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初中體育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體育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體育教學設計

初中體育教學設計 篇1

根據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宗旨,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發展爲本。爲學生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練氛圍,把實踐和探究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問題引發思考,讓實踐發現規律,讓興趣發展能力,讓體驗收穫成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激勵和發揮,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教材特點:

軟式排球是排球家族的新成員,是一項新興的運動項目。由於它質地柔軟、不易挫手,安全,易學,易掌握,趣味性很高,非常適合初中學生健身、娛樂。學好軟式排球技、戰術,爲更好地學習硬排球、沙灘排球、氣排球技術奠定良好基礎,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軟式排球還因質地鬆軟、安全、易掌握、規則靈活而具有很高的體育鍛煉價值,能豐富學生的體育鍛煉生活,爲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教材內容:

主教材:

軟式排球——正面雙手墊球。透過學練,發展學生力量,靈敏、協調、柔韌等身體素質。增強肌肉、骨骼、韌帶、關節力量,提高心肺功能。培養學生自尊、自信、合作、交往能力。培養學生拼搏進取精神和實踐探究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這一教材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符合以學生爲本、成爲課程標準水平四的學習內容。

副教材:

合作遊戲——跳竹竿。目的使學生進一步在參與、合作與交流中,重點發展下肢力量及協調能力,培養學生挑戰自我,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享受快樂與成功,獲得身心陶冶。

教學目標

體現課程標準,以健康爲第一、以育人爲宗旨,掌握學科知識與基本技能,突出鍛鍊身體的實踐,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知識與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軟式排球的起源、發展及特點,熟悉球性,使每個學生不同程度的掌握正面雙手墊球的技術。

過程與方法目標:

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採用問題匯入學習,嘗試探究、思考解疑、主動學練、實踐運用、評價激勵學習方式,體驗快樂與進步。

情感與態度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軟式排球運動,熱愛生活,渴望健康熱情。

重難點

教學重點:插、夾、擡與擊球部位。

教學難點:擊球時控球方向及力量。

教學設計

教法

本課教學對象是八年級學生。初中學生教學課的效果,取決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是否符合初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能否透過教師的心理誘導,激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根據初中學生具有觀察模仿能力強、興趣廣泛、思維敏捷、活潑好動的特點,本次課導學策略以:問(問題引入)——試(嘗試改變規則的比賽、練習)——疑(練習中鼓勵學生髮現問題)——解(教師講解、示範與指導學生合作互助)——評(學練中展示與評價)——用(實踐與運用於健身、娛樂比賽、評比中)爲主線,重點在激發學生興趣,爲學生創設趣味多樣的學練情境和方法,以問引趣、以趣促學,寓教於樂,融德、智、體、美於體育教學中,使技能學練和健身趣味盎然。

學法

素質教育體育課堂要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把教法和學法有機的結合起來,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抓住學生好奇的特點,以趣味的問題引出學習內容,在學練軟式排球、跳竹竿時,採用學生喜愛的比賽、遊戲等方式激發學習興趣,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學生透過觀察示範和講解,在主動自主學練中掌握技能,在展示評價中交流,在體驗進步和發展中成功,使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樂於學習、會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確立目標

問:“今天我們班來了個新‘朋友’,你們猜猜是誰?”有趣的提問引入課的開始。提出本課的教學目標:主動、自主學習,敢於實踐探索,在合作學習中進步,體驗快樂和收穫。

二、友情合作分組、自由組合進行兔子舞遊戲。在遊戲中發揮學生思考、組織的潛能。創編兔子舞動作和隊形,在歡快的樂曲中提高身體、心理活動能力,爲結識新“朋友”做好熱身活動。教師參與遊戲中,及時鼓勵、點撥學生,使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三、結識新“朋友”——軟式排球,引入主教材學習。

問:“你知道排球運動有幾種?嘗試過嗎?”“你知道這種排球的名稱嗎?怎麼玩?”

1.友情合作分組,帶着問題進行嘗試比賽,體驗感受軟式排球的質地、重量、性能和玩法,尋找答案,並在教師的引導下再發現新問題。

問:“怎樣才能在比賽中獲勝?應掌握什麼基本技術?”

