合理利用

在教學過程中, 我發現許多學生在上課的時候, 習慣把練習冊放在課桌上。老師每提一個問題,學生不是轉動腦筋積極思考, 而是馬上在練習冊上找有沒有這個問題。如果有, 學生就回答; 如果沒有, 他們就沉默, 等着老師公佈答案。現在的練習冊內容都比較全面, 對於課文都作了很好的分析。如果是作爲預習, 練習冊是很好的幫手。但是在上課時這樣使用, 不但不能增強學生的能力, 反而害了學生, 所以要教會學生合理利用練習冊。應該說, 在班的提高班文言文教學當中, 只要抓住學生的心, 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 文言文的教學將會是一片新的天地。

 

朱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