2.本課學習內容——正面雙手墊球

採用“確立目標——嘗試探究——提出問題——疑難解答——互幫互學——展示評價——實踐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

確立目標——本課熟悉球性,學會雙手正面墊球技術,尊重學生差異。對身體素質和能力強的學生,應很好地掌握墊球技術。對身體素質和能力一般的學生應初步地掌握墊球技術。對身體素質和能力弱的學生,教師與學生多關心、幫助、指導,使他們努力學會動作,鼓勵共同進步。

嘗試探究——在墊球技術的學練、比賽中,積極思考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實踐,並與同伴互相交流切磋,大膽創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提出問題——在學練中,激勵學生多提問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學習。在課中問題可由教師提和學生提,鼓勵學生質疑多問爲什麼。

疑難解答——疑難問題在學練中產生,就應在學練中獲得解決:由教師的講解、示範引導。由教師的點撥、糾偏解決。由學生的反覆體驗練習解決,由學生互幫互學中解決,或透過在課外看書、看電視比賽等方法中解決。

互幫互學——強調學生的“雙重角色”,即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擔任“教師”與學生的雙重角色。在學生獲取知識技能後,可去指導、幫助、鼓勵、提高同伴,並注重對學習困難的同伴進行關心和幫助,使課堂教學融合到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共同探索中去。

展示評價——在學練中發現自己、展現自己,誠實地評價自己和他人,完善自我和他人,學會做人。教師評價在全課過程中以激勵方式評價每一位學生。

實踐運用——透過實踐和運用,突破教學與技術的重點、難點的方法和途徑:

1.徒手模仿練習:插、夾、擡動作練習。(擡送幅度大)

2.自主學練:自拋自墊球。

3.合作學練:兩人一組互墊球。

4.趣味練習:墊球比多,“天女散花”墊球入筐,體會控球的力量、方向。

5.嘗試學練後的比賽:採用降網高(降低難度要求),可多次擊球,無場地限制,球可落地一次後再墊球的比賽練習。同時,在每項學練活動中,教師都非常關注中、弱學生,親自指導或陪練,並請技術好的學生幫助他們,營造一個互幫互學、共同進步的和諧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作風,並在生活中得到體現。實現課程標準以育人爲宗旨、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學生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的健康發展的目的。

教師鼓勵學生苦學(多練)、巧學(會練)、會學(巧練)、形成技能,學會一項終身健身的運動項目。

本課搭配了合作遊戲:跳竹竿練習,在歡快的樂曲和明快的竹竿聲中,發展學生下肢力量,提高運動負荷,增強合作能力和競爭能力,讓學生可以有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去創新,去展示,從中瞭解和感受民族特色體育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透過歡快的舞蹈放鬆身心,感受優美音樂與舞姿,陶冶身心,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運用評價方式結束本課教學:學生分組坦誠地自評、互評。

教師最終小結評價:表揚勤學苦練的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樹立學習的榜樣。指出存在問題(不點名道姓),引以注意,改正缺點,爭取進步。

佈置課外作業:友情合作進行小組墊球比賽(由小組長向老師彙報比賽情況),使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快樂、收穫自信和健康。

回收器材。師生再見。

初中體育教學設計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創新精神巧用傳統體育器材——實心球,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改變學習方式。推崇合作、自主和研究性學習,拓展體育教學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身體、心理、社會健康的和諧發展。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運用實心球開展體育鍛煉的一些方法;使80%左右的學生能夠運用實心球合理開展體育鍛煉。

2.技能目標:發展靈敏、速度、協調性等素質,培養學生的自學、自練、實踐、協作等能力。

3.情感目標:體驗成功,愉快合作,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發展;培養進取精神和創新思維。

三、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好奇心強,想象豐富,學習中表現爲求新異、愛質疑,樂運動。同時有強烈的求勝好強心理,具有一定的分析、思辯能力。本班學生體質狀況總體一般,但各學習小組都有體能相對較好的學生,還有部分體能一般,但技能基礎較好的學生,在教學中應注意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龍頭作用,鼓勵和帶動一小部分相對後進的同學。

四、教材分析

實心球是一種傳統的體育投擲器材,一般被體育教師用來進行各種形式的投擲教學,如投遠、投準等,以發展力量素質爲主。本人試圖把實心球遷移到其它體育運動中來,和學生一起探究實心球的巧用方法,利用實心球創編了教學遊戲,拓展體育教學的功能,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開發體育教學資源,豐富校本教材,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五、總體設計

六、教學特色

1.創造性地運用實心球開展體育教學,一物多用,開發課程資源,拓展校本教材。

2.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推廣學生的自主學習,給學生自由發揮和表現的平臺。開展雙人協作、小組合作、討論協商等多種合作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協作能力。

3.改變教師角色,使教師成爲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推進者。

4.樂中動,動中學,將速度、力量、靈敏、協調等素質鍛鍊,融入趣味性活動中。

標籤:初中 教學 體